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觀卦
雲卷晴空之卦,
春花競發之象。
觀:卦名,象徵觀看、觀仰的意思。觀的繁體字為觀,是由雚和見組成,雚就是鸛,像鶴一樣,有白色和黑色二種。鸛能夠觀察周圍情況而作出反應,每天不管陰晴雨雪,大風大雨,氣候不正常時,都在樹上瞻望。鸛鳥會隨著所看見的情況、或者飛翔或者下伏,用來趨吉避兇。所以人們都根據鸛鳥的飛翔鳴叫、停止進食,而佔卜變化。觀卦也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八月,是陰長陽消的時期。
觀卦上卦為巽為風,下卦為坤為地,風吹拂著大地,觸遍萬物,是全面觀察的形象,這就是觀卦的卦象。風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人也應該像風一樣無所不觀,觀察萬物而得到更多的知識。風本來沒有形狀可以觀察,但是風觸動器物則可以觀察到。就如上位者把德化於無形,在他所施行的政務中可以觀察到;下位者性情沒有形狀,在他所發生的事情中可以觀察到;上位者與下位者相互觀察而有教化的意思,這就是觀卦。觀卦二陽爻在上面,四陰爻在下面仰視觀察,這就是觀的意思。從而引申為,用模範的力量引導群眾,向人們展示道義和正確的選擇方向。聖人效法天的神秘法則,對民眾進行教化,讓人們順應自然的規律,則天下人就在不知不覺中相信並且服從。
觀卦是觀民設教的智慧。觀就是凝視,並不是漠然地看,是仔細詳細的察看審察,並徹底看出其真意。觀卦的形態呈現出陰的勢力排除陽的勢力,同時也表現了風在地上吹起造成風暴的意思,這是君子之道衰退,是為了滿足利慾而使秩序崩壞的時候。但是此時應該靜思,清楚了解現象的本質深處,這樣的態度能夠完整表達時,則可以成為德育的榜樣而感化人。因為靜思階段比行動階段更重要,所以位於指導者地位的人,例如教育者、學者、研究者等人更要注重此事。
前面的臨卦也有察看的意思,兩者的區別在於:臨卦的出發點是給予,而觀卦的出發點是求取。也就是說,臨卦的巡視是為了掌握老百姓的真實情況,最終目的是給予老百姓更優惠的政策,給老百姓帶來好處;觀卦則是仔細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觀察天地運轉的相關信息,最終目的是為了掌握這種變化規律與哲理。"非覆既變"是易經的排列特點,其內涵便是讓人明白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都是正反二個方面。讓人懂得從雙方面思考問題,對利弊都要考慮。前面的臨卦是由上往下看,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觀卦是由下往上看,是探索未知並且從中掌握知識。彼此都在相互作用、相互監視,所以臨卦之後是觀卦。
卦辭:觀,盥(音冠)而不薦,有孚顒(音擁)若。
觀卦,九五君王陽爻陽位得正,是以中正偉大的德行而展示天下,萬物都受到感化,使天下順從。陽爻在上位被萬民瞻仰,四個陰爻柔順的在下位服從。卦辭以祭祀為比擬,是說君王在祭祀之前洗淨雙手,就像還沒有獻上祭品便顯示出莊嚴恭敬的態度,並且極其虔誠嚴正,才能在人們的心目中建立起信仰;民眾在下位看到盛德,也會因此而受到感化,在不知不覺中信服,並且恭敬仰慕。觀仰重視形象,更注重心誠。
人雖然賢明,但不能前知未來之事,唯有卜筮則能前知。盥是洗手,中古時期的祭祀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主祭的天子先要散齋七日,這七天在飲食、儀容、聲色等方面要做到潔淨;七日之後是致齋三日,這三天要吃素食,並且要住在潔淨的房間裡,不能回寢室與女人同居,並且要焚香沐浴;致齋三天後便開始進行祭祀了。在獻上祭品前,主祭的天子要洗手,這個洗手很有講究,首先要心懷虔誠,其次要符合規範要求。一般的方法是侍者用特製的水壺器具盛水,主祭的天子把雙手伸出來放在接水盆子上方,侍者用水壺把水徐徐倒出,主祭的天子便用雙手接著這流動的水進行洗手,這種洗手的儀式就稱為盥。薦是把祭品奉獻。顒是莊嚴而恭敬。洗完手後,主祭人斟滿一杯酒,虔誠地將酒澆在茅草上,象徵被神靈享用了,這叫灌。接下來便按照"三獻而薦腥,五獻而薦熟"的規矩獻上祭品,並請求先祖或眾神靈的保佑。
