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01
時代造就詩魂,詩是藏不住時代的精魄的,所以余光中評價李白會有一句「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盛唐在詩上成就最高的就是李杜——李白和杜甫了。李白的詩豪情可以上天,杜甫的詩悲苦盡顯沉鬱,相同的是二者的詩風都大開大合,直抒胸臆。
得意時李白高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失意後退場李白也要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心中的怨氣。
杜甫寫民間疾苦字字頓挫,呈現出最慘烈的真實,如「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這兩句詩敢於破壞平仄的聲律,故意讓詩讀起來拗口,從而增添悲痛之情。
李杜的詩情感充沛得近乎直白,這樣的風格不是經歷過盛世是寫不出來的。
而到了晚唐,政治鬥爭嚴重,國力不可避免地衰敗,看這個時期的代表詩人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的詩就難免哀怨,透著一些寂寥。
02
說到晚唐,便不得不提「牛李黨爭」,這是一場跨越了近40年,歷經了6個皇帝的權利爭鬥。要知道,杜牧只活了50歲,李商隱也只活到了48歲,「牛李黨爭」讓杜牧一生不得志,更是蹉跎了李商隱的一生。
9歲喪父,守孝三年後,李商隱在12歲擔起了養家的重任,靠抄寫書籍,幫人舂米來奉養自己的母親,維持一家的生活。但就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李商隱依舊堅持讀書學習,期望有一天能夠步入仕途改善他們的家境。
後來一位名叫令狐楚的大官來擔任河陽節度使,河陽就是李商隱的老家,他來到當地聽說李商隱的才學不錯,便將李商隱收入麾下,並對他進行文學上的訓練。
這時候的李商隱是幸運的,他悲苦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貴人,不止拯救了他當下的生活,還給了他未來的希望。
畢竟朝中有人好做官,晚唐時期,很多主考官選拔人才不是專憑才學,還要看考生的背景,或是在當地有沒有聲望。令狐楚就相當於李商隱的背書,為他鋪平了進入官場的道路。
在認識令狐楚之前,李商隱已經考過兩次科舉,卻都榜上無名。這回有了令狐楚和他兒子令狐綯的幫助,李商隱順利考上了進士,還入了朝中官員王茂元的法眼,被招做女婿。
按理說,李商隱此時的人生就該順風順水,可壞就壞在這樁姻緣。朝廷有「牛李黨爭」,王茂元是屬於宰相李德裕一派,而令狐楚是牛僧孺一派,李商隱中了進士之後和王茂元結親,這就引起了令狐楚和令狐綯的不喜,以至於後來牛僧孺一派得勢,甚至令狐綯做了宰相,卻對李商隱沒有一絲的提拔。
而王茂元也看不慣李商隱的正派,都做了他家的女婿,卻還和牛黨的人做朋友,因此也不待見他。這也就造成了李商隱一生仕途不順,奠定了他惆悵惘然的文學底色。
《錦瑟》中李商隱寫到「滄海月明珠有淚」,古人相信當天上月圓的時候,海裡的珍珠也會變圓,但珍珠要是沒有採珠女採上岸的話,就叫滄海遺珠,是沒有價值的。這句詩就是李商隱在嘆息自己空有才華卻沒有得到任用,像一顆圓潤卻遺留在海裡的珍珠。
杜牧的命運與李商隱頗為相似,但是杜牧卻比李商隱好運。10歲那年,杜牧的爺爺杜佑因病去世,15歲那年,杜牧的父親也離世,但杜牧家好歹是鐘鳴鼎食之家,他與弟弟靠變賣家產還能過活。
而且杜牧的仕途也比李商隱順利,弱冠之齡就進士及第,靠的就是那篇流傳千古的《阿房宮賦》,「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古諷今,振聾發聵,一文金榜題名。
杜牧高興得馬上給友人寫信:「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這時的杜牧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得志,不但光耀了門楣,還有一個逐漸腐朽的王朝等著他去拯救。歷史上記載,杜牧有政治理想,還喜歡讀兵書,繼《阿房宮賦》之後,他還先後寫《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等時論文章,輸出自己的治國方略。
但是現實卻比理想殘酷,朝廷裡的官員忙著結黨營私,容不下一個打算挽救世界的年輕人,這讓杜牧在官場上難有成就,經營幾年,他還只做著文書的工作,給牛僧孺在揚州做文官,因此打上了牛黨的標籤,但杜牧為人公義,交友不看黨派,李黨的朋友也不少,導致他註定在這樣的官場沒有發揮的空間,所以他的仕途也和李商隱一樣是走不通的。
迷茫的人會搜尋過往的經驗,找到人生的出路。李商隱自幼擔負起家庭的重擔,還堅持苦讀來改變命運,但進入官場之後他發現努力已經不能改變命運了,結果只能變得更迷茫,更憂傷。
但杜牧的童年不同,長安城裡有個地方叫平康裡,是歌姬舞女居住的地方,杜牧自小就喜歡在這裡聽歌看舞,所以當仕途不順,政治抱負無法實施的時候,杜牧就轉向另一件生命中能讓他快樂的事——流連風月,在那尋求享樂和安慰。
在揚州的時候,杜牧就每天晚上出去冶遊,聽歌看舞,最後離開揚州的時候寫下一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把他的浪漫總結到了詩裡,更是留在了文史裡。後來人一寫少年時的浪漫與狂放,就會引用揚州杜牧的故事,像是南宋的姜夔寫過一首《揚州慢》,就寫到了「十裡揚州,三生杜牧」。
03
作為晚唐的兩個代表性詩人,李商隱和杜牧的命運都隱隱暗合,靠讀書進入官場,卻因為黨派之爭無法發揮才能,因此他們的詩裡總有哀嘆。
