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貶低和羞辱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2021-01-18 教子有方

我們都聽到過這麼一句話,知恥而後勇。可實際上,被羞辱的孩子往往不會變得勇敢,而是更加的膽怯、自卑和自我懷疑。

01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心裡都很苦。

看過這麼一個新聞,一個老藝術家對女兒特別嚴苛,後來女兒到常春藤讀博士,媽媽去美國看女兒,不知道為什麼就指責起來,女兒問了一句: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媽媽回了一句:「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麼?」女兒一聽,翻身就跳下了陽臺,沒有救過來。

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女兒的心裡有多苦,苦的生命都無法承受。

在孩子的心裡,都渴望被肯定被讚揚,尤其是父母。但很多父母認為,打擊孩子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是並不知道,父母的否定,會讓孩子不自信,懷疑自己的價值。

三毛曾在《一生的戰役》中哀傷地寫道:「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當父親終於因為感動,為她寫下「深受感動,深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時,三毛喜極而泣。

她說:「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有多少孩子,拼盡全力,也無法獲得父母的認可,有多少孩子,一生都在父母的否定聲中,苦苦掙扎。

02羞辱、貶低孩子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有很多父母,不僅不會誇讚自己的孩子,甚至羞辱、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

曾經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被父母罵的想自殺是什麼體驗?

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回答:

有個回答: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除了絕望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孩子需要愛和擁抱的時候,父母遞給的卻是一把鋒利的刀子。

很多父母,永遠也體會不到,一個孩子,在被自己父母羞辱和貶低時,內心經歷的是怎樣的風暴。這種風暴可以摧毀他人生全部的價值感。

據某項調查顯示,6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的羞辱。

在一個名為《語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的教育短片,6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爸媽在我12歲時離婚,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

「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

讓他們感覺傷害最深的詞是:豬腦子、廢物、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你強、怎麼不去死!

