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2020-12-01 哲學社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內容?一般來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

要說到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具體包含哪些內容?一般書本的回答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我們完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概況馬哲的具體內容,即從傳統哲學理論框架下,來總結馬哲回答了那些哲學問題?由此可以大致總結成五個方面來解讀。如果是考試的話,請按照書本標準答案來記憶,如下觀點為個人理解,僅供學習和交流,不能作為考試答案。

一、認識的本質(討論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係)

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理論,都是側重於強調哲學原理的,也就是說重點是解釋世界。馬克思將「實踐」賦予極高的哲學地位,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由此引發了哲學中關於「實踐第一」的討論。

舊的哲學體現中,並非沒有「實踐」這個概念,只是理論佔據主導,實踐佔據從屬。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認識到「實踐」的意義後,將二者關係替換過來,他們自稱共產主義是實踐的唯物主義者。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於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去理解,從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去理解,不是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人這個主題方面去理解。簡單來說,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是世界的人,人與世界的關係的主客觀的對立關係,又是在實踐條件下統一的辯證關係。

二、世界的本質(討論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全部的哲學都力圖揭示世界的本質的秘密,不同的體系對世界有著不一樣的認知和理解。哲學本身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同時又是認識後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一而再地宣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這是由於馬哲原理一方面是來源於科學發現,另一方面又可以被新的科學所論證。自然科學中的「能量守恆定律」對馬哲中「世界同一性原理」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性的,這個命題要從哲學角度來理解,而不能從文學角度去詮釋。有些解釋成了「世界=物質,或是世界就是物質」,這是缺乏嚴謹性的表述。準確來說,哲學研究萬事萬物的普遍共性,馬哲給出是世界一切存在事物的共性是「物質性」,恩格斯說「物質無非是世界萬物的總和」,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列寧進一步給出了科學的詮釋,從客觀性和實在性兩個角度來理解物質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說的是客觀性;能夠為人類所感知,說的是實在性;物質=客觀實在性,這是世界萬物的共性。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除了具有物質性之外,還發展出了獨特的「主觀能動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認識世界具有選擇性,二改造世界具有創造性。對於前者,任何人都是有直觀感受的,在同一個場景中,不同的人關注的信息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大家對同一件事描述各不相同。對於後者,主要說的是,人可以創造出原本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世界上本來沒有,如果沒有人的參與的話,也終將不會出現的東西,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被創造出來。

即使意識具有主觀的能動性,無論是在信息上的選擇,還是在實踐中的創造,主觀都是不能超越客觀存在的條件限制的,還需要遵循客觀世界存在的固有規律。因此,意識雖然具有能動性,但是歸根結底是受限制於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可以能動作用於物質。

三、社會的本質(討論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社會的形成固然受制於自然環境、人口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但是這並不足以「造就出人類社會」。馬克思從「實踐」的具體形式「生產勞動」的角度出發,認識到了人類社會的本質是實踐的。實踐有三個基本形式,即生產、科研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科學研究是以認識自然萬物為目的的,生產是以改造自然存在來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為目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在前兩種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關係,隨著生產水平的發展,而促使關係發生變革。

社會具有物質性,那麼必然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馬克思從實踐出發,認為古猿通過實踐勞動,使得身體結構、大腦構造有別於其他靈長類動物。在漫長的勞動中,智力得到了發育,生產能力得到了進步,由於分工合作又產生了語言。在漫長的演化中形成了人類社會。社會存在包括了一切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使得社會有別於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是純粹的客觀存在,社會是客觀和主觀相互作用的存在。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遵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這一基本原理。但是這不足以解釋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解釋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生產力」。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人類實踐決定了社會存在,而具體的實踐水平決定了社會發展水平。馬克思說:「人所能達到的生產力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生產力是客觀的社會存在,而且有著自己的規律,馬克思總結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四、人的本質(討論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係)

從實踐出發,認識到了世界的本質、社會的本質,以及認識本身的本質及其規律。到了「人」這個問題上,同樣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人類社會形成和人類形成是同步發展而來的。在實踐中,人脫離了動物被動適應大自然的生活創造,採取了主動改造大自然來滿足自身需要的方式。實踐是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

馬克思告別了舊哲學中對人的抽象解釋,將「人」的概念定義為「現實中的個人」,把人的本質解釋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的本質是社會性,社會的本質是實踐性,從而又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命題上來。實踐造就了個體的人,同時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由此揭開了從關係出發,討論人與社會問題的新領域。

人的發展過程,便是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發展變化的過程。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一1858年草稿)》將人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一、以人的依賴關係佔統治地位的階段,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二、是以物的依賴關係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三、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階段,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一方面強調了:人類來源自在於自然界,依賴於自然界這個事實,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類的一切實踐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前提,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導致目標無法實現,甚至會導致其他的不良後果。事實上,人對自然的依賴,僅僅是人類需要自然界來栖身,自然界並不天然的需要有人類來參與,任何人類帶給自然界的傷疤,都可以被自然癒合,而人類不加節制的索取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危及生存所需的必然條件。

