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件展品兩成首露面!頤和園將辦建園270年文物特展

2021-01-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今天從頤和園獲悉,從9月25日至12月27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頤和園398件(套)展品將亮相展覽,其中20%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分為山稱萬壽水清漪、無雙風月屬昆明、中間宮殿排雲起、觀魚勝過富春江等四個單元,集中展示清漪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期和現當代時期三個時間節點的頤和園展品和文化。

展覽期間,398件(套)具有顯著頤和園特色的展品將亮相文物特展,其中20%是首次與公眾見面。除了常規展示,文物特展還將採用動畫、影像、體驗、雲看展等多種方式進行,讓觀眾全方位了解頤和園文化。

此外,展覽還將匯集來自故宮、國博、國家圖書館等8家文博單位的27件實物展品,屆時觀眾可一飽眼福。

相關焦點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 400餘件展品,件件有故事
    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此次特展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208件/套、資料品190件/套,展品時間跨度超過2千年,從戰國跨越至近現代,其中近六成的珍貴展品首次「走出大牆」面向公眾展出。
  • 400件文物「看遍」270年頤和園
    頤和園清漪園的興建與水利有何關聯?「一池三山」如何體現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與精妙?晚清皇家的日常起居生活是什麼樣子?現在,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園說II--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為您一一解答這些疑問。
  • 四百文物 濃縮頤和園270年
    原標題:四百文物 濃縮頤和園270年頤和園,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早在清朝時期,這裡是乾隆帝耗銀448萬兩建造的「清漪園」,距今已270年歷史,後在鹹豐年間被毀,光緒十四年重建並更名為頤和園。「一池三山」如何體現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與精妙?
  • 北京: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亮相園博館
    2020年9月25日,北京,觀眾在園博館展覽現場參觀。當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頤和園各類文物珍藏208件/套和190件資料品,以及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多家館院的數十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019-10-30 21:5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胡文卉 責任編輯:胡文卉
  • 難忘2020|那些有溫度的文物與特展:從古到今,撫慰人心
    展覽按照主題及年代,選展71組(件)院藏精品,內容分成「群芳競秀」與「女史流芳」兩大單元,其中不少展品都是畫史上的赫赫名跡。宋 李公麟 畫麗人行(局部)「群芳競秀」是以宏觀的角度,依序展陳自五代迄於近現代的繪畫,包括傳唐周昉《調嬰圖》、《內人雙陸圖》、宋代李公麟《畫麗人行》、宋李唐《文姬歸漢圖》以及宋元時期的宮廷后妃畫像、明清時期名家筆下的仕女圖等。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3月1日下午,「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及1件(套)由國博方面提供的照片。據悉,在每個展覽場地,舉辦方都要為這一展覽增添一件代表性物品作為第101件展品。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福蔭軒建築修繕記
    福蔭軒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前山東部,是一座別致的園林建築。它始建於乾隆年間,原為二層樓式建築,名為「餐秀亭」,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91年在舊址上另行設計,改建成現在的一層建築,更名為福蔭軒。福蔭軒坐北朝南,面闊三開間,周圍廊,建築面積約為103平方米。東西遊廊各三開間,面積為33平方米。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以頤和園古建築為主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是《頤和園日曆》系列的首發它將實用性與文物的觀賞性集於一體北京頤和園管理處與文物出版社傾情奉獻讓更多人欣賞到中國園林建築的藝術之美《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千百年來,園林作為中國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藏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
  • 幾百件公元前文物來成都了!這些博物館一開年就放大招
