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老聽到肚子咕咕叫,吃飯不能緩解,為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經常處於飢餓之中,有時明明剛吃完飯不久,肚子就又開始咕咕叫了。很多糖友在這個時候都會選擇進食來緩解這種飢餓感,但是很多時候卻發現即使吃完食物,飢餓的感覺仍不見緩解,令人感到很苦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糖尿病患者為什麼總感到飢餓?

糖尿病患者總是容易出現肚子咕咕的情況,其實和血糖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的分泌都會處於異常狀態,這就意味著進入體內的葡萄糖不能及時的消化和分解,導致身體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也就出現了總是感到飢餓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也很容易受到影響而升高,從而使體內的糖分再次流失,導致飢餓感更加明顯。如此惡性循環下,通尿布患者自然會反覆出現飢餓的感覺。

2、出現這種飢餓感,我們應該怎麼辦?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糖友們有時感到飢餓並不是真的想吃東西,而是因為體內的糖分不能被及時代謝出去,以至於身體的能量消耗過快而產生的錯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糖友直接吃主食,很可能導致血糖的升高。

那麼糖友這時應該怎麼吃主食比較好呢?

有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遵循按時按量,少吃多餐的就餐原則,並且結合自己的情況,根據飢餓規律來調整自己的飲食時間。

但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普通人,每日主食攝入量最好不低於150克,否則身體不能得到足夠的熱量,就會消耗體內其他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運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抵抗力的下降。

所以,糖友可以自己制定飲食計劃,並且保證攝入的主食不低於150克。

通過上面的描述,希望大家能對糖尿病總是飢餓的原因和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很多時候即使做了周密的飲食計劃,但是仍然避免不了意外情況的發生。

糖尿病患者突然感到飢餓時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試試以下這兩種辦法。

1、在家裡準備番茄和黃瓜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飢餓的時候多吃番茄和黃瓜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兩種食物的熱量很低,一般500克的黃瓜產生的熱量僅與25克小米的熱量相同,可見飢餓的時候吃黃瓜和番茄也不會導致攝入熱量過高而使血糖出現波動。

另外,這兩種食物也幾乎不含糖分,也可以防止血糖的上升。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突然感到飢餓,可以選擇吃番茄和黃瓜緩解飢餓感。

2、準備一些薄鹽乾果

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隨身帶著番茄和黃瓜並不方便,所以我們也可以選擇乾果來緩解飢餓。比如花生、核桃和松子,不僅可以緩解飢餓,還能補充一些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不過乾果也不能多吃,因為有些乾果含有油脂,一旦攝入過多,對血糖的平衡會造成不利因素。所以每次吃一兩顆,達到緩解飢餓的目的即可。

其實,糖尿病患者感到飢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在緩解飢餓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引起血糖的波動。當然,如果對生活的影響不大,我們也可以稍忍耐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逐漸適應這種飢餓感。當然,我們最好能隨時監測自己的血糖值,避免過度的飢餓感導致低血糖的情況。

