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出土三件名叫「方奇」的文物,可它們是幹什麼的,始終不知道

2021-01-09 歷史店

在西北地區,考古專家們發掘古墓時,總是能出土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都是考古隊員從未見過的,因此讓考古專家們感到十分困惑。比如,寧夏鹽池縣曾發現三件金質文物,只知道它叫方奇,但作用直到現在都還是未解之謎。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秘文物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6年9月中旬,鹽中高速公路修至鹽池縣古峰村境內,在施工考察過程中技術人員勘察發現,50米外的一處山峁(小山丘)有些礙事,因此準備將其爆破出一個缺口。第二天上午,爆破工作有序展開,當工人在山坡上開鑿爆破孔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些刻有幾何紋路的青石板。於是,工人們立即將情況反饋給了領導,領導們檢查後推測石板下面或許是古墓,於是就急忙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同時電話聯繫了縣博物館。

當天下午,博物館的幾位考古專家驅車剛到施工現場,他們經過一番勘察和研究,並在工人的協助下將其中一塊長約1米的石板抬了出來,發現下面果然是一座墓穴。在此後的幾天,考古專家們對墓穴進行了清理,根據其結構推測是隋代墓葬。另外,專家們還出土了一些陶瓷器和金銀器。

在清理墓穴中的金銀器時,專家們發現有三件方形鏤空雕刻的金板最為獨特,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從未出土過,因此對它們也從滿了好奇。回到博物館,專家們對三件金板進行仔細的清洗之後,才看清它們的廬山真面目,三件金板上的鏤空畫各不相同,但是都很有胡人的風格和特色,特別是其中畫面最複雜的一件。

這件金板長約18釐米,寬約14釐米,中間是一個人騎在駿馬上奔騰向前,他頭戴一頂插羽高冠,身著盔甲,還將弓箭拉滿,正對著前方一頭撲來的猛虎,仿佛只要一放箭,老虎就一命嗚呼了。除此之外,畫面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也各有一人在拉弓射箭,不過他們都是跪姿,顯然比騎馬的人要低一級。另外,畫面中還有猴子,野豬,獅子和狐狸等動物,因此畫面十分豐富,但並不顯得雜亂無章,反而看起來結構分明。

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專家們也在思考它們的作用,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想清楚的事。後來,專家們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還發現,金板的背面刻了銘文,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好辨認,只得藉助高倍放大鏡才能看清文字內容為:「金鎠靈質,盛衰不移。良工刻構,造茲方奇……白烏二年,歲在戊午……」,共計82個字,據此專家們知道了它的叫方奇,年代是白烏二年,所以也佐證了它是隋代文物,而且還有可能是海明政權遺物。

雖然知道金版的名字,但是其作用卻讓專家們犯難了。有的專家表示,方奇的背面沒有打磨,還有可以卡扣的地方,因此推測它原本是木質屏風,或者是木質箱子上的一種鑲嵌物,但是木器由於年代久遠早已腐爛,所以現在只剩下了方奇。

還有專家推測,方奇是一種胡人的勳功章,根據功勞大小可以獲得不同的方奇,所以墓穴中出土的方奇都不一樣,說明墓主人是一名武將,並且還獲得了三次功勳。

但還有專家有不同的意見,表示方奇的風格和波斯薩珊王朝的繪畫很相似,因此推測它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一種舶來品。

多年過去了,關於方奇的作用也一直未有定論,或許還需要出土更多的文物才能破解其中的奧秘。由此可見,對考古專家們來說,出土一些稀奇古怪的文物既喜既悲,喜在於有了新的發現,對歷史也能有全新的認識,但是悲在於難以理解其作用。這就好比在路上撿到一個寶盒,你明知道寶盒裡面有寶貝,但是以你現在的能力卻無法將它打開,因此你說是高興呢?還是悲傷呢?或許考古專家們面對方奇也是這樣的感覺。

西北大地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歷史寶庫,它埋藏了無數未知的歷史奧秘,而對我們來說,要一直保持對歷史探索的渴望,以及對文物研究的興趣和熱愛,通過一件又一件的文物,去發現那些還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參考資料:

