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寶文物如何呈現「唐宋八大家」,遼博公布「山高水長」目錄
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一方面對唐宋文學史脈絡進行系統梳理和對比,一方面用恰當的例子和後世的評價,深入淺出地介紹「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用展覽傳遞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及對今天的啟示和啟迪,把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文人思想氣質提煉出來,挖掘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展覽的高度。」
-
春節期間瀋陽故宮推出十二生肖文物展
央廣網瀋陽2月15日消息(記者徐志強)由瀋陽故宮博物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吉犬賀歲——十二生肖文物展」春節期間將在瀋陽故宮師善齋開展。展覽將持續到3月12日。本次共展出瀋陽故宮博物院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的與生肖相關的陶瓷器、金屬器、玉器、木雕、繪畫等精品文物27件套,年代跨越宋、遼、清、近現代,其中一些文物系首次與觀眾見面。其內容以十二生肖文物為載體,解讀文物生肖背後的寓意,以及生肖與人類的故事。展覽中,4隻可愛的瓷狗格外引人注目。
-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原來是個三館合一的文化中心,外表就像一個方盒
這個文化中心包括省圖書館、省科技館、還有省博物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江西省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是江西省博物館的新館,老館在八一廣場,籌建於1953年,曾是江西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如今大部分的展品已經搬到了新館,提起江西省博物館,大部分人來的都是贛江北大道的新館。
-
揭秘| 省博物館展出的西安兵馬俑是怎樣運到貴陽的?
揭秘 | 省博物館展出的西安兵馬俑是怎樣運到貴陽的?「平天下——秦的統一」展是一場全國巡迴展,第一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貴州省博物館於2020年初開始籌備此次展覽,在2021年1月1日作為第二站在省博物館的6號廳開展,一直持續到4月7日。
-
今天|12月30日,24年前,上海博物館新館開館
1995年12月30日上博新館開館1995年12月30日,人們翹首以待的上海博物館新館敞開大門,迎接八方來客。據統計,上博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歷代書畫最具特色。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新館,按照傳說中「天圓地方」的造型,基座呈方形,頂部猶如一面巨型古鏡,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的完美組合。1996年10月12日,上博新館全面建成開放。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
-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的祝福相比,無疑變成「神馬都是浮雲」了。
-
幾百件公元前文物來成都了!這些博物館一開年就放大招
昨天剛剛在四川博物院閉幕的《梵天東土並蒂蓮華 印度與中國雕塑大展》,沒做啥宣傳,最後幾天成都人撲爬跟鬥地攆去看。成博、省博動不動就搞大展武侯祠、金沙、永陵來不來就上下幾千年平均13.5萬成都人就有一座博物館,全國最牛其實成都還有好多地圖上都不一定能找到的小眾博物館。
-
去省博逛埃及文物展前必看!木乃伊英文是「媽咪」?電影中「活埋...
金字塔、木乃伊、金面具、聖甲蟲……隨著山東博物館「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的正式開展,百件(套)精選的帶有深厚歷史記憶的古埃及文物向廣大文博愛好者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場省博埃及文物展到底有多火、現場觀眾有多擁擠?
-
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河北博物院展出
本報訊(記者田恬)日前,《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展出了河北博物院館藏文物宋代絹畫雞冠乳犬圖扇頁、萱花乳犬圖扇頁以及戰國中山王墓金銀狗項圈等圖片資料。 《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以文物圖片為主,共展出82幅圖片,充滿喜慶和新春的文化氛圍。該展覽通過800餘件全國各地博物館館藏與狗相關的文物圖片及資料組合展示,講述自古以來人與狗相依相伴的故事,多方面展現了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新館開放之初,我們就提出「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創建目標,隨著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評定,經過幾代蚌博人的努力,這一目標基本實現。2015年遷入新館後,文物有了舒適的安身之所,重要文物能躺在恆溫恆溼的展櫃中進行展覽,比如雙墩遺址出土的鎮館之寶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的展櫃,就是從德國花費數十萬元購買的。因為有了先進的安防、消防系統,蚌埠市博物館的文物展覽基本不放複製品,都是實物展出。
-
井二裡,唐山一個有著遼代墓葬的村莊!雙魚銅鏡,神秘寓意!
01 雙魚銅鏡:充滿了生殖崇拜、鯉躍龍門的寓意井二裡遼墓群出土的雙魚銅鏡充滿了神秘的圖騰崇拜文化,這與契丹人的遊牧文化有關。契丹人的草原遊牧生活的主要生活活動就是放牧、打獵、捕魚,並且追逐水草而居。羅布泊的彭加木的失蹤事件就與雙魚玉佩有關;雙魚銅鏡同樣有著神秘的色彩。鯉魚春季甩子繁殖,萬千魚籽在腹中;鯉魚跳龍門而成龍!
-
國寶級書畫亮相川博 宋徽宗唐伯虎真跡免費看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川博供圖這個國慶大假,來成都逛了博物館的觀眾們都不虛此行,川博的中印雕塑藝術大展、成博的法國現當代藝術展、金沙的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等等,大展雲集,文化盛宴很有營養。四川博物院拿出「壓箱底」的書畫精品辦展覽,其中,出自敦煌藏經洞的《宋人柳枝觀音圖軸》、宋徽宗趙佶的《臘梅雙禽圖》等畫作都是國寶級展品,「吳門四家」之一唐伯虎的真跡也難得一見,近現代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張大千等大家之作也讓人一飽眼福。展覽將持續至11月29日,未來兩個月,不妨去川博看翰墨至寶。
-
纈花黎布 衣被海南 150件黎族紡織品及文物在京展出
甄選出的150件黎族紡織品及相關文物向大眾普及黎族紡織技藝,展示海南多彩黎錦,傳播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 經緯之間,穿越的是歷史長河,記錄的是紡織文明。松江美布衣被天下的盛譽背後,也有海南黎族先進紡織技藝的浸潤。縱觀海南幾千年的紡織文化,可探中國紡織之源,可明其流傳,更可現其歷史地位。
-
波斯薩珊王朝玻璃器皿洛陽展出 最早公元1世紀
近日,絲綢之路文物文獻展在龍門博物館舉行,身著漢服的胡人陶俑、公元1~2世紀的玻璃器皿……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民間文物集中展出。主辦方介紹,洛陽的展覽只是第一站,他計劃用3~5年的時間,將絲綢之路展覽從洛陽一路往西,爭取開到羅馬。記者段偉朵 昨日,記者來到龍門博物館,絲綢之路文物文獻展在該館地下一層展廳舉行。記者看到,展品中有一系列的玻璃器皿,玻璃瓶、玻璃尊……非常精美,這是啥時候的產物呢?又跟絲綢之路有啥關係? 「這批玻璃器皿約出現在公元1~2世紀,出土地在中國。」
-
國博新展|一塊鏡子怎麼有文化?
此次展覽是從數以千計國博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 底圖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攝者:餘冠辰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不誇張地說,北京「 自元明以來之積蓄, 上自典章文物, 下至珠寶奇珍, 掃地遂盡」 。很簡單,你家遭搶的時候,被搶的一定是最貴重的東西。所以,你在海外看到的一些元明清時代的文物,不用懷疑,都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