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件故宮珍寶將在揚州展出 含乾隆款青玉臥馬(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大運河申遺成功,振奮人心。記者昨獲悉,備受關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據悉,該展覽將於7月26日亮相揚州博物館,屆時,故宮博物院將精選出70件館藏文物在揚展出,其中不少都和揚州有關,而揚州博物館也將精選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寶貝」同臺亮相。

  中國大運河,將北京、揚州這兩座擁有深厚歷史、不同個性的「古城」跨時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在故宮博物院眾多的珍貴藏品中,有許多來自於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的朝貢。由於當時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文化優勢,這些朝貢品或由揚州本地能工巧匠精心製作,或途經揚州沿運河送達紫禁城。

  「即將亮相揚州博物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將給廣大市民和外地遊客送來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據該展覽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展品的時間跨度很大,從春秋至清代,120件展品也類型豐富,涵蓋了玉器、漆器、書畫、陶瓷器、雜項。據其介紹,故宮博物院將精選出70件館藏文物在揚展出,其中不少都與揚州有關,而揚州博物館也將精選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寶貝」同臺亮相。

  因為該展覽有120件展品齊亮相,揚州博物館特意騰出兩個展廳——二樓古代藝術廳與八怪書畫廳,這兩展廳同在揚州博物館的二樓,面對面,正好呈一個「回」字形展線參觀,這也是揚州博物館首次用兩個展廳舉辦一個展覽。

  【先睹為快】

  參展35件玉器已經敲定

  記者昨向揚州博物館打探後得知,參展的35件玉器已經敲定。今天,記者就特邀故宮博物院和揚州博物館的專家推薦了其中幾件代表性玉器,帶您先睹為快。

  ■故宮的玉寶貝■

  玉沉澱著紫禁城的歷史。乾隆年間,揚州玉雕發展到巔峰,揚州成為全國玉料的集散中心和主要生產基地。兩淮鹽政在建隆寺設有玉局,承制生產清廷各種玉器,並將其中大量精品進貢朝廷,那時產生了名聞遐邇的「乾隆工」(揚州工)。清代揚州朝貢的「乾隆工」玉器有盞、盞託、匜、杯、花燻、燭臺、盒、蓋罐、奩、鼻煙壺、梅瓶、雙耳瓶、活環蓋瓶、扁方瓶、臥馬、洗、五供、三足爐等多種造型和裝飾。

  據清宮檔案《進單》不完全統計,兩淮鹽政在乾隆年間進貢玉器300餘件,其中既有陳設欣賞品,也有生活實用器皿和配飾用品,一應俱全。

  清·青玉太獅少獅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石獅子,我們見過很多,那麼,玉獅子,你見過嗎?故宮博物院藏的清·青玉太獅少獅,取材青玉,有皮色。圓雕太獅少獅,栩栩如生。

  只見,太獅回首、揚尾,呈伏臥狀。頜下琢一繡球,太獅口銜繡球上的一條錦帶。一隻少獅仰首依偎於太獅身旁,口銜另一條錦帶。另一隻少獅四足蹬兩獅,口銜錦帶尾部。

  太獅威武莊嚴,少獅溫馴可愛。獅身毛髮雕刻精細,流暢自然,布局疏朗,不失為清代玉器的優秀作品。配有紫檀木座。

  【專家解讀】

  太獅少獅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獅」諧音「師」。太獅少獅,即指太師少師。太師為古代品級較高的官職,一大一小兩隻獅子,有子嗣昌盛、輩以高官之寓意。

  清乾隆·白玉花卉紋碗

  清代宮廷重要陳設品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碗,材質一般都是瓷器,那麼,用玉雕制而成的碗,你看過嗎?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乾隆·白玉花卉紋碗,就讓人大開眼界。

  這隻高3.8釐米的白玉碗,撇口,矮圈足稍外撇,底微內凹。碗表面運用去地淺浮雕技法,在口、足處飾兩周俯仰花瓣紋,碗腹中部飾俯仰花葉紋,外底中間陰刻隸書「乾隆年制」款。

  【專家解讀】

  玉質碗在清代宮廷的使用非常廣泛,數量上可算得上是玉器之最。採用玉質主要是青玉、白玉,其次是碧玉、黃玉。造型多樣,如高足碗、平足碗、墩式碗、淺足碗、蓋碗、花瓣口碗和直口碗等。主要運用浮雕、陰刻、填金等技法,有的在表面飾紋,有的碗內外均雕琢紋飾,還有的刻有乾隆御製詩和款識。玉碗的加工技術水平在清代中期達到了鼎峰。

