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2021-01-10 哲學社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

一、現象與本質

1、定義

1.1、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外在表現。

1.2、本質是事物根本的、組成事物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範疇,認識了本質,也就把握了規律。

2、辯證關係

2.1、現象與本質互相區別、互相對立。

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表面的東西,本質是同類現象的共性。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相對平靜的。現象可以通過感官認知,本質只能靠理性思維把握。

2.2、現象與本質辯證統一。

本質是現象的內在根據,本質決定現象,並通過一定的現象顯示自己的存在。現象是本質的表現,總是從不同側面、不同程度表現出事物的本質。

3、透過現象看本質

3.1、收集大量的、生動的、具體的本質,儘可能豐富感性材料;

3.2、對所佔感性材料進行科學分析研究,區分真相、假象,區分主流、支流,總結共性。

3.3、通過現象對本質取得基本認識後,在此指導之下,繼續深入研究新現象,發掘更深層次的本質認識。

二、形式與內容

1、定義

1.1、內容是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

1.2、形式是內容諸要素的結構或表現方式。

2、辯證關係

2.1、形式與內容互相區別、互相對立。

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的展現方式。

2.2、形式與內容辯證統一。

內容與形式不可分割,沒有「純粹的內容」,也沒有「空洞的形式」。一定內容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內容,反之亦然。

2.3、互相作用

2.3.1、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影響內容。

2.3.2、內容所用於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

2.3.3、內容活躍易變,形式相對保守、穩定。

3、指導意義

3.1、看問題、解決問題,要特別注意事物的內容,杜絕形式主義。

3.2、看內容的同時,要重視形式對內容的作用,反對形式虛無主義。

3.2、當形式可以促進內容發展時,要維持形式不變;當形式不適合內容時,要拋棄舊形式,選擇和創造新形式。

三、原因與結果

1、定義

在聯繫關係中,引起某個現象的現象,就是原因;被引起的某個現象,就是結果。

2、辯證關係

2.1、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的,因果關係體現在時間順序上、事件上的確定性。

2.2、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原因是相對於引起的結果而言的,結果是相對於被引起的原因而言的。

2.3、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轉化,同一種現象,在這一種關係中是結果,在後一種關係中是原因。

2.4、原因和結果互相作用,原因引起一定的結果,結果反過來作用於原因並引起原因的變化。

3、指導意義

3.1、承認因果關係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前提。

3.2、正確把握因果關係,有利於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3.3、準確把握因果關係,可以增強預見性,對未來結果的判斷性。

四、必然性與偶然性

1、定義

1.1、必然性,客觀事物聯繫和發展合乎規律、一定要發生,確定不移的趨勢。由本質原因決定,由根本矛盾決定。

1.2、偶然性,客觀事物關係和發展中不確定發生,可以這樣發生,也可以那樣發生的不確定趨勢。由外在條件和非根本性矛盾所影響的。

2、辯證關係

2.1、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出於支配地位,決定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居於從屬地位,起著促進或延緩作用。

2.2、沒有離開必然性的偶然性,也沒有離開偶然性的必然性。必然性是由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的,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

2.3、同一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去看待是必然的,在另一種條件下看是偶然的。

3、指導意義

3.1、反對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發生的宿命論;反對現實中沒有必然性,發展純粹是偶然的唯心主義非決定論。

3.2、自己探索並遵循必然性,同時充分重視防止偶然性,善於利用偶然性中的積極因素。

五、可能性與現實性

1、定義

1.1、可能性是指依據事物內在根據和外在條件可能轉化為其他事物的種種趨勢,有可能發生但是還未發生。

1.2、現實性是指現實存在的事物及其所具備的內在根據和外在條件的結合。

2、辯證關係

2.1、可能性還未實現,現實性依然存在了。

2.2、可能性是尚未展開、尚未實現的現實性,現實性是已經完成了的可能性。

2.3、事物的發展是可能性不斷轉化為現實性,現實性又 不斷產生新的可能性的過程。

3、指導意義

3.1、全面認識可能性,提高實踐的自覺性。

3.2、正確認識不可能,避免因為錯誤的追求而徒勞無功。

3.3、準確認識可能性的條件,促進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避免不利條件帶來的停滯、倒退。

