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光輝下,他的詩歌開創了「晚唐」一個巔峰,仕途上卻不順利

2021-01-08 凱哥談史事

大唐盛世下,湧現出了許多著名且自成一體的詩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人。但是,有這麼一個人,在早唐詩歌發展已經如此繁華的盛況之下,他帶領著晚唐的詩歌達到了又一高峰時期。並且他的詩歌融百家之所學自成一體,為後世之人所傳唱,模仿。他就是有著「小李杜」之名的李商隱。

李商隱所詩《錦瑟》圖

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那麼,他的詩歌之中又是有著哪些地方吸引眾人的點呢?為何世人喜愛模仿他的詩歌風格呢?他的仕途為何不順呢?

01幼年經歷,令他渴望進入官場

幼年的李商隱過得比較幸福,他的父親與祖父都是朝臣官員,但是一切的變故都在他父親去世那年接踵而來。身為長子的他需要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父親病逝後,李商隱隨著母親回到了河南老家,開始了抄書賺錢。在老家這邊,他的同族堂叔作為他的啟蒙老師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受這位堂叔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

李商隱銅像

16歲時,李商隱寫出的文章被當時的士大夫令狐楚欣賞他的才華,令狐楚在李商隱的人生之中充當著導師與伯樂的角色。令狐楚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

李商隱石像

02進入官場,因黨政之爭而無法重用

剛開始進行科舉時,李商隱心態非常平和。但是,到了後面,經過了十年之久,李商隱還是未能考中進士;他有點不甘心,因為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在第二年都考上了進士。在開城元年,他寫了一封信給令狐楚希望得到幫助。結果,開成第二年,李商隱就考中了進士。

李商隱執筆寫詩圖

後面因為令狐楚死後不久,李商隱就娶了王元茂的女兒,王元茂和令狐楚兩人因政黨之爭而互為對立面。也因此,在令狐楚死後,令狐綯認為李商隱背叛師門而對他失望至極,不再與他交好;但是身為他的老丈人,王茂元也並沒有在仕途上給李商隱太大的幫助。

03集百家之學,成一派之風骨

李商隱將人生慨嘆的抒寫向更深細隱晦方面發展,善於用豔麗精工的藝術形式表達惆悵落寞的情緒,詩中充滿了迷茫與悲涼的體驗,作品深婉精麗、韻味深厚,「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富有象徵暗示色彩,有一種朦朧美。他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其心靈的象徵,是一種純屬主觀的生命體驗的表現。

李商隱回到故鄉圖

李商隱的詩歌有廣泛的師承。他悲愴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託手法源於屈原,他詩歌意旨的遙深、歸趣難求的風格與阮籍有相同之處。杜甫詩歌憂國憂民的精神、沉鬱頓挫的風格,齊梁詩歌的精工豔麗以及李賀詩歌的幽約奇麗的象徵手法和風格都影響了李商隱。李商隱的一些長篇古體,雄放奇崛又近於韓愈;他還有少數詩歌清新流麗、純用白描,脫胎於六朝民歌。李商隱善熔百家於一爐,故能自成一家。

04小結

我想李商隱不能在仕途上走得順暢的原因有兩點:一、行事浮躁,不夠沉穩,他在進入仕途之後,多次成為別人的幕僚,心中功利太過;二、在政事上,不夠通透,捲入牛李黨爭,他沒有太多的眼光將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弄明白,他以為自己是站的中立,可是往往這種站在中立的人也不會被人所重用的。

