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植物所等在唇形科分類學研究中獲進展
自20世紀90年代唇形科與馬鞭草科(Verbenaceae)進行系統重排以後,唇形科的範疇及分類系統發生了較大變化。近年來,隨著分子系統學的發展,唇形科系統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其中,中國分類學者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陳亞萍等先後確定了該科8個系統位置未定屬的系統位置,即歧唇花屬AcrymiaPrain、歧傘花屬CymariaBenth.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趙漢斌)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唇形科研究提出12個亞科和22個族新分類系統
唇形科為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 230 餘屬 7000 餘種,中國是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獲悉,我國科研團隊聯合多國唇形科分類學者,歷經四年時間對唇形科開展了全球範圍的廣泛取樣,獲得了 79 屬 175 個代表類群的葉綠體全基因組序列,取樣覆蓋了目前已界定的 12 個亞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BMC 生物學》(BMC Biology)雜誌。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的野外調查發現,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藍靛瑤」對靛藍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他們崇尚藍色服飾,以藍色為民族文化的主色調(圖1a,b),板藍的利用對維持藍靛瑤傳統文化具有意義。此外,靛藍indigo(一種吲哚生物鹼)具有多種藥物活性,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方劑,在當今我國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利用中具有前景。
-
1951 - 1951---中國科學院
郭在文中明確提出了在科學研究工作中要注意理論與應用、國家目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適當配合。這一帶有方針性的見解,也體現在他向政務院第70次政務會議所做的《中國科學院1950年工作總結與1951年工作計劃要點》中。
-
多肉植物景天科圖鑑 實圖完美對比
,常有肥厚肉質的根莖葉,具有獨特的景天酸循環, 景天科下轄多個屬,如青鎖龍屬、銀波錦屬、擬石蓮花屬等,是多肉植物中最讓人熟識也是最普遍的一個大科。,在植物分類上隸屬一百多個科。其它常見於含有多肉植物物種的科包括鳳梨科、鴨蹠草科、馬齒莧科、回歡草科、葡萄科、酢漿草科、蕁麻科、石蒜科、苦苣苔科、唇形科、胡椒科、粟米草科、星粟草科、海馬齒科、紫茉莉科、吊蘭科、土人參科、落葵科、瓣鱗花科、燈心草科、貝母科、罌粟科、百部科、菝葜科、姜科、蘭科等。
-
昆明地區景天科多肉植物生產栽培技術
昆明地區景天科多肉植物生產栽培技術馮德黨等自然界中,根、莖、葉 3 種營養器官外形肥厚多汁的一類高等植物統稱多肉植物,其家族十分龐大,全世界已知的多肉植物多達上萬種, 在分類上隸屬100 餘科。 栽培上常見的多肉植物包括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仙人掌科、百合科、龍舌蘭科、蘿摩科植物 。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
-
種子植物·秀麗綠絨蒿:天生麗質難自棄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種子植物·秀麗綠絨蒿
-
龍陵縣發現植物新物種 命名為高黎貢球蘭2020年09月27日 星期日03...
本報訊(記者 楊豔鵬 李建國 通訊員 鬱雲江)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組,在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至此,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個變種。
-
【中國科學報】借水傳信 海底撈針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供圖 ◎開欄語 10909米!「奮鬥者」號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實際上,「奮鬥者」號這個國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紀錄的關鍵核心技術。這些技術背後有著怎樣的科研故事?本報今起開設「萬米載人深潛的背後」專欄,走進「奮鬥者」號研製團隊,講述他們矢志創新的故事。
-
植物的命名如何體現男性霸權與歐洲中心主義?
歐洲文化如何理解植物的生物分布? 以及,歐洲植物學家如何評估其他民族的知識系統?在某種意義上,名字體現了身份、文化定位和歷史,人名自不必說,在某種程度上,植物名字亦是如此。植物被賦予歐洲名字的同時脫離了本土文化並被殖民統治所「馴化」。
-
【中國科學報】泥盆紀末大滅絕之後全球微生物碳酸鹽巖或可復甦
【中國科學報】泥盆紀末大滅絕之後全球微生物碳酸鹽巖或可復甦 2017-01-09 中國科學報 雨田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報】深空「星座」搭建星際網際網路
空間中心研究員吳季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吳季表示,目前全球只有美國擁有24小時全天時深空通信技術,但只服務於本國。 針對深空探索與資源開發面臨的測控通信導航服務瓶頸問題,吳季與楊震等人提出了商業化解決方案。根據該方案,深空中的6顆星際衛星將通過光通信彼此互聯互通,為避免地球大氣層等對光信號的幹擾,星際衛星還將與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連接,並實現全天時信號覆蓋。
-
【中國科學報】用一生詮釋樸素的心願
與李薰、王大珩、張沛霖等科學家一起,著手籌備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除參與籌建多個研究所外,張作梅還曾多次參與制定國家科學發展規劃,其中包括1957年的全國科技十二年發展規劃、1962年的科學技術十年發展規劃。
-
中國成語中的植物,漲知識啦!
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另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經術者》:「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爾雅》相當於古代的一本詞典,對各種各樣的花都有解釋。《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意思是:能開花的樹木叫做華,能開花的草本植物叫做榮。不開花直接結果實的,叫做秀,只開花而不結果實的,叫做英。
-
華南植物園「常見有毒植物識別」科普課程招募
」徐曄春老師,一起來了解身邊植物的習性,掌握正確的食用方法,識別華南地區常見的有毒植物,讓我們與這些植物更好的相處,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2、戶外植物識別(1.5小時) 沿生物園、藤本園、蘭園、藥園、陰生植物園、棕櫚園等路線,講解路上見到的一些有毒植物,識別當季開花的植物,如逐馬藍、花葉假杜鵑、南五味子、多花黑鰻藤、梯葉鐵線蕨、狐尾椰子等植物。
-
【中國科學報】微納衛星有大本領
「向日葵一號S1星」模型 在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衛星創新研究院)一樓展廳,一個擁有兩片深藍色「翅膀」、主體呈金黃色的衛星模型,矗立在「承國家之志、鑄時代新星」的背景板前衛星創新研究院微納衛星研究所副所長張科科告訴《中國科學報》,它是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發的首顆民用商業微納衛星「向日葵一號S1星」的模型。 微納衛星有多小?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推動,太空飛行器微小化已成為發展趨勢。
-
【中國科學報】「奮鬥者」號的超級大腦和雙手
「如果將『奮鬥者』號比作一個人,那麼智能控制系統就相當於人的大腦,兩套全海深機械手就相當於人的雙手。」這個比喻來自「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潛水器控制系統負責人趙洋。 近日,《中國科學報》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執行海試任務的團隊代表,請他們來揭秘「奮鬥者」號的超級大腦和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