觀卦講了獻祭品前洗手,其實卦辭要想表達的意思是,外表的虔誠是給周圍的眾人看的,是讓眾人看天子;也就是天子要給眾人樹立一個虔誠的模範,讓民眾也這樣虔誠地做事並且敬恭自然,這就是卦辭的本義。因為神靈是不需要看這些表面現象,神靈可以直接看到你的內心;外表再虔誠而內心不虔誠,神靈是不會保佑你的;即使沒有外表的虔誠,只有內心的虔誠,神靈也會因為你的虔誠而保佑你。所以仰觀天的神秘法則而順應四季循環,則不會有偏差;因而聖人效法天的神秘法則,教化百姓順應自然,則天下人就在不知不覺中信服了。
如果要成為天下的觀察者,必須要位居於九五之尊的地位上,要具備像巽風一樣的柔順之德。然後以君王所坐的中正之位,觀察天下之不中;以君王所居之正,觀察天下之不正;這樣就可以觀察了,所以為觀。洗手但不奉獻酒食是因為神靈感應到我誠心誠意,有誠心則神靈就有應驗,這就是觀卦的神奇之處,故而以天道、聖人之道的神奇來讚美它。天道的神奇是妙不可測的,不能知道其所以然;天的神妙沒有聲音與顏色,但是四季代謝沒有差錯;聖人神妙的教育之道也是沒有聲音與顏色,但是民眾也自然信服。這是因為聖人效法天道的德與行,使其神聖而又光明;並以朝廷政令的形式來教化民眾,使天下人都沐浴到聖人的教化,並都浸透到肌肉中而且深入到骨髓中,美妙到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所謂是不認識則不知道,故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信服。從中可以知道:治道通於天的神奇之道,唯有天的神奇之道可以補濟治道的不足之處。
觀卦主要講要有一個虔誠的心,其實洗手是一套儀式,就是觀察自己的心靈是否聖潔、是否虔誠。祭祀開始不僅僅是一盤清水在那個地方,主祭者在洗手時,領祭者同時也在呼唱,也會給人一種虔誠,使人感到不能隨意,這是一種氣氛。當你還持守在這個虔誠的神聖之中,沉浸在聖潔的情緒之中;到了奉獻祭品時,起身走動時,心又轉移了,剛才那個心境又沒有了;心裡想著獻這獻那,想著祈禱的心願,心又分散了,剛才那種虔誠也漸漸的沒有了。這個盥而未薦是說心情不能隨時間和空間的轉移而轉移,這個時候也是考驗觀心的火候了。所以有人說,觀音菩薩原稱應該為"觀自在菩薩",這裡的"觀"正好與"觀自在"有相同之處,《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從中可見觀的意義重大,因為觀卦就講的是這種虔誠的心,觀在外表的表現儀態是俯首鞠躬;內心卻相反,是向上仰慕,仰慕所祭拜的天和祖先;這就是祭天如天在,祭神如神在,正是心裡由衷的仰慕,才會俯首鞠躬。但是觀察的對象要很大,要很神聖,要有很莊嚴的形式;不然你就沒有這個虔誠心了,也不會去洗手,也不會去奉獻食物了。所以只有所觀察到的是一種聖潔和神聖的形象,這種聖潔在你心裡的位置自然為最上等,你才能被聖潔所感化,才能俯首鞠躬,非常虔誠,所以就有誠信,這就是被感化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化戾氣為祥和,化腐朽為神奇"。
