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雪芬
編輯/金斌
龍泉,中國寶劍之邦。當地鑄劍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素以堅韌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聞名,被世人譽為劍中極品。
龍泉境內,只見街兩旁劍鋪林立,「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響不停。寶劍製作工藝複雜,歷經幾十道工序,磨劍要短則數月,長則一年,頂級好劍耗時更長。
古往今來,無數愛劍之士慕名前來,重金求購寶劍。當地人介紹,有億萬富豪甚至願花800多萬元,求購隕鐵製作的寶劍。2004年,金庸尋訪、邀請這裡的鑄劍名師,想鑄出小說中所有的寶劍。
800萬買把隕鐵劍,瘋狂的買劍人
在古代,劍曾用於戰場殺敵。後因刀的代替、槍炮工藝發展,逐漸淡出戰爭喧囂,成為王公貴族配飾,為身份的象徵。清末,寶劍已成為民間習武器具、觀賞收藏工藝品。
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人、鑄劍師沈新培今年73歲,13歲開始,他就跟著爺爺鑄劍。60多年來,他已記不清自己鍛造了多少寶劍。有人買他的劍用來習武,有的用於武術比賽,還有人專門用於收藏。
內蒙古的超級富豪喜歡絕世寶劍,要用天外飛材隕鐵煉劍。對沈師傅來說,造了半輩子劍,工藝已不是問題,但原料可遇而不可求。他和徒弟、兒子一起找了好幾個月,還跑到國外,和隕石協會溝通,遍訪私人收藏家等大師奇人,終於花上百萬元買到了原料。雖沒有「百年磨一劍」,但隕鐵劍也磨了一年多時間。最終買家花800多萬元,開心買下了寶劍。
東北的富豪劍痴,腦迴路清奇,直接從老家瀋陽寄來兩輛摩託車。那天,沈師傅和80多個打鐵工正在院子裡忙活,只見東北大哥帶著五六個保鏢,風風火火闖進來,這陣仗,乍一看以為要買下整個劍鋪,可對方一開口秒破功:用摩託車換寶劍。沈師傅不懂車,兒子瀋州估計車總價30多萬元,賣給大哥兩把寶劍。老哥開心回家,走時滿心歡喜:家中收藏眾多摩託車,以後還換。
離龍泉近一些的,則盯上了用房子換寶劍。一位房地產大亨,心心念念沈師傅的寶劍,索性拿縣城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談條件。當地房價一萬五左右一平方米,大亨不想一下子全換完,換了三把寶劍後按下暫停鍵:剩下的以後換。隔段時間,他就跑到劍鋪瞅瞅有啥新寶貝,不時提醒師傅還欠他寶劍。
除了土豪,鑄劍師們也遇到不少劍痴。河南一位40多歲的男子,跑到龍泉,住在十多元的小旅館裡,跑劍鋪看了好幾次,最後痛下決心,買了一把5萬多元的寶劍。可手頭實在太緊,跟師傅們談起分期付款,第一年打款3萬多元,第二年交了1萬多元,第三年補上幾千元。師傅們欣賞其契約精神,三年後,免費送了他一把6000元的劍。
2004年,沈師傅還給金庸鑄造了一把倚天劍。談及雙方當年「論劍」場景,他記憶猶新:女性用劍,輕盈趁手;既是倚天,定是長劍。但他也有遺憾。金庸想鑄造出小說中全部寶劍,但苦於人力不夠,耗時太長,他沒答應。
爆脾氣的鑄劍大師
沈新培說話鏗鏘有力,眉宇間有股豪氣。他生活中沒其他愛好,天天圍著寶劍轉,要麼到劍鋪打鐵鑄劍、看徒弟們打鐵鑄劍,要麼在劍鋪園向一波波的來訪者介紹打鐵鑄劍。
鑄劍有冷鍛、淬火、鏟、銼、刻花、嵌銅、磨光等20多道工序,考驗體力、耐力。鑄劍多年,沈師傅身上留下不少疤痕。之前,他的一隻眼睛被蹦出的火光灼傷,視力嚴重下降。但他對寶劍的品質要求一如既往的高。