五、世界的普遍規律(辯證法三大規律)

馬克思將世界劃分為三個哲學範疇來討論,即意識、社會、自然。劃分的依據是「客觀性」,自然是客觀存在的,意識是在客觀世界中發展而來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社會是主觀能動性在遵循自然客觀規律的情況下實踐而來的。三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研究其普遍性規律,又成了另一個哲學問題。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事實上是從古老的哲學中總結出來的,而不是某個個體的認知。

黑格爾本身是個學貫中西的哲學家,在他之前的更古老的哲學中,也不乏具有辯證思維的哲學理論。但這些思想揭示是世界原理,是不系統的,不完備的,是沒有完成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黑格爾在《邏輯學》中系統闡述了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其錯誤在於混淆了歷史和邏輯的先後順序,將思維規律強加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馬克思講這種倒果為因的邏輯重新修正了過來,並不是世界的發展必然遵循某種思想體系,而是正確的思想體系必然要符合世界發展的規律。

在對三大基本規律的描述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並沒有提出那個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黑格爾強調過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靈魂,列寧提出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而辯證唯物主義平臺下,運行辯證法邏輯,首先強調的是用發展和聯繫的眼光看問題,其次才是普遍規律的具體運用。也就是說間接強調了,對於三個基本規律的理解,必須採用聯繫的觀點,而不能割裂開來各自討論各自的內涵。三個規律放在一起理解,是辯證法思維,分開單獨討論分別理解是形上學的思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中國化

唯物主義者如何論證,世界是物質的?

辯證唯物論的基本世界觀,句句真理!

相關焦點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五)意識能動性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的四大基礎原理:物質存在形式原理、實踐本質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其中「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整棟大廈的基石。2.2、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無論是感覺還是思維,其內容都是來源於客觀世界,其過程都是以客觀的物質作為基礎,一切觀念都來源於客觀世界,是這樣或者那樣的反映客觀世界。三、意識的作用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目的要求反映什麼?計劃要求怎樣反映?表現出主體的選擇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 2019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方法論: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政治>正文2019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方法論: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2018-05-23 13: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21省考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行測考試來說是比較常見的知識點,考查側重於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接下來中公教育就該部分內容進行分享,淺析哲學部分如何把握知識點和學習。哲學這門學科比較側重對原理的理解與運用,需要識記的只是其中的較少部分內容,因此培養一種恰當的學習方法,以下是部分學習方法的概括,僅供各位考生參考。第一、要學好哲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把握哲學的體系,建構知識體系;二是理解並背誦原理。這兩個基本要求是對哲學最基本學習要求,建立在此基礎知識才能有所提高。
  •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唯心主義哲學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5.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試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革命性和無產階級階級性高度統一的科學。3.分析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公告暫無發布,根據往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情況來看,預計2019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公告在4月底5月初發布,為了方便廣大考生充分做好2019年選調生備考準備,
  • 浙江2012年1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
    浙江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課程代碼:0370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法寶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特別是哲學方法論的指導作用。(一)以辯證唯物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基本原理為指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準確判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處的客觀條件「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的首要的基本觀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考點梳理,考公、考研的「學霸秘籍」
    無論是考研、考公中關於哲學的考查都不會太難,脈絡比較抽象,重在理解,掌握理論後刷題鞏固。在整個考試中可以劃分成三大塊:總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其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統稱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 2020軍隊文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20軍隊文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09-29 14:16:33| 【導語】:2019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已進入尾聲,為助力各位考生做好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準備,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軍隊文職備考資料
  • 安啟念: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回答的五個問題
    安啟念: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回答的五個問題 2017年06月30日 16:13 來源:《理論視野》 作者:安啟念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鹿心社: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原標題: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理論武裝,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80年前,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創作了《實踐論》《矛盾論》兩部光輝的哲學著作,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為我們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動中國革命勝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 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現象與本質1、定義1.1、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外在表現。1.2、本質是事物根本的、組成事物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範疇,認識了本質,也就把握了規律。
  •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考點2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1) 恩格斯指出,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指出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思維與存在何者為世界的本原;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人的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外部世界。
  • 必修4《生活與哲學》基本原理「簡潔版」,僅用於考前磨槍!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包括辯證唯物論、認識論、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包括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一、唯物論(又叫「辯證」唯物論)唯物論共有8個哲學原理1.自然界的客觀性原理2.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原理 3.運動和靜止的關係原理4.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5.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6.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分析法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 高中政治哲學原理和方法論總結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體系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求  自然客觀性原理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  ②承認自然的客觀性是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  ③我們在利用、改造自然時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 2019年事業單位考試必看:關於哲學的基本內容的考查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19年事業單位考試必看:關於哲學的基本內容的考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裡面涉及的理論性知識太強,這需要我們對於知識深入的了解,下面圍繞哲學的基本內容展開。   一、知識框架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即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包括以
  •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突破創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