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在漢代是皇族專用的物品。而他的製作材料,彰顯了金縷玉衣價值無窮。但是盜墓賊們對玉片卻不屑一顧,卻對金絲情有獨鍾。因為在他們眼裡,玉衣不過是一件垃圾,而且會給他們帶來晦氣。
關於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最開始,起源於東周時期。盛行於兩漢時期,到了三國曹魏時代曹丕認為勞民傷財,所以禁止以後再使用。
在古代金縷玉衣,也叫也叫「玉匣」、「玉柙」。在兩漢時期,只有皇帝和封王的皇族才能使用,即便是侯爺也不能僭越使用。比如海昏侯劉賀,雖然曾經也是皇帝和王,但是死的死後只是侯爺,因此他死了也只能用玉席,而不敢用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的主要作用是,皇帝王爺死後穿用的殮服。因為它的形狀如同人體一般,而且用金絲和玉片鑄造而成,因此被稱為「金縷玉衣」。
兩漢時期的人覺得,玉聚集天下靈氣,只要把人放在裡面就可以鞏固精氣。因此人的遺體放在裡面,就能保證遺體不會出現腐朽。最終能夠早日重生,因此在漢代金縷玉衣金貴無比。
金縷玉衣製作方法
金縷衣玉的製作,全部選取良好的玉片,以及純金拉直的金絲。隨後將玉片打磨,能夠合人體構造使用。最後再用金絲,將玉片一片片的穿起來。
看似簡單的金縷玉衣,卻又分為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再從內部看金縷玉衣的頭部分,又分為玉眼蓋、鼻塞。而金縷玉衣的下部分,又又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
最後再將這些部分用金絲玉片穿合完畢,就能夠成為一件完全契合人體的金縷玉衣。我國最出名的,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那件金縷玉衣。而這劉勝,就是劉備的祖宗!
為何盜墓賊不偷玉片,只要金絲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金縷玉衣不管是等級制度,還是製作材料,都是價值不菲的。然而我們現代考古工作者發現,那些被偷盜的金縷玉衣,金絲完全被偷走,只剩下散落一地的玉片。
這樣的奇怪現象,不由得讓所有人思考。難道盜墓賊不識貨,只要金不要玉。然而這在我看來,確實因為兩個原因絕定的。
金絲好處理,玉片不好處理
我們看金縷玉衣用什麼製作的,是用玉片和金絲。我們再看,玉片是已經打磨過的玉器,而金絲只是被拉直的金。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玉片已經是經過處理的玉石。而金絲可不一樣,不管怎麼拉它的成分都是純金。玉石經過處理變成玉片,而玉片就算偷出去,也無法在進行改變。
然而玉片的加工工藝,在兩漢時期只有皇家才能擁有。如果一個人拿個玉片去銷髒,根本就沒人敢買。因為朝廷知道了,在那個等級制度嚴格的年代,直接就被拉去砍頭了。
但是金絲可就不一樣了,金絲雖然被拉成一絲,可是金的可塑性很強。即便是成了金絲,只要用高溫就可以把它變成任何需要的形狀。
因此盜墓賊只拿金絲,就是因為它很容易處理。處理完以後,很容易就將它變換成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即便不拿出去賣,也可以作為硬通貨,自己使用也是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從這一點看,金絲很容易處理,然而玉片已經定性,很難在轉手變成金錢。
古代人的迷信思想
眾所周知,古代因為科技的不發達,使得所有的人都相信「天地人神鬼」的迷信傳說。這一點即便是盜墓賊,也不會例外。
盜墓這項活動,本來就是破壞人陰宅的事情。這在古代看來,那可是會折損陽壽禍及子孫的行當。盜墓賊雖然愛財,但是也不是什麼東西都拿的。
就比如金縷玉衣上的玉片,那是用來遮擋遺體用的。基本上就是會沾染死人的晦氣,如果盜墓賊拿走了必然會受到墓主人的詛咒。這在盜墓賊看來,可是一點都不吉利的事情。
而金絲就不同了,它只是縫合玉片的線。遮蓋遺體,並不需要金絲的存在。因此盜墓賊就費心巴力的,把金絲一根根的抽出來。
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件金縷玉衣的價值那是無窮的。然而盜墓賊只偷金絲不拿玉片,也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玉片被處理過,不容易出手轉換成金錢。一個不小心被朝廷知道,拿了就會抄家滅族。但是金絲就方便處理,很容易就變現了。
其次也是因為古代人迷信,認為玉片沾染了死人的晦氣。這在古代迷信的人看來,完全就是一件「髒東西」,因此他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