李商隱圖

而李商隱在詩歌之中集百家所學,融入到他的詩中成為了另一種風格——瑰麗纏綿。他的詩在題材、情思、意境上已經有了轉詞化的趨勢,為後來的宋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唐朝著名醜男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眾所周知,晚唐花間詞人溫庭筠,人稱「溫鍾馗」,是有名的醜男。不僅自己長得醜,還殃及後代,他的孫子想去給人當門客,卻因為相貌醜陋,而被拒之門外。稍晚他一些的另一大詩人羅隱,也是出了名的相貌醜陋。晚唐宰相鄭畋有一女兒,偶然間看到羅隱的詩歌,當即便為他的才華所傾倒,千方百計收集了羅隱所有的詩歌,每日誦讀,甚至產生了非君不嫁的念頭。
  • 同在晚唐,相似的人生,怎麼杜牧的《七夕》就比李商隱更豁達?
    01時代造就詩魂,詩是藏不住時代的精魄的,所以余光中評價李白會有一句「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盛唐在詩上成就最高的就是李杜——李白和杜甫了。李白的詩豪情可以上天,杜甫的詩悲苦盡顯沉鬱,相同的是二者的詩風都大開大合,直抒胸臆。
  •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詩仙,酒仙,古往今來,能以仙字成名,命名的僅李白一人而已,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其言行舉止,近乎於仙,人逃脫不了世俗,但境界超越世俗。而以聖成名,命名的還是有很多,詩聖,畫聖,書聖等等,每一個都是驚才絕豔之輩,各自在其領域的成就已達巔峰,但其境界都逃脫不了凡俗,聖,本來就代表的是人道巔峰。唐朝最令人矚目之文學成就當屬唐詩。
  • 詩佛王維為什麼能在仕途中超脫出來 寫下這麼富有禪意的詩歌呢?
    在唐朝呢,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有禮佛或是崇道的信仰,包括很多著名的文人、大詩人,其實本身也是修行之人。他們其中,有些遠離滿目繁華的鬧市,獨居或投身於山水之中,尋找生命的本真,最終成了清心寡欲的隱士,寫出的詩句也是恬淡,有禪意的。哎,或許有朋友會好奇,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很無聊呢?
  • 晚唐詩人杜荀鶴:他以詩為業,描繪藩鎮混戰年月裡人民痛苦的生活
    盛唐的繁華有多麼燦爛,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麼的黑暗,出生在這個時期的詩人開始就帶著不幸,他們的眼中無緣海晏河清,只看到殺平民,拆古寺,掘荒墳,因此他們的筆下只有一個藩鎮混戰年月裡,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慘世界。晚唐的詩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豔麗著稱的溫李派,以韓偓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為主的賈島派,以李洞等為代表;三是著重反映社會現實、民生疾苦,繼承元白新樂府衣缽的,以皮日休等為代表。自稱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的杜荀鶴,他的詩集中保存的五律詩幾近130首,其中表現山林生活、寂靜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屬於賈島一派。
  • 晏殊流傳最廣的宋詞,下片14個字中的兩個成語更是經典
    晏殊流傳最廣的宋詞,下片14個字中的兩個成語更是經典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五千年沒有斷絕,詩歌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我國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皆出現於先秦時期,一是現實主義源頭《詩經》;二是浪漫主義源頭《楚辭》。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欣賞杜牧和他的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杜牧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採的一面。這種重辭採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 很容易升官發財的面相,仕途順利、大吉大利
    有的人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一輩子也沒有多大成就,在事業或者工作上都混的的比較艱難,而有的人你看著他好像不是特別的拼,可是人家卻很容易就升官發財,仕途順利,這大概跟他們自身的面相是有很大關係吧。濃眉在面相學中,眉毛代表著一個人的情感,同時也是一個聚財的地方。
  • 羅宗強: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
    在開幕詞裡,他說: 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這是對李白和杜甫在我國詩歌史上的地位的確切評價。可惜不知由於何種原因,十年後他在《李白與杜甫》一書裡,觀點全變了,再不認為李白與杜甫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而是抑杜以揚李,把杜甫說得幾乎一無是處。
  • 盤點歷史上屬虎的名人:李時珍唐伯虎上榜,沒想到還有一位皇帝!
