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直到甲午戰爭前都沒有一張地圖可證實釣魚島是日本的

2020-11-29 千龍網

圖為久保井先生(右上圖)接受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蔣丰采訪並為記者展示《三國通覽圖說》所附地圖(左圖)。

今年8月,一位日本老人在韓國做了件最扎日本外務省心的事——公開《三國通覽圖說》等日本古地圖,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而非日本 。這是一位怎樣的日本老人?他為什麼要做這件看上去「損日本利中國的事」?不久前,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蔣豐來到老人位於大阪府的家,尋找答案。

這位「勇敢」的日本老人名叫久保井規夫,出生於香川縣仲多度郡琴平町,是一位敢言、敢行的歷史學家。他曾任日本桃山學院大學非常勤講師,著有《日本侵略戰爭與亞洲的孩子》、《圖解紫煙、毒煙、大東亞幻影》等多本著作,還為調查南京大屠殺到中國南京搜集資料。久保井先生現居住在大阪府高槻市川添的一個僻靜的住宅區裡。記者從東京出發,坐新幹線,要3個多小時才找到他的家。這片住宅區大多是差不多高的二層小樓,一棟與另一棟間的距離非常近。久保井先生的家,目測已有幾十年的建築年齡,小小的院落裡,有一顆古意盎然的樹木,車庫裡還停著一輛標緻牌的黑色私家車。

他的家裡,藏著「日本外務省最討厭的地圖」。久保井先生記者引進一樓的客廳兼書房。他首先為記者展示的,是一本《三國通覽圖說》 。該書是江戶時代的日本人林子平所著的地理書、經世書,發行於日本的天明5年,也就是1785年。該書裡的「三國」,指的是朝鮮國、蝦夷國與琉球國 。《三國通覽圖說》一書所附地圖——《琉球三省並三十六島之圖》裡,顯示當時的琉球國只有36個島嶼,其中並不包括釣魚島。而且釣魚島在圖中的顏色,是和中國大陸以同一種顏色表示,都顯示為紅色,也就是說,當時在日本,釣魚島被公認為是中國的領土。

林子平後來遭受幕府的鎮壓,所著書籍等也全部沒收、被毀,《三國通覽圖說》一書是久保井先生走遍京都、大阪、東京各地的舊書店,終於覓到的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久保井先生指著《琉球三省並三十六島之圖》 告訴環環,這本曾經被幕府沒收、焚毀,他幾經周折才入手的珍貴地圖,就是「日本外務省最討厭的地圖」。1972年10月,日本現代評論社出版過一本由日本學者井上清先生所著的《尖閣列島——釣魚諸島的史的解明》 。該書裡也沿用了林子平的《琉球三省並三十六島之圖》,證明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久保井規夫先生還拿出了1644年,日本薩摩藩奉幕府之命繪製的《琉球國繪圖史料集》 。在當時,琉球國是由薩摩藩實質統治的。這份地圖上顯示,薩摩藩調查的結果是,琉球國只有36個島嶼,其中並不包括釣魚島。也就是說,釣魚島不屬於日本,不是日本的領土。

除此之外,久保井先生還拿出了一份日本海軍省水路部於1874年繪製的地圖 。在當時,日本海軍省尤其重視英國地圖。因此該地圖也是參考英國地圖繪製的。在該地圖上,釣魚島的名稱是中文讀音,而不是日本所謂的「尖閣諸島」。最後,久保井先生拿出了日本政府視為重要參考的1860年的英國Johnson地圖。地圖上釣魚島的名稱也是中文讀音。

在展示完以上幾點古地圖後,久保井先生說:「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有了結論, 直到日清戰爭(中國稱甲午中日戰爭)以前,日本都沒有一張地圖可以證實釣魚島是日本的。