不同的是,哀嘆之後杜牧還能做個風流才子,而李商隱哀嘆之後還是哀嘆,他無心風流,深愛著自己的髮妻,在妻子王晏媄去世兩年後的七夕之夜,他對夜寫下了這首《七夕》。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鸞扇斜分鳳幄開」,鸞扇交叉掩映,垂簾次第打開,我們聽說的織女哪有這齣行的陣仗,這分明就是古代皇后或者貴妃的儀仗,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除非是在新婚的時候,明顯就表示了李商隱在思念自己的亡妻。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這個爭字用得好,喜鵲連橋跨越銀河為牛郎織女把無限的離別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相見。李商隱也想,他能用什麼努力,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把「世上無期別」,也就是人世間沒有期限的離別,他和妻子的生離死別也變成每年一次的相會。只要還能相見,一年一次也好啊。
但全詩就在這戛然而止,徒留一個問號,怎麼樣才能呢?李商隱知道,這不可能,所以他就停在問這一層面,和他的人生一樣,他要求,他要爭取,但就是求而不得,爭而無果,最後徒留一身的迷惘與悵然,永遠在失落和之意之間徘徊。
或許這也是李商隱愛用神仙典故的原因,求仙不就是一條縹緲又無果的道路嗎?就像在他另一首詩《海上》寫道「直遣麻姑與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就算你能讓麻姑,神話中的一位仙女,給你搔背,你就能留下生命等待滄海變成桑田,你就能永遠不死了嗎?當然是不能。
李商隱的詩總是這樣,有一種追求,有一種嚮往,但他的追求和嚮往總是不可得,所以他的詩裡總有著一股最深切的悲哀。而杜牧就不同,同是悲哀,他的悲哀還有可以疏導的地方,看看杜牧寫《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一句開篇就讓人感覺到了冷,燭是銀的,光是秋的,畫屏是冷的。
再看,「輕羅小扇撲流螢」,原來是一名宮女,輕羅小扇就是宮女使用的很輕薄的扇子。而這裡還有其他的意味,扇子是夏天用的,到了秋天就不用了,所以古人會用秋扇來比喻棄婦。而且這裡還有螢火蟲,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而來的,螢火蟲出現的地方就代表著荒涼。一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就講出了一名宮女被遺棄的命運。被遺棄的宮女在幹嘛,她在撲流螢,撲這一字說明動作幅度很大,這麼用力地撲流螢,說明她不是在玩耍,而是在發洩心中的怨氣。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夜深了宮女還不肯睡,就躺在冰冷的石階上看天上的星星,暢想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人點評說,這是美好的愛情觸動了宮女的心事,讓她在這寂寞的夜裡感嘆自己荒蕪的命運。
但這臥看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既然在這深宮之中已經沒有我能出力的地方,倒不如抬頭看天上的星辰,那裡還有一段值得歌頌愛情可以去品味。而且臥看,即躺著看,這是多麼舒服的一個姿勢,若只談這宮女的悲慘,怕是有失偏頗。
就像杜牧本人,滿腹經綸卻得不到重用,但他會轉向風月,遊戲人間,從而獲得解脫。杜牧不像李商隱,求而不得還要求,他會後退一步,尋找人生其他的快樂。
04
葉嘉瑩很喜歡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園》,稱這是他很好的一首七言絕句。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這首詩是杜牧由吏部員外出任湖州刺史的途中所作,這是一次外放,意味著他的仕途又遭遇一次不順。他說「清時有味是無能」,清平的時代最有滋味的事情就是無能,但這是清平的時代嗎?不是。他無能嗎?不,恰恰相反,他充滿才能,所以這是對時政的諷刺,也是一種哀傷,在這個王朝將傾的年代,他的才華卻得不到施展。
無能的人幹嘛?「閒愛孤雲靜愛僧」,像浮雲一樣悠閒,像僧人一樣沉靜。所以就算才華得不到施展,杜牧卻不至於過於痛苦,他的人生還可以退而求其次,追尋一種悠閒的快樂。
因此杜牧和李商隱其實不是一類人,他不像李商隱那樣,會一直沉湎於憂傷之中。所以當李商隱寫了一首《杜思勳》送給杜牧,裡面寫道:「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勳。」李商隱說寫我們這個時代的傷痛的,寫得最好的就是你。杜牧根本沒有回應,可能就因為他並不想過於沉浸在這種時代的傷痛裡。
05
作為晚唐的代表性詩人,李商隱和杜牧的命運極為相似,都經歷過喪父之痛,通過讀書進入官場,卻又因為黨派之爭,仕途這條路幾乎走不通,因此他們的詩句裡用是透露著一股時代的哀傷。
李商隱的哀傷是難以化解的,他總是陷在追求裡,卻總是求之不得,所以他惆悵,他惘然,仕途如此,愛情亦是如此。在愛妻死後的第三年,明明知道天人永隔不能相見,他還要寫下《七夕》,追問怎樣還能再見面?
而杜牧得益於少年時較為優渥的家境,懂得如何享樂,仕途走不通,他也能自我開解,他寫的《七夕》和李商隱就大有不同,他寫宮女的哀怨,但哀怨後的宮女還能悠閒地躺下來看天上的星星,想像牛郎織女的愛情。
這兩首《七夕》就如同兩個人的人生,李商隱總是追問,問那個註定讓他失望的答案,而杜牧發洩一通後釋然了,還能追求生活中的另一種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