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和孩子玩,方法卻不一定對,促進智力開發的玩法你有必要知道

2020-11-29 沛澤媽讀心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應抓住孩子這個天性,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建立與孩子溝通的平臺,走進孩子的心裡,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而且還能融洽家庭關係,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遊戲,幫助孩子緩解緊張

過了這個暑假,又要有一群小朋友要走進幼兒園,開始第一次集體生活了,這會讓很多家長擔心、心疼,特別是看到寶寶梨花帶淚的面容,心都碎了,怎麼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我們先來看一個聰明的爸爸是如何做的吧。

藍藍生性膽小,剛上幼兒園時,總是纏著父母和她一起去,父母不在身邊就哭泣。有一天,爸爸對女兒說:「藍藍,你來當我的老師吧,我做你的學生好不好?」藍藍很高興的答應下來。

父親一反平日裡威風凜凜的常態,滑稽幽默地扭轉身子佯裝逃跑,並假裝驚恐地叫喊:「不!我不要上學!求求你了!老師好兇。」藍藍大笑起來,堅持要求父親接受她自己曾被迫接受的。

當孩子不聽話、緊張不安時,不少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訓斥,或者教條地指導,其結果是孩子會更為緊張不安,孩子的想法也會因此封閉得更緊。而這位父親卻很聰明,在遊戲中,父親能放鬆自如地扮演弱小的角色,讓藍藍扮演強者,消除藍藍的緊張心理,撫平孩子的消極記憶。

持續這種有趣的角色顛倒,讓孩子在遊戲中主導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使孩子對某個問題的緊張和不安在笑聲中化解,就能讓孩子袒露自己對問題的感受和理解。

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

遊戲,不僅能幫助孩子緩解緊張焦慮,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安徒生在學齡前期間,雖然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但父親經常有意識地與安徒生一起做遊戲,使安徒生的智力特別是認識能力,比如知覺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想像力等得到了發展。

有一次,父親在工作時,剩下一塊木頭,為了讓安徒生高興,他決定給兒子做幾個木偶。木偶做好後,父親對他說:「你去向媽媽和奶奶要一些沒有用的碎布來,給這幾個小『演員』縫幾件衣服吧。」木偶一個又一個地穿上了衣裳。

父親又對他說:「咱們現在有演員、有舞臺、有幕布,可以演戲嘍!」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名為《荷爾堡》的戲劇故事書,和兒子準備演戲,為了讓兒子進人角色,他讓兒子把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起,直到小安徒生把戲中的對白背得滾瓜爛熱;他們演得很投入,惹得街坊鄰居都笑著說他們爺倆是一對「瘋子」。

從那以後,安徒生就迷上了演戲,為了演好戲,他堅持多看書,記對白。這在無形中培養了安徒生的讀書興趣,鍛鍊了他的記憶能力。

安徒生的父親為孩子提供遊戲條件,鼓勵孩子玩遊戲,並布置一些簡單而明確的任務來讓他完成,讓安徒生在快快樂樂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智力的發展。

和孩子玩遊戲有技巧

和孩子玩遊戲是有技巧的,要想和孩子玩好、學好,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有意義的遊戲

遊戲一般分為知識性和創造性兩種,知識性遊戲主要是向孩子傳授知識。一個教育學家曾說:「一個好的老師在給孩子的珍珠(知識)到了一定的數量後就教會他們如何把這些珍珠穿成一串,這樣珍珠就不容易散亂失落。」這段話十分形象地說明知識性遊戲的目的。

創造性遊戲的目的是要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模仿的基礎上將遊戲的內容創造性反映出來。以搭積木為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搭,不能有絲毫的改變,這就抑制了孩子的創造性。

優秀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觀察各種物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發明」。著名建築師伯努瓦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寫道:「爸爸曾送給我一大盒做工精緻的玩具小兵,幼時的我常常幾個小時地玩這些精巧的玩意兒。我總在和小兵的交戰中戰勝它們,然後『照料』傷員,把損壞的小兵粘起來,再重新上陣。」數年之後,這些兒時遊戲裡的想像躍然於他氣勢磅礴的劇院設計草圖上。

2.尊重遊戲規則

父母不要控制孩子的玩耍過程,不要限制孩子做哪種遊戲,只要近距離觀察,儘量尊重他們的想法就可以。既要鼓勵孩子獨立遊戲,也要鼓勵孩子與同伴一起遊戲交流。當孩子堅持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必須具有耐心,他們會不斷進行嘗試,直到成功為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學到一些東西。只要確保他們遠離危險,努力嘗試新鮮事物在孩子發育過程中具有積極意義。

遊戲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在孩子玩各種遊戲時,需要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注意力、思維力和想像力6種智力要素的積極參與,有力地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展。除此,遊戲還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玩遊戲的權利,同孩子一起遊戲,父母不僅可以觀察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在親密溝通中加深親子感情,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成長。

