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化:文青、憤青、愣頭青……中國人瞧不起青年人?

2021-01-09 真相直說

在中國文化裡,有一種青年人鄙視潮。這種潮流近年來愈演愈烈。比如,對一個成天追星、念點古詩詞,背上扛把吉他,在家賦閒的年輕人,街坊鄰居都會鄙視他,說他是一個文青,文青就是文藝青年。這在孩子心目中就形成一種概念:這個大哥哥或大姐姐,要引以為戒。

而對於熱情於發表社會看法和政治看法,帶有個人觀點的人,小區裡的鄰裡又喜歡鄙視地稱之為憤青。本來憤青是專罵青年人的,後來竟然擴展起來,各種年齡的人都罵,所以,茶樓酒館就會掛起一個「莫談國是」的標語。

最近兩年,一些青年人誤以為喇嘛教是佛教,於是求財磕大頭,弄得神經兮兮,大家又鄙視為佛系青,就是佛系青年。

還有一群青年人,《萍蹤俠影》連播時當範冰冰的粉絲,世界盃開打又當梅西的粉絲,今天粉這個,明天粉那個,被人鄙視為粉青,粉青、憤青聽起來差一個調,常常引來口角和爭執。

什麼都不粉,成天看書學習的,又被罵為書呆子,或者我們就稱為書呆青好了。

還有一種,既不懂政治,也不懂文藝,也不懂社會,也不懂足球,也不看書,什麼都不談,一問三不知,只會吃喝的,人們又罵其是愣頭青。

看來青年人學點文藝不行,被人鄙視為文青,談點政治和社會知識又被鄙視為憤青,信點宗教被罵為佛系青,鍛鍊身體,愛好體育又被唾棄為粉青,看點書,學習上進又被罵為書呆青,什麼都不說,只管吃了睡的又被指責為愣頭青。

這些喜歡罵青年人的人,很多人又唾棄地稱其為潑青,與潑婦潑猴的潑大約是一個意思。

總之,做一個青年人,難啊!

那麼青年人究竟應該怎麼活?

小編以為,年輕人嘛,想學就學點。想學文學,就學點文學,只要不是三偽文學,想了解藝術就去學點藝術,只要不是三偽藝術;想打球,就打點球,只要不耽誤學業和工作等正事;想信佛,就信佛,但是要弄清楚這個宗教的歷史,少扎堆,一紮堆,宗教裡就必定有等級和奴役;想看點書就看書,就算成為一個書呆子,收藏家也不錯。想追星就追去,青年人追星多半是在腦海裡塑造幻想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幻想歸幻想,只要不走火入魔就行。至於愣頭青,也無不可,澹泊以明志,說不定比別人更快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呢。