如果因為一本書、一張地圖說了真話,寫了實話就要被一個政府部門「討厭」,那麼,究竟是地圖有問題,還是這個政府有問題,我想大家也已經有了結論。

相關焦點

  • 歷史學者張海鵬:釣魚島被日竊佔源於甲午戰爭
    1937年,日本政府在春帆樓院內建立「日清講和紀念館」,復原馬關談判期間會場並展示部分史料。二戰期間,春帆樓原建築毀於戰火,但這座「日清講和紀念館」留存至今並仍開放展覽。劉華 攝  2014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甲午戰爭必然是一個熱議話題。在這個熱議話題中,釣魚島問題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
  • 日本1949年版地圖證明釣魚島不屬於日本(圖)
    「這是日本一家權威出版社於1949年10月出版、1954年再版的日本歷史地圖,它清楚地證明了釣魚島從來都不屬於日本。」昨日,廈門收藏愛好者、年近七旬的王尚文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本舊版日本地圖。王尚文介紹說,這本地圖的出版社是吉川弘文館,它曾是日本著名的歷史書籍出版機構,它出版的很多書籍都是日本史學界權威撰寫的論文或者研究著作集。
  • 山東新泰發現1937年日本官方地圖 顯示釣魚島屬中國領土
    齊魯網9月29日訊 近日,新泰市紅色文獻博物館館長柏欽水發現一副1937年出版的日本原版官方地圖,這幅叫做《最近的東亞形勢圖解》的地圖上面清楚地顯示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日本宣稱釣魚島"國有化"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地圖的左下角用繁體字標示著,"昭和十二年一月一日發行",這些字說明這份地圖發行於1937年。
  • 日本釣魚島手冊更顯囂張 在中國觀點上打叉號
    【環球軍事報導】日本外務省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推出新一期釣魚島宣傳冊,重申日本對釣魚島享有主權。《環球時報》記者在外務省網站上下載到這份宣傳冊,對其內容進行了深入探究。目前,日本外務省官方網站上的「尖閣諸島」頁面可下載日語和英語兩個版本的釣魚島宣傳冊。
  • 從甲午戰爭日地圖看釣島歸屬 關鍵日期佐證我主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今年是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中國的釣魚島、黃尾嶼正是在甲午戰爭中被伊藤博文內閣通過秘密決議竊佔的。那麼,在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官方認定的地圖是如何標註釣魚島列島的呢?在迄今中日雙方有關釣魚島的專著中,尚未發現這一關鍵日期的地圖。
  • 日本式的風俗畫:中日甲午戰爭
    清日三國交涉的情景中日戰爭對中日兩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國際形勢具有重要的意義,中日兩國今日國運的淵藪都是如此。這個系列的風俗畫是當時日本畫家對戰爭的寫照。此圖為1894年6月至7月的三方談判。在朝鮮政府與東學軍就全州和議達成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撤兵,日本公使大鳥圭介開始與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商談撤兵問題,但在日本政府干預下,不但沒有撤軍,而且不斷增兵,不久,日軍在朝鮮的駐軍就大大超過了清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也是清廷的決策者,他希望中日兩國聯合撤兵,既不向朝鮮增兵,也不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先由清軍撤兵,最終給了日本人一個可以乘機。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軍隊日本對大請情報的滲透我們將時間倒回到甲午爆發前的,實際上清軍隊的大部署都已經讓日本掌握,原因無他,清軍的無線電密碼本都讓日本的電信課給破譯了。早在的戰爭開始前五年,日本的情報人員就對威海衛進行大量的情報搜集工作。他們對威海、煙臺、榮成等山東半島一帶進行詳細的調查。並發現了北洋水師母港的薄弱點在榮成灣,將榮成灣的潮汐條件、水深、泥沙度等都進行精準的測繪。並建議日軍以後登陸點可選擇在榮成灣。於是在1894甲午戰爭爆發後不久,日軍果然選擇從此登陸,繞後進攻並拿下了威海衛。
  • 甲午戰爭120年,我們對世界說什麼?
    記者:我們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搜索了國際主流媒體,沒有發現一篇關於甲午戰爭120周年的報導或文章,這件事情似乎已被世界其他國家所遺忘。對於這一現象您怎麼看?劉:甲午戰爭爆發時,西方國家基本都從自身利益出發來關注這場戰爭,而這場戰爭也不是世界性戰爭。如今,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其他人對這場戰爭基本不關注。
  • 間諜使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
    一個多世紀前發生的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較量。僅就戰爭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敵方情況,對於戰爭勝負往往起關鍵作用,這就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實現侵華目標,用很大力氣開展間諜活動,曾經對戰爭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
  • 甲午戰爭前日本以「狡獪外交」運籌與俄英關係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面對英俄在遠東對峙的複雜情勢,日本為實施其既定的侵略計劃,玩弄狡獪手段,極力周旋於英俄兩國之間。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等人謊話連篇、左右逢源,費盡心機運籌日英俄三角關係,開展其預謀戰爭的「陸奧外交」。 借謊言穩住俄國 日俄間存在根本利益衝突,關係極為微妙。日本視俄國為最大假想敵,甚至有與之較量一番的衝動。
