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的文物出土,專家卻面面相覷:是車軲轆還是方向盤

2021-01-10 小珏說歷史

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文化遺址,一直就是神秘莫測的考古之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研究過程中,就已經發現它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至商周時期,距今大約5000-3000年前。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古蜀國遺存,出土文物的風格和形制與中原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所以,在已經發現的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中,文物琳琅滿目,非常奇特。比如青銅大立人、青銅古樹、青銅面具等等,都非常神秘和特別。但是,它們出土時,帶給專家們的震撼力,都不及青銅太陽輪來得多。

在探測挖掘二號祭祀坑時,就出土了兩件這樣的青銅太陽輪。毫無疑問,剛剛面世時,現場工作人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兩件文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車軲轆或者方向盤。專家也面面相覷,儘管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可也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文物。

因為材質是青銅的,所以可以排除人為幹擾的因素,不可能出現意外情況真將車軲轆或者方向盤扔進了考古現場。而且,經過碳元素的科學檢測,它們確實出自3000多年前。

既然不是現代的產品,那它們到底是什麼,代表什麼意義?人們從祭祀坑很容易聯想到祭祀的禮器,根據它們的外形,也不能推測是一件太陽的模型。正中心的圓塊,顯然就代表太陽,均勻分布的五條青銅條,是否象徵著太陽的光芒?

平心而論,這個解釋相當合理。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世界各地,對於太陽總是有著非常自然的崇拜。它照射萬物,提供著能量,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眾多民族的圖騰。在此之前發現的眾多陶器、壁畫之上,就有太陽的圖案。只不過,做成圖騰的實物,還是很罕見的。

不過,也有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共同提出,這個模型恐怕不是代表著對太陽的崇拜,反而是表達了厭惡之情。原來,他們推論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國,應該是乾旱少雨的,史料中也出現過不少求雨的記載。試想太陽將大地照成白茫茫的一片,地表都出現大面積的乾裂,農作物無法生長,先民們又怎麼會對太陽感恩?

這兩種觀點爭鋒相對,根本無法判斷對錯。然而,又有人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青銅太陽輪上,正好是五道光芒的條紋?要知道,這種均分的條紋,做成四等分最簡單,六等分也好理解,五等分最難最複雜。在三千多年的古代,製作並不容易,難道先民們是在向後代炫耀他們的數學水平嗎?

為此,很多學者提出過自己的主張,關於此方面的論文也有很多。比較多的意見認為,五等分一個圓形,恰好是72度,再用一個垂線,可以劃分為36度。青銅太陽輪出土的祭祀坑,冬至日時太陽的高度角恰好就是36度。

現代人對於冬至日的印象就是吃餃子,但在古代,它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冬至這一天太陽與地面的夾角最小,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根據這個特點,古人確定的第一個節氣便是冬至,在此基礎上繼而確定了其它二十三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對於古代中國農業生產非常重要,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的重要保障。

因此,這個青銅太陽輪,很有可能不單單是普通的禮器,而且還是觀測天文,確定節氣的工具。古蜀人可能就是用它,觀察太陽的角度,從而確定冬至日的到來,為後來的農業生產提供依據。

當然,這個論點也是推測出來的。三星堆文化遺址沒有出土文字,所以它到底是什麼,要等到更有力的證據,說不定又是一個不能解釋的謎。

很多朋友私信問小珏,到底在哪裡知道這些文物知識的。其實,無非就是多看點書罷了。現在平臺搞活動,小珏向您推薦一套比較實惠的文物書籍,連結奉上:

