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知因、知緣、知本、知末,所以他才不會墮在一法。你不知因、不知緣、不知本、不知末的人,隨緣就墮,這就是《法華經》講的,眾生處處著。就好像向善的一個孩子,要是每個念頭起處是惡是善明明白白,每一個念頭之中知因、知緣、知本、知末,這個人絕對不會墮在惡念中去。會被惡念所牽流的,一定是不知。自然法師
文字稿初稿
五音:宮、商、角、徵、羽。徵(ㄓˇzhǐ)就是徵(ㄓㄥzhēng)明的徵,發現古字就念徵(ㄓˇzhǐ),康熙字典直接發徵(ㄓˇzhǐ)。
這是中國人最初講的五種音,五音六律,很重要的,宮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尤其學中國古典音樂的話一定要知道的。
古人所有一切立音,自古以來,古聖先賢立音都是在自性跟自心中立的,一切世間的音樂、樂曲、樂章都沒有離開心性。
在孔子那時候,光一個曲子,他們就要去聽,都能夠聽得出來在每個旋律上講的是哪個意境:是大山的浩瀚?是大水的澎湃?
甚至於聽得出來這裡面要傳達的,是什麼樣教化人心的種種旋律?
他還能夠聽得出來這是誰作的,什麼人才有這種氣象、氣氛。
光聽一個曲子都能夠聽到這麼微細,我們現在聽呢?
不管是正樂大樂,以我們現在的智慧能來聽一切音樂都叫做靡靡之音,你根本不知道在表達什麼。
更何況現在根本沒有大樂正樂,全是靡靡之音,講的都是一些情啊愛啊。
那個旋律一入到心中啊,你心裏面有一把無弦琴,從此以後你的無弦琴中就隨著這個旋律,常常就彈出那種心曲,讓你的念頭就隨著你心中的旋律,不斷在那邊羅織,在那邊編造。
所以世間有的人業力很重的,寫一些情情愛愛的文字,編那些音樂,將來要是在世間,會墮在種種煩惱處,因為曾經用過文字,或用什麼聲音迷惑過眾生心。
大眾因為太平常了,也不覺得是業,但是彼此之間就是這樣不斷地互相妨害,將來業力不可思議。
光講到宮、商、角、徵、羽,就在心中來說這五種音,就拿你的無弦琴中來說這五種音。
宮是什麼?宮者是神,這叫做主,君主義,你要看到這一切神。神,神妙的神,也叫做君主義。
下面的角、徵、羽都不離開這個神,從神中能出下面四音,宮是本體。
所以一切音樂裡面,你雖然表現的是種種其他的聲音,但要知道他的精神是什麼,這叫做入宮。
商是變化義,交易。從神中就能夠隨緣起種種變。
既然起變的話,角就是什麼?
角就好像伸出來觸及,每個地方就可以觸及到,處觸。
前面是能變,後面就是所變,能觸。
就好像樹幹,能夠伸出去了。
覺心也是這樣子,要是沒有能變,也就不能觸。
要不能觸,是大覺嗎?也不是,所以在每一個觸上都是明,徵就是明,明明白白的明,每一個觸上都是明。
鏡子隨緣現觸的時候,到黑就是黑的明明白白,到白就是白的明明白白。
到了黑的明明白白以後,從此以後你看到就是黑的種種意境,白的種種意境,叫做羽。
羽是什麼意思?
如同風,隨風能飄鼓、鼓動,所以他是顯得清輕。
其實鏡體或大覺,現出種種黑色或白色、或種種喜怒哀樂的時候,也是大覺性體隨緣能夠流露的清輕的妙明而已。
但是眾生就在清輕的妙明裡面,從此以後執著有我,就變成了著重。
樂章樂曲裡面,要表達他的意境以後,會發現他可能都在哪裡表現?都在羽音中、羽聲中表現。
但是在彈出羽音時,要一定讓別人還要知道徵音在何處,你要明白的是什麼?
每個音中,你可能著重在徵音,可是一定要現出羽音來,你要流演的是什麼?然後就用到角音。
這四個音都能夠明明白白,但是顯出意境來的是在羽音。
古人有一句話,以前沒聽懂,後來出了家,懂得之五音以後才懂得,叫移宮換羽,表示世事多變。
什麼叫移宮?
離開你的本位,隨緣而現,所以他能變。
中間還有三個音。你心裏面真正知道心中的隨緣所現的律變,這五音之後有律變的關係,所以就有六律(陽律六:黃鐘、太簇、姑冼、蕤賓、夷則、無射;陰律六:大呂、夾鍾、仲呂、林鐘、南呂、應鐘)。
隨他的律變,你才會知道世間的音樂是在哪裡起來的。六律又分六陽律、六陰律,這個就,今天不是講這個課的。
宮字來講,宮既然是神,五行中屬土,商是屬金,叫宮土、商金。
角是屬木,徵是屬火,羽是屬水。什麼意思?
