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件文物「看遍」270年頤和園

2021-01-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頤和園清漪園的興建與水利有何關聯?「一池三山」如何體現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與精妙?晚清皇家的日常起居生活是什麼樣子?現在,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園說II--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為您一一解答這些疑問。

這場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近400件套,全面立體地為觀眾「講述」270年來頤和園從皇家禁苑走向人民公園、從禁閉守舊走向開放創新的發展歷程。書畫、石刻、瓷器、匾額、服飾、生活物品等各類文物將帶領觀眾體驗這座皇家園林的造園藝術、水利功能、皇家生活……

據了解,頤和園內目前共珍藏4萬件文物藏品,有釉色鮮潤的歷代名窯瓷器,有古樸厚重的歷代青銅器,有雕鏤精工的宮廷玉雕、雕漆、木雕、竹雕藝術品,有工藝精湛的黃花梨、紫檀、紅木等貴重木料製作的各式宮廷家具,也有近代以來具有時代特色的鐘表、汽車、洋瓷、玻璃器等外國文物。這些種類繁多、製作精美的文物歷經百年,期間政權幾經更迭,得以保全,這得益於一代又一代文物保護者做出的巨大努力。

【亮點】

「復原」「一池三山」造園勝景

走進展廳,超大尺寸的《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巨型電子幕牆把觀眾一下子帶回到了270年前的清漪園。恰逢當時皇太后60大壽,乾隆皇帝在圓明園西側的西湖和甕山動工興建了這座皇家園林。而清漪園不僅在三山五園中發揮著重要的統領性地位,還在當時北京西北郊水系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乾隆皇帝將造園和水利工程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本次文物特展也將頤和園的造園藝術與水利功能完美融合。「即使站在頤和園裡,也不一定能看出當年清漪園的造園勝景,但在這次展覽的第一篇章中,卻能一眼飽覽『一池三山』的精妙,看懂頤和園的水利功能。」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介紹說。

「一池三山」是我國常見的一種園林模式,清漪園將這一園林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為詮釋「清漪園」當年的園林美景,展覽集合了大量與「一池三山」相關的文物展品,例如萬壽山昆明湖記碑拓片、吉慶萬壽如意、海屋添籌象腿瓷尊、蓬島煙霞石額、福祿壽琉璃三星建築構件等頤和園園藏文物。

位於頤和園西北部湖心島的治鏡閣曾是清漪園最為搶眼的建築之一,這座圓形城堡式建築巍峨高聳,三四層樓高,再加上城牆上的三層樓閣,與萬壽山、佛香閣遙相呼應。光緒時期,為了重修頤和園,治鏡閣被當作建築材料挪用至主景區宮殿的復建中,這座宏偉的水城也逐漸化作殘牆斷垣。

為了給觀眾展示治鏡閣原貌,頤和園策展部門從國家圖書館借來了《治鏡閣立樣》彩繪圖,雖然水城已毀,但彩繪圖中治鏡閣外城垣北城門之上的「蓬島煙霞」石額得以倖存,被放在彩繪圖附近一同展出。欣賞完圖中精美的治鏡閣全景,再細品刻有乾隆御題的石額,在想像與現實中「穿梭」,感受別樣頤和園。

清治鏡閣立樣

清治鏡閣老照片

與慈禧同聽一曲「八音匣」

晚清時期,頤和園成為紫禁城之外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經常接見各國使臣、眷屬,外國使臣為慈禧太后進獻了各種洋式珍奇。同時,為符合外國人的習慣,頤和園也特備了洋式家具,同時供應西餐,演奏西樂。

走在安靜的展廳裡,偶爾會響起一段音樂聲,這段重複播放的音樂,來自一個長約半米的古老的八音匣。「這款瑞士造的八音匣保存較為完好,經過工作人員的簡單修復,只要一擰上弦,就能發出音樂聲。」秦雷介紹,頤和園現藏的外國樂器主要為鋼琴和八音盒,它們以機械發條為動力,依樂譜演奏各種美妙的樂曲,是帝後閒暇生活、文娛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款八音匣能播放5首曲子,工作人員特意將其中一首翻錄下來,在現場循環播放,讓觀眾現場聆聽,感受穿越時空的奇妙。

清八音匣

除了演奏西樂,英國茶具、德國餐具、美國鐘錶也是當時皇家的必備用具。「慈禧在頤和園裡招待外賓的時候,就會用上這些器具,甚至她自己都在慢慢接受西方的一些飲食習慣,用起了咖啡壺、茶具等。」展覽還展示了皇家的一些日常起居服飾和生活用品。慈禧每次來頤和園,都會拉來2000多箱衣服,每天命宮女為她選擇喜愛的款式。「就連她的愛犬也有專門的衣服」,秦雷帶著記者來到一件犬衣展品前,這件犬衣是太后愛犬專用的,選用了黃色如意雲紋緞製成,邊緣還有繩帶,用於拴系,犬衣內還填充了棉花,質地十分柔軟。

