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是感知傳遞存儲意識的心王,積精累炁成真自然吐出六根毒害

2021-01-19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 大道文明公眾號,作者為天台桐柏山 張鍊師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生天得道經》,全稱《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系《玄門日誦晚課》收錄的重要經典之一,看似短小,卻是元始天尊明宣道要直指一切天人修行的捷徑,如能悟得經意即可生天得道。經文不僅可以用於超度罪魂滯魄,而且可以用作內煉。

八識,又稱八威,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以及傳送、存儲六識的神識的合稱,是一身之君,萬神之主。《度人經》中的「八威吐毒」,即是指淨照八識之果。八威,吐去色聲香味觸法的毒害,令人不生惱亂。

《黃庭經》曰: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神名最多,莫能枚舉。身中有三部九宮神,又金樓重門十二亭長。身外有一萬八千陽神,身內有一萬八千陰神,共三萬六千神。

八識,又稱絳霄宮心王,能虛靈知覺,作止任滅,隨機應境,千變萬化,瞬息千裡,夢寐百般。又能逆料未來,推測禍福。大而天下國家,小而僻陋罅隙,無所不至。善藏喜怒哀樂,慈愛惡欲,又能隨人。其人表正,其神亦正。其人諂曲,神亦邪佞。

人若絕欲忘情,精炁壯盛,神亦發旺明麗,形容美好。若人多欲勞損,神將衰而不守。其人恃酒瘋癲,汙名短行,神亦隨順反益助。《悟真篇》曰:

修真之士,若執己而修之,無過煉精炁神三物而已。奈何三物一致,俱是後天地生。純陰而無陽,安能化形於純陽,而出乎天地之外耶?

大眾,未得先天地之陽神與身中精炁神相配,終不為仙。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憚之。若能明了,即神仙矣。此神之功,能驅用四心神、四智神、八識神。非特能用,能使之變化。

《陰符經》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而所以神也。聖人恐洩天機,道教以妙有真空為宗,多借喻硃砂、水銀、紅鉛、黑汞、嬰兒、奼女、丁公、黃婆、黃芽、白雪等類,近於著實,致令迷人妄亂猜度。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炁以為真。精神炁血歸三要,南北東西共一家。神養靈根炁養神,此真真外更無真。神炁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順則成人,逆則生丹。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虛化神,神化炁,炁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萬物含三,三歸二,二歸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養形煉精,積精化炁,煉炁合神,煉神還虛,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相關焦點

