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文化遺址,一直就是神秘莫測的考古之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研究過程中,就已經發現它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至商周時期,距今大約5000-3000年前。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古蜀國遺存,出土文物的風格和形制與中原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所以,在已經發現的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中,文物琳琅滿目,非常奇特。比如青銅大立人、青銅古樹、青銅面具等等,都非常神秘和特別。但是,它們出土時,帶給專家們的震撼力,都不及青銅太陽輪來得多。
在探測挖掘二號祭祀坑時,就出土了兩件這樣的青銅太陽輪。毫無疑問,剛剛面世時,現場工作人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兩件文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車軲轆或者方向盤。專家也面面相覷,儘管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可也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文物。
因為材質是青銅的,所以可以排除人為幹擾的因素,不可能出現意外情況真將車軲轆或者方向盤扔進了考古現場。而且,經過碳元素的科學檢測,它們確實出自3000多年前。
既然不是現代的產品,那它們到底是什麼,代表什麼意義?人們從祭祀坑很容易聯想到祭祀的禮器,根據它們的外形,也不能推測是一件太陽的模型。正中心的圓塊,顯然就代表太陽,均勻分布的五條青銅條,是否象徵著太陽的光芒?
平心而論,這個解釋相當合理。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世界各地,對於太陽總是有著非常自然的崇拜。它照射萬物,提供著能量,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眾多民族的圖騰。在此之前發現的眾多陶器、壁畫之上,就有太陽的圖案。只不過,做成圖騰的實物,還是很罕見的。
不過,也有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共同提出,這個模型恐怕不是代表著對太陽的崇拜,反而是表達了厭惡之情。原來,他們推論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國,應該是乾旱少雨的,史料中也出現過不少求雨的記載。試想太陽將大地照成白茫茫的一片,地表都出現大面積的乾裂,農作物無法生長,先民們又怎麼會對太陽感恩?
這兩種觀點爭鋒相對,根本無法判斷對錯。然而,又有人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青銅太陽輪上,正好是五道光芒的條紋?要知道,這種均分的條紋,做成四等分最簡單,六等分也好理解,五等分最難最複雜。在三千多年的古代,製作並不容易,難道先民們是在向後代炫耀他們的數學水平嗎?
為此,很多學者提出過自己的主張,關於此方面的論文也有很多。比較多的意見認為,五等分一個圓形,恰好是72度,再用一個垂線,可以劃分為36度。青銅太陽輪出土的祭祀坑,冬至日時太陽的高度角恰好就是36度。
現代人對於冬至日的印象就是吃餃子,但在古代,它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冬至這一天太陽與地面的夾角最小,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根據這個特點,古人確定的第一個節氣便是冬至,在此基礎上繼而確定了其它二十三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對於古代中國農業生產非常重要,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的重要保障。
因此,這個青銅太陽輪,很有可能不單單是普通的禮器,而且還是觀測天文,確定節氣的工具。古蜀人可能就是用它,觀察太陽的角度,從而確定冬至日的到來,為後來的農業生產提供依據。
當然,這個論點也是推測出來的。三星堆文化遺址沒有出土文字,所以它到底是什麼,要等到更有力的證據,說不定又是一個不能解釋的謎。
很多朋友私信問小珏,到底在哪裡知道這些文物知識的。其實,無非就是多看點書罷了。現在平臺搞活動,小珏向您推薦一套比較實惠的文物書籍,連結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