德國英國餐具

宮鞋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展廳裡用「陣列」的方式一次擺放了18雙鞋,這也是頤和園鞋類藏品第一次大規模出園展示。記者看到,18雙高底鞋的款式和繡工紋飾各有不同,有元寶底、花盆底、馬蹄底等,鞋面的繡法也多種多樣。「我們專門測量過,這些鞋應該在34碼左右,少量的鞋在35、36碼。」另外,所有的宮鞋都沒有穿著的痕跡。根據考證,這些鞋都是製作好之後,呈現給慈禧定樣和選擇的樣鞋。

大修中意外發現闢邪「鎮物」

在展覽中,由玉石、銅錢、元寶等14件小文物組成的「玉華殿鎮物」展品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展品個頭都不大,有的玉石甚至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但它們的來頭可不小,都是具有闢邪功能的「鎮物」,而且全部是在2005年頤和園大修工程中意外發現的。

秦雷介紹,宮廷建築習慣使用「鎮物」,驅邪避毒,保建築平安,是一種古代建築文化。玉華殿是排雲殿西側的一個配殿,2005年大修過程中,施工人員在屋脊正中間的部位發現了一個木盒,盒內裝的是5枚金屬錢、5塊各色石塊、兩個金屬元寶和兩柄金屬如意。「屋脊外面都覆蓋著琉璃瓦,如果不進行落架大修,根本發現不了這些『鎮物』的蹤跡。」秦雷說。

金屬錢幣的材質一般為金銀銅鐵錫,石塊以翡翠、水晶等為主,金屬元寶和金屬如意雖然是金和銀的,但也都是鍍金和鍍銀。「我們也在其他建築大修的時候發現過鎮物,但這14件『鎮物』相對完整,是首次對公眾展出。」秦雷說。

展覽之「最」

【最稀有的梅瓶】

在本次展覽中,有一件稀有展品,名叫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是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中具代表性的上乘佳作。目前傳世的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稀少,梅瓶造型僅有3件,本次展覽的梅瓶為3件存世珍寶之一。梅瓶小口、圓肩、收腹,圈足輕微外撇,器身接痕明顯,整體造型既突出了元代制瓷的粗獷風格,又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古樸雅致。這件瓷器在濃豔而沉穩的藍釉中留白裝飾戲珠龍紋,十分巧妙自然。

元藍釉白龍紋瓷梅瓶龍爪為三爪

【最大的羅漢床】

本次展覽中最大的一件文物重器是清乾隆時期的雲龍紋有束腰三彎腿紫檀羅漢床,長278釐米、寬176釐米、高108釐米,床面高50釐米,是目前現存清代宮廷最大的一件羅漢床藏品。在展廳柔美的燈光籠罩下,羅漢床顏色沉靜,散發著金屬和綢緞般的光澤。床體遍布精美的浮雕,雕刻精細,立體感強,紋樣仿佛拔地而起,栩栩如生。

【最早的汽車】

在觀展的過程中,觀眾會被一輛汽車吸引。這輛車是美國最早汽車廠商之一「杜裡埃」品牌,是中國宮廷使用的第一輛汽車,也是中國保存最古老的一輛汽車。汽車的外形保留著18世紀歐洲馬車的痕跡,車身、車輪和輻條均為木質,內嵌三缸四馬力後置式汽油發動機,配有雙層輪盤形方向盤及一長一短兩根立杆式檔把,前後兩排共設有3個座位。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輛汽車得到了較好的修復。