宮土就是神所在處,就是你根本的精神所居之處。
商是屬金,金就是貿易處。
角就是伸,木就是能伸,所以能夠遍吉,如木能夠遍立。
徵(ㄓˇzhǐ),就是徵(ㄓㄥzhēng),大明中就如火。
羽就是如水,能夠遍演遍流。
你要是真正能夠體會出他所有的一切表現裡面,知道他五行的遍布,也知道心中的作用,作用現時也就是他能夠控一切時。
一切時就是能掌四時,四時都歸宮,神用時就是四時。
商是屬於秋,角是屬於春,徵屬夏,羽屬冬,所以春夏秋冬都是四時。
時若是能夠掌握,方位也能明。
宮是中方,商就是西方,秋是屬西方,角就是東方,徵叫做南方,如火,羽就是北方,所以時、位、行都明,他只是旋律而已,音而已。
這是一心的旋律,真正到了佛法來講,要知道這五種性。
大覺現前的時候就是神用現處,他屬於宮,所以他叫做等覺種性。
商,因為覺心起處大明,就一定能夠隨一切因緣現出種種作用,那叫做聖種性。
等覺種性能夠現出聖種性來,要是聖不起作用的時候,根本不立聖的名字,一定要起聖種性。
角,因為聖種性以後,他處處能遍布,叫道種性。
徵,因為遍布的話,處處他就能夠什麼?每一個地方就現出處處的不同,在黑就有黑的表法,在白就有白的表法,叫性種性。
能夠入到性種性以後,從此以後,在黑能夠成黑的勢力,黑的境界,在白就能成白的勢力,白的境界,羽就叫習種性。
這個習種性上面有個羽字。這根本就是五種種性。
剛剛講到法界中的神用,你要知道他還能現什麼?
根本大覺本來非一切法時,他能夠現出世間的所有音律,他還能夠現出世間的所有一切四時,他能夠現出世間五行,他能夠現出世間五方,他根本就是大覺的五種性。
法界正在變化,就能夠起如是,能夠成就如是。
你正在能夠隨變時,都是法界隨緣所現,在這裡面所有立的一切種種宮、商、角、徵、羽,根本就是一個宮中所出,一個根本大覺性中所起。
所以不必在其他的地方,再說種種知見。要有什麼知見,都是大覺知見,大覺隨緣現種種知見。
緣現種種知見的時候,就如同五音,就如同五方,就如同四時。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覺性,現前的時候,心中所起的每一個音聲種子,你都要知道法界量義。
你每一個念頭起處一定有他的音聲,這個音聲你就要知道他是在哪裡立音的。
假如他是在任何感受,這種執著上立音的,這種執著是在什麼?
這種剛強的執著,是墮在那種內心之中對感受念頭的不舍上,是徵音,所以就要知道他的習性在哪裡。
你只是在執著上,要知道他下面的習性流演在哪裡,所以你要入羽音。
徵音現出要知道他是從什麼因緣中來,所以要知道他的角音。
等你知道角音的時候,就知道他隨緣的變化義,這個人就證得商音。然後就可以還入宮中。
今天師父教的是音樂課喔?你說:「講的是入法界,為什麼要講這個?」
一切法界現出的時候,名字有種種不同,或說五音,或說五方,或說四時,或說種種聖性、種性,但你必須要在一種性裡面遍知一切種性,所以他叫圓滿法界。
假如你真正在一種性能遍知其他一切種性,就不會墮在任何單獨的業力上面隨他流轉。
那你要隨單獨的業力上隨他流轉,就是常居法界而不知法界的人,就是生死凡夫。
你要是能夠在每個念頭上,照到照了法界原來可以如是現的人,永遠能夠處的是什麼?在一切法中能夠知因、知緣、知本、知末,這個人是真知法界的人。
因為知因、知緣、知本、知末,所以他才不會墮在一法。你不知因、不知緣、不知本、不知末的人,隨緣就墮,這就是《法華經》講的,眾生處處著。
就好像向善的一個孩子,要是每個念頭起處是惡是善明明白白,每一個念頭之中知因、知緣、知本、知末,這個人絕對不會墮在惡念中去。
會被惡念所牽流的,一定是不知。
師父為什麼要講這個?
師父講這個,就是要將來在任何念頭上面,你或許可以但觀四時,或許可以但觀五方,或許可以但觀現在念頭中的種性,或許可以但觀這五音,或許可以用種種名字來觀。
但是每一個觀時,你都要知道原來他就是圓滿法界。
你能夠圓滿觀時,那叫正觀,那叫大觀,中正,不偏,不倚,不邪,不曲,從本到因,從根本的因緣本末。
你不能只指一個念頭起處,就認為肯定是這樣子的感受,這樣的人能出夢。
-節錄於上自下然法師《華嚴概要講述》05-1
自然法師:當旁人或自己受到侵害時,佛弟子該如何應對?
為何佛說女眾出家,正法減少五百年?
自然法師:末法之後還有佛法嗎?
自然法師:「空」「有」「覺」之間的關係
自然法師講《圓覺經》|前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