相關焦點

  • 每天按時吃飯,肚子也不餓,為啥總是「咕咕叫」?3種情況別忽視
    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發生一些肚子咕咕叫的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在臨床上面往往被我們叫做腸鳴音。通常來說當我們感到餓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肚子在咕咕的叫,這是在提醒我們身體缺乏一些營養物質,需要補充營養了,只要我們及時的吃一些食物就可以起到緩解的效果。
  • 肚子不餓還是咕咕叫?放屁次數也變多?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引起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肚子咕咕叫的情況,有時候是自己的,有時候也會聽到別人肚子咕咕叫。而我們聽到肚子咕咕叫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餓了,但是其實有時候吃過飯了,肚子還是在咕咕叫,或者在拉肚子的時候肚子也會咕咕叫,並且還放屁次數也會變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肚子會咕咕叫,還容易放屁呢?
  • 肚子經常咕咕叫,怎麼回事?不一定是肚子餓了,或是大病的信號
    肚子出現咕咕叫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遇到過,每次出現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肚子餓了,想要吃東西,及時的補充點食物,咕咕叫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有些人肚子的咕咕叫的情況,確實會因為補充食物後就得到緩解,但有些人卻沒有得到緩解,吃過東西後還是有一些響聲,並且久久不能緩解,那這是怎麼回事?如何調理?一起來看看。肚子出現咕咕叫是怎麼回事?人在餓的時候,出現咕咕叫,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人在飢餓時,胃部會出現明顯的收縮,刺激胃黏膜,影響到胃酸的分泌,胃酸分泌量就會增多,容易刺激到身體,出現飢餓。
  • 肚子不餓卻總是咕咕叫,或許是腸道在報警,不要視若無睹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在肚子餓的時候發出咕咕叫的聲音,這就是在提醒我們應該補充食物了,腸道裡面沒有可以消化的食物了,在臨床上這種現象被稱作為腸鳴。腸鳴不是一種疾病,一般在正常的情況下,腸鳴每分鐘四到五次,聲音比較低緩,而且需要在安靜的情況下才能夠聽見。
  • 明明肚子不餓,卻老是咕咕叫?當心是這3種情況,不要大意
    肚子咕咕叫,在醫學上面叫腸鳴音。人在明顯飢餓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肚子在咕咕叫,這是身體沒有足夠營養物質才會發出的一種信號,如果感覺到肚子咕咕叫只是和身體飢餓有關的話,只要及時補充營養物質,飢餓感就會消失,身體又會恢復好的狀態。如果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健康會受到傷害。
  • 肚子咕咕叫不一定是餓了!這3個原因,最好一一排查
    肚子咕咕叫這種情況的發生跟飢餓有關,大部分人在感覺到明顯飢餓時肚子就會有特殊的表現,沒有食物進行消化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肚子咕咕叫,通過補充營養物質的方式能夠緩解。然而,生活中有部分人在沒有飢餓的狀態下也總是肚子咕咕叫,如果長時間有這種表現,不排除是某些疾病引起,需要高度重視。
  • 胃脹,肚子總是咕咕叫是咋回事?3種情況,我們可能忽視了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處於飢餓狀態時,肚子就會咕咕叫,這是在提醒我們該吃飯了,但是有些人卻並不餓,而且肚子裡的食物還沒有徹底消化,還出現了胃脹的情況,肚子卻也還是在咕咕叫,這是啥情況?是哪些原因引起的?這三種情況我們可能忽視了,不妨一起來看一看。胃脹,肚子總是咕咕叫是咋回事?
  • 並非所有的「肚子叫」是餓了,這三種胃病,肚子也會「咕咕叫」
    並非所有的「肚子叫」是餓了,這三種胃病,肚子也會「咕咕叫」我們從小到大,慢慢的知道了越來越多的東西,從學會走路,學會說話開始,到開始自己知道尿尿拉屎,再到我們知道一些身體反應和生理反應。這其中就包括了肚子叫。
  • 肚子老是「咕咕叫」,是餓了?或還隱藏這4種「麻煩」
    人在飢餓的狀態中身體發出信號,會很想要吃東西,而且肚子容易咕咕叫。當然,除了飢餓會導致肚子咕咕叫之外,某些類型的疾病也會發出信號,這種咕咕叫多半就是腸鳴音。如果沒有了解疾病類型之後積極改善,有可能在腸鳴音持續發展時威脅健康。因此,沒有飢餓的狀態下肚子咕咕叫,需要高度警惕。
  • 醫生提醒:肚子總是咕咕叫,還經常放屁,小心這些疾病來襲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一部分人,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總會忍不住來點「聲音」市場讓自己尷尬不已,但是自己卻不能控制,只能任其排放,有的人覺得這是一種腸道的正常排放,有的則覺得這種說法太過於理想化,肚子咕咕叫覺得是飢餓的象徵,放屁覺得是腸道的正常排放真的是如此嗎?
  •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長命百歲?吃飯習慣上保持這4點,都能幫你長壽
