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夕詩三首,悼亡妻不輸江城子、憧憬友情修復和失落內斂

2021-01-15 藝術泛舟

01七夕牛郎織女會很美,觸情生情自然也會傷人:

李商隱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觸情生情思念亡妻,寫下這首《七夕》,此詩不輸於蘇軾的《江城子》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七夕本是夫妻情侶相聚時,但是李商隱只能孤零零的望著天空那牛郎織女星。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

觸景生情: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

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這是多麼的無奈,又是多麼的痛苦之情的表達啊!

在世可以盼望如牛郎織女一樣總會相聚。但是故人卻再無法相聚,只能」爭將「,這種爭將卻是永遠無法實現的。

有人出書分析李商隱的詩:說李商隱緋聞很多,那證明她並沒有真正了解李商隱。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奔馳,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悼亡妻之悲切不輸於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所以珍惜眼前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珍重。

02這首《辛未七夕。又表達出李商隱對同令狐綯修復友情的渴望:

【辛未七夕】 李商隱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時李商隱妻子在這年春夏期間去世:

他同令狐綯的隔膜已經很久,此次進京又經過了許多周折,費了許多唇舌。現在才漸漸有了轉機,所以他覺得時間太長,但必定算有了希望。這便是「迢遞作佳期」的含義,語中微露喜悅之情又暗寓自我調侃的意味。但我所得到的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職位,只有再作別的打算了。聯繫李商隱後來的行蹤,這兩句詩的語意就更明白了。補太學博士後不久,李商隱就離開此職,到由河南尹改鎮東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節度書記,十月改判上軍,不久又升任檢校工部郎中。這便可證明李商隱對令狐綯的舉薦雖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對其職位並不滿意。他可能當時已在另尋出路,開始向「蜘蛛乞巧絲」了。

03第二年即852年,李商隱又寫下了《壬申七夕 》:

隱晦的表達出令狐綯不希望世人皆知兩人恢復了交往吧?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結合上面《辛未七夕》和李商隱的行蹤,應該是851年後離開京城應西川節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隱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隨自己去西南邊境的四川任職。

李商隱接受了參軍的職位,在簡單地安排了家裡的事情之後,李商隱於十一月入川赴職。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的四年間,大部分時間李商隱都鬱鬱寡歡。他曾一度對佛教發生了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隱宦遊生涯中最平淡穩定的時期,李商隱已經再也無心無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是織女不想要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識靈槎的人。抒發了自己深切的感嘆。末句講的是雙星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的秘密,深怪成都佔卜攤子上的嚴老頭子懂得靈槎而多管閒事。也許是暗指同令狐綯吧?畢竟李商隱總被打上李黨標籤,而令狐綯是牛黨。

04李商隱同令狐綯的恩怨實際是後者對李商隱的誤解。

後李商隱對於這事向令狐綯寫信辯解過多次。

開成三年(838年)春,應博學宏辭試不取,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後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治今甘肅涇川縣)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並將女兒嫁給了他。 從李商隱後來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樁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於: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因此,李商隱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並且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並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開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覆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實際王茂元只是同李德裕交好,但是稱其為李黨並不公允。而李商隱其妻也是賢妻,他也無法拒絕此婚事吧?而王茂元不幸病故,但是王茂元也沒有在生前利用自己關係給李商隱鋪路,完全可以證明王茂元是個不錯的官員。但他的去世,無疑使李商隱的處境更加困難。

李商隱可能運氣實在不好,後來李德裕重新掌權,李商隱母親去世,再後來跟隨另一個學識他的盧弘,結果第二年又不幸去世。但是與其說是運氣不好,更不如說唐代科舉考試還是門閥政治。