用觀卦比擬人事,不外乎是觀察自己和觀察別人兩個方面,這是家業興衰的關鍵。觀卦上巽風下坤土,兩個陽爻在上面而四個陰爻在下面,九五居尊位是一家之主,被家裡的人所觀仰學習,四陰爻為家人,都順從家長。一家之主應當莊敬嚴肅,時時秉承誠信恭敬的信念,使家人觀察到並感化而學習,大家共同修養身心,使品德純潔清白,相互之間都講誠信,不敢存有欺詐行為。雖然家主柔順謙和,絕對不會苛責眾人,而家主的中正之德為大家樹立了榜樣,雖然不說話但有威信,不行動而受人尊敬。天道正而四時調和,家道齊而一門肅睦。故而人倫的重要稱為天倫,物則之微,協於天則。人如果能恭敬順從天命,天人相合則是書寫了神妙莫測之機,來往都適宜。君子一旦出來而面臨民眾,則教化民眾的措施應用自如;而僅僅在一家一戶內施行,也是大材小用了。古時的周文王,品德高尚而為眾人的榜樣,必曰"刑於寡妻,至於家邦",可以知道治國的根本在於治理家庭,所以看一看家風,則國家的國風也就知道了。觀卦陰盛陽衰,是個危險的現象,兩個陽爻都勤勉不懈怠的工作並且內心反省,其防危慮患既深遠又很親切。凡是人持身涉及世事,時時能夠恭敬並且遵守以上的要求,則沒有過錯了。
用觀卦比擬國家,卦象為陰盛而剝陽,惟有依賴神明的呵佑,才能挽回衰運的時機。外卦巽風為政府,二陽爻在上位具有中正剛強的德性,足以成為億萬民眾所觀瞻的榜樣;內卦坤地為人民,四陰爻在下位,心懷柔順卑巽的心情,常常想仰觀政府的教化。由於人民眾多而政府高大與民眾離的很遠,所以那些小民不能親自觀瞻到君王的聖德,只能以侍奉君王的人的觀察以為觀。九五君王中正得位,但是陽爻孤立且居高位而有危險,只有兢兢業業,不問別人正不正而是先從自己做起,有警惕危厲的意思,其意義很深切。下面四個陰爻都在偷窺觀察君王的一舉一動,並以此作為自己的進退。陽爻在上,惟有發揚自己光明的品德並且親愛人民,勤勉不懈怠的工作,以持盈保泰為遠慮,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實施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這樣九五的德性,既可以作為民眾所觀仰的榜樣,也可以觀察民眾的情況,這樣一群陰爻才能服從陽爻。否則陽德有虧損,一群陰爻則乘機而上逼,這樣陽爻就有危險了。君子是有道德人的稱呼,有道德則無咎,無德則有咎,觀察自己的所做所為這是明智的行為。為國家者,安可不凜凜哉!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觀卦上巽風下坤地,風吹在大地上,遍及萬物,就是觀卦的卦象。省是巡視的意思,方是四方的意思,省方就是巡狩省視四方,觀察民情的向背。觀民是觀察民俗風情,考察驗證風土習俗所喜好。即做詩以觀察民間風俗習慣,買東西討價還價以觀察其好與惡。設教是指根據當地風俗習慣來設置教育。例如齊國沒有產業,教導人們種植農桑;衛國風俗淫邪,則教育人們要男女有別等等。古時聖明的君王效法這一卦的精神,象風吹遍大地一樣巡視四方民情,觀察民情風俗,分別設立適當的教育以教化民眾。
天下的民情,或者是因當地的風俗習氣所局限,或者是因風俗習氣所轉移,各有各的偏向與依倚,不能統一歸順於中正和平的區域。聖明的君王看見風行在地上,周流吹拂,無處不遍的形象,因而效法此卦象而巡視四方,觀察當地的民俗風氣並因地設置教化;有批評的有表揚的,運用口頭、書面語言激起人們的情緒,以達到特定的宣傳目的。設教其實是通過觀察、通過巡視四方以後,才能知道哪一方面需要設教,應該用哪種方式設教,這應該是有區別的;根據民情、民俗等具體情況來設教,也就所謂的因材施教。天下設教因四時四方而各有不同,不然就不叫設教,設教都是根據觀察得來的。觀民設教是政策上束縛住其身體,然後教育其思想觀念。奢侈的教育其勤儉,懶惰的教育其勤勞,教育其向好的方面發展。所以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心也。要想教育深入民心,就要像風吹遍天下一樣,如此則教化施行而風俗變的更美,改革弊端而使風俗變的更加清秀。觀之道,不用多說,就是所謂的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以兒童的眼光看問題,小人物沒有災難,君子會有麻煩。