    如果你想身體健康,和病情一起相伴終生,還不受它影響的話,在吃飯習慣上保持這幾點,都能幫助你達到預期壽命,就怕做不到。飯後堅持控制血糖水平:當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後,不要自暴自棄,起碼從心理上就要過這一關,直接面對病情,並做好相關的血糖水平檢測。從每日測量上,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以及調節吃飯習慣。
  • 半夜肚子餓得咕咕叫,這5種人氣外賣夜宵,點亮你的加班生活
    半夜肚子餓得咕咕叫,這5種人氣外賣夜宵,點亮你的加班生活!科技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化。很簡單的例子,就拿吃來說,不用我們出門去餐館小吃店,拿起手機就能點外賣,想吃什麼點什麼,在家等著外賣到就行,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
  • 你所熱衷的奶茶,可能是甜蜜的健康殺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可是症狀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直到當天中午午休時,同事才發現喬老師躺在床上,叫也叫不醒,並且小便失禁,立即撥打120,送醫後,護士抽血時發現喬老師血液呈乳白色,初步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出現這3個症狀,就是尿毒症準備襲擊了
    人的年紀一大,身體素質就會開始逐漸下降,體內的三高現象也會越來越明顯,很多老年人體內的血糖偏高,出現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屬於一種慢性疾病,這種疾病不能夠通過一次的治療就徹底好轉,只能在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同時,按時服用藥物才能夠緩解症狀。
  • 糖尿病患者,若有3個表現,或可能身體有所好轉,看看你有嗎?
    導語: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而且現在糖尿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由於生活中飲食不注意,從而出現血糖長期過高的現象,而且不能及時調理,最後引發糖尿病。糖尿病本身並沒有什麼,但是它所帶來的併發症確實非常可怕,糖尿病還有可能會損傷腎臟健康,甚至影響腎功能,最後出現腎衰竭的現象,所以在出現糖尿病之後,一定要及時治療,並且按時服藥,調理好自己的飲食。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在服藥期間,身體明顯出現以下這兩種狀況,那麼值得恭喜,可能是病情逐漸在好轉,一定要堅持下去,遠離併發症的發生。
  • 這5個症狀表現,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別得了糖尿病,還不自知!
    也就是說,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了1.2億人以上,這些患者每年花費在疾病治療上的費用,就超過了6000億。 按照這一數據計算,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達到了3.5~11.6%左右。甚至有調查數據證實,我國居民超過60%都存在血糖異常。
  • 家人患糖尿病,愛他,這樣的錯誤你不能犯
    如今,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很多人的父母就患有糖尿病。父母患糖尿病,子女是看在眼裡,疼在心理,為了盡孝心,很多子女在得知父母患糖尿病的第一時間就購買了血糖儀。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得知媽媽患糖尿病後,張先生立刻給媽媽買了一臺血糖儀,並叮囑媽媽要多測血糖。
  • 科研速遞|糖尿病腸內營養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及護理進展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於動物源普通胰島素持續效應時間短,治療後不能消除「黎明現象",出現空腹血糖不能達標。預混胰島素治療時,由於預混胰島素中短效胰島素吸收較慢且中效胰島素存在峰值,2次/d的注射方案並不能完全模擬生理性的胰島素分泌模式,其缺點是早餐前注射後,預混胰島素中的中效胰島素在午餐前才出現吸收峰,若早餐後的血糖控制滿意,則午餐前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增加。
  • 糖尿病能吃柚子嗎 這些症狀表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說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大多數的糖尿患者可能是肥胖或者是中老年人。那麼請問糖尿病能吃柚子嗎?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糖尿病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糖尿病能吃柚子嗎柚子的果肉中含有胰島素樣成分,有降血糖的功效。
  • 糖尿病會引發抑鬱?心理專家總結的4個「強心」建議,快收藏
    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疾病之一,血糖過高引起的全身代謝異常,會導致全身多種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數據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1.14億,未診斷糖尿病患者6130萬人,另有糖尿病前期468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