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哲學與唯物辯證法之探討,你會發現,中國古老哲學,早已包含唯物辯證法,西方用西方的語言闡述了而己。
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換、互生、相剋,及極限,事實上都是辯證法,而西方辯證法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細分和解釋,並非一種首創理論。
中國傳統哲學也是講物質的,五行學說的金木水火土,就是樸素的物質觀。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它的總特徵,辯證法的三大規律都是講發展的,五大範疇都是講聯繫的。辯證法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五大範疇:1、現象和本質,2、原因和結果,3、內容和形式,4、必然性和偶然性。5、可能性和現實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它的總特徵,辯證法的三大規律都是講發展的,五大範疇都是講聯繫的。
我們研究以上,會發現西方哲學根本是矛盾論,就是陰陽對立,否定之否定,質量互變,就是陰陽互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極限,在東方古老哲學中表白的很徹底,西學哲學稱之為度。
陰陽論,天、地、人,包括自然與人倫,陽陰講的也是事物的發展,而且符合辯證法,是最樸素的矛盾論。五行學說,講的是聯繫,唯物辯證法只是抽象的講了範疇,而五行相生相剋則詳細的從內容上講了相互聯繫,而且有規律,唯物辯證法沒講聯繫的具體表現和內容,五行學說生克還有規律。
《易經》更是用六十四卦描述了萬事萬物表象,其中又細分三千多小象,西方哲學沒有這些。中國古老哲學,即講本質,又講表象。
西學哲學和科學均來自神學,東方哲學則是祖先的實踐認識。
我想說的是:中國古老哲學可能擁有八千年歷史,我們祖先的智慧通過實踐代代相傳,自秦法家權術開啟人治學說之後,古代哲學也沒失傳,足見其強大生命力。為什麼叫黃帝易經呢?當然有祖先崇拜。中醫基礎也是易經,來自樸素哲學,鑑於幾千年前祖先認知的局限和後世發展的諸多謬誤認知,用現代西方科學來審視她,無疑是可笑的。我用五千年前的中華古代哲學來審視黑格爾,我認為黑格爾可能偷學了《易經》和《道德經》,你也可能,認為謊謬,是嗎?
西方哲學存在重大謬誤,就是非系統性,西方人直線性思維和性格,認為事物非正即負,非勝即敗,其辯證性思維,只有陰陽,缺乏陰陽互換之認識,致使現代科學和人文無基礎性突破,並且走入分門別科的極端,使知識更割裂更碎片化。
而中國傳統哲學,博大精深,其對宇宙認識的陰陽五行學說,無論客觀世界還是主觀世界的認識,都遠遠超出西方。
陰生陽,陽生陰,陰陽有相剋,更有相生,西方哲理有對立統一,但沒二者之間的互生關係。比如:戰爭與和平,是對立的,但戰爭與和平有互生關係,戰爭極端即和平,戰爭久了,力量衰敗了,就生出和平了,和平久了,和平力量衰微了,就需要戰爭了。
西方辯證思維中有統一,只是整體概括,當事物中結構和各要素有各種關係,西方哲學中沒有此類概念。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相先相剋規律認識,西方哲學更沒有。事物上層有陰陽,內部或下層還有五行,是多對多關係,非一對一關係,或一對多。
西方所有哲理,都不具備多對多的認識規律,無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多種因素之間相互聯繫和生克規律,西方哲學根本沒有。
比如生產力之間的各要素,不是整體與個體,或統一體與內部,這種簡單思維,裡面有生克關係。社會也不是簡單的陰陽對立統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雙方中各自的構成要素中,有五行相剋相生的多對多關係,西方哲學忽略這些重大關係。
我對社會發展動力,從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對應管理,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對應資本與科技,做出我的分析模型,我認為社會發展,是資本與科技、管理,三者相生相剋的關係,有對立相剋,更多的是相生,三者即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假如人類社會是臺車,資本是發動機,貨幣和債是油,科技與管理是這臺車的兩個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