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問題的辯證法——《孫子兵法》哲學最精彩的部分

2021-01-10 儉叔略述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儉叔。上次講了孫武同學的世系和家庭,對他的成長和成就有巨大影響。這次專門講一下《孫子兵法》中的軍事哲學部分,用辯證法觀察處理問題,關於矛盾對立面的轉化,這也是孫同學軍事哲學中最精彩的部分。

春秋末年,由於社會的動蕩,事物的變遷,矛盾的對立面可以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已傳播很廣。如老子就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交,高下相傾;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老子雖然懂得矛盾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及其轉化,但是對待這種現象的辦法是消極的。「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老子為了防止對立面的轉化,給人一種不求進取的感覺,守在屈辱的一面,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而孫同學用積極辦法來促使對立面的轉化,其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在孫同學看來,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始終處於矛盾鬥爭、遷移變化之中。他概況地說:五行無恆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虛實篇》)物質世界的不停運動,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就是它們往往形成許多矛盾的對立面。孫同學在其兵法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矛盾的概念,如強弱、勝敗、虛實、利害、眾寡、得失、安危、貴賤、賞罰、勞逸、迂直、巧拙、速久、險易、多少等等。

這些矛盾的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它們既互相排斥,各具相反的屬性;又互相依存,沒有矛盾的一面,就沒有矛盾的另一面。對於這些矛盾的方面,孫同學總是把它們對舉起來論述,如: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

多算勝,少算不勝。(同上)

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作戰篇》)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謀攻篇》)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勢篇》)

單單從上面列舉的幾條來來看,孫同學對世間事物的矛盾對立面的把握,是十分嫻熟的。他或者把矛盾的對立面連接起來敘述,表示兩者必居其一;或者先分析一面,再分析另一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它充分說明矛盾對立面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和社會事物中。

矛盾著的對立面,不僅各以對方為自已存在的前提,而且又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一面轉化為另一面。孫同學在論述治亂、勇怯、強弱、生死、存亡、勝敗、留去、佚勞的轉化關係時說: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勢篇》)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九地篇》)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虛實篇》)

對立面的轉化,不能消極等待,袖手旁觀。孫同學主張,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促成對立面的轉化。他說: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虛實篇》)如何能使敵人的佚變成勞,飽變成飢,安變成動,孫同學提出兩種方法,即「利之」和「害之」。用「利」誘和「害」逼的手段調動敵人,就能把敵人有利的因素轉化為不利的因素。他還說:軍爭之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軍爭篇》)孫同學告訴人們,在兩軍相爭時,要故意走迂迴曲折的道路,並用小利去誘惑敵人;出發在人之後而迅速行動,兼程倍進,在人之先到達目的地。這樣,敵人因判斷失誤而受牽制,我軍又出其不意地佔據了有利地形。如此,便能使「迂」轉化為「直」,「患」轉化為「利」了。