  • 道教信仰中的正能量——炁
    除了義理層面外,道教正能量的代表之一便是炁。何為炁?黃元吉真人這樣解釋: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點靈光藏於胞胎之內,先天元性化為離之陰汞,先天元命化為坎之陽鉛,是謂元炁。即炁為先天元氣,與後天之氣分開而論,先天元炁,為生命之源,可謂十月懷胎,母腹中帶出。
  • 精採後天之氣,益補先天之炁
    讓我們從永不停息的呼吸開始吧,精採後天之氣、益補先天之炁。感覺你的喉嚨將這些氣息吸入,納入一個像氣囊一樣的喉室,再呼吐至全身各處。 2 感受氣息中的生命活力。泥土是有生命的,清早它會稍稍鬆動,吐出它的氣息。小草是有生命的,清早它會抽出嫩葉,吐出它的氣息。小花是有生命的,清早它會舒展花瓣,吐出它的氣息。池塘是有生命的,清早它會蕩起漣漪,吐出它的氣息。
  • 《一人之下》的先天一炁,《俠嵐》中的元炁,兩種「炁」一樣嗎
    在二次元中,有許多種能力系統,其中就包括「炁」的使用,在《一人之下》和《俠嵐》兩部動漫中,都提到了「炁」的存在,那麼它們是同一種「炁」嗎?炁炁,指的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是道教的哲學概念,這更像是一種有靈性的「氣」,而「元炁」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元炁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這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對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在動漫中,這種學說被延伸發展,成為了一種奇特的力量。
  • 八識規矩頌講話
    此亦名「意識」,「意」即「識」故,「持業釋」也。第六意識是「依主」得名,其差別在此。  「第七識」在「三境」中是「真帶質境」,以第七識的「見分」去緣第八識的「見分」,即是「以心緣心真帶質」。在「三性」中是「無記性」,又因為它有四種煩惱相應——我痴、我見、我慢、我愛,所以又叫做「有覆無記」,就是說,尚有四種「根本煩惱」蓋覆住它啊。  「情」是指第七識,「本」是指第八識。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法華經:日月燈明佛有八個王子,其名號與八識有關(9)
    日月燈明佛有八個王子,其名號與八識有關。克制不妄動,就是對世界的良善;放下不攀緣,就是與自己的和解。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 世界與意識,孰先孰後?
    禪定的殊勝之處在於禪定可以遠遠超越日常生活中的感知範圍、經驗內容和意識狀態,而且禪定結束以後能夠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狀態,然後以意識來「描述」禪定中的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宗教明確了兩件事情:一是五位無心。極重睡眠、悶絕、無想定、無想天、滅盡定,這五種情況下前六識不再生起,所以沒有意識。
  • 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吉誕!
    、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總稱。三官大帝本是元始天尊的靈胎聖體據《歷世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炁;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炁;於洞陽風澤取晨浩五炁,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復吐出二子。也就是說,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從天地水處取三炁,合在三焦結成聖胎。
  • 「缸中之腦」成真?動態電極繞過眼睛直接刺激大腦,在盲人腦海畫出...
    「智子倒計時」、「缸中之腦」、「黑客帝國」,讓人分不清虛擬還是現實的直接意識輸入,或許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以後會不會直接依靠電極輸入就可以感知世界? 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個著名的「缸中之腦」思維實驗: 假設一個瘋子科學家、機器或其他任何意識將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缸裡維持著它的生理活性, 超級計算機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電信號,並對於大腦發出的信號給予和平時一樣的信號反饋,則大腦所體驗到的世界其實是計算機製造的一種虛擬實境
  • 論永明延壽用一心說對八識說、九識說乃至諸識說的圓融——陳全新...
    或稱眼等五識為前五識,意識為第六識,末那識為第七識,阿賴耶識為第八識。又眼至末那乃阿賴耶所生、轉易故,總稱為轉識或七轉識;對此,阿賴耶為七轉諸法之因,故稱根本識、種子識。又有分八識為「三能變」,阿賴耶識名為初能變,末那識為第二能變,前六識為第三能變。
  • 「炁體源流」的繼承人即將成為新任天師,所以炁到底是個啥?
    「不要碧蓮」的張楚嵐終於在打敗了張靈玉之後,獲得了龍虎山天師府的天師繼承人的身份,而他所擁有的「炁體源流」一直備受矚目。炁,到底是什麼?這是看了動漫中說起來這個字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單單打出來的時候,鮮少有人能認出來的這個字,是什麼?
  • 什麼是識神、元精、元炁、元神
    什麼是識神、元精、元炁、元神?識神,就是人的思想意識,愈用愈靈,後天的智慧,全是識神所出。它依靠魄而存在的,是一個有形的凡心,它作為整個身體的主要核心,飢餓、睏倦、乃至生氣、厭煩、悲傷等,都是由識神感受到這些負面的情緒。元炁為鉛,元精為汞,元神為性。
  • 自然生人第三講:生神降炁調理五臟混合百神,聚其陽精消陰累鍊度受化更生成自然人
    《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前面說到,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幽魂,自然天上混無分。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自然天炁歸一身。《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元始初生以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一炁以生三炁,三生九炁以至萬炁,成天立地,開物成務,使天地鬼神各有攸司,井井不紊。人和罪魂,也是如此。
  • 炁和體內諸神在道法中的作用
(一)
    道長在道法的實際操作中,形神二者自然都不可或缺。不過比較深入的探討,卻導出了一個問題∶同樣是人,為什麼道長旋法行持能靈?常人卻不靈?    原因在於神氣。因此,在具體的行持中,實際顯示出力量的是人的神、氣。若稍廣一點便是精、神、氣源三者。
  • 道家說「炁」存在於萬物間,壯大這個,便可「心想事成」
    人活著自然有需求,需要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這兩者缺一不可,可看看這大千世界,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如何控制「度」造成了多少「業債」,多少「因果」報應,人生一世,所受的快樂與痛苦分量是相等的。若能明白那個「度」,若能明白其中的「業債」和「因果」,找到合理的方法面對,處理,如此一來自然可以「心想事成」,而這合理的方法可以從「道家」的「炁」入手研究學習。
  • 農曆七月十五,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中元節正值地官大帝聖誕,所謂地官赦罪,神明慈悲:救一切罪、度一切厄。出離長夜,得睹光明。萬罪蕩除,冤讎和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