相關焦點

  • 上古時代的逆天文物,酷似汽車方向盤,眾人大呼:穿越時空
    在出土的數萬件文物中,最著名的還是被國家列為禁止出境展覽的青銅神樹、青銅面具、金杖等國寶級文物。其實,要說這個上古時代遺址出土最逆天的文物是哪一件,這三件都排不上號,因為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一件極為逆天的文物「青銅太陽輪」。這件上古時代的逆天文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出土自三星堆二號祭祀坑,考古家認為這件文物是古人塑造的太陽,因而命名為「青銅太陽輪」。
  • 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劍,專家面面相覷: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但卻有一座墓穴發掘出土的劍讓考古學家面面相覷,直驚呼到奇怪。 器具的出現與使用 人類對器具的使用標誌著文明的開始,在三千多年前的的黃河流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銅文化。
  • 江西發現商代古墓,出土「猛虎」青銅器,文物專家:古代部落圖騰
    江西發現商代古墓,出土「猛虎」青銅器,文物專家:古代部落圖騰中國商朝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已然非常成熟,青銅器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這段時間發展迅速,器種變得多種多樣,銘文也逐漸加長,花紋複雜華麗。商朝時期的青銅器物除了用來盛物,還被貴族們用來祭祀。
  • 寧夏出土三件名叫「方奇」的文物,可它們是幹什麼的,始終不知道
    在西北地區,考古專家們發掘古墓時,總是能出土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都是考古隊員從未見過的,因此讓考古專家們感到十分困惑。比如,寧夏鹽池縣曾發現三件金質文物,只知道它叫方奇,但作用直到現在都還是未解之謎。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秘文物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農民耕田挖出千年帝王古墓,出土的文物專家都不認識:先上交吧
    1974年2月,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急匆匆地趕到了河北省博物館,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個布包,裡面裝著一個大型的瑪瑙環,一個青銅環還有其他一些做工精美的文物殘片,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驚詫不已,博物館中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專家很快就辨認出這是數千年前戰國時期的文物,這個農民是什麼人?
  • 出土於惠州博羅橫嶺山的文物——西周水晶塊
    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共發掘面積約8500平方米,共清理302座商周時期墓,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橫嶺山出土那麼多有趣的東西,這對研究惠州地區先秦歷史文化及社會文明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出土的這組水晶玦,質地細膩,光澤感強。其中6件外徑從小到大分別是1.57釐米,1.6釐米、1.7釐米、1.76釐米、1.86釐米、2.00釐米,厚0.21~0.66釐米不等,質量約0.8~1.8克。
  • 1982年甘肅出土17塊「石板」,30年後專家痛哭,是我們犯了大錯
    在文物考古領域,這一條法則也同樣適用。雖然考古專家們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在文物剛出土時所做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實際上他們有很多最初判斷都非常不準確,只有在深入研究過文物之後,他們才能做出最終正確的判斷。
  • 陝西出土一頭骨,中國專家一頭霧水,後被美國學者認出
    曾經,陝西出土了一頭骨,中國專家看到後一頭霧水,後來卻被美國學者一眼認出了是什麼。發現古墓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考古行業開始逐漸發展成熟,隨著眾多大大小小的陵墓被發掘,各種各樣的文物被出土,中國的文物收藏越發的豐富,對過往的歷史研究也更加深刻了。各種出土的文物都具有較強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每次發現古代的墓穴,考古專家們都十分重視。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王建玲介紹,陝西音樂文物的出土比較分散,陝南、陝北、關中地區等地都多有發現出土,其中陝西中部地區出土的比較集中且數量比較大。從史前音樂文物看,主要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高陵楊官寨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出土有陶壎、陶鼓、陶響器、陶號角、骨哨、骨口弦等,種類豐富,是目前保留下來的陝西最早的樂器實物。