簡而言之:現象與本質討論的是外部聯繫和內部聯繫的辯證關係;形式與內容討論的是外在表現方式和內在構成要素的辯證關係;原因與結果討論的是引起現象和被引起現象的辯證關係;必然性與偶然性討論的發展趨勢的確定性;可能性與現實性討論的是事物運動的可實現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六)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七)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分析法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 2021省考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行測考試來說是比較常見的知識點,考查側重於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接下來中公教育就該部分內容進行分享,淺析哲學部分如何把握知識點和學習。哲學這門學科比較側重對原理的理解與運用,需要識記的只是其中的較少部分內容,因此培養一種恰當的學習方法,以下是部分學習方法的概括,僅供各位考生參考。第一、要學好哲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把握哲學的體系,建構知識體系;二是理解並背誦原理。這兩個基本要求是對哲學最基本學習要求,建立在此基礎知識才能有所提高。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公告暫無發布,根據往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情況來看,預計2019年甘肅省選調生招錄公告在4月底5月初發布,為了方便廣大考生充分做好2019年選調生備考準備,
  • 2020軍隊文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20軍隊文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2019-09-29 14:16:33| 【導語】:2019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已進入尾聲,為助力各位考生做好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準備,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軍隊文職備考資料
  • 馬克思主義哲學考點梳理,考公、考研的「學霸秘籍」
    無論是考研、考公中關於哲學的考查都不會太難,脈絡比較抽象,重在理解,掌握理論後刷題鞏固。在整個考試中可以劃分成三大塊:總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其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統稱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內容?一般來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哲學範疇與文藝學範疇
    比如天與人的問題,在古典哲學和文論中經常出現,這對範疇究竟是哲學範疇還是文論範疇?湯一介在《論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真、善、美》一文中,對天人關係及其所派生出來的知行關係、情景關係進行考察,從而斷定天人關係是哲學範疇,知行關係是倫理學範疇,情景關係是文論範疇。
  •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及其心理學方法論,你怎麼看?
    首先我們得先要明白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別的哲學來說,這樣的問題不是特別鮮明,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它不僅存在,而且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首先,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創立的哲學與以往哲學不同之處是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的精神武器。
  • 中國古老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比
    中國傳統哲學與唯物辯證法之探討,你會發現,中國古老哲學,早已包含唯物辯證法,西方用西方的語言闡述了而己。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換、互生、相剋,及極限,事實上都是辯證法,而西方辯證法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細分和解釋,並非一種首創理論。
  • 實踐觀念是重要哲學範疇
    原標題:實踐觀念是重要哲學範疇(大家手筆)   人類掌握世界有三種基本方式:實踐方式、理論方式和實踐觀念方式。這樣來看,實踐觀念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範疇。   我國目前通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在講認識的辯證過程時,大都沒有包括實踐觀念;在講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時,大都不講實踐觀念這個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這是一個缺陷。補上這個缺陷,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認識過程的理論更加完善,使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得到更好貫徹實行。
  • 2018山東事業單位公基辯證法之矛盾不平衡性區分技巧
    山東事業單位統考備考QQ交流群:點擊加入2018山東事業單位統考綜合類|教育類|衛生類課程|☆課程諮詢QQ 唯物辯證法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比較容易出題的地方,卻也是內容特別多的一節。辯證法包含兩大特徵、三大規律和五對範疇。就整個哲學的框架學習來講,學員們最好先列一個整體框架出來,逐漸豐富整個框架。唯物辯證法也是如此。就考試情況來看,這一模塊考察方式大致有兩種,理解性作答和記憶性考察。就理解而言,這是整個哲學的學習難點,辯證法相對來講比較容易理解。但其中有些細節性的知識點不是特別容易區分。比如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矛盾不平衡性有兩種情況,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五大哲學思維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可以發現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具有深遂的哲學思維,重視和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殷切推動,學哲學、用哲學成為全黨的重要工作著力點,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重要基礎。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對待問題的辯證法——《孫子兵法》哲學最精彩的部分
    這次專門講一下《孫子兵法》中的軍事哲學部分,用辯證法觀察處理問題,關於矛盾對立面的轉化,這也是孫同學軍事哲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春秋末年,由於社會的動蕩,事物的變遷,矛盾的對立面可以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已傳播很廣。如老子就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交,高下相傾;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老子雖然懂得矛盾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及其轉化,但是對待這種現象的辦法是消極的。
  •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之科學」。2. 哲學的認識方式只是一種反思,是跟隨在事實後面的反覆思考。3.唯心主義哲學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5.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試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革命性和無產階級階級性高度統一的科學。3.分析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 安啟念: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回答的五個問題
    安啟念: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回答的五個問題 2017年06月30日 16:13 來源:《理論視野》 作者:安啟念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法寶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特別是哲學方法論的指導作用。(一)以辯證唯物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基本原理為指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準確判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處的客觀條件「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的首要的基本觀點。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大意義。  陳雲同志非常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與他談學哲學的問題。
  • 鹿心社: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原標題: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理論武裝,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80年前,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創作了《實踐論》《矛盾論》兩部光輝的哲學著作,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為我們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動中國革命勝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