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蘇聯的處境艱難啊!
咱們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1971年。很多人看到這個年份,會在腦海中自動檢索高中歷史知識: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美蘇冷戰中蘇聯處於優勢地位,美國因為身陷越南戰爭泥沼,霸權有所衰落。也正因如此,美國方與我改善關係。既然如此,何來蘇聯「處境艱難」之說?
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由戰時的盟友迅速轉變為意識形態對手,1947年美國建立北約組織,在軍事方面開始針對蘇聯。1955年,蘇聯建立華沙條約組織,即華約組織與北約針鋒相對。華約成員均為東歐意識形態與蘇聯相同的國家,這些國家在功能上充當了蘇聯的衛星國,同時在外交上也是蘇聯的基本盤。但就是在60年代末期,東歐國家紛紛與蘇聯交惡,蘇聯在軍事上取得累累碩果之時,外交上卻面臨嚴重危機。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試圖改變蘇聯強加的經濟發展方式,開始了改革。但此舉很快遭到了蘇聯的反對,蘇聯為阻斷捷克斯洛伐克的「變革」,甚至直接出動軍隊,蘇聯空降兵突然在布拉格幾場降落,武裝控制了其首都,隨著蘇軍大批進入布拉格,這次「逃脫控制」的嘗試失敗,這樣預示著東歐諸國與蘇聯對立的開始。同年,阿爾巴尼亞有感於蘇聯的威脅,宣布退出華約。蘇聯外交基本盤進一步出現危機。
一年之後,珍寶島反擊戰爆發,蘇聯與我交惡。
到1971年,美國主動尋求與我改善關係。蘇聯意識到我們的重要性,他們不希望我們倒向美。因此,在一些問題上,蘇聯能釋放善意,就不會去故意搗亂。但也僅此而已,蘇聯對我加入聯合國的態度是:「不提案,不反對」,即消極支持。另外,當時我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已是大勢所趨,根據事後的統計結果表明,整個歐洲只有地中海小國馬爾他投了反對票,其餘傳統列強,包括未與我建交的英國和聯邦德國都投了贊成票。因此,蘇聯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畢竟,外交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