  • 日本從甲午戰爭掠奪了多少銀子
    日本從甲午戰爭掠奪了多少銀子? 日本甲午戰爭一共勒索了中國23000萬兩白銀(折算35000萬日元)。當時日本政府年度財政收入才8000萬日元,之前「億」這個詞對於日本來說僅僅只有字面上的含義。無怪乎外相陸奧宗光激動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
  • 日本三步走下手釣魚島?媒體:瞎子點燈白費蠟
    最近,日本《產經新聞》發布了這樣一則消息—— 2019年11月,釣魚島海域上空,日本海上保安廳飛機受到正在巡航的中國海軍軍艦的嚴正警告。中國軍艦指出,他們"侵犯了中國領空",並要求他們立刻撤離。這是中國軍方在釣魚島海空,向日方的一次歷史性喊話,同時也是在釣魚島海空,向日本作出的一次歷史性警告。
  • 對中國加強釣魚島管控指手畫腳,美智庫一針見血:日本無法匹敵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92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世界各個地區,都存在鄰國間的領土爭議,但是並不是所有地區的問題都是一個情況,比如在中國和日本之間,釣魚島的歸屬權就十分明顯,不論是從歷史角度
  • 甲午戰爭前一年:1893年日本人的生活場景
    甲午戰爭前一年:1893年日本人的生活場景 2015-01-12 09:27
  • 為什麼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會允許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的軍校學習?
    確切說,是大清的莘莘學子一撥撥削尖了腦袋往日本跑。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留學日本」的熱潮這下成了開閘的洪水。從1896年至1911年,僅清政府向日本公派的留學生就有近萬人,自費生更是「公派生」的兩倍以上,甚至還有「步履維艱的纏足女子,老人和小孩……有全家全族同來留學的情景。」為什麼如此狂熱?
  • 如果甲午戰爭時左宗棠還在世,日本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因為在甲午戰爭發生的前夕,清朝雖然已經處於苟延殘喘的時期了,但是卻確確實實地迎來了一個中興之兆,由於認識到了自己與西方各國的一個巨大的差異,清朝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幾年的洋務運動使得大清的綜合國力開始攀升,影響力也開始恢復,很多人甚至都認為這將會是大清王朝重新騰飛的一個時代。而清朝自己也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天朝上邦的位置。
  • 清兵胸圍都比日本粗,甲午戰爭為啥慘敗?日本幹了一下三濫勾當
    甲午戰爭,是一場顛覆常人認知的戰爭。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巨國,居然一下子被一個小小的島國給打敗,而其中原因令人震驚。在近代,兩軍交戰,靠的是裝備與兵力。通常意義下,裝備更先進,勝算也就多了幾分。我們看到甲午戰爭中日雙方軍備實力的對比是這樣的:先看人數對比:甲午開戰時,清軍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日軍總兵力為24萬,僅為清軍的四分之一。而且清軍的身體素質也好於日本軍。日本民族的身高是硬傷,日軍的平均身高比清軍低至少2釐米,胸圍清軍的也大上日軍5釐米。再看艦隊噸位:中國海軍當時由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組成,共擁有大小艦船78艘,總噸位達83900噸。
  • 專家解析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時間點 和平需以實力為後盾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黃子娟)今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已過去整整120周年。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後果最慘重的一場戰爭。近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解析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的重要時間節點。
  • 中國用行動告訴日本,誰是釣魚島真正的主人
    最近,中國就用行動告訴日本,誰才是釣魚島真正的主人,這回日本媒體發現不對了,日本政府應當以此為警示,不要再對釣魚島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否則日本就只能自食惡果了。 ,但日本卻時常做出出格的舉動,比如給釣魚島"更名",比如計劃對釣魚島進行所謂的"自然環境調查"等等。
  • 記憶的碎片,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的又一次豪賭
    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同中國的戰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這是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傾全國之力進行的又一次豪賭。命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這個賭徒,俄軍慘敗。1905年,日、俄籤署了《樸次茅斯條約》,沙皇俄國除向日本轉讓其在中國東北的全部利益外,還將整個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永遠讓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