3.角色扮演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

父母和孩子做遊戲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讓遊戲內容、劇情發展符合成人的意圖。與孩子一起遊戲,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活動。如果孩子小,成人就應扮作非常孤弱無力的角色,以引發孩子大笑,放鬆緊張情緒。但是,一個正在長力氣、長自信心的孩子,則往往在戰勝較強的競爭者時才會朗朗大笑。在遊戲中父母太強大,孩子會由於恐懼而狂喊,從而使孩子懷疑父母是否友善。如果孩子不是高興地笑,而是嚇得直叫,就要放慢動作,適可而止,使孩子能重新興奮起來。孩子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鬆弛他們在某問題的緊張情緒。

4.全家總動員

和孩子做遊戲時,儘量要全家總動員,因為父親和孩子做遊戲的風格和方式是不同於母親和孩子做遊戲的,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同了。有心理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父親只是單純地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給孩子知識,而母親則與孩子玩時往往還帶有生活照顧的目的。在與孩子的遊戲中父母還會用不同的語言和觸摸的方式與孩子接觸,母親往往以溫柔的、重複的語言滔滔不絕地與孩子說話,父親則更多地是有節律地輕輕在拍打孩子。

有些父母擔心自己扮演小丑、妖怪的角色會失去孩子的尊重,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也許,孩子會因為有機會對父母說明自己的問題並能以愉快的方式與父母打鬥而感到很高興,有可能會纏著父母沒完沒了,但那是很有意義的。共享一段遊戲時間後,孩子會明顯地對父母更有感情、更親近、不抱戒心,有時孩子還會讓更深層的感情不由地表露出來。遊戲和笑聲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關係有了完全的信心。