相關焦點

  • 這首悼亡詞媲美蘇軾《江城子》讀完請珍惜身邊相濡以沫的她
    還有元稹《遣悲懷》三首詩也是千古流傳:「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說了這麼多,還是說說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吧。如果說潘嶽和元稹的詩是悼亡詩中的詩中雙璧。那麼今天要說的這首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則是悼亡詞中的詞中雙璧。情深意切不亞於蘇軾的作品,但是流傳度卻和蘇軾那首《江城子》有些差距。
  • 李商隱的這首七夕,寫的如此有儀式感,只是因為他愛的人,已不在
    初衣解詩:李商隱的這首詩是懷念妻子。許多人說你怎麼能夠這麼確定的是懷念妻子,他不是寫過很多關於情人愛人的詩嗎?這一首詩難道不是寫的他和心愛的人不在一起?也可能是妻子,更可能是他心中的情人呀。但初衣為什麼這麼肯定李商隱的這首詩是寫給妻子的,因為是知己,是讀詩的直覺。
  • 《七夕》:竟有詩以此為名,獨李商隱一人耳
    七夕(晚唐)李商隱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李商隱把「七夕」作為詩題,詩的內容也是圍繞七夕佳節牛郎織女相會這一神話傳說展開。詩的大意是: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喜鵲們已經搭好了鵲橋。
  •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十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
    如其第一首「幃屏無仿佛,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寢興何時忘,沉憂日盈積」等,實《綠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懷》,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全由《綠衣》化出。可見此詩在表現手法上實為後代開無限法門。第三首——魏晉·潘嶽《悼亡詩》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 五首冷門的七夕節唐詩,李商隱的最朦朧!
    七夕將至,狗子這幾天向大家推薦了李清照的七夕詞、以及幾首偏冷門的七夕宋詞、經典的七夕詩《迢迢牽牛星》和《秋夕》等等。其中僅有一首杜牧的《秋夕》是唐詩。今天就像大家在介紹幾首頗為冷門的七夕唐詩,雖不如杜牧的「坐看牽牛織女星」那樣廣為流傳,但也屬經典佳作,各有妙處!他鄉七夕唐·孟浩然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 李商隱的一首「七夕」律詩:這一次,他沒有「莊生曉夢迷蝴蝶」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這一首「七夕」古詩,卻透露出李商隱陷入黨派之爭,仕途不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牛郎和織女會在這一天的鵲橋上相會,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現代人又賦予她「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內涵。
  • 七夕專題:經典古詩詞文化導讀-李商隱《辛未七夕》《壬申七夕》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 描寫七夕的3首唐詩,文採飛揚有意境,讀起來真是有滋有味
    正如白居易說的那樣,千年來的「幾許歡情與離恨」,橫亙了時空,全都融於七夕這樣美好的夜晚,讓人感受到美好的意境。第2首,《七夕》: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每年七夕的夜晚,牛郎織女都在鵲橋相會,真是羨煞了詩人。人說牛郎織女愛得艱難,但是牛郎織女每年都可以見面,這一點真的比凡人好太多了。
  • 同在晚唐,相似的人生,怎麼杜牧的《七夕》就比李商隱更豁達?
    杜甫寫民間疾苦字字頓挫,呈現出最慘烈的真實,如「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這兩句詩敢於破壞平仄的聲律,故意讓詩讀起來拗口,從而增添悲痛之情。李杜的詩情感充沛得近乎直白,這樣的風格不是經歷過盛世是寫不出來的。而到了晚唐,政治鬥爭嚴重,國力不可避免地衰敗,看這個時期的代表詩人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的詩就難免哀怨,透著一些寂寥。
  • 唐代李商隱《七夕》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約大中七年(853年)農曆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來追悼亡妻。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 從李商隱到蘇軾李清照,文壇巨匠們的七夕詩詞,為何都透著點酸?
    李商隱這首詞雖然是於七夕寫的關於牛郎織女的詩,不過卻並不是一首愛情詩,而是一首即事即景抒情的詩篇。李商隱在年輕時被令狐楚賞識,和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也是關係莫逆,可謂是受到了這對父子的知遇之恩,這父子二人屬於牛派系。後來李商隱投靠了王茂元,還迎娶了他的女兒,而王茂元屬於李派系。當時兩派系屬於勢如水火的政敵,李商隱也因為這件事和令狐父子關係惡化。
  • 深夜夢見亡妻,他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讓人淚崩