    今年春節,金沙遺址會引入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120件龐貝出土文物。△上海龐貝末日展,圖@註銷龐貝城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公元79年被火山掩埋。電影《龐貝末日》講的就是這個,男主是權力遊戲的囧雪諾哦~這次展品會包括壁畫、大理石雕像、石膏鑄像、青銅器、金器、玻璃器、陶器。
  • 一周觀展指南|系列特展紀念劉海粟,「碧天芳草」再讀李叔同
    展覽將帶來120件雲岡臻品文物,以及10位藝術家根據云岡文化再創作,通過繪畫、影像、裝置、雕塑、行為、攝影、聲音等作品26件。其中全球單體最大復原石窟首次公開亮相上海。展品中的200多件清宮文物既有製作精良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富麗華貴的首飾佩飾;既有精緻華美的美食美器,又有深具滿民族特色的炊食具;既有康熙、雍正、乾隆諸帝王的御筆書畫,又有詞臣、皇子、宗室的應制之作。據悉,本次展覽也是瀋陽故宮精品文物在北京的首次系統展示。
  • 724件珍貴文物亮相國博 金縷玉衣竟腹部隆起?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品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149套722件文物來自河北博物院。整個展覽裡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觀眾耳熟能詳的滿城漢墓精品文物幾乎悉數亮相。「中山內府」銅鑊。河北博物院供圖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
  • 巴西博物館大火,1800萬件文物毀於一旦,但是這一件卻完好如初
    完好無損的Bendegó隕石【ALNEG 自媒體】9月5日早間專稿,發生在當地時間9月2日的大火,瞬間將巴西國家博物館近2000萬件館藏文物中的90%毀於一旦,令人痛惜。大火不僅毀滅了這些珍藏幾百年的珍貴文物,對於整個文化和人類文明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和損失。據外媒報導,這座擁有200年歷史的博物館擁有2000萬件藏品,包括大量具有國內和國際意義的文物,如埃及的木乃伊和伊特魯裡亞人(Etruscan)的花瓶、在巴西發現的最古老的女性頭骨、以及從印第安原住民文化到恐龍等無數其他展品。
  • 70件故宮珍寶將在揚州展出 含乾隆款青玉臥馬(圖)
    記者昨獲悉,備受關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據悉,該展覽將於7月26日亮相揚州博物館,屆時,故宮博物院將精選出70件館藏文物在揚展出,其中不少都和揚州有關,而揚州博物館也將精選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寶貝」同臺亮相。  中國大運河,將北京、揚州這兩座擁有深厚歷史、不同個性的「古城」跨時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 陳麗華能在40年代出生於頤和園,她是否與慈禧或溥儀有親戚關係?
    陳麗華於1941年出生於北京頤和園,那個年代生於此地,白手起家一說更像是有意掩飾。1981年前往香港,憑藉社會關係幫助投身房地產行業。次年移居香港,以貨物名義低價佔有文革時期沒收的文物,據說這批文物就是她第一桶金的來源。後來就是這一資金來源,幫助他倒賣海外房產,投資各種項目,成了今天的富豪。陳麗華的這個履歷確實漂亮,足夠勵志,但細心的人也會發現,是什麼樣的關係,能夠讓他在80年代進軍香港的房地產行業?又是何種身份能夠讓她佔據文革沒收的文物呢?
  • 【圖集】亞洲四小龍之臺灣 1976年
    阿里山地區的商業街街景;臺灣,1976年。【攝影:glasnevinz】阿里山山區火車站;臺灣,1976年。【攝影:glasnevinz】☆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陳有蘭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群峰環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
  • 廣州鎮海樓2015春節活動:十二生肖文物展
    生肖作為時間符號,十二年一循環;生肖是一種屬相,代表不同年份人群;生肖更是一種祥和的象徵,被賦予豐富的內涵。再過10天,我們將跨進2015年農曆乙未羊年,因「五羊傳說」被賦予「羊城」的古老廣州,千百年來不斷延續著「祥和」城市形象。
  • 文物是如何測年斷代的?眼學鑑定、科技鑑定是兩大方法
    熱釋光測年現場取樣刮取青銅器範土、鑽取瓦當粉末全過程開紅燈馬宏林和文物修復室工作人員,將一個正在修復的西周青銅尊,小心翼翼地運至放著熱釋光年代測定儀的實驗室。為減小對測年數據的影響,實驗室取樣的整個過程連明亮的光線也不能有,所以一直開著紅色燈,被馬宏林戲稱為「紅燈區」。華商報記者注意到,實驗室裡的熱釋光年代測定儀打開後,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圓盤,上面有48個放置樣本的圓孔。「如果要做真偽鑑別,每個樣本要製作8個平行樣本,這個儀器可一次性測6件文物樣品。
  • 水下文物納入文物普查範疇 國家將設專門保護區
    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廣東陽江海域意外發現一艘宋代商船,打撈出200多件珍貴瓷器,這就是著名的「南海一號」。2007年,這條被推測載有宋代航海指南針的沉船終於被整體打撈出水,引起了世界轟動。而在上世紀90年代的大約10年中,水下考古人員在廣東的吳川縣、汕頭、陽江、湛江等海域都發現了古代沉船遺蹟。
  • 30年文物命運對比
    1960年文物商店成立後,上面指示要讓琉璃廠恢復熱鬧,整條街被油漆了一遍。之後,每年春節都開一個展覽會,在把有收藏價值的文物送交博物館之前,先讓領導、行家們瀏覽。展覽會在寶古齋、韻古齋、慶雲堂等店裡舉辦,景嚴記得經常來看展覽的人包括康生、陳伯達、鄧拓、吳晗、田家英、吳作人、李可染等。此外,一般市民和老收藏家因為展覽會不賣展品,也就不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