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件珍貴文物亮相國博 金縷玉衣竟腹部隆起?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北京開幕。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品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149套722件文物來自河北博物院。整個展覽裡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觀眾耳熟能詳的滿城漢墓精品文物幾乎悉數亮相。

「中山內府」銅鑊。河北博物院供圖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展覽以劉勝的人生軌跡為敘事線索,融入西漢盛世的大時代背景,共分為「盛世風貌」「王國往事」「長樂無極」「因山為藏」「發現靖王」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盛世風貌」通過滿城漢墓出土的種種器物體現西漢盛世時期非凡的創造力。本單元的重點展品包括錯金銅博山爐、「當戶」銅燈、銅騎獸人物博山爐、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銅漏壺等。

第二單元「王國往事」分為「屬官」「威儀」「財富」三組,展品有「中山內府」銅鑊、錯金鐵短劍、玉具劍、錯金銀銅鋸齒形器、錯金銀銅承弓器等,反映了西漢諸侯國從與中央分庭抗禮到在漢景帝、漢武帝時期權勢不斷衰落,最後「唯得衣食租稅」的往事。

四乳獸紋銅鏡。河北博物院供圖

第三單元「長樂無極」分為「居設」「文房」「妝飾」「宴飲」「養生」五組,講述了順應時局、不理政事的劉勝和王后竇綰在封國內的逍遙生活。在本單元,觀眾可以看到爐形銅燈、豹形銅鎮、玉人、「竇綰」銅印等珍貴文物。

第四單元「因山為葬」講述了劉勝和王后竇綰人生的最後歸宿——長眠於滿城陵山。依山開鑿的滿城陵山漢墓,屬於橫穴式的「崖墓」。這一單元則有載柩車構件、劉勝金縷玉衣、鑲玉漆棺上的玉璧和圭形玉飾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腹部隆起,造型奇特。有參觀者猜想:難道劉勝生前有「啤酒肚」?

金縷玉衣。河北博物院供圖

第五章「發現靖王」則回顧了滿城漢墓的發現發掘過程,闡釋了滿城漢墓在考古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現50年以來關於滿城漢墓的研究和展示成果。

從展覽架構來說,本次特展力圖以一種嶄新的視角解讀滿城漢墓文物和中山靖王劉勝。展覽包括三條線索:一是通過滿城漢墓出土的煌煌器物展現西漢盛世時期自信進取、富於創造的時代風貌;二是以散點透視的方式勾勒出大時代背景下的劉勝的人生軌跡;三是對50年來滿城漢墓的研究和展示成果進行回顧與總結。

銅朱雀銜環杯。河北博物院供圖

為了既體現新的學術成果,又能令觀眾易於接受,本次展覽通過文物說明、圖、表、畫、視頻、二維碼、語音導覽、交互觸控螢幕等多種方式,解讀文物內涵,滿足不同觀眾的不同需求。

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全國考古發現成果系列展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大唐風華展」 等展覽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之間又一次成功合作。據了解,本次展覽票價30元。(完)