各位讀者以為如何呢?歡迎踴躍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女文青哪個星座戀愛可怕? 愛上哪個星座後果很嚴重?
    女文青哪個星座戀愛可怕? 愛上哪個星座後果很嚴重?時間:2018-03-13 10:27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文青哪個星座戀愛可怕? 愛上哪個星座後果很嚴重?
  • 我們不是「憤青」是「悶青」
    現代的青年,尤其是「80後」、「90後」,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小,再加上生活於社會轉型期,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很多「60後」、「70後」尚且無法看清方向,別說「80後」了,於是跟著感覺走,緊牽住夢的手。確實有不少人是什麼前衛就學什麼,什麼酷就扮什麼,所以當颱風北上,寒(韓)流南下,「歐風美雨」鋪天蓋地而來時,他們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也就不難理解了,只好哈來哈去了。
  • 袁南生:中國外交上「憤青」現象為何千年不絕?
    顧名思義,「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沙文主義思想、言論和行動的青年。「憤青」同時具有四個基本特徵:一是思維的情緒化、非理性化、簡單化。「憤青」容易衝動,容易被激怒,喜歡謾罵,不喜思辨,不善於推理論證。二是標榜愛國。中國的「憤青」認為中華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中國文化是最偉大的文化,中國將很快成為世界強國乃至第一強國。
  • 黃曉明與朱亞文飾演的合伙人裡面的「愣頭青」東青,誰更勝一籌?
    黃曉明與朱亞文飾演的合伙人裡面的「愣頭青」東青,誰更勝一籌?大家好,非常開心大家今天來閱讀路哥的文章,今天我們來說一個由兩位明星分別飾演的過的人物東青。電影版的叫《中國合伙人》,黃曉明飾演裡面的成東青,而電視劇的名字是《合伙人》,朱亞文飾演裡面的人物叫古東青。
  • 「《乘風破浪》,一部拍給愣頭青的讚美詩」
    好多人給他的稱呼是文青,公知。可我一直以來都把他當作一個文化流氓。「文氓」這個稱呼其實更適合他。這沒有貶義,也沒有什麼褒義。單純的就是形容他這個人的尿性。 他把故事背景放到了改革的大時代之下,通過98年幾個20多歲「愣頭青」青年的混跡生活:組建小幫派,對抗開發商,保衛良家KTV。來展現斑駁小鎮和時代洪流的強烈衝突,夢想和現實的激烈碰撞。
  • 甲午中日戰爭後,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後來怎樣了?
    總而言之,小山的思想非常激進,近乎於扭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憤青。小山豐太郎是個戰爭狂,他並不想甲午戰爭就此結束,在他看來,日本應該趁機大規模出兵中國並完全殖民。不知為何,小山對於中國人非常不滿,他聽聞李鴻章赴日談判停戰事宜後,心裡極為氣憤。
  • 有娃後,當年的愣頭青現在慫的一比.
    這個當年在馬路上跟人打架的愣頭青,如今也慫的一比。有多少人上學時被老師批評了白眼能翻到天上,受點委屈必須要哭訴發洩,路見不平還能一聲吼,不僅有小脾氣,還是個愛炸毛的小憤青。可在養孩子的歲月裡,漸漸收起鋒芒變成了白開水般溫吞的慈祥老父老母,偶爾看到身上有自己影子的年輕人,還會不緊不慢說一句:
  • 有娃後,當年的愣頭青現在慫的很
    他在飯桌上講出這句話的時候一桌朋友笑噴了,接著他說:這個當年在馬路上跟人打架的愣頭青,如今也慫的一比。是慫,卻也是成熟理智的表現,你永遠不知道你面對的是怎樣的垃圾人,可能隨手就能掏出刀子,也可能故意傷害你的孩子。為人父母真的不要太剛,自己忍一時,護了家人孩子的周全,這分明是賺了,一點不虧。當媽的看到孩子被欺負、受了委屈那等於是掐到了自己心尖上的肉。
  • 固始「愣頭青」的故事
    愣頭青是一個貶義詞,就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沒有頭腦,不加考慮,盲目行事。但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做事有點「愣頭青」,往往能夠抓住機遇,比起那些「前怕狼、後怕虎」的人們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你說你蔣集人確實有點「愣頭青」,那可是皇城根下,每時每刻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都在源源不斷的進入,那買菜的大媽們憑啥就不買「心裡美」去買你的青蘿蔔?
  • 測一測你是傳說中的女文青嗎?
    A.女文青或許別人眼中的你,也不會把你往文藝路線上靠吧,畢竟那些女文青的思想內涵,又哪裡是經常表現出一副世俗的人間煙火氣的你可以相提並論的!你並不介意如此,覺得站在八卦女青年的隊伍裡,也蠻合適的。因為這個人人八卦的年代,其實八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與女文青的內涵、自我、熱愛文化藝術相比,八卦女們善良、真實、熱愛生活,用輕鬆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一切悲歡離合,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升華。