父母用羞辱和貶低做成了一把尖刀,刺向了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默默的忍受著,直到徹底迷失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件小事就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的孩子,拔出尖刀,帶著流血的傷口,盲目的刺向周圍,直到自己也遍體鱗傷。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天,就是他人生的裁判,只有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真正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這也是孩子面對人生的底氣。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上,這三種「苦」父母一定要捨得給,未來會化為一種福氣
    挫敗的苦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勝負觀很強,獲勝就開心蹦跳,一旦挫敗就哭鬧喪氣。曾在《爸爸去哪兒》中kimi在某次小遊戲中落敗,曾一度生氣哭鬧喪氣,當下林爸爸就告訴孩子,勝負乃兵家常事,有贏就會有輸,接受失敗的孩子更有氣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喜怒哀樂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二流的父母縱容孩子 一則「姑娘在迪士尼內被8歲男孩摸臀」的消息此前登上熱搜。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門口,一個8歲男孩有意無意的摸了一個姑娘的屁股。多次之後,姑娘就說了小男孩幾句。其實,她原本只是想要個道歉。可沒想到的是,卻被男孩媽媽和朋友羞辱了一頓。
  • 白巖松育兒經孩子小時候多吃三種苦,長大後可以享受大福
    白巖松育兒經:孩子小時候多吃三種苦,長大後可以享受大福但是,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不能培養辛苦的能力,長大後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他們怎麼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今天你不能吃的苦,未來是你成長的障礙,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你經歷的苦,在未來的某個角落,一定會用你不知道的方法回報你。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某個節目現場談到自己的育兒觀,認為要儘快讓孩子受苦,孩子們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表現出很大的能力。他認為孩子沒有白吃的苦,這些苦一定會給他們的成長添磚加瓦,那麼他認為孩子應該吃那些苦呢?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小會常告訴孩子這幾句話,孩子將來更有成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朝夕相處,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起著很大的影響的。很多人在責備孩子的時候都會牽扯到父母。其實也不無道理。很多人通過孩子看父母,很多父母教育有方,從小便會教育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 慣子如殺子,白巖松育兒經:孩子小時候多吃三種苦,長大能享大福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能吃苦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但如今的父母們往往對於自己的小孩呵護有加,不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苦,孩子逐漸養成了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可孩子小的時候,若不能培養起來一種吃苦耐勞的能力,長大後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他們又怎麼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立足呢?
  • 內心傷感語錄:心裡苦的語句,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太多苦壓抑心裡無法訴說,說也不會有人懂,而有時一首歌卻唱出人內心的苦。2. 心裡很不是個滋味,有苦說不出,委屈的又一個人躲著默默的流淚,以後吸取教訓就是了,有啥好委屈的。3. 一團亂麻,還能說什麼,一切的一切都搞的心神不寧,整天為一件事情不能落實而愁,心裡有苦說不出,發洩不出來,直至崩潰~4. 心裡有苦說不出,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不是忙,就是怪!
  • 為啥孩子身份證最後一位是X?有什麼特殊含義嗎?父母要心裡有數
    孩子年齡小,總是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常常喜歡纏著爸爸媽媽問「為什麼」。然而,有的時候一些問題連爸爸媽媽也無法給出確定答案。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寶爸寶媽們常常有很大壓力,既不想對孩子說「不知道」,也不想找一個答案隨便搪塞孩子,這可真是難為了父母們。
  • 孩子身份證最後一位為啥是X?有什麼特殊含義嗎?父母心裡要知道
    孩子年齡小,總是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常常喜歡纏著爸爸媽媽問「為什麼」。然而,有的時候一些問題連爸爸媽媽也無法給出確定答案。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寶爸寶媽們常常有很大壓力,既不想對孩子說「不知道」,也不想找一個答案隨便搪塞孩子,這可真是難為了父母們。近期,一位寶媽跟幫媽聊天時說,有一天老師要統計每個孩子的信息,於是就發給孩子一個名冊,讓每個孩子按照順序填寫自己的信息。
  •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鏈
    孩子是有契約精神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會自我調整。如果孩子依然表現出渴望,家長則可以重申不買的原因:「前段時間剛剛給寶寶買過新玩具,玩具們在家等你一起玩呢?」以此喚起孩子對已經擁有玩具的感情。【攀比型家長】口頭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 大江大河中的家庭教育問題: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傭人」
    談到家庭教育很多父母說法不一,有的父母認為,我們都是過來人,有經驗吃過苦也吃過虧,就沒必要讓孩子也走同樣的老路了,只要把經驗告訴他們就可以了,按照父母安排的正確方向走不好嗎? 而有的父母則認為,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當初走的老路可能不適合孩子們了,何不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試試呢?
  • 「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是希望他好」有多少父母在壓迫著孩子成長
    常常聽到家長感嘆:「為什麼我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可孩子還是沒有長成我期待的樣子?」我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共同的困惑。為人父母之後,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從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到習慣養成、知識學習、人際交往······方方面面都要操心,可孩子成長中,還是會遇到各種棘手的難題,令家長感到心累、迷茫。
  •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間的感情,不來往的多是這3種
    其實,親子間的關係都是需要培養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做不好,孩子感情深不了。子女長大後不來往,多是這幾種父母教育出來的1.不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至今為止,依舊有很多家長認為性格這種東西是天生的,與後天無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管孩子性格上的差異,對待所有的孩子都是相同的做法。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一味溺愛只能養出敗家子,教育也要有方式方法。玉不琢,不成器。懂得讓孩子吃苦,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1讀書的苦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很多孩子貪玩厭學,不願意讀書,只想著打遊戲,父母千萬不要聽之任之。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曾國藩一生手不釋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哪怕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書。
  • 這些孝比天大的星座,心裡總想著父母,孝心無人比
    這些孝比天大的星座,心裡總想著父母,孝心無人比有多少人整天把孝順掛在嘴邊,卻一年也回不了兩次家?有多少人整天把偶像視為人間理想,卻不知自己才是父母的唯一理想!當然,也有些人在孝心方面無人能比,寧願自己多吃一點苦,對父母也是很慷慨有什麼好的都想著先給父母,因為在他們心裡,父母永遠比自己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些孝比天大的星座。
  • 別給孩子「亂扣帽子」,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孩子逐漸變大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話也學會藏在心裡不和家長聊,大人想知道孩子的心事還得旁敲側擊問出來!其實有時候當長輩的講話非常具有殺傷力,雖然自己心裡明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總會選擇性屏蔽一些內容。我們都經歷過被家長「扣帽子」的時候,不僅是心理上很有壓力,而且雙方之間的關係也會逐漸有嫌隙,感覺最難為情的應該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斥責了,不僅家長形象難堪,而且心思細膩的孩子會把這種難過牢牢埋在心裡,這對成長來說並不是個好現象。
  • 心理學:孩子不懂感恩?自己心裡沒點數麼?想到父母,就充滿恨意
    如果,你見過足夠多的人,聽過足夠多的故事,閱歷過不算短的人生,就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中國,一個人,最痛的傷疤和最深的牽掛,都是家——原生家庭。我相信多數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人,從我們尚在襁褓到咿呀學語再到長大成人,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我們所擁有的現在,父母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他們的一切。
  • 重慶豪車被劃事件反轉,百萬網友怒贊: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有多幸運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樣的關係時,孩子會很自然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活得有多幸福 近日,重慶一男孩劃車的新聞獲得近十萬網友的點讚,大家紛紛稱讚這一事件中男孩的爸爸劉先生傳遞出來的正能量 。
  •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 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
    原標題: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 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   年紀小小的,卻非常的「懂事」,大人一言一行他們都能猜透大人的心思。有的父母會感覺孩子這樣是好事,甚至還會沾沾自喜。卻不知,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的。
  • 因衣著寒酸,攝影師趕走首富,面對羞辱洛克菲勒的應對堪稱教科書
    因衣著寒酸,攝影師趕走首富,面對羞辱洛克菲勒的應對堪稱教科書洛克菲勒這一輩也不能忘的事情應該就是他第一次拍照片的情景吧。那天下午,陽光燦爛,老師走進教室興奮的通知大家,待會有攝影師到學校裡來拍照,你們要做好準備!全班都沸騰起來,在那個時候攝影技術的誕生還沒有紀念,能拍一張照是多麼難得機會。不用說,少年的洛克菲勒也非常興奮。在焦急的等待中,攝影師終於來了。
  • 父母就算再拮据,孩子2歲前的三樣東西也要備齊,有關智力發育
    基於這樣的理論,父母在經濟上就算是再怎麼拮据,在孩子2歲前的這三樣東西也要儘量備齊,因為它有關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鄰居的一番話讓寶媽無語 孫露和丈夫一直在大城市打拼,房貸、孩子成為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可即使是這樣孫露也一直秉承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小傢伙提供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