國外客戶訂購一批寶劍,即便是從外面看不到劍鞘內飾紋路,他也要求做到光滑平整,叮囑徒弟們劍鞘裡面的光滑度得達標。
他說,沈廣隆劍鋪歷史可追溯到1885年,祖師爺沈朝慶是當時遠近聞名的鐵匠,後來,先輩們參加鑄劍大賽,奪得「劍魁」。沈廣隆曾為眾多歷史名人鑄造寶劍。上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將龍泉劍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尼克森。
他要守住百年招牌,鑄造好劍。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人後,傳承成了他的心病,他擔心現在的小孩嬌生慣養,吃不了苦,學不好鑄劍。
在帶徒弟上,他延續祖輩嚴格的師徒制。招收徒弟時,不喜歡太蠢的人。比如淬火溫度,掌握不好,劍要麼容易彎,要麼斷裂,提醒幾次後,對方依然無法改進,便會勸其另謀生路。
瀋州今年44歲,從小聽著打鐵聲,聞著鐵水味長大,初中畢業後就跟著父親學鑄劍。學藝30多年,他沒少挨罵。早前,老劍鋪在半山腰,做不好時,老爸就把他的劍扔到山腳。很長一段時間,跟其他幾十個徒弟一樣,師傅老爸一出現在劍鋪,他就緊張。
但他從沒想過放棄。以前打鐵是營生,現在鑄劍是文化。小時候他不愛學習,鑄劍後,不是跟著老爸研究越王勾踐,就是念叨玄武青龍白虎,聽了不少俠肝義膽、忠義君子的故事,越來越喜歡寶劍,和師兄弟們一起研究花紋、圖案、造型結構。
200多元一把寶劍隨便買?
瀋州想像父親一樣,傳承工藝,做出絕世好劍,當好第五代掌門人。
他介紹,龍泉約有七十多家劍鋪。龍泉寶劍名氣大了後,市場上曾出現過假寶劍,其他地方產的寶劍冒充龍泉寶劍銷售。彼時,瀋州也想讓更多人了解、熟悉龍泉寶劍,6年前,一邊在多個城市開拓線下店,一邊在網上開了店,借力網際網路傳承百年老字號。
他們推出了200多元的大眾寶劍,可用於日常習武、表演等。眾多收藏愛好者、專業習武人士等心動不已,首批銷量達60多萬元。時間充裕時,他會和員工開車,親自將寶劍押運到目的地。
往年,趕上傳統節假日等銷售旺季,不少外地人循著打鐵聲,會到鋪子一探究竟,興致高時,還會現場買上幾把劍。
平常,員工和師兄弟們一天可鑄造200多支平價寶劍。但遇到頂級、工藝極其複雜的寶劍,他們還得搬出沈新培老師傅。不過,考慮到父親年歲已高,瀋州給老爸定了一年最多鑄造兩三把劍的「規矩」。
鑄劍如鑄魂。瀋州記得,老爸常跟他們講,劍不是一塊鐵。鑄劍中,不要忘記中國傳統文化,周易八卦、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等,都可古為今用,在紋飾等上進行創新。沒有文化,只是個打鐵的劍匠,要當鑄劍師,鑄有文化內涵的劍。
他從鑄劍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鑄劍、賣劍的眾師兄中,不乏習武高手,有上海的自由搏擊亞軍,散打第三名高手,打架時,一個打六個不是問題。但他發現,師兄們不提倡武力衝突,往往會讓人三次,若對方繼續挑事,再「該出手時就出手。」
他們想讓龍泉寶劍被後人記住,傳承數百年。
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實體店銷量下滑。但人們宅家鍛鍊,網店裡的平價寶劍銷量翻倍。遇到有人開玩笑問能不能打架,他和師傅們還不忘叮囑愛劍之人:做個有文化的劍客,不是一介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