《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 作者:寧夏博物館,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江西發現商代古墓,出土「猛虎」青銅器,文物專家:古代部落圖騰
    每一件從古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都值得我們去細細研究,通過研究商朝古墓中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以及大小能夠推測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中國青銅器都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地位和聲譽,因為這些青銅器不僅僅有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江西省新幹線大洋洲鄉一個農民正在幹農活翻地的時候,從土地中挖出了十多件青銅器。他看著這些青銅器不知所措,還是妻子及時通知了當地的文物局。
  • 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
    原標題: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眼下,「猴年大吉」「猴福無窮」「金猴報喜」「發猴財」等猴年春節祝福語正在朋友圈流行,但與千年前古人使用的「馬上封侯」「輩輩封侯」等祝福相比,無疑成了「浮雲」。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了解到,由於猴子活潑機靈、惹人喜愛,自古就受到新疆居民的喜歡。
  • 3000多年的文物出土,專家卻面面相覷:是車軲轆還是方向盤
    所以,在已經發現的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中,文物琳琅滿目,非常奇特。比如青銅大立人、青銅古樹、青銅面具等等,都非常神秘和特別。但是,它們出土時,帶給專家們的震撼力,都不及青銅太陽輪來得多。在探測挖掘二號祭祀坑時,就出土了兩件這樣的青銅太陽輪。毫無疑問,剛剛面世時,現場工作人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兩件文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車軲轆或者方向盤。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甬鍾區別於鈕鐘的地方,在於最上面部位形狀不一樣。鈕鐘上面是環狀的,而甬鍾最上面的平面「舞部」之上立有「甬柱」。這套編鐘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都屬於合瓦形鍾,不是平底圓口鐘。大部分合瓦形鍾都可一鍾發兩音,敲擊其正鼓部是一個音,敲擊側鼓部又是一個音。這兩個音的關係有大三度也有小三度,還有少見的大二度、小二度以及四度關係等。演奏時一般用木質丁字錘敲擊,如果是大鐘就要用木棒撞擊,所以演奏動作不一樣。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
    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  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甬鍾區別於鈕鐘的地方,在於最上面部位形狀不一樣。鈕鐘上面是環狀的,而甬鍾最上面的平面「舞部」之上立有「甬柱」。這套編鐘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都屬於合瓦形鍾,不是平底圓口鐘。大部分合瓦形鍾都可一鍾發兩音,敲擊其正鼓部是一個音,敲擊側鼓部又是一個音。這兩個音的關係有大三度也有小三度,還有少見的大二度、小二度以及四度關係等。演奏時一般用木質丁字錘敲擊,如果是大鐘就要用木棒撞擊,所以演奏動作不一樣。
  • 出土於惠州博羅橫嶺山的文物——西周水晶塊
    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共發掘面積約8500平方米,共清理302座商周時期墓,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橫嶺山出土那麼多有趣的東西,這對研究惠州地區先秦歷史文化及社會文明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出土的這組水晶玦,質地細膩,光澤感強。其中6件外徑從小到大分別是1.57釐米,1.6釐米、1.7釐米、1.76釐米、1.86釐米、2.00釐米,厚0.21~0.66釐米不等,質量約0.8~1.8克。
  • 這隻「三足蟾蜍」,曾經賣了30元,現在卻是國寶級文物
    但是遲一秒便有可能讓文物流失,館長自然是心系文物的,不敢怠慢,近年來,慈谿不斷出土青瓷等文物,境內的文物投機商已經活躍得很猖獗了,稍一疏忽就會造成珍貴文物流失,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失而復得的文物袁展如馬上派童兆良去現場搶救文物,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騎到彭東鄉政府,在當地人陪同下前往出土點,路上童兆良了解到,出土後,這件文物立刻以30元的價格賣給另外一個社員,社員買入後,秘而不宣,連村幹部想看一眼,都被婉轉推辭,可終究紙包不住火,因為這件器物的造型特殊,在場的人很多,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村子。
  • 17歲男孩用「輕功」輕鬆盜走38件價值10億的文物,曾在殯儀館練膽
    1983年10月21日,中國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大案子——湖南省博物館離奇被盜,國寶級文物「素紗襌衣」以及其他30多件馬王堆出土的文物被盜,不久之後,偷盜者的母親親手燒掉了一件「素紗襌衣」,這位母親,是一位大學老師……他叫許反帝,出生於1966年,母親許瑞鳳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
  • 靖邊出土翟曹明墓石門,石門是難得文物,門楣刻兩個大公雞啥意思