    我相信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都學過北宋大文豪蘇軾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的題材就是能讓人不忍卒讀的——悼亡詞。所謂「悼亡詞(詩)」,一般指的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其中「悼亡」二字,包含了經年不改的思念、悱惻纏綿的深情,以及深入骨髓的愴痛,讓人讀後思緒萬千,久陷傷情,難以自拔。
  • 三首悼亡古詩詞,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讀後讓人肝腸寸斷
    古代詩詞題材豐富,有一種非常特殊,那就是悼亡詩詞。公認的最早悼亡詩,出自晉代美男子潘安之手。潘安帥氣逼人,每次上街回頭率超高,無數少女為之傾倒,但潘安並不花心,一生只愛妻子一人,再也容不下其他女子,無論對方多麼優秀。都說長得帥的男人靠不住,容易招蜂引蝶,潘安卻用他的專情向世人證明:男人話不花心,其實跟長相無關,醜男未必比帥哥靠得住。
  • 李商隱不是冷門詩人,他的愛情詩很美,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更悽美
    李商隱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留下了許多經典詩篇,真可謂:詩人不幸,詩家幸。李商隱的很多愛情詩句常常被我們引用,但有的人並不知道是他寫的而已!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當寫到老師甘於奉獻的時候,我們常常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其實它最初是一首愛情詩。
  • 李商隱最纏綿悱惻的10首詩,傾訴幽情,讀來口齒生香
    李商隱是大唐詩歌界一個響亮的名字,其詩歌刻意追求意境之美,自成一派。商隱詩構思新奇,風格瑰麗,尤其是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十分動人。李商隱和杜牧合成「小李杜」,與溫庭鈞合稱「溫李」,與李白、李賀合稱「三李」。商隱詩最大的特點是纏綿悱惻,令人難於琢磨;以下10首,便是代表。1.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古詩詞鑑賞-《七夕》唐.李商隱
    【注釋】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 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 爭將:怎把。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一度:一次。 【譯文】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 七夕的詩句—杜牧《七夕》原文及賞析
    七夕的詩句—杜牧《七夕》原文及賞析2012-08-05 18:26: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七夕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杜牧《七夕》賞析:  殷伯達解讀:揚州在唐代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所以有很多唐代詩人都在揚州生活或遊歷過。之所以選擇這三首同為《七夕》的唐詩,是因為這三首詩的作者,都和揚州有所關係。
  • 七夕古詩詞幾千首,您最喜歡哪一首?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關於七夕愛情故事傳說,最晚在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形成,這從南北朝眾多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嚮往浪漫的愛情和甜蜜的生活,因而自古以來對七夕節詠嘆的詩詞歌賦文章等,俯拾皆是,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唐宋以前保留下來的詩詞就有3000餘首。而在這些眾多的詩詞歌賦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美詩句,千古傳頌,成為經典。
  •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愛,讀古人的悼亡之作,你會感同身受!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閒坐時想起你,心中的悲苦就難以抑制,為你傷悲也為我自己。沒有你在我身邊,就算能活到一百歲,又有什麼滋味。晉朝的鄧攸沒有兒子,他知道這是命中注定的;潘嶽喪妻後寫的《悼亡》詩,也換不回妻子的生命。分離的結局,難道真的是上天註定?除了死後我們會埋葬在一起,我還能期望什麼呢?來生相見,更是奢望!
  • 蘇軾被貶密州,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便已讓人淚奔
    引言  在詩詞之中,有著諸多的分類,一如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悼亡詩等等。而在這眾多的分類之中,悼亡詩(詞)則當是我們最不願多讀的一種,因為在這些詩詞之中有的不只是纏綿悱惻的愛情,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的是天人永隔的創痛。這世間已經足夠苦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