孫同學的這種辯證法,來源於戰爭的實踐,因為戰爭的情況千變萬化,最需要用科學的、辯證的方法去觀察和處理;而辯證地觀察、處理事物的方法,也最易在戰爭的環境下形成。孫同學的辯證法思想,由於它是與戰爭實踐結合在一起的,因而其描述非常生動,內容也相當豐富,成為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重要的標杆。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第一個條件是破譯漢字密碼;第二個條件是破譯想像力的密碼;第三個條件是與古人對話;第四個條件是站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整體,來審視和再現孫子的大智慧。  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研究員王長河試圖解秘《孫子兵法》的「密碼」。他對記者說,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致使西方戰略家之論述往往多達數十萬言,仍不及《孫子兵法》6000餘字,言簡意賅。
  •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橫起走天下
    對此,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郭沫若也曾說:「《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其實,從《道德經》成書時間,及其內容來看,《孫子兵法》很多內容和章節,都借鑑了《道德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德經》才是最高的兵法。
  • 你以為孫臏只懂孫子兵法嗎?
    #孫子兵法#當你聽到孫臏這個名字的時候你一定會想起龐涓、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孫子兵法孫武的後人、因為龐涓的迫害遭受了臏刑、黥刑,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取得勝利。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孫臏除了繼承了孫子兵法的思想以外還有什麼其他因素讓他從一個身有殘疾的人成為軍事家、打敗兩場大戰、奠定了齊國霸業的基礎呢?其實孫臏不僅僅是繼承了祖先孫武的孫子兵法思想,此外孫臏還精通數朮、星象等,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他的師傅鬼谷子教導。這裡要說的正是孫臏的數朮「孫臏金口訣預測術」。這裡簡稱為金口訣,那麼金口訣又是什麼呢?
  • 領悟《孫子兵法》裡一句話,做任何事成功率都能輕鬆翻倍!
    學習《孫子兵法》,無論是在商戰謀略還是為人處世上,都有著重要價值。從古代的常勝將軍,到今天的成功企業家,他們都從《孫子兵法》獲益良多。那麼此書對現代人的意義在哪裡?我認為可歸納為一句話:無限提升你做事的成功率!「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是用來安慰失敗的人,知道怎樣避免失敗才是正道。
  • 熟讀孫子兵法的殺人犯:極度自律的背後,背負著20條人命
    提起《孫子兵法,大家想必都有所耳聞,《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的一本關於兵法研究的著作。大家可能認為《孫子兵法》到今天沒有什麼作用,但其實《孫子兵法》還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有一個殺人犯,他熟讀《孫子兵法》,但卻將其用來犯罪。熟讀孫子兵法的殺人犯:極度自律的背後,背負著20條人命。
  • 借《孫子兵法》解讀《三十六計》之離間計,制勝的關鍵在攻於心計
    一個好的謀略在善於運用的人手中就能化腐朽為傳奇,在不懂戰爭規律的人手中卻是羈絆和對其的束縛,而《孫子兵法》就是教導世人在一場戰爭中致勝的關鍵和因素。《孫子兵法》作為古代歷史中較早出現的兵書,所以經常有人會將此與其他兵書進行比較,例如《三十六計》。
  • 比故宮小眾,山東這個館藏14萬件的博物館,可看到孫子兵法竹簡
    雖然14萬件的館藏在中國並不算最豐富,但是整個博物館中同樣有不少特色的文物,尤其是齊魯大地文化的展品更是特色,下面馬且停重點分享幾個文物,希望你也喜歡。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如果說到山東省博物館哪個文物最特色的話
  • 解讀《孫子兵法軍形篇》,想要戰勝敵人而立於不敗之地的四個因素
    《漫談品析孫子兵法》第8回《孫子兵法》可謂是古今中外第一兵法奇書,被譽為「兵學聖典」,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它的創作人是孫武,並稱為「兵聖」,《孫子兵法》並不是教我們如何打贏勝仗的,而是通過全面分析軍事作戰的利害關係、經濟依賴性、雙方優劣態勢,從而結合自身的作戰實力
  •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真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一起來看下都哪5個。1,什麼是反思?哲學反思什麼?哲學的反思理解是對思想的前提批判,而思想的前提具有普遍性,表現為思想構成自己的根據,思想構成自己的方式,思想構成自己的規則,思想構成自己的基礎。
  • 牢記《孫子兵法》這句話,靜待時來運轉
    活學活用《孫子兵法》 我國古代兵家聖典《孫子兵法》中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把《孫子兵法》和劉備的故事結合起來,就能看出這樣一個道理:人在窮苦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防守」,也就是韜光隱晦、臥薪嘗膽。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保護自己,避免競爭對手對自己進行打壓;二是為以後的東山再起積累資源、創造條件。
  • 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現象與本質1、定義1.1、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外在表現。1.2、本質是事物根本的、組成事物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範疇,認識了本質,也就把握了規律。
  • 奇門遁甲不屬於道教,且地位比《孫子兵法》高,這個原因少有人知
    《孫子兵法》「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奇門遁甲作為戰爭的決策工具,在古代一直運用在戰爭之前的決策分析的廟堂之上,非將相之才不能用之。在當時信息極不發達的年代地位極高。古人把運籌稱為「算」,可想而知,民間「算命」的前身多麼的光彩奪目啊!
  •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分析法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世界觀不僅要回答世界「是怎樣」的問題,還要解決世界「應怎樣」的問題,反映人的情感、願望、理想和信念,所以世界觀包含人生觀、價值觀。(2) 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以總體的方式把握世界,為人們理解和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係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
  • 中國古老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比
    中國傳統哲學與唯物辯證法之探討,你會發現,中國古老哲學,早已包含唯物辯證法,西方用西方的語言闡述了而己。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換、互生、相剋,及極限,事實上都是辯證法,而西方辯證法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細分和解釋,並非一種首創理論。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諸多選調生考試中都是重頭戲,而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哲學又是特別晦澀難懂、燒腦費勁的一個科目。在授課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學員問馬克思主義哲學考試哪些內容。其實,觀察其框架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考點內容一目了然。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塊,前者又分為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後者相對簡單,主要涉及歷史觀的一些考點。
  • 2014考研政治複習:哲學部分單項選擇(五)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試題>模擬題>政治>正文2014考研政治複習:哲學部分單項選擇(五) 2013-04-18 10:57 來源:網際網路
  • 等級辯證法與國家理論
    換個角度而言,杜梅齊爾的印歐文明研究成果也是人類學理論發展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社會三功能論」是杜梅齊爾通過宗教和神話的比較提出的,而他的問題意識則延續自比較語言學,即為印歐社會探尋一種基督教之外的界定其整體性的方式。他把三功能結構視為印歐人普遍具有的一種意識形態來解決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