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詞,是古人為懷念逝世故人所作。這種題材的的詩詞往往飽含思念之情,尤其是那些夫妻間的悼亡之詞,更是感人肺腑。這種題材的詩詞往往通過對往事的追述,字裡行間流露著今人的思念和孤苦,所以往往最能打動人的心。
關於悼亡的詩詞,非常多的人可能首先想起的就是蘇軾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詞也是小編非常喜歡的一首詞。千裡孤墳那種悽涼在小軒窗,正梳妝的映襯下更加的叫人肝腸寸斷。後來漸漸了解到蘇軾的一生,雖然不敢苟同蘇軾某些事。但是相信這首詞仍然是蘇軾發自肺腑之作。
悼亡名篇,除了蘇軾的這首詞。還有元稹《遣悲懷》三首詩也是千古流傳:「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說了這麼多,還是說說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吧。如果說潘嶽和元稹的詩是悼亡詩中的詩中雙璧。那麼今天要說的這首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則是悼亡詞中的詞中雙璧。情深意切不亞於蘇軾的作品,但是流傳度卻和蘇軾那首《江城子》有些差距。但是也有不少人讀過這首感人的悼亡詞。
宋代 · 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先來看下這首詞大致意思:今日又一次來到蘇州(閶門:蘇州城西門,代指蘇州),萬事皆非,和從前都不一樣了。往日跟隨我一起來的妻子今日為什麼沒有和我同歸呢?我就像是清秋被秋霜打過的梧桐,半生半死。又好像失去伴侶的白頭鴛鴦。原野上青草的露水剛剛被曬乾,我在往日我們的居室和今天你的新墳不停地徘徊。一個人躺在空空的床上,聽著南窗的雨聲,沒有你,往後餘生誰還能為我挑燈補衣呢?
這首詞是賀鑄從北方回到蘇州時悼念妻子所寫,賀鑄的妻子原本是宋朝趙氏宗女。自從和賀鑄結婚後,二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留下作者一人在人世間遊蕩。這種心酸之情,相信不少人是能夠體會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對於此時的作者,對於經歷過如此悽涼之境的人。它不是痴男怨女口中美麗的詩句,而是一種無奈,一種縱有千種風情無人訴說的苦。也是蘇軾所說的「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的悲涼之情。
而作者和妻子的感情和生活,從詩人另一首名叫《問內》的詩中也有所體現。
《問內》
庚伏壓蒸暑,細君弄鹹縷。
烏綈百結裘,茹繭加彌補。
勞問汝何為,經營特先期。
婦工乃我職,一日安敢墮。
嘗聞古俚語,君子毋見嗤。
癭女將有行,始求然艾醫。
須衣待僵凍,何異斯人痴。
蕉葛此時好,冰霜非所宜。
這首詩主要是說妻子在酷暑的伏天給作者縫補冬天的衣服,而這衣服已經是百結裘(就是打滿補丁的衣服),有意思的是作者問妻子為何夏天縫補冬天的衣服,如此性急,妻子說相傳古時候有個人女兒快要出嫁了,才想起來去請大夫醫治女兒脖子上的腫瘤。而衣服等到冬天要穿的時候再補,不是和這古人一樣痴傻嗎?由此可見賀鑄的妻子不但能勤儉持家和作者同甘共苦。而且是充滿生活智慧的大家閨秀。如此一位勤勞持家的妻子,誰能割捨?而「誰復挑燈夜補衣。」便是出自於此。
多少人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在平淡的柴米油鹽中,往往把當初的轟轟烈烈消磨的一乾二淨。於是有人做了分飛的勞燕,有人則把這柴米油鹽做了愛情的調味劑。作為男人,一個女子如果不在乎你的家世,與你相濡以沫。把一生的幸福做押在你身上,而你更不應該讓她輸。所以說同甘共苦的女子才是最值得你傾盡全力去愛護的。
扯得有點遠了,這樣一位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突然的離開人世,這對於任何人都是沉重的打擊,更別說一生不停的輾轉漂泊各地的作者。往日的景象歷歷在目,卻再難重現。在詩中能感受到詩人想要拼命找回往日的景象,找回陪伴自己的妻子。但是終究是天人永隔。詩人的那種失落和苦澀讓人揪心。而哀婉悽絕之情,也讓人動容。
至於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珍惜身邊那位相濡以沫的她,珍惜陪你風風雨雨,不離不棄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