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冷靜期,是大大小小冷靜期裡最不受待見那一個。但在其他場合(尤其消費方面),例如健身卡、Kindle和遊戲機,人們都迫切渴望著冷靜期到來。
為何我們越來越衝動?這事繞不開「虛假希望綜合症」。
01
12月28日,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發布一項規定,市民辦健身卡後將享有7天冷靜期,只要未開卡,就能申請全額退款。
為何上海要推行這項規定呢?官方解釋,「健身行業過度營銷導致衝動消費」。
誰沒有體驗過被傳單小哥支配的恐懼?小e走出地鐵站,總是一群穿螢光綠色馬甲小哥夾道而立,左邊的告訴你優惠史無前例,右邊則說改變自己就從今天起。
我們在「遊泳健身了解一下」的聲音中,內心萌發希望,但在真正辦卡後,發現躺著真香。
一位網友吐槽:「我辦卡一年多了,到現在跑步機都不會開。」
場景過於真實!
眾所周知,健身房裡最常使用的器械是鏡子。
你可以拎著全套換洗衣服去洗澡,也可以在跑步機上散步吹空調,當然了,報個課劃划水也不錯,實在嫌麻煩,那就對鏡打卡一張,發朋友圈換兩個贊。
7天冷靜期政策一出,在上海的直呼給力,外地人更羨慕不已。
02
當「離婚冷靜期」頻頻被唱衰時,人們對其他冷靜期(尤其消費方面),接受度要高出許多。
問題來了,為何我們缺乏冷靜?
從心理角度來說,小e認為「虛假希望綜合症」需要背鍋。
「虛假希望綜合症」概念出自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一書,這是大多數人都存在的毛病——也即付出實際努力之前,先預設出美好的願景,通過想像來緩解焦慮、獲得滿足。
在這種虛假希望主導下,我們常常看到這些人類迷惑行為:
想擁有漂亮身材,從辦健身卡、買跑步機開始;
想努力學習,從買精緻本子進口筆開始;
想提高文學修養,從買一個kindle開始……
努力方式千萬種,結果只有一種:健身卡閒置,紙筆吃灰,跑步機掛雜物,kindle蓋泡麵。
冤枉路走了不少,現實仍是一無所獲。
03
又到年底,一翻朋友圈漫天flag,但有趣的是,那個去年說減肥的人,今年又許下同樣心願。
flag難以實現,這就是典型的「虛假希望綜合症」在起作用:
我們第一步不是實踐,而是預設一個更好的自己。想,走在了做之前,思維出現本末倒置,就如泡沫搭建起來的經濟,只是虛假繁榮而已。
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下定決心是最簡單的一步,此後難度逐漸上升,到達臨界值後你很容易推翻所有努力,陷入迷茫頹廢。負面情緒觸底發生反彈,你又會以重新訂立目標來慰藉自己。
你沉迷於放棄後的restart,但捫心自問,是否盡力去接近目的地?
你就在拉扯和內耗中,不自覺虛度光陰。
04
2021年在即,又到了許願新年願望的時候,我們怎麼改變「虛假希望綜合症」呢?
小e提供幾點思路:
首先,定下合適的目標。
我們傾向於幻想改變後的自己,因此立flag具有暗示色彩,可以提供動力,但暗示也需要尺度。
小e常聽女生朋友說「這個月必瘦10斤」,有的節食成功,顯然這對健康沒好處。有的則因為目標太艱難,短暫努力後就放棄了。其實比起一個月完成KPI,分攤到一年緩緩達成也可以。
其次,避免長遠計劃。
定下大致方向,再把計劃控制在短期以內,見機行事,及時調整。
小e拿讀書舉例,其實比起決心考清北,更實際的目標是爭取每次考試都比上次高一點,遙遠的假設只是烏託邦而已。
最後,做好失敗準備。
如果我們決定改變,必然要克服誘惑和惰性,在行動前,不妨設想「敵人」會用什麼方式打敗我們。如此一來,我們動搖時就會有所準備,哪怕意志力徹底失效,也能拿出一套應急方案,來應對被打亂的計劃。
一招制敵是理想結果,但不如意十之八九,失敗是人生常態。
健身卡7天冷靜期,本質上就是對「虛假希望綜合症」的反擊。
希望雖然美好,但沉湎於虛幻只會不斷內耗。比起幻想未來那個優秀的自己,不妨從現在開始,一點點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