相關焦點

  •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金縷玉衣,雖精美絕倫,卻來歷成迷
    我這一次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看到了一件漢代金縷玉衣,它雖精美絕倫,卻也讓我充滿了疑惑,比如說它到底出土自哪裡?是誰的墓葬?何時被收藏至天津博物館?以上問題為何在館藏介紹中隻字不提?我仔細閱讀了這件金縷玉衣的介紹,這件玉衣原玉片數高達87%,經修復還原。
  • 劉勝的金縷玉衣背後,金屬加工技藝尚屬其次,石雕技術才是重點
    金縷玉衣由於青銅的出現及後來鐵的出現,人們開始用軟玉雕刻表示官階的玉片和玉帶,祭祀用品、器皿,胸針、腰帶墜、帽墜等飾物,以及璧。在中國,有著許多跟玉有關的美麗神話,如「月中兔」。1968年,又增添了考古人員從劉勝及其夫人的墓中發現的珍貴文物。相信熟悉歷史的各位都已猜到,這件文物便是1968年在中國河北滿城境內的漢代中山靖王墓中發掘出來的金縷玉衣。劉勝葬在從巖石上鑿成的墓室中,隨後用大塊石頭把墓室堵塞,再澆上熔化了的鐵水。為打開通往墓室的通道,考古人員不得不用炸藥炸開鐵牆。劉勝和他的妻子每人的墓都由數間相互連通的房間組成,其中甚至還有一間洗浴室。
  • 價值上億的金縷玉衣,盜墓賊為何只抽走金絲,不要那昂貴的玉片?
    這些都有科學依據,並不是口空說的,中國古人早早就知道玉的好處,所以古代帝王為自己打造了「金縷玉衣」。 是當年我國考古出土中保存最完整、時代最早的兩套金縷玉衣,劉勝玉衣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玉衣全長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700克,全世界考古界為此震驚!
  • 馬未都:「金縷玉衣」案過後,鑑寶專家就真的成了鑑寶「磚家」!
    馬未都:「金縷玉衣」案過後,鑑寶專家就真的成了鑑寶「磚家」! 信任,這個時常被提起的詞,卻又時常被忘記,很多人現在都不敢輕信他人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利益至上的觀念裡,信任是可以隨時被丟掉的東西,有人說:信任又帶不來金錢,那信任還有什麼用?其實信用的作用可大了去了,馬未都對此就深有同感。
  • 徐州博物館,館藏金縷玉衣,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地處於雲龍山北麓,為國家四A級景區,不久前,徐州博物館,剛剛被入選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可想而知,館內的文物,還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比如,漢代時期的金鏤玉衣和銀鏤玉衣,凸顯徐州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博物館,絕大多數為古遺址或古墓葬科學發掘出土景區線路博物館為三層建築,可依次遊覽各個展館一樓依次遊覽古彭千秋及鄧永清收藏書法館
  • 古代金縷玉衣價值不菲,為何盜墓賊只拿金絲,而不要玉片呢
    金縷玉衣,在漢代是皇族專用的物品。而他的製作材料,彰顯了金縷玉衣價值無窮。但是盜墓賊們對玉片卻不屑一顧,卻對金絲情有獨鍾。因為在他們眼裡,玉衣不過是一件垃圾,而且會給他們帶來晦氣。關於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最開始,起源於東周時期。盛行於兩漢時期,到了三國曹魏時代曹丕認為勞民傷財,所以禁止以後再使用。
  • 中國最名貴的五大文物:第一名是樂器,第二名和佛祖有關
    我國歷史悠久,現今也出土了無數早期文物,歷史考古這個行業也越來越發達。人們通過考古,可以通過文物了解古代的文化,風土人情。我們都知道,故宮博物院裡面儲藏著許多文物,很多有特別高價值的文物都是列展在這裡。
  • 價值極高的金縷玉衣,古代盜墓賊拿金絲不拿玉片,這是什麼原因?
    大家好,我是逍遙小編,今天來和大家說說,古代的盜墓賊為什麼,拿金縷玉衣只抽金絲而不拿玉片。「金縷玉衣」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工藝,是很值錢的陪葬品,正是因為它的珍貴,才讓許多盜墓賊盯上了它,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搶它,可是,盜墓賊也很奇怪,面對極值錢的金縷玉衣,為什麼只抽它的金絲,而不把它拿走呢?
  • 北京: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亮相園博館
    2020年9月25日,北京,觀眾在園博館展覽現場參觀。當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頤和園各類文物珍藏208件/套和190件資料品,以及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多家館院的數十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
  •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遇到金縷玉衣,只偷金絲不偷其玉片呢?
    金縷玉衣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工藝,是價值非常高的陪葬品,正是因為其貴重,才致使很多盜墓賊都盯上了它,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去得到它,可是盜墓賊也十分奇怪,面對價值極高的金縷玉衣,為什麼只抽其金絲,卻不拿走玉片呢?
  •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70餘件文物講述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行遠同夢 2019-10-30 21:5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胡文卉 責任編輯:胡文卉
  •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將成國博2019年壓軸大展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將成國博2019年壓軸大展 2019-12-25 20:54:43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今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19年的壓軸大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將以240餘件(套)珍貴文物、古籍以及藝術品的規模亮相,這也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
  • 國博新展|一塊鏡子怎麼有文化?
    此次展覽是從數以千計國博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 底圖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攝者:餘冠辰
  • 77歲老伯腹部隆起,剖出一個重14斤的「小孩」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圖/醫院提供老伯腹部有個14斤的小孩?是一種較少見的惡性腫瘤!專家提醒,當發現身體有異常腫塊、隆起時,不能輕視,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排查,消除隱患。腹部隆起,竟是巨大惡性腫瘤近日,廣東省中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成功為一位77歲老伯切除重達14斤的巨大腹膜後復發性脂肪肉瘤,腫瘤大小達到40×25釐米。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窮兇極惡的惡性腫瘤切出來後,外觀竟像極了一個可愛的小孩子。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3月1日下午,「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及1件(套)由國博方面提供的照片。據悉,在每個展覽場地,舉辦方都要為這一展覽增添一件代表性物品作為第101件展品。
  • 八旬老人腹部隆起如「懷孕」七八月!腸癌作祟
    家人也發現,老人家腹部隆起如懷孕七八個月的孕婦,不同的是,隔著他的肚皮,竟能看到他腸子的形狀。在去深大總醫院檢查後,該院副院長、普外科學科帶頭人鞏鵬教授分析,老人家腹脹明顯,但仍有排少量稀便,結合外院CT,極有可能是腸癌引起的不完全性腸梗阻,即腸道不通暢。冒著種種風險,鞏鵬教授團隊通過腸鏡證實,老人家在距肛門邊緣4cm(低位直腸)、20cm(乙狀結腸)處各長了一個「菜花樣腫物」。
  • 省博新館明起展出遼代文物 契丹貴族都用啥"寶貝"
    2013年04月24日 02:25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神秘的契丹——遼代文物精品展」於明天起在省博新館舉辦,近百件精品文物將向大家「訴說」契丹貴族的奢華生活。
  • 35位現代文化名人「亮相」國博 朱自清《背影》現場模擬
    35位現代文化名人「亮相」國博 朱自清《背影》現場模擬 2016-05-24 15:57:56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