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中有五個基本音:宮、商、角、徵、羽。所有的樂曲都由這5個基本音組成,故而人們習慣用「五音」泛指音樂,而唱歌不好聽的人被稱為「五音不全」。
那為什麼音樂盒被稱為「八音盒」,而不是「五音盒」呢?
據《周禮》記載,古代的樂器,按照材質的不同分為匏(pao)、土、革、木、石、金、絲、竹八類,用這八種材料可製成各種樂器:
匏可製成笙、芋等;
土可製成壎(xun)、缶(fou)等;
革可製成鼓類:
木可製成敔、柷等
石可製成罄類;
金可製成鍾類;
絲可製成琴、瑟、琵琶等;
竹可製成簫、笛等。
古人將這八種材質製成的樂器稱為「八音」。這些樂器大多在宮廷和宗教儀式種使用,只有絲、竹製成的樂器傳播較為廣泛。
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古樂器已逐漸沒落、失傳,但那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仍舊得到了傳承、發展。
音樂盒是由國外傳至中國的,在其傳入後自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因其屬於樂器,故被稱為「八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