  清代玉碗大部分為實用器,但類似這樣的玉碗已經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實用價值,成為清代宮廷重要的陳設品。

  清乾隆·乾隆款青玉臥馬

  再現郎世寧西方畫馬技法

  今年是馬年,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時期的乾隆款青玉臥馬,就格外引人注目。

  這個長13.3釐米、寬7.8釐米、高7.5釐米的「寶貝」,由青玉圓雕而成,造型栩栩如生。只見,馬左向回首臥姿,頭頂及背部刻畫鬃毛,馬尾較長自後向前收於左後肢處。腹部陰刻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專家解讀】

  清代玉馬造型有單馬和雙馬,還有海馬負書、馬上封侯等具有吉祥寓意和神話傳說題材的造型。乾隆時期,宮廷畫家郎世寧把西方的畫馬技法引入宮廷,注重細部表現,具有極強的寫實風格。這件玉馬明顯受到此種畫風的影響,形象極為生動,是乾隆時期玉器中的精品。

  ■揚州的玉寶貝■

  故宮博物院藏的玉器珍品,幾乎每一件都讓人驚喜不已,揚州又有哪些「寶貝」與之同臺亮相呢?

  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故宮博物院參展的幾乎都是清代的玉器,揚州博物館就聯手邗江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揚州文物商店,精選了各個時期的玉器精品,使參觀者感受到不同時期玉器的特色,也通過欣賞這些不同時期的玉器,了解到玉文化的發展史。

  春秋·夔龍紋玉璜

  春秋玉璜的典型代表

  揚州博物館藏的春秋·夔龍紋玉璜,是1981年邗江甘泉軍莊漢墓出土的,長8.9釐米,寬2.6釐米。

  這件璜為單面片雕,正面琢雕背向兩龍,中間以勒槽分割,四周出脊,龍口微張,舌上卷作開口的穿孔。龍身飾淺浮雕捲雲紋,紋樣飽滿。在捲雲紋之間採用勁健的細陰線琢飾鉤雲紋、幾何紋作附飾,底面未拋光。

  【專家解讀】

  春秋時期是我國玉璜發展演變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終春秋一代,玉璜形構、紋飾打破了商周同類器講究「象生」「整形」組合和平面雕的特徵,形成紋飾繁縟精細、構圖豐盈飽滿的時代新風,將傳統玉璜製作、裝飾的工藝水平推向了一個新高度。這件玉器為春秋玉璜的一個典型代表。

  西漢·蟬形玉琀

  寓意像蟬一樣在土中復生

  在揚州出土的很多漢墓裡,都曾發現玉器作為隨葬品,揚州博物館藏西漢·蟬形玉琀,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只見這件玉琀呈蟬形,用新疆和闐玉雕琢成,潔白無瑕,光質瑩潤,具有極強的透明感,蟬頭部略呈弧形,眼目突出,嘴角分明,弧線形的蟬翼覆蓋著蟬身。蟬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內凹的橫紋,表現出蟬的有伸縮功能的腹節。

  【專家解讀】

  蟬的琢磨工藝極其精良,線條洗鍊、流暢、挺拔。造型準確、逼真,反映了漢代琢玉技藝深厚的底蘊。玉琀是葬玉的一種,漢魏六朝,玉蟬的使用極為廣泛。以蟬作琀,可能與蟬的生態特點有關,冀望死者像蟬一樣,在土中復生。

  東漢·闢邪形玉壺

  罕見的東漢玉雕精品

  揚州博物館藏的東漢·闢邪形玉壺,通高7.7釐米,玉壺以和田玉琢成闢邪形,作跪坐狀,右手託靈芝仙草,中部鏤空,頭頂開圓口,上置環鈕銀蓋。闢邪二目圓睜,張口露齒,舌尖上卷,頭後置雙角雙翼,若捲雲,胸腹圓渾豐滿卷尾足藏於臀下。

  【專家解讀】

  闢邪身刻細圓圈紋、羽毛紋,集圓雕、鏤空、浮雕、陰線細刻手法於一體,造型生動,雕工精細,玉質潤白,是罕見的東漢玉雕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出土的文物,保存完善,造型生動,雕工精湛,不得不說是罕見的東漢玉雕之精品。