【觀展提示】

展期:9月25日至12月27日(周一閉館)9:00-17:00 15:30停止入館

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一號、二號臨展廳

票價:免費向公眾開放,觀眾只需通過中國園林博物館官方微信進行實名預約,即可憑有效證件入館參觀。

雲觀展:本次展覽同時開通「雲上」觀展與重點文物電子導覽,觀眾也可線上觀展。

相關焦點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 400餘件展品,件件有故事
    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此次特展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208件/套、資料品190件/套,展品時間跨度超過2千年,從戰國跨越至近現代,其中近六成的珍貴展品首次「走出大牆」面向公眾展出。
  • 四百文物 濃縮頤和園270年
    原標題:四百文物 濃縮頤和園270年頤和園,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早在清朝時期,這裡是乾隆帝耗銀448萬兩建造的「清漪園」,距今已270年歷史,後在鹹豐年間被毀,光緒十四年重建並更名為頤和園。「一池三山」如何體現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與精妙?
  • 398件展品兩成首露面!頤和園將辦建園270年文物特展
    記者今天從頤和園獲悉,從9月25日至12月27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頤和園398件(套)展品將亮相展覽,其中20%是首次與公眾見面。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分為山稱萬壽水清漪、無雙風月屬昆明、中間宮殿排雲起、觀魚勝過富春江等四個單元,集中展示清漪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期和現當代時期三個時間節點的頤和園展品和文化。展覽期間,398件(套)具有顯著頤和園特色的展品將亮相文物特展,其中20%是首次與公眾見面。除了常規展示,文物特展還將採用動畫、影像、體驗、雲看展等多種方式進行,讓觀眾全方位了解頤和園文化。
  • 北京: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亮相園博館
    2020年9月25日,北京,觀眾在園博館展覽現場參觀。當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頤和園各類文物珍藏208件/套和190件資料品,以及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多家館院的數十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019-10-30 21:5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胡文卉 責任編輯:胡文卉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一座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湖光山色中的古典皇家園林因其獨特的造園藝術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蜚聲海內外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福蔭軒建築修繕記
    福蔭軒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前山東部,是一座別致的園林建築。它始建於乾隆年間,原為二層樓式建築,名為「餐秀亭」,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91年在舊址上另行設計,改建成現在的一層建築,更名為福蔭軒。福蔭軒坐北朝南,面闊三開間,周圍廊,建築面積約為103平方米。東西遊廊各三開間,面積為33平方米。
  • 警方破上億文物案 400年秘密震撼世人 揭盜墓十大靈異事件
    日前,記者從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警方、檢察院等多個部門了解到,該區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盜掘、販賣文物案,檢方稱,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這一切,背後可能牽涉著近400年來的驚天秘密——張獻忠稀世寶藏。寶藏之謎史海鉤沉清人所著的史料中確有張獻忠千船沉銀的記載。《蜀碧》記載:「(張)獻忠聞(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3月1日下午,「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及1件(套)由國博方面提供的照片。據悉,在每個展覽場地,舉辦方都要為這一展覽增添一件代表性物品作為第101件展品。
  • 陳麗華能在40年代出生於頤和園,她是否與慈禧或溥儀有親戚關係?
    陳麗華於1941年出生於北京頤和園,那個年代生於此地,白手起家一說更像是有意掩飾。1981年前往香港,憑藉社會關係幫助投身房地產行業。次年移居香港,以貨物名義低價佔有文革時期沒收的文物,據說這批文物就是她第一桶金的來源。後來就是這一資金來源,幫助他倒賣海外房產,投資各種項目,成了今天的富豪。陳麗華的這個履歷確實漂亮,足夠勵志,但細心的人也會發現,是什麼樣的關係,能夠讓他在80年代進軍香港的房地產行業?又是何種身份能夠讓她佔據文革沒收的文物呢?
  • 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福州啟幕
    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福州啟幕 2017-01-25 21:47: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30年文物命運對比
    有收購文物權力的只有文物部門和出口公司。北京市文物商店在北京設立了三個收購站,分處西單、琉璃廠和地安門,除了北京三個坐店收購的,文物商店的師傅被分為東北、南方、西南三個小組,常年在外收集。收購部基本上是由私方人員構成的,因為他們是行家,眼力好,門路熟,他們去看東西,藏家才拿出來給看,新人去了藏家不敢拿出好東西。
  • 幾百件公元前文物來成都了!這些博物館一開年就放大招
    還有藏在酒店裡的古床博物館,重慶大叔搜羅17年,收藏的360張古床。△ 圖@華西都市報作為一個看展覽的迷妹,我今天主要想說的還是:2018年!我們成都好看的展不要太多啊!今年春節,金沙遺址會引入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120件龐貝出土文物。△上海龐貝末日展,圖@註銷龐貝城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公元79年被火山掩埋。電影《龐貝末日》講的就是這個,男主是權力遊戲的囧雪諾哦~這次展品會包括壁畫、大理石雕像、石膏鑄像、青銅器、金器、玻璃器、陶器。
  • 磊落原創 專輯「頤和園」
    《Summer Palace 頤和園》專輯製作特輯,produced by 磊落。
  • 銅陵:龍耳鳥紋鑑等五件文物修復完畢(圖)
    11月26日,銅陵市博物館委託遠程藝術製品有限責任公司修復的龍耳鳥紋鑑等五件文物修復完畢,來自北京的文物修復專家馬鐵廷對文物修復情況做最後的查看。當天下午,五件文物打包運往銅陵市博物館新館,隨後將進行布展。  這五件文物分別是龍耳鳥紋鑑、弦紋甗、雲雷紋鼎、繩耳弦紋鼎、龍耳蟠虺紋鑑。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建國以後, 尤其是20 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有大量珍貴的文物被販賣到海外,可以推測, 在全球, 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早在1840年, 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 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 1860 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
  •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昨日起至4月25日,包括「馬上封侯」在內的150餘件馬文物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北廳開展,人們可以免費欣賞。  五千多年前人開始馴化野馬  據專家介紹,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這一馴化的過程最早可能在歐亞大陸西部草原地帶完成。
  • 北京城的小眾景點-民族文化宮-看珍貴民族文物
    民族文化宮民族文化宮主樓13層,高67米,我要說的是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它是1959年10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的,1979年曾改稱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這個博物館收藏有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古代、近現代藏品五萬餘件,有5個陳列廳常年對外展出文物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
  • 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
    原標題: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眼下,「猴年大吉」「猴福無窮」「金猴報喜」「發猴財」等猴年春節祝福語正在朋友圈流行,但與千年前古人使用的「馬上封侯」「輩輩封侯」等祝福相比,無疑成了「浮雲」。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了解到,由於猴子活潑機靈、惹人喜愛,自古就受到新疆居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