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到過這麼一句話,知恥而後勇。可實際上,被羞辱的孩子往往不會變得勇敢,而是更加的膽怯、自卑和自我懷疑。
01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心裡都很苦。
看過這麼一個新聞,一個老藝術家對女兒特別嚴苛,後來女兒到常春藤讀博士,媽媽去美國看女兒,不知道為什麼就指責起來,女兒問了一句: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媽媽回了一句:「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麼?」女兒一聽,翻身就跳下了陽臺,沒有救過來。
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女兒的心裡有多苦,苦的生命都無法承受。
在孩子的心裡,都渴望被肯定被讚揚,尤其是父母。但很多父母認為,打擊孩子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是並不知道,父母的否定,會讓孩子不自信,懷疑自己的價值。
三毛曾在《一生的戰役》中哀傷地寫道:「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當父親終於因為感動,為她寫下「深受感動,深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時,三毛喜極而泣。
她說:「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有多少孩子,拼盡全力,也無法獲得父母的認可,有多少孩子,一生都在父母的否定聲中,苦苦掙扎。
02羞辱、貶低孩子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有很多父母,不僅不會誇讚自己的孩子,甚至羞辱、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
曾經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被父母罵的想自殺是什麼體驗?
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回答:
有個回答: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除了絕望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孩子需要愛和擁抱的時候,父母遞給的卻是一把鋒利的刀子。
很多父母,永遠也體會不到,一個孩子,在被自己父母羞辱和貶低時,內心經歷的是怎樣的風暴。這種風暴可以摧毀他人生全部的價值感。
據某項調查顯示,6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的羞辱。
在一個名為《語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的教育短片,6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爸媽在我12歲時離婚,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
「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
讓他們感覺傷害最深的詞是:豬腦子、廢物、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你強、怎麼不去死!
父母用羞辱和貶低做成了一把尖刀,刺向了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默默的忍受著,直到徹底迷失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件小事就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的孩子,拔出尖刀,帶著流血的傷口,盲目的刺向周圍,直到自己也遍體鱗傷。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天,就是他人生的裁判,只有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真正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這也是孩子面對人生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