相關焦點

  • 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這些展覽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神武門等處展出,其中,備受追捧的《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則將於2020年再次與觀眾見面。   2019年11月,故宮博物院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此次展覽總計展品約500件,創歷年之最,將為觀眾全面呈現明代初期宮廷手工業的生產水平,以及這一時期御用器物的特殊風貌。   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
  • 南京展出55匹「馬」 包括乾隆朝《八駿圖》(圖)
    《奔騰馬—南京博物院院藏馬文物精品展》在特展館三樓正式開展,展覽將持續到3月份,南博一共「牽」出了55匹「馬」。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次展出的大多數文物都是第一次亮相,最搶眼的《八駿圖》是第一次集中亮相,以前由於場地限制,只展出了其中的兩匹。現代快報記者胡玉梅/文  顧煒/攝  提醒  春節期間,南京博物院將於大年三十、年初一、年初四閉館,其他時間正常開放。
  • 臺北故宮「筆歌墨舞」:韓幹猿馬存疑,倪瓚修竹清逸
    澎湃新聞獲悉,傳唐韓幹 《猿馬》軸、宋李唐《乳牛圖》、宋人《番騎出獵圖》、錢選《煙江待渡圖》、元倪瓚 《修竹圖》等中國歷代書畫史名跡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這一名為「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的展覽共選取從唐至清代的三十餘件書畫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展期持續至2021年4月6日。
  • 北京故宮遊覽線路詳解:東六宮及故宮東部區域
    此圖源於網絡,如侵權告知即刪。【奉先殿】奉先殿在毓慶宮東,現今是故宮鐘錶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的機械鐘錶最多的博物館,計收藏有一千多件18—19世紀世界各地的鐘表。現殿原狀已無存,闢為鐘錶館,展出故宮珍藏的各類機械式鐘錶一百多臺件。鐘錶館展示的我國自己造的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乾隆時期造辦處製造)。這件銅質鍍金的大象拉戰車表,是十八世紀英國造的。上好發條後,能在地上行走,大象的眼睛還會眨眼,大象的鼻子也會動,很是奇妙。【景仁宮】景仁宮在明代是嬪妃們的居所,清康熙帝便是生於此宮,後來此宮一直是后妃居所。
  • 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30件精品亮相上博,多數從未展出
    據了解,此次展覽沿襲書畫常設展將首次亮相、久未露面,及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的思路,新增書畫精品30件,包括南宋佚名《蓮社圖卷》、元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精品。這30件作品中有近20件未曾展出過,包括元李昭《雁蕩圖卷》、明姚綬《古木清風圖軸》、清戴本孝《雨賞圖卷》、清高其佩《指畫秋柳圖軸》、清禹之鼎《仕女三兔圖軸》、清汪士慎《貓石桃花圖軸》等。而另10件屬於長期未展,或用於特展。
  • 件件都是書畫史赫赫名跡:臺北故宮今展「國寶再現」
    為了向公眾推介古物分級制度的宗旨與成果,繼去年「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獲得極大反響之後,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再度推出「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即於北部院區二一〇陳列室展出二十六件國寶級精品,展覽年代自東晉橫跨唐宋而至元代,展品兼具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藝術的價值,各時期的名家之作件件是中國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 「元音壽牒」展出 系乾隆爺心頭那顆「硃砂痣」
    清帝大壽稱作「萬壽節」,乾隆皇帝是清朝盛世時的一位皇帝,也是位長壽的君王,他的「八旬大壽」慶典,可謂舉國盛事,文武百官在進貢壽禮上,自然也頗有看點,出自文情華瞻的風流才子紀曉嵐之手的這對壽聯,就是其一。而正在福建博物院舉行的「壽山石回故鄉」大型展覽中,也有一套壽禮珍寶令人稱奇。
  • 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澎湃新聞獲悉,2021年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原定於202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特展,呈現故宮收藏的歷代人物畫,國內數十家文博機構還將共同策劃「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並在春節期間展出。上海博物館等主要文物展館的新特展詳細計劃也將於近期公布。
  • 去文廟,邂逅故宮國寶…
    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7日「戰時故宮:華嚴洞——國寶南遷與安順」主題展將在安順文廟舉辦文物南遷八十周年薪火相傳,永誌不忘讓時間成為主角讓我們一起了解故宮國寶與安順結緣的往事……華嚴洞與國寶奇緣1938年1月
  • 揚州文匯閣藏《四庫全書》曾毀於太平軍戰火(圖)
    在揚州文匯閣被毀一百六十年後的今天,揚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商務印書館出版、揚州國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統籌策劃製作、揚州恆通集團熱忱捐贈的原大、原色、原樣仿製版《四庫全書》(文津閣本)入藏天寧寺萬佛樓,「4·18」正式亮相。這是《四庫全書》問世二百四十年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出版和仿製,這是揚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千秋巨獻,這是傳承文脈、潤澤後世的宏大建樹!