相關焦點

  • 如何開發孩子智力?家長們別錯過這4種方法
    在很多家長眼裡,開發孩子智力是育兒專家才會做的事情,什麼左腦開發、右腦開發、鍛鍊記憶力等等。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聰明的孩子,除了遺傳因素外,和家長後天的教育也密切相關。只要家長在孩子智力發育關鍵期,把握住機會,對他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效果堪比育兒專家。
  • 孩子玩拼圖有助於開發智力
    學齡前的孩子玩拼圖可以有效開發智力哦1~2歲:玩拼裝玩具1歲左右的寶寶會走路了,視野也拓寬了,認識事物和圖像認知能力大大提升。這一時期,你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簡單的可拼裝的立體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過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裝的蘿蔔等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玩具可以幫助寶寶從拆分到拼裝的遊戲中初步建立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同時也促進了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展。
  • 開發3~5歲孩子的「智力」,這些「小遊戲」可以幫助到你
    孩子的智力發育成了家長們相當關注的一個話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過人」的聰明才智,就越來越注重了孩子在智力發育。特別是啟蒙階段的智力開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共同的心願。3到5歲是孩子智力開發的啟蒙階段,是決定孩子智力發展的走向的基礎時期。
  • 不給孩子讀古詩和不讓孩子玩都有潛在風險,會讓學習力萎縮
    一個孩子在上小學前,如果處在特別單調的環境裡,比如天天悶在家裡,比如僅僅做「學習知識 」這件單調的事,或者家長強行讓孩子大量的背古詩,不允許孩子出去玩等,是很危險的。如果孩子上小學後還是這樣的環境,則是可悲的,因為人類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知識」,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考大學。每個正常人都有夥伴的需求,有情感的需求,有興趣愛好的需求。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可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發現,明明都是在看繪本,為啥自家的寶寶看起來並沒有「更聰明」?美國兒科協會指出,現在的父母大多都陷入了閱讀的「價值陷阱」,促進孩子早期智力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閱讀,恰恰是被大多數父母禁止的行為——遊戲。
  • 寶寶早期智力開發真的很重要嗎?
    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一旦延誤了大腦生長發育期的開發,腦組織結構就會趨於定型,即使有優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如學美術、外語、遊泳、音樂、滑冰等,都要提倡早期訓練才能有所成效,起步遲了就難以成才。   3、開發大腦智力潛能,成功不可預計。   一般人只用了大腦智力潛能的10%,尚有90%沒有得到開發。成年以後,變為平庸之人。
  • 洪蘭教授:想讓孩子成績好,開發大腦很重要,試試這3個方法
    如果說這世上有一種藥物,能夠開發孩子的大腦,改善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提升孩子的考試成績,你會給孩子買嗎? 我相信大多父母都會毫不猶豫的說:「多少錢我都願意買!」
  • 你家寶寶是左腦型人才嗎?孩子3歲前學會它,能有效開發左腦智力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發現,孩子很小就會玩這樣的遊戲:給布娃娃蓋上一條手帕當被子,將戒指套到每個手指上,把玩具放到一個個小格子……其實,這些看起來不經意的遊戲,讓孩子懂得了什麼是對應關係,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元素是有多少還是一樣多,訓練了孩子手眼協調活動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開發孩子的左腦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一定要注意開發智力,再晚就來不及了
    如果想讓孩子在智力發育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那家長在日常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必須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抓住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一旦錯過,再想追趕就來不及了。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格外注意開發智力?準確地來講,我們在孩子成年以前,都應該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
  • 早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有必要嗎?
    但是,在當今又有很多人開始反駁這句話,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地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培訓班,兒童玩的天性都被壓抑了,中國的孩子太苦太累了。那麼,早教是孩子人生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早教有必要嗎?
  • 0-3歲大腦發育黃金期,能夠學說話的兒歌,讓孩子開發智力說話早
    三歲是寶寶的智力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是學習各種知識的比較快的時期。因此家長們要抓住這個時期來幫助寶寶多學習各種知識來提高寶寶的智力。開發寶寶智力的方法有很多種,而通過閱讀小兒歌的方法,是多面性的,是比較全面的一種方法。
  • 教育專家告訴你,鍛鍊大腦、提升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出乎意料!
    2016年一場TED演講火爆全網,教育專家洪蘭教授以幽默的語氣,深入淺出地從人類大腦不同部位的功能出發,告訴各位家長,如何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出一個聰明智慧而且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洪蘭教授看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鍛鍊孩子大腦、提升孩子智力最高效的三種方法。
  • 抓住3-6歲智力啟蒙黃金年齡段!你家孩子也能成為「詩詞小神童」
    ,別看孩子在亂叫、亂爬、亂玩、這些表現正是智力在發育的過程,由於孩子腦中的海馬體無法長期存儲記憶,中樞神經只好將負責傳輸腦電波的神經突觸借調過來暫時代替海馬體,所以3-6歲這個時間段正是給孩子智力啟蒙的黃金年齡段。
  • 「右腦開發早,智商才會高」,4種方法開發孩子右腦,家長收藏好
    國外有一項權威的調查顯示,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達文西等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超級發達的右腦,而且,右腦的信息記憶和儲存是左腦的十幾萬倍,所以,家長開發孩子的右腦非常重要,這關係到他們未來的發展。右腦開發的重要性家長們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腦科學研究發現,很多聰明的孩子右腦都很活躍,而且擅於思考。
  • 有必要給小寶寶測智商嗎?只要懂這些腦科學,就不會被忽悠了
    我身邊就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聰明,可以說是費盡心思。比如給孩子吃多某種營養品,給孩子買各種高科技智能設備,或者給孩子報一些所謂的智力開發課程。我們無法從一個簡單的智商數字裡看到孩子全面的智力發展,即使是智商分數一樣的兩個人,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的各個細項也可能是大不相同。如果你去過幼兒園就知道,同一個班級裡面,有的孩子看起來很壯,身體發育快,有的看起來很瘦小,發育比較慢。人的大腦也一樣,大腦的各個區域以不同的速度發育,各項認知能力的發展速度也有強有弱,沒有必要這麼快給孩子貼標籤。
  • 娃6歲前,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期」,提升智力試試這5個生活小遊戲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聰慧過人,甚至為此不惜進行大量的「智力投資」,為孩子報很多的「智力開發」課程,或者買些高營養的保健品,稍有不慎還會傷害孩子的身體。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智力家長一定要慎重,正確掌握開發智力的方法。
  • 為什麼要給孩子全腦開發?有什麼好處?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
    都說全腦開發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但是其實各位家長不知道的是,智力其實是一個統稱。智力也包含很多方面。智力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 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
  • 李玫瑾坦言: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大腦潛能開發班的盛行,可以看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智商上能夠領跑,這樣孩子上學期間更有可能成為學霸,未來也更可能成為佼佼者。那如何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真要等到孩子十幾歲、長大了去做測試才能了解嗎?其實不然,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 別再讓孩子從1數到100,這方法才能鍛鍊智力,多數爸媽忽視了
    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智力水平有40%是由遺傳決定的,比如爸媽都屬於IQ>125的高智商人群,那麼他們的孩子也大概率天生聰明。編輯:邱寫寫智力伴隨我們的一生,從學生時代一直到步入社會,智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成績和排名,還會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和收入。每個爸媽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在智力上「後浪推前浪」,實現大腦的最大程度開發。
  • 孩子有這四個表現,可能是智力「發育緩慢」,家長們可以測試一下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情感共鳴,只要自己的 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自己再辛苦都是值得的。為了孩子,他們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努力,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為他們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一旦孩子有不開心或者反常的狀態,父母就會變得緊張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