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辭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
象辭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釋字(詞)
隨
《說文》:「隨,從也。從辵隋聲」。《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易林》:「宮商既和,聲音相隨。《廣雅》:隨,順也」。
佛講隨緣,《易》講隨時。
「隨」的本義就是跟從。不主動走在前面,只跟從在後面。
向晦
指傍黑、天將黑。即日落之時。
宴
《說文》:「宴,安也。從宀妟聲」。
息
《說文》:「息,喘也。從心從自,自亦聲」。
實際上,「息」當從心從鼻省。「心」代表心跳;「鼻」代表呼吸。心跳與呼吸是生命體徵的主要的兩個指標。所以息的本義並非僅指呼吸、即喘,而是指心跳和呼吸,泛指生命體徵,會意為生長、休養、歇息。
「向晦入宴息」,意思就是日落之後,就回家安歇了。
釋象
《隨卦》上兌下震。「震為雷」、「兌為澤」,故曰「澤中有雷」。雷在澤中,雷動則澤隨,故曰 「隨」。
《隨卦》上兌下震,「震為長男」、「兌為少女」。《隨卦》論婚配,則是少女配長男的格局。這種格局是一種「忘年交」式的婚配格局。「忘年交」式的婚配;在《易》中共有四卦,分別為《漸》、《蠱》、《隨》和《歸妹》。其中《漸》、《蠱》是長女配少男之卦;《隨》、《歸妹》是少女配長男之卦。《歸妹卦》的主題是「納妾」。妾的地位很卑賤,《歸妹卦》是長男在上,少女在下,反映了少女做妾是受壓制的表現。而《隨卦》則是長男在下,少女在上,這是長男寵信少女,少女隨心率性的表現,故曰「隨」。少女隨長男的寵信而率性。
《隨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鹹卦》,然後《鹹卦》再變為《隨卦》。《隨卦》初九是卦變的動爻和主爻,卦變的過程中,《否卦》上九爻一路下行,最後成為《隨卦》初爻。最初走在最前面,到最後則跟從在了最後面,跟從曰隨,故卦名曰「隨」。
《隨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是消息卦,天時為酉。酉就是一天當中的「日入」之時,陰陽分而陰始盛。日入之後,天就要昏暗了,故日入之時曰「向晦」。《否卦》變《隨卦》是陽爻動而由外漸入內的過程,故曰「入」。入內則安,故曰「宴」。《隨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否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其待息的是三個陰爻。《隨卦》初九、六二以及待息的陰爻組成一個坎體,「坎為心病,為加憂」,這裡只取象為「心」;《隨卦》初九與下面兩個待息的陰爻組成一個艮體,艮為「鼻」。從心從鼻,則是一個漢字「息」,故曰「息」。息者,休養以存命也。再者,初位乃潛而勿用之位,故亦曰「息」。《隨卦》主爻初九,在日入之時歸家安息,故《象辭》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義理
隨,跟從也。萬物隨時,隨時就是順應自然,不逆天道,「隨時之義大矣哉!」太陽落山了,天氣黑下來了,這時,君子就自然而然回家安歇了,所謂「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這就是隨時。仲秋季節,萬物斂收,穿竇窖,修廩倉,以備冬藏,這也是隨時。
古有隨國,是「漢陽諸姬」之首,是兩周王朝監控南方蠻夷之地的重要諸侯之國,以拱衛周疆。隨國在西周時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然鬥轉星移,世事變遷,周室由盛而衰,西周滅亡。隨國也由漢東大國淪為楚國的附庸。此後,「世服於楚,不通中國」。後楚昭王落難奔隨,隨人護之,兩國關係進一步密切。春秋未年,「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實盡之」,唯隨獨存。箇中奧秘,隨人已有揣測:「以隨之闢小,而密邇於楚」而未滅,「楚實存之」。隨國始封於周初,滅於戰國中期偏晚,國祚綿長。以其闢小而國祚綿長,豈非其隨乎?非其隨,何可長也?
附: 破解「曾隨之謎」
過去史學界對古隨國和古曾國的關係存在很大爭議。歷史文獻很少有對曾國的記載,常用隨來指代它,如「漢東之國,隨為大」。 隨著隨州境內曾侯乙墓的文物考古發掘整理,曾侯乙編鐘上的180多字的銘文清楚表明曾、隨是同一個國家,破解了困擾史學界36年的『曾隨之謎』。 曾侯乙的編鐘,2013年出土於隨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個銘文,記載了戰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不同的是《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曾侯乙編鐘用的是「曾」,「這就證實了,『曾』『隨』確實是一個國家」。 曾國與史書中的隨國一國兩名,始祖為赫赫有名的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括)。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筆者認為,周初大分封時,分封南宮适鎮守南方的邦國一定名為曾國,周室衰微後,曾國也淪為楚國附庸,地位已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為了保全自己,曾國隨機而變,順時而為,國名也隨之改為「隨國」,以示隨順於楚國,從而大大延綿了國祚,這就是《易》之「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