  • 故宮藏100餘件法器展在京揭幕 將持續至2021年3月14日
    原標題:故宮藏100餘件法器展在京揭幕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極少展出,因而不為外界所知。12月15日,「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所選100餘件法器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
  • 安徽展出百餘件景德鎮窯皇家瓷器 乾隆御用筆筒受關注
    安徽展出百餘件景德鎮窯皇家瓷器 乾隆御用筆筒受關注 2017-08此次展覽共展出130餘件(套)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瓷器。 張強 攝   中新網合肥8月10日電 (記者 張強)「明韻清風——景德鎮窯皇家瓷器藝術展」10日在安徽合肥開展。此次展覽展出的130餘件(套)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瓷器,向參觀者講述了景德鎮官窯500多年的燒制歷史。
  • 瓷器上的女性魅力,明清官窯最美麗的30件仕女紋瓷器(附高清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 透過20件絕世珍寶 回看香港拍賣過去20年
    原標題:透過20件絕世珍寶 回看香港拍賣過去20年    古月軒錦雞瓶  2005年  最終,保利集團和北京市文物公司以約1544萬港元購得「虎首」,後將其陳列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1年  郎世寧《乾隆大閱圖·閱陣》  2001年10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幅《乾隆大閱圖·閱陣》以約1600萬港元成交。
  •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陝西展出150餘件馬文物 漢代「馬上封侯」搶眼 昨日起至4月25日,包括「馬上封侯」在內的150餘件馬文物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北廳開展,人們可以免費欣賞。  五千多年前人開始馴化野馬  據專家介紹,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這一馴化的過程最早可能在歐亞大陸西部草原地帶完成。
  • 故宮跟「紫」真是淵源甚深,乾隆尤其偏愛紫藤,還是它的「粉絲」
    還有個「紫氣東來」的典故,說的是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料定將有聖人到此,果然不久老子騎牛而至。所以「紫氣」為祥瑞之兆。現代畫家吳昌碩就非常喜歡畫紫藤,他曾自題紫藤圖軸——「繁英垂紫玉,條系好春光。歲歲花長好,飄飄滿畫堂」,由此不難推斷,吳昌碩的畫堂之前就是種植了紫藤的,否則他畫的紫藤哪能如此傳神?以「青藤」為號的明代藝術家、文學家徐渭在十歲時候就在自家庭院手植紫藤,至今花繁葉茂,他的中國畫藝術造詣之高,更是世代景仰,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現代中國畫大師齊白石都甘願成為「青藤門下走狗」。
  • 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書畫珍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書畫珍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2016-10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北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郭熙《早春圖》、宋徽宗《臘梅山禽》、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元代劉貫道的《元世祖出獵圖》
  • 乾隆視若珍寶的繪畫,在上面題了55處字,最後竟是假畫!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畫,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目前,存世的有三卷,一卷是「子明卷」,一卷是「無用師卷」,另外一卷是《剩山圖》(僅是畫作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卷都曾是乾隆皇帝的收藏品。
  •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攻略: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答案一覽[多圖]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小編將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的答案分享在下方,有具體的題目以及答案詳解,大家趕緊看一看吧。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攻略(上次故宮題目,新的題目小編將在後續補充) 提示:電腦端用戶快速搜索答案:Ctrl+F C
  • 後繼有粉: 故宮又來撩年輕人了!
    畫像並非簡單記錄,由於雍正工作勤勉,幾乎從不歇息,所以在畫師的筆下,他放飛了自我,喜歡扮演各種身份,比如彈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採菊東籬的陶淵明、獨釣寒江的老漁翁等,可以說是走在潮流前端的cosplay達人,這樣的行樂圖雍正還有不老少。   動圖版《雍正行樂圖》被上傳到網絡後,很快就成了朋友圈的爆款,閱讀量突破10萬+,雍正也成為了故宮IP的首位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