  • 陝西出土一顆「奇怪頭骨」,國內專家認不出,美國專家卻一眼認出
    曾經,我國考古專家就因為陝西出土一顆「奇怪頭骨」而大動腦筋,國內專家沒認出來,最終還是美國學者給出了答案。那麼這件文物是什麼呢?這件文物是一件非常特殊的動物頭骨,這件頭骨出土自秦始皇的親祖母夏太后的陵墓。專家們研究了很長時間,對這件頭骨的屬於哪種動物毫無頭緒。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
    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  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王建玲介紹,陝西音樂文物的出土比較分散,陝南、陝北、關中地區等地都多有發現出土,其中陝西中部地區出土的比較集中且數量比較大。
  • 1986年出土的金杖,隱藏著什麼秘密呢?為什麼至今還有謎團未解
    1986年,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祭祀坑,出土了許多銅質的祭品,不過沒想到其中還藏著一件金杖。當金棍子出土時,其木柄早已腐朽碳化,只剩下包著木柄的金箔,長約143.3釐米,直徑約2.3釐米。這位專家小心地把金杖拿回了博物館,後來就越想越不對勁,古蜀人為何要使用金杖?它是否象徵著力量或財富呢?
  • 安徽宣城一漢代墓葬出土慄子完好如初
    新華網合肥3月23日電(記者王立武)安徽宣城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市區敬亭路延伸工程建設工地搶救發掘了一座初步判定為西漢時期的墓葬,出土了20多件文物,出土的慄子歷經2000年仍完好如初。  該墓葬是3月初在宣城市區敬亭路建設工地上發現的。文管人員隨即進行搶救性發掘。墓葬是一土坑木槨墓,有耳室。
  • 1600年古墓出土6張畫,男人大小眼,女人滿臉麻子。專家:很重要
    1964年,在著名的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群,經過專家們小心翼翼的挖掘,在一座墓葬坑裡發現了一些紙片。由於年代久遠,大家不敢隨意亂動,而是拿回了研究所進行文物保護。誰知道,就在把紙片拼接一起的時候,眾人還是被驚呆了。
  • 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
    原標題: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眼下,「猴年大吉」「猴福無窮」「金猴報喜」「發猴財」等猴年春節祝福語正在朋友圈流行,但與千年前古人使用的「馬上封侯」「輩輩封侯」等祝福相比,無疑成了「浮雲」。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了解到,由於猴子活潑機靈、惹人喜愛,自古就受到新疆居民的喜歡。
  • 河北發現北宋古墓,出土的文物竟嚇壞專家?難道古人也信星座?
    考古專家們將這裡的墓穴分別定為一號墓,二號墓和三號墓等7號墓,這些墓都是由磚塊砌成的,最初專家們並未發現不同,但深入到墓穴中才發現墓裡沒有棺木,僅有多達98幅的壁畫文物以及一些陪葬的器具,這些令考古專家們異常驚喜,但一時間卻捉摸不透這處的墓葬群是出自於哪個朝代的。
  • 德安周氏墓出土一個銀盒子,裡面裝著鉛粉,如今成了博物館的文物
    在江西德安縣的一座古墓中,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件神秘的銀盒,它裡面裝的東西也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並且還揭開了古人美白的秘密。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88年9月,江西省德安縣的義峰羽絨廠準備擴建,並且還準備在後山修一座水塔。
  • 87年敦煌出土失傳竹簡,其中一本是乘法口訣,專家嘆息:可惜啊
    文/勿忘87年敦煌出土失傳竹簡,其中一本是乘法口訣,專家嘆息:可惜啊說到敦煌,人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便是以壁畫、石窟這個獨特的文化名揚千裡。敦煌隸屬於甘肅省,地域級別為縣級市,在我們眼裡它除了有精美的壁畫就再也找不到能吸引人們去探索的點了。
  • 靖邊出土翟曹明墓石門,石門是難得文物,門楣刻兩個大公雞啥意思
    陝西省靖邊縣附近,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一座古代墓葬,而墓葬之中最具有文物價值的物品,居然是墓葬的墓門。在墓門之上不僅有兩個神態怪異的武士,同時在門楣上還有兩隻大公雞的形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們又都各自代表著什麼?
  • 古墓出土「雙魚玉佩」,會再次發生神秘事件嗎?專家:沒那麼邪乎
    公正的說,古墓規模並不大,全長不過16.4米,但出土文物卻非常豐富;本次共出土金、銀、玉石、瑪瑙、珍珠等文物三千餘件,僅黃金就有1700餘克,白銀更是達到了1萬餘克,除此外還有各類珍貴珠寶,很明顯這是一座貴族墓。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要問了「古墓的規模不大,卻能出土這麼多珍貴文物,墓主人究竟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