    陝西省靖邊縣附近,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一座古代墓葬,而墓葬之中最具有文物價值的物品,居然是墓葬的墓門。在墓門之上不僅有兩個神態怪異的武士,同時在門楣上還有兩隻大公雞的形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們又都各自代表著什麼?
  • 上古時代的逆天文物,酷似汽車方向盤,眾人大呼:穿越時空
    上古這個詞在世界範圍內一般指的是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但在我國一般指的是上古三代的夏商周以及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眾所周知,上古三代之一的商朝的歷史已經基本被考古解讀出來,原因就是中國考古挖掘了殷墟等商代遺址。
  • 戊戌年,文物中看「狗」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四壩文化三狗紐蓋彩陶方鼎。有趣的是,這件器物的造型正與同樣產自山東的知名獵犬山東細犬形象相似。  鬹在我國古代器物中有著獨特的地位,這件狗形陶鬹本身是一件模擬動物形象製成的「擬形陶器」,同時作為一件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它的身上也具備了禮器的特性。  《禮記·禮器》有云:「禮器,是故大備……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 幾百件公元前文物來成都了!這些博物館一開年就放大招
    這些文物經歷了很多次戰火,因為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經常發生洗劫和摧毀古蹟的事情,它們已經在全世界巡展了將近10年,從來沒有回過家。故宮展出的時候也是人擠人,這次開展之後估計又要刷新排隊記錄了。△圖@新華網那時候還是夏天,北京天氣又熱,故宮人又多。成都人你們就偷笑吧!
  • 這些文物裡的豬,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北青菌決定換個套路,給大家送上一份文化大餐,講解一下文物中的豬!可能你會說,豬這麼普通的動物還會出現在文物上?在博物館裡看沒過什麼特別的豬啊?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常常被人忽略掉的豬,其實大有文化!
  • 400件文物「看遍」270年頤和園
    大修中意外發現闢邪「鎮物」在展覽中,由玉石、銅錢、元寶等14件小文物組成的「玉華殿鎮物」展品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展品個頭都不大,有的玉石甚至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但它們的來頭可不小,都是具有闢邪功能的「鎮物」,而且全部是在2005年頤和園大修工程中意外發現的。秦雷介紹,宮廷建築習慣使用「鎮物」,驅邪避毒,保建築平安,是一種古代建築文化。
  • 724件珍貴文物亮相國博 金縷玉衣竟腹部隆起?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品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149套722件文物來自河北博物院。整個展覽裡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觀眾耳熟能詳的滿城漢墓精品文物幾乎悉數亮相。「中山內府」銅鑊。河北博物院供圖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
  • 成都漢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圖)
    4臺蜀錦提花機的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填補了我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  石破天驚  2012 年 7 月至 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共清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3月1日下午,「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及1件(套)由國博方面提供的照片。據悉,在每個展覽場地,舉辦方都要為這一展覽增添一件代表性物品作為第101件展品。
  • 司母戊鼎出土於1939年的日佔區,它是如何逃過日寇魔掌的呢?
    然而驚嘆之餘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件無價國寶當年的出土經歷卻異常坎坷。自從殷墟出土帶文字的甲骨以及其它各種文物以後,殷墟一帶的農戶就把挖掘地下的寶物作為一種生財方式。吳培文所屬的吳氏家族是五官村的大戶人家,擁有大批田產,吳家的祖墳地就曾出土過牛方鼎、鹿方鼎(現存於臺灣)等珍貴文物。日本佔領安陽以後,自然不會放過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也經常派人以考古為名在殷墟一帶勘探文物。
  • 屬鼠不太好?假的!看了這幾件國寶就知道「鼠」的含義不一般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經常有人說屬鼠不太好,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鼠的詞都是帶點貶義的,什麼賊眉鼠眼,膽小如鼠,抱頭鼠竄,過街老鼠……聽著就不好聽。其實這恰恰是對中華傳統文化一知半解造成的誤會,要是老鼠全是缺點,為何會成為十二生肖之首呢?十二生肖可不是一般的動物可以擔任的,每一種動物的入選都有著深厚的含義,本期我們就聊聊和鼠相關的文物和故事。
  • 這座陵墓出土一隻漆杯,杯蓋上有詭異的蛇纏鳥圖案,揭露三個道理
    「蛇纏鳥」圖案,這幅圖案代表的意思,專家給出了不少的解讀,這幅圖案背後,到底藏有什麼難解的謎團呢?不僅發現了完整的大型車馬坑,還有成套的木質樂器出土,它們大都保存完好,就連器物表面的彩漆,也都光鮮照人。在這些文物中,有一件特別出眾的漆杯,今天小編就給您全面揭露這件漆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