農曆六月二十九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譯成紀念日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大集地藏十輪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7月25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譯成紀念日。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又稱《地藏十輪經》,唐玄奘法師譯。本經譯於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分序、十輪、無依行、有依行、懺悔、善業道、福田相、獲益囑累八品,共有十卷。

本經異譯本有《大方廣十輪經》(有八卷十五品,北涼時期譯出,譯者不詳),不過後者缺略不少。

《地藏十輪經》讚嘆地藏菩薩的功德,並敘述如來依地藏菩薩所提問題,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破除末世的十種惡輪。

《地藏十輪經》所揭示「十種王輪」之說,可視為後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西行,跋涉萬裡,於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為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於曲女城匯集,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法師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以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於朝,太宗使於弘福寺傳譯之。高宗永徽三年,於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顯慶四年,高宗以玉華宮為寺,次年法師於該寺譯《大般若經》。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錄所譯之經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壽六十五。玄奘法師一生事跡,詳見《大唐西域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佛祖通載》諸書。

相關焦點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讚嘆地藏菩薩的功德、乘般若智慧之力!
    #地藏十輪經·修習大乘的根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有十卷,為唐朝玄奘大師所翻譯,共八品。內容是贊歉地藏菩薩的功德,並且敘述如來依地藏菩薩之問,而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夠破除末世的十種惡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 《大哀經》譯成紀念日
    《大哀經》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9月27日,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大哀經》譯成紀念日。《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是《大方等大集經》之「序品」與「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之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惠帝元康元年七月七日開始翻譯此經,八月二十三日譯成,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歷代經錄所記卷數不一,或分六卷,或分七卷。《大方等大集經》共六十卷,北涼曇無讖等譯,簡稱為《大集經》,大集部諸經之彙編。
  • 地藏菩薩《十輪經》到底是哪十輪?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 第92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大意 十四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卷第二 十輪品第二地藏菩薩以偈頌問佛,在這個大集法會上,聚集了前所未見的高尚大德,世尊是如何對愚蒙的眾生,開示佛輪的?
  • 農曆七月八日 《道行般若經》譯成紀念日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3日,農曆七月八日,《道行般若經》譯出紀念日。《道行般若經》共十卷,又稱《道行般若波羅蜜經》《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般若道行品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後漢支婁迦讖翻譯,在現存般若經譯本之中翻譯時代最早,全經共三十品,主要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並講述受持功德。
  • 地藏菩薩《十輪經》白話大意十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88篇南無四方佛恭迎伽藍菩薩聖誕南無地藏王菩薩《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白話大意十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卷第一 序品第一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的願望都能滿足,好像如意寶珠,也像埋伏於地下的寶藏,這位地藏菩薩,為了成熟一切有情眾生的善根,已經修行了很久、大悲大願異常堅固,他的勇猛精進超過了其他菩薩,所以你們應當供養。
  • 讀誦《地藏十輪經》能使錢財不失
    地藏法門是當下最當機、最方便的法門,無論是華嚴富貴的《地藏經》,還是方便善巧的《佔察經》,還是資財豐足的《十輪經》,最適合當下根性眾生受持修習。尤其是對錢財富貴看得很重的人,更應該受持《地藏十輪經》。你看佛在《十輪經》中對虛空藏菩薩說的:「善男子,吾今持此地藏十輪大記法門,付囑汝手,汝當受持,廣令流布。若諸眾生,於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住正行者,汝當為彼守護十法,令於長夜利益安樂。何等為十?
  • 農曆九月二日 唐玄奘法師譯成《大菩薩藏經》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9月25日,農曆九月二日,《大菩薩藏經》譯成紀念日。 《大菩薩藏經》,共二十卷,唐玄奘法師譯。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攜帶大量佛經返回東土,其後致力於佛教經論的翻譯事業。玄奘法師翻譯出一千數百卷佛經,其中最先譯出的佛經就是這部《大菩薩藏經》。 《大菩薩藏經》講述四無量、六度、四攝等等大乘教義,該經譯出之後,菩提流志又將本經編入《大寶積經》,稱為「菩薩藏會」。
  • 農曆八月十四 《勝鬘經》譯出紀念日
    書影(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6年9月14日,農曆八月十四,《勝鬘經》譯出紀念日。 《勝鬘經》,全一卷,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全稱《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又稱《師子吼經》《勝鬘師子吼經》《師子吼方廣經》《勝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經》是大乘如來藏系經典中代表作之一,敘述勝鬘夫人對釋尊立十大誓願、三大願並自說大乘一乘法門,闡釋聖諦、法身、如來藏等。經中認為,眾生雖被煩惱所纏,然其本性清淨無垢,皆具如來之性。
  • 戊戌年農曆七月三十(2018年9月9日)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