啟示:如果要完成大業,則必須高瞻遠矚。
初六陰爻陰柔在最下位,象幼童一樣觀察問題,所觀甚淺。用兒童的眼光看問題,只能發現膚淺的問題,畢竟兒童的生活閱歷不多,無法領悟到更深的內涵。小人具有這種眼光不會有災難,因為小人淺薄是正常的事;如果是老百姓也不算是什麼過失;但是對大人君子來說則是恥辱。兒童的眼光是指目光短淺,容易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不能高瞻遠矚,不能透過錯綜複雜的現象去看本質,不能找出事物固有的變化規律,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而君子是人民的領路人,他如果用幼稚的眼光看問題,勢必會把人民往錯誤的道路上引;同時也因為他是人民的領路人,他周圍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的智慧不如他,不敢輕易指出他的錯誤,他也不會因此而感到恥辱,因而他就會犯錯誤。本卦的含義是:君子治理國家如果目光短淺,國家得不到治理不說,很可能國破家亡,所以君子"童觀"就會憂吝了。
"童觀"的人,猶如兒童一樣站在遠處瞭望皇宮,宮門高大而不能進裡面觀看。象徵初六幼稚蒙昧,不能振作精神來觀察道德的光輝。初六陰柔在下位,是幼稚的老百姓,懷抱著昏愚的性情,處在荒僻的地方,因為居住的過於遙遠,所以觀察到的情況特別微小,故曰童觀。初六是最底層的人,仰觀九五君王但距離有點遠,不能觀察到九五中正的德輝,猶如兒童的見識不能看得遠,故有此象。因而象徵沒有才識,而不能高膽遠矚,是兒童幼稚的觀點。小人是庶民,庶民無知是必然的情形,所以說沒有過失;但對身負教化的君子來說則是恥辱。在易經中小人與君子是兩個階層,君子代表統治階級而小人代表貧困的百姓。在中古時期,老百姓有文化的實在太少了,所以小人就是無知的代名詞。後來社會越來越文明,識字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自然就不是小人了,所以小人這個詞又有了新的內涵,成為女人、淺薄、無知、無德、無禮等的代名詞。君子放在當今社會,應當是指那些想有所作為、有所發展的人,如果你想有所作為、有所發展,那麼你便不能"童觀"。
童實際上是指那些初次涉世,對社會不了解的人,像小孩子那樣顯得幼稚淺薄,但有好奇心和熱情。小孩子不懂事但顯得挺可愛,如果大人不懂事,那就太可惡了。因為"童觀"畢竟是小人之道,不是君子之道,不是大人之道,如果君子按照這種"童觀"的觀點來觀察問題的話,那就不行。小人無咎,君子吝。小人者,因為其昏昧,沒有遠大見識,不足為怪,所以無咎。而君子不能這樣,因為大人物肩負著大任,同時他的影響也特別大,所以他用"童觀"的觀點看問題就有吝了。例如一個小青年莽撞了一點,沒有多大的關係,只要進行教育、使他接受教訓就行了;但是對於有一定級別的幹部,有一定教養的知識分子,他們就不能莽撞。因為人們都以他們為榜樣,或者是很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如果他們是"童觀"就不行了。所以法律上都有區別,對少年犯罪以教育為主,對成年犯罪以刑罰為主,對執法者犯罪則是罪加一等。
這爻說明觀察不可幼稚,應該高瞻遠矚。
六二:窺視,利女貞。
從門縫裡向外觀看,女子守正道有利。
啟示:觀察不可偏狹。
①窺:是從很小的孔裡面去觀看。還有一層意思叫偷偷的窺、窺視。
六二雖然中正,但在觀察事物時,不能觀看到整個景象,似乎從門縫中觀察事物一樣,這是不出戶門的女人行為;是畏懼膽怯而不敢向前,只能潛身偷窺觀看。像女人一樣從門縫中看人,這對於君子來說是不體面的,但對女人來說則不屬於過失。女人天生比男人害羞,比男人靦腆,這無可厚非,並且還能顯示出女人