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6月17日表示,預計未來1-2年內中資銀行資產質量仍將遭遇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壓力,而銀行盈利能力亦將受到利率市場化的挑戰。但是,因為擁有良好的盈利以及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資本金,多數中資銀行有較強的能力吸收壓力。此外,穆迪預計中國政府仍有動力與能力支持主要借款人,因此可降低銀行業資產質量迅速惡化的可能性。
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郭書岑稱:「隨著市場化的推進,穆迪預計中國銀行業的業績將分化,並且我們預計五大行將在這種持續分化中受益。」
郭書岑是在穆迪—中誠信國際信用風險年會上作出上述評論的。上述會議的主題是「中國能否抵禦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風險?」。
郭書岑補充道,與中小型銀行相比,穆迪預計五大行將實現更為出色的業績,原因是五大行更側重於大型對公貸款業務,而大型企業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的風險抵禦能力更強,並且獲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因政府持續參與增資,五大行吸收損失的能力亦有所提升。
此外,五大行擁有存款網絡優勢,可吸引成本更低的存款,而且流動性極強,對市場敏感資金的依賴程度較低,因此可較輕鬆應對中國時而發生的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局面。
穆迪近期對五大行採取了評級行動- 中國銀行(A1/穩定) 、 中國建設銀行(A1/穩定) 、中國工商銀行 (A1/穩定) 、 中國農業銀行 (A1/穩定) 和交通銀行 (A2/穩定) 。
在企業槓桿率升高、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持續脫媒且存款流持續波動的環境下,所有中資銀行均面臨挑戰,但預計上述五大行的抗壓能力更強。
穆迪還對招商銀行 (Baa1/穩定) 採取了評級行動。
「我們並不認為招商銀行從政府支持中獲益的程度可與五大行相比,但與大多數中資銀行相比,因其零售業務較強,融資成本更低、且中間收入更高,上述優勢令招商銀行有更強的能力應對當前的經營挑戰。」郭書岑稱。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