    因此,地藏菩薩同時以「大孝」「大願」被世人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據佛教史籍記載,唐朝來華求法的新羅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應化道場,因此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 「夢參法師《佔察經的智慧》」借地藏菩薩給的神通察看三世因果
    現在跟大家說一說為什麼要學《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講這部經的歷史的因緣。這部經翻譯到中國來,沒人學。從隋朝時候翻譯的,一直到明朝蕅益大師,他以他的神通智慧觀察咱們南贍部洲,想找五位清淨比丘,沒有!所以,他想受戒,不能得戒。
  • 佛法:讀經、打坐時妄念多,不妨堅持誦讀這位菩薩的聖號
    很多人都知道讀誦《地藏經》可以消業,讓現世生活得到安穩遂意,還可以畢竟成佛,成就聖道。這是由地藏菩薩的大願而來,讓眾生能夠脫離苦海,並植種善根,菩提不退。如果我們能夠通讀地藏三經(《地藏經》、《地藏佔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的話,你就能徹底看到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悲心和神力是多麼不可思議。比如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裡有這樣的經文:「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痴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盛。惱亂身心。常不安樂。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貪慾等身心安樂。隨其所應。
  • 地藏菩薩 滅定業真言 十輪拔苦 解除苦難 震碎一些罪障、業障
    此真言為《陀羅尼集經》所記載之,地藏王菩薩法身印咒,故因梵文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快決,華文自古稱此咒為滅定業真言,此真言雖為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之變稱,然此稱,不失地藏王菩薩本意。在宋蒙山甘露法師不動集,蒙山施食儀當中,都有有詳細記載。
  • 地藏菩薩深入地府救拔眾生,緣何供奉梵鐘下?《地藏經》給出答案
    (《 敕修百丈清規》卷八,大正藏)再看《叩鐘偈》。偈分晨與暮兩首。現將《暮叩鐘偈》相關部分摘錄如下:「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冥界。上祝三寶,普遍昌隆。下祈人類平安,世界和平。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迴。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五風十雨,免遭饑饉之年。四大部洲,福慧莊嚴自在。幹戈永息,爭戰不起,相敬相助,人間淨土。飛禽走獸,羅網不逢。法界眾生,各得其所。
  • 初學者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地藏十輪經》; 《佔察善惡業報經》,簡稱《佔察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
  • 心力跟地藏菩薩妙定相合,所求的願望都能滿足(夢參老和尚)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夢參老和尚 講解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薩,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轉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薩,才能達到這種殊妙的境界。「為名聞、為利養、為要作功德」,你也可以。「或為僕使。」略說一下。像這些情形求地藏菩薩加持一下,好像地藏菩薩什麼事都管。目的是你要至心念他的名號,等你念靈了,你自己的心思產生變化。《十輪經》是要轉變你的煩惱,前面是《序分》,說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讓你生起了一個信心,要我們相信地藏菩薩。你的心要是能信地藏菩薩,你的心就能跟地藏菩薩相合了。
  • 農曆5月18日恭逢法天三藏等宋代譯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6月13日消息 200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八日)恭逢宋代法天三藏紀念日。天息災(法賢)、法天、施護、法護、日稱等三藏譯師,在宋代來到中國,形成了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梵文佛教經典漢譯最後的成規模譯場和三藏譯師群體,他們為佛教留下寶貴而豐富的譯著,並作為佛教傳布精神和信念的象徵令後人紀念和景仰,在他們以後一千年的歷史中,漢地佛教再未有規模譯場的出現。
  • 農曆八月初六 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8月30日,農曆八月六日,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著述見於著錄者有《大智度論要略》二十卷、《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並《羅什答》三卷、《法性論》二卷、文集十卷,現僅存《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改名《大乘大義章》,其餘都已散佚,惟《出三藏記集》《弘明集》《廣弘明集》《高僧傳》收錄其部分論、序、贊、書等,其中以《沙門不敬王者論》影響較大。 慧遠遁跡廬山,孜孜為道,務在弘法,對佛學發展有五方面貢獻:一、毗曇。
  • 農曆七月二十七日 《阿毗達磨俱舍論》譯定紀念日
    世親菩薩造《阿毗達磨俱舍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2日,農曆七月二十七日,《阿毗達磨俱舍論》譯定紀念日。本書基本上反映世親住世時代,當時流行於迦溼彌羅地區說一切有部關於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學說,並吸收經量部諸多觀點。《阿毗達磨俱舍論》在印度、中國、日本均廣受研究,優良注釋作品亦多。要理解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之基礎,《俱舍論》的價值確實不容忽視。世親菩薩雖一面以說一切有部教學為標準,但又以批判態度介紹經量部與大眾部等之學說,以「理長為宗」的立場造《俱舍論》。
  • 農曆七月廿九,地藏王菩薩聖誕日的由來
    地藏王菩薩的聖誕日,是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日,但今年農曆七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今年的地藏王菩薩聖誕為農曆七月廿九日。在我們中國漢地,地藏菩薩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並稱為四大菩薩,廣為人知,深受大眾喜愛和敬仰。
  •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名有什麼含義?
    「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指的是法,「經」是佛說的經典。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說,這部經可以起三個名字,傳入我國後,一般都選取《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名字。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名字含義:一,地。在事相上講,就是大地,大地是世間一切萬物賴以生存的地方,沒有大地的滋養,萬物就不能生存,所以我們中國古人對天地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