  • 聽到路飛成為五皇時,卡普為何稱其是愣頭青?看看四皇就知道了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歡迎閱讀《聽到路飛成為五皇時,卡普為何稱其是愣頭青?看看四皇就知道了》,如果你喜歡此文章的話,請給小編點個讚!而當卡普聽到桃兔和茶豚向自己提起路飛是海上的第五位皇帝,懸賞金也高達15億時,卡普的反應卻讓人很意外,稱路飛還只是個愣頭青,至於卡普為什麼稱路飛是愣頭青,來看看其他幾位海上皇帝的懸賞金就一目了然了。
  • 欒雲平:清華畢業的「愣頭青」,當年提錢的孩子卻是忠心人
    德雲社作為最大的相聲團體,它不僅繼承了傳統相聲文化,也學習了許多傳統規矩。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就是相聲的傳統規矩之一,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人遵守了。三年效力指徒弟要在師父家學藝三年,師父要管吃管住。而兩年效力指徒弟上臺前兩年賺的錢要給師父。
  • 政委表揚「愣頭青」
    沒想到政委竟是特意來表揚我的,這下我「愣頭青」的帽子總算是摘了,以後又能挺直腰板站崗了!說來話長。7月31日那晚,恰巧我值夜崗遊動哨,一個高大的身影向門崗方向走來,我立即站定詢問口令。結果那團黑影來了一句「自己人」。當時我腦子有點懵,但很快想起班長教的處置辦法,把人給扣在了門崗。盤問後才知道,被我扣下的人是大隊政治處陸幹事,剛加完班準備回宿舍休息。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用筷子?其實是歷史文化下的必然產物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會吃飯,就會用筷子。每天一日三餐都使用筷子,可以說,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你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用筷子,而不是像西方一樣用刀叉嗎?這背後的原因,當然不是單一的歷史遺留習慣,而是源自「中華飲食文化的發展變化」和中國文化中的「碗筷崇拜」。今天就帶你回顧這有趣的歷史現象,去理清東方筷子文化背後的發展規律。
  • 固始的"愣頭青"與"嫩頭青"
    但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做事有點「愣頭青」,往往能夠抓住機遇,比起那些「前怕狼、後怕虎」的人們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我的家鄉河南省固始縣位於大別山和淮河之間,就有一群這樣的「愣頭青」。時間回到十八年前,固始蔣集鄉的蘿蔔豐收了。該地的蘿蔔青多白少、味甜汁多,而且可以預防咽炎病,在豫南地區是遠近聞名的養生農產品。
  • 健身房愣頭青的稱謂了解一下
    健身房愣頭青的稱謂了解一下時間:2020-11-20 21:14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毛睿是什麼意思?健身房愣頭青的稱謂了解一下 毛睿,被用於一些健身房愣頭青的稱謂,就是那些什麼都不懂瞎練或者學到的很多都是錯的離譜的知識卻到處指導人的健身者。
  • 媒體解讀青年人迷戀星座:或源於自身心理防衛需要
    今天,在網絡、電視和廣播等媒介空間裡,「星座」是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不少青年人沉溺於「星座」,做任何事情都仰仗「星座」,是不折不扣的「星座控」。  人們常將青年人迷戀星座現象視為一種「迷信」,筆者以為,同時還應看到「星座」不過是紛繁多變的現代人特別是青年人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或一種工具。
  • 「筷子」背後是文化的沉澱,承載著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
    筷子是中國飲食文化獨特的發明,也是國人熟悉且擅長的一種餐具,在中餐文化裡筷子被賦予了很多文化,比如啟迪、傳承、明禮、關愛、守望、睦鄰等。文化的沉澱,讓筷子具備了一定的情感意義。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 古代顏色中的文化擔當:青色
    古代文化中的「尚青」在我國尚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現象。《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青, 東方色也。從生丹, 丹青之信言必然」。青色在此與日升的東方 「同構」 , 同樣含有「生」之意。而中國人的尚青表達的是人類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所以在古代文化當中,道家是最崇尚青色的。青色在此與日升的東方 「同構」 , 同樣含有「生」之意。
  • 學者:當代中國人為何「崇狼」 要反省文化性格
    人們認為,中華民族長時期以農耕文化為主,又受到與農耕文化相適應的儒家文化深刻影響,過於溫良恭儉讓,缺乏野性;古代漢民族被少數民族打敗的頻率太高了,近代以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又被西方列強欺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人太軟弱,懷疑中華民族缺乏競爭力。因此,人們開始呼喚野性,呼喚原始生命力,主張學狼,要狠一點。  我認為,現代中國文化總體上比較單薄,成分比較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