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比

2021-01-18 農子孟

中國傳統哲學與唯物辯證法之探討,你會發現,中國古老哲學,早已包含唯物辯證法,西方用西方的語言闡述了而己。

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換、互生、相剋,及極限,事實上都是辯證法,而西方辯證法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細分和解釋,並非一種首創理論。

中國傳統哲學也是講物質的,五行學說的金木水火土,就是樸素的物質觀。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它的總特徵,辯證法的三大規律都是講發展的,五大範疇都是講聯繫的。辯證法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五大範疇:1、現象和本質,2、原因和結果,3、內容和形式,4、必然性和偶然性。5、可能性和現實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它的總特徵,辯證法的三大規律都是講發展的,五大範疇都是講聯繫的。

我們研究以上,會發現西方哲學根本是矛盾論,就是陰陽對立,否定之否定,質量互變,就是陰陽互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極限,在東方古老哲學中表白的很徹底,西學哲學稱之為度。

陰陽論,天、地、人,包括自然與人倫,陽陰講的也是事物的發展,而且符合辯證法,是最樸素的矛盾論。五行學說,講的是聯繫,唯物辯證法只是抽象的講了範疇,而五行相生相剋則詳細的從內容上講了相互聯繫,而且有規律,唯物辯證法沒講聯繫的具體表現和內容,五行學說生克還有規律。

《易經》更是用六十四卦描述了萬事萬物表象,其中又細分三千多小象,西方哲學沒有這些。中國古老哲學,即講本質,又講表象。

西學哲學和科學均來自神學,東方哲學則是祖先的實踐認識。

我想說的是:中國古老哲學可能擁有八千年歷史,我們祖先的智慧通過實踐代代相傳,自秦法家權術開啟人治學說之後,古代哲學也沒失傳,足見其強大生命力。為什麼叫黃帝易經呢?當然有祖先崇拜。中醫基礎也是易經,來自樸素哲學,鑑於幾千年前祖先認知的局限和後世發展的諸多謬誤認知,用現代西方科學來審視她,無疑是可笑的。我用五千年前的中華古代哲學來審視黑格爾,我認為黑格爾可能偷學了《易經》和《道德經》,你也可能,認為謊謬,是嗎?

西方哲學存在重大謬誤,就是非系統性,西方人直線性思維和性格,認為事物非正即負,非勝即敗,其辯證性思維,只有陰陽,缺乏陰陽互換之認識,致使現代科學和人文無基礎性突破,並且走入分門別科的極端,使知識更割裂更碎片化。

而中國傳統哲學,博大精深,其對宇宙認識的陰陽五行學說,無論客觀世界還是主觀世界的認識,都遠遠超出西方。

陰生陽,陽生陰,陰陽有相剋,更有相生,西方哲理有對立統一,但沒二者之間的互生關係。比如:戰爭與和平,是對立的,但戰爭與和平有互生關係,戰爭極端即和平,戰爭久了,力量衰敗了,就生出和平了,和平久了,和平力量衰微了,就需要戰爭了。

西方辯證思維中有統一,只是整體概括,當事物中結構和各要素有各種關係,西方哲學中沒有此類概念。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相先相剋規律認識,西方哲學更沒有。事物上層有陰陽,內部或下層還有五行,是多對多關係,非一對一關係,或一對多。

西方所有哲理,都不具備多對多的認識規律,無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多種因素之間相互聯繫和生克規律,西方哲學根本沒有。

比如生產力之間的各要素,不是整體與個體,或統一體與內部,這種簡單思維,裡面有生克關係。社會也不是簡單的陰陽對立統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雙方中各自的構成要素中,有五行相剋相生的多對多關係,西方哲學忽略這些重大關係。

我對社會發展動力,從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對應管理,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對應資本與科技,做出我的分析模型,我認為社會發展,是資本與科技、管理,三者相生相剋的關係,有對立相剋,更多的是相生,三者即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假如人類社會是臺車,資本是發動機,貨幣和債是油,科技與管理是這臺車的兩個輪子。

