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流逝,歷史從未停止過腳步。對於一個人來說,在這個世界上的光陰也許只有短短數載,而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它每天都在迎接新的生命。春去秋來,有人離去,有人降生。逝去的人「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新生的人站在逝者曾經站過的地方,充滿了好奇。
現在,我們的身邊時不時還能挖出來幾件來自很久之前的寶貝。這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可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即使有的時候挖出來的只是一個碗,但因為見證過歷史的變遷,也會讓這個碗變得珍貴不已。
我們對前人的世界充滿著好奇,但又不能穿越回去,所以只能憑藉著他們遺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物品,猜測過去。而且有很多文物都是前人專門流傳下來的,這樣的文物就更加珍貴了。比如在山西龍泉寺出土的一純金棺槨,裡面的東西就是古人有意長久保存的物品。
山西古墓現金棺
山西太原市以南二十公裡處,有座陳舊的寺廟,叫做龍泉寺。說起這個名字,還和歷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呢!相傳,當初李世民還不是皇帝的時候,曾經在龍泉旁洗過馬。後來他登基了,人們就將他洗過馬的那條河稱為龍泉,蓋在旁邊的寺廟則為龍泉寺。
寺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千餘年了。能夠流傳至今,實屬不易。金、元朝代時,龍泉寺曾毀於火災。後到了明朝時,始得修葺。一九六六年,龍泉寺在政府的幫助下,完成了重建,從那時起,方得對大眾開放。不過即使龍泉寺存在了那麼多年,對於人們來說,也只能算個古建築而已,而且還是多次修葺過的,沒有過多特殊意義。
直到二零零八年,龍泉寺因為蓄水池滲漏再次找人維修。施工隊在挖掘時觸碰到奇怪的石頭建築物,立即上報文物局。得到消息後,太原考古隊小組來到龍泉寺,繼續往下挖,發現是一座古墓。當他們進去的時候,裡面的壁畫因為接觸到空氣立即脫落,當場消散。根據專家們的推測,這座古墓應該建於唐朝時期,和龍泉寺名字的歷史差不多悠遠。
考古隊在古墓中發現一個石棺,他們立即把石棺抬到了專門開發文物的地方。將石棺打開後,裡面是一個木棺,木棺裡面還有一個銅棺,接著是銀棺,最後得到一個純金打造而成的金棺材。金棺材的體積不大,長度只有十四釐米,肯定不是放人的棺材。
金棺內的文物
金棺外有一條紅色的絲綢纏繞著,還打了一個蝴蝶結。金棺上面雕刻著象形文字、神秘的圖案和佛教的花紋。由此猜測,這口金棺材應該是某位佛教大師的。裡面裝的東西大概是舍利子或者經文。不管是舍利子還是經文,考古專家都不敢隨意觸碰那口金棺。他們害怕毀掉上面的絲綢帶,更怕毀了棺材內的文物。
若是舍利子,那貿然開棺肯定會驚動舍利子的主人。雖然我們不講封建迷信,但是基本的禮儀還是要有的。一個逝去了千年的古人,肯定不希望被外人打擾。這口金棺如此名貴,它的主人也應該是個非富即貴之人。不管是何人的舍利子,專家們都不敢貿然打擾。
若不是舍利子,而是經文,那貿然開棺就更不合適了。我們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將棺內文物好好地保存下來。若是經文一見到氧氣便像古墓裡的壁畫一樣,化成了粉末,那將是一大損失。能夠被保存在金棺材內的東西,一定很珍貴,我們絕對不可讓它毀於一旦。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定需好好地留存。
何時能開棺
對於棺內的文物,專家們很是好奇,但是明知技術不達標,他們也不敢把金棺打開。以當時的開棺條件,將這口金棺打開了,就意味著我們要失去金棺內的文物。至於何時能夠將這口棺材打開,專家們也想知道。而今人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發展科技,獲得技術上的進步,這樣便不害怕一開棺,便什麼都沒有了。
大約需要多少年呢?這是個未解的答案。從金棺現世,距今已有十二年了。這十二年裡,我們的各項技術都在進步,包括文物方面的。但以現在的技術,依舊達不到開棺條件。專家們不能在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貿然開棺,這可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貝。若是毀了,可就再也無法復原了。
專家們之所以這麼重視這口棺材裡的文物,其實還是因為棺材的主人很重視它,要不然怎麼會用純金打造,而且還在棺材外套了一層又一層的銀棺、銅棺、木棺、石棺呢?若不是裡面的東西很重要,它的主人應該不會這麼珍視吧。專家們正在努力,爭取早日把這口棺材打開,一睹其中的文物。前提是開棺後,有能力將文物保存。
我們不是考古學家,所以我們可能不理解文物對於他們的重要性,也無法感知到他們發現文物時的幸福和看到文物在眼前消散時的痛苦。我們總說,這個世界千奇百怪、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但卻不可忘記,每一樣東西都只有一個,若是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文物如此,人和眼前的事物也是如此。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留得住東西。
王羲之曾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對於我們而言,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人了。而我們,對千年之後的人來說,也是古人,只是相較於唐朝和魏晉時期,歷史沒那麼久遠而已。
所以,在這裡筆者想要告訴讀者們,珍惜好現在。即使以後只能停留在人們的猜測中,也要把當下活好。最後希望我們能夠儘快有高超開棺技術,這樣就可以看到金棺內的文物了。不知千年前的那位古人,在這口棺材裡放了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