    統一中國後,秦始皇自認為統一中國是偉大的事業,"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於是從此他就獨攬政治、經濟、軍事之大權。雖然在同一的過程中,建造了無限金碧輝煌的阿旁宮,高大雄偉的長城,建造過程中因為建造的困難,死了很多無辜貧民百姓,文化上還有「焚書坑儒」經典事件。不過這也阻止不了秦始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統一全國的君王。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
  • 魏徵詩歌欣賞:一首詩,寫盡他的半生時光!
    魏徵像,網絡圖詩歌言志歷史上的魏徵,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學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他有很多著作傳世。除了那些大部頭的著作之外,魏徵也創作了不少詩歌,他的詩歌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在那個亂世之時勇於救世的思想與情懷。其中《述懷》一首稱得上是魏徵的代表作: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 困居長安10年,仕途坑多,人生失意,杜甫的詩和遠方在哪裡?
    01 一代「詩聖」杜甫盛唐時期是中國詩歌最成熟、最興盛的階段,而李白、杜甫的出現,使中國的詩歌具有了裡程碑的意義,特別是在絕句、律詩方面走到了極高峰,此後除了白居易可與之平起平坐,再難有超越者。翻開浩瀚如煙的中國文學史,和唐代詩歌的地位一樣,杜甫同樣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而他的詩歌也肯定是裡程碑式的作品,其影響力蓋過了其前輩兼好友李白。
  • 張旭: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另外半個盛唐,要留給我
    這首詩人借《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創作的唯美寫景詩,遠望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近看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盡得了陶淵明的真傳,情韻悠長,創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是唐詩裡的精品之作。 張旭雖然因書法聞名於世,他的詩作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是唐詩中的經典,比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 《登高》一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中「落木」為何不換成「落葉」
    一、先說詩中為什麼用「落木」而不用「落葉」,除了直觀大氣,朗朗上口外,從詩律上講,唐代杜甫的《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詩句中用落木而不是落葉,是要符合平仄律,木、葉平仄不同,「無邊落木蕭蕭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 誰撥轉了盛唐書法(上)
    他以行書為起點,擺脫姿媚時病,由碑頌探玄妙之意,自碑刻尋幽深之理,用行楷撰寫碑文計八百方之眾,杜甫贊其書法「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足見推重。李邕的書法,能夠自開風格戶牖,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皆令時人和後輩傾心推戴、心悅誠服,他不僅催生了盛唐書法浪漫主義高潮的到來,亦在中國藝術史、文化史和精神史上豎起一座豐碑。
  • 李白一生交友眾多,文化性格多元,這才形成了他獨特的詩歌表達
    李白一非教徒,二不純正,他身上儒家的影響很多也很重。一心報國,不是儒家是什麼?一心奔赴仕途,也是儒家理想。以文化類型論,佛教主張出世,道教在出世入世之間,他們的最高理想是肉體飛升。儒家則是入世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點在李白身上也有濃重的色彩。不但道教和儒家思想影響李白,他一生和佛教也有不少關係,不過佛的理想與他個性不和,影響小些就是了。
  • 他這一生除了寫詩,剩下的時間都給了那個為他奉獻畢生精力的女人
    大家都知道"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可以說是唐朝詩歌流行時期的創作大家,不過二人也因為一段"單相思"的故事而結緣,李白出生在盛唐時期,雖然他的仕途也不是很順利,可說到底當時國家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是人人想要看到的好景象,由此也鑄就了他的詩歌大部分都是其實滂沱的,是灑脫不羈的。
  • 盛唐的尾巴乾元重寶
    說起盛唐那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歷朝歷代未有其之盛也。萬國來朝,天下承平。說書人口裡的盛唐有十三棍僧救唐王、隋唐英雄傳、薛仁貴平遼……筆者眼裡的盛唐就是李白,他在盛唐便在,他亡盛唐便不復榮光。姑且將這個中後世代稱作盛唐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