相關焦點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之初通過學習蘇聯、對舊的唯心史觀及西歐中心論進行批判而開始的初步研究,到改革開放之後對歷史哲學概念、研究範圍及重要流派和人物進行探討,從而建立起基本的研究體系,再到21世紀以來對後現代西方歷史哲學及其新趨向的研究。
  • 我們曾崇拜的部分西方哲學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伸
    我們曾經一度熱戀式地,饑渴的,吞噬著西方哲學的經典。復旦大學小王子說:一本西方哲學,全是普通的字和詞,讀了四遍,五遍,不知道書裡講些什麼,盡說的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我們曾經崇拜西方哲學的真實寫照。西方哲學存有另外一個哲學發端。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2019年8月,丁耘的著作《道體學引論》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此書對勘西方「本體論」傳統,為我們思考中國哲學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框架——「道體學」。 所謂「引論」,即是在具體闡釋「道體學」框架之前,把「道體」作為中西哲學真正的、原初的問題挖掘出來。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大意義。  陳雲同志非常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與他談學哲學的問題。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2)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決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對哲學其他問題的回答。存在、思想和語言的關係問題,實質上是上一個哲學問題的變種。在西方的哲學家看來,惟有本體才是真實的「存在」,而其他則是「幻相」和「非存在」。正因為此,西方的「本體論」也被稱之為「存在論」。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縱觀一百多年來的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一種東西方文明進程的形勢逆轉:隨著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整體革命前景的暗淡,強調將馬克思直接銜接黑格爾的西方馬克思主義也漸趨沒落;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蓬勃發展,突破以蘇聯教科書為藍本的「近代解讀」範式和革新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理解的思想要求被表達為越來越鮮明的學術議題。
  • 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的人生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哲學不斷進步發展的歷史。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可以更好了解學習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中國哲學簡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歷史背景和以儒家為主的包括道墨法佛名陰陽等多家哲學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影響。我通過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作用和意義。下面我找幾個重要的真善美方面的影響。一、以儒家為主和多家並存的哲學影響我講仁義禮智信家國天下。很多觀點: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一統思想。義利並舉。
  • 西方哲學三大問題的IM智己式解讀
    西方哲學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思考,是因為人是高級智慧生命體,是物質性和精神性的高度統一體,同時是社會性和自我性的高度統一體。近日智己汽車已於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品牌發布會現場,兩款全新量產定型車——智能純電轎車和智能純電SUV亮相,首款量產版車型,將於2021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接受全球預訂。深入了解智己汽車你會發現,智己汽車的到來,正是對西方哲學三大問題的一種解讀。智己汽車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智己汽車是誰?從哪裡來?
  •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呢?
    是的,因為近代的落後挨打,導致洋奴大行其道,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盛行,很多沒有骨頭膝蓋的文人肆意矮化中國文化,跟著西方一些學者喊出:「中國沒有形上學,所以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形上學嗎?中國沒有哲學嗎?《易經·繫辭》寫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中國哲學和西方科學在思維上有哪些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庖丁解牛》。庖丁要在祭祀儀典上剖開一隻獻祭的整牛,梁惠王和很多百姓都在臺下觀看整個過程。庖丁非常擅長這項工作,他遊刃有餘的分解開了這龐然大物。庖丁的身體和刀刃的運動非常和諧,以至於解牛這件普通的事在他手中變成了藝術表演一般。
  •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考點1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1)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世界觀人皆有之,但自發的世界觀還不是哲學。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2) 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以總體的方式把握世界,為人們理解和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係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知識之間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各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認識基礎,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理論指導。(3) 哲學是一種知識體系,又是一種意識形態。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哲學。是的,哲學。如果我們要在人工智慧的方向上走得更遠,就必須對哲學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不懂哲學?錯,我們每個人都懂哲學。「人死不能復生」,「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這就是哲學。一般來說,中國的研究人員(包括職業的和業餘的)容易犯兩個錯誤:第一, 搞科學的瞧不起搞哲學的。第二, 搞哲學的不懂科學。
  • 經濟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原標題:經濟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中國經濟哲學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距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在這20多年間,中國經濟哲學經歷了研究課題的轉換和哲學理論的建構,已經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領域。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了推進中國經濟哲學的研究,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我們需要對其中的重要問題作一方法論的反思。
  • 中國哲學中的體用義
    摘要:體用論在中國哲學中運用甚廣,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使用的思想範疇,然體用這對範疇在傳統的哲學文獻中仍有不同的指義。為了清楚地了解體用論的淵源及使用,現簡要梳理哲學史上重要學者對"體用"範疇的使用,並考察其中有何不同的強調與轉變。
  • 哲學人必讀:中國哲學經歷過哪幾個主要思想形態?
    中國古代哲學的起點比較模糊,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老子和孔子共同生活的時代。終點是確定的,終結於1840年鴉片戰爭。此間中國古代哲學基本上保持著獨立發展的態勢,尚未受到西方哲學全面而根本的影響。東漢時期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固然發生較大的影響,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固有哲學的思維方式。佛教漸漸融入中國固有哲學,實現了中國化,成為中國古代哲學的組成部分。
  • 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但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僅僅用此平淡的描述而將宇宙初始到萬物生長的情況用了一百二十多字簡單地概括而已,他並沒有任何的推測,也沒有捏造出任何的神話故事。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要說到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具體包含哪些內容?一般書本的回答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哲學範疇與文藝學範疇
    比如天與人的問題,在古典哲學和文論中經常出現,這對範疇究竟是哲學範疇還是文論範疇?湯一介在《論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真、善、美》一文中,對天人關係及其所派生出來的知行關係、情景關係進行考察,從而斷定天人關係是哲學範疇,知行關係是倫理學範疇,情景關係是文論範疇。
  • 天機:哲學是什麼?帶給人類那些不可磨滅的記憶
    哲學的實際意義就是指導思想,感悟生活,游離紅塵,感悟天道,覺悟真理真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世界哲學的四大流派,中國易學、古印度佛學、古希臘哲學、以及猶太熱人聖經。哲學和神學很接近,和科學一母所生,和文學、藝術、宗教、文化都是兄弟姐妹。哲學是覺悟智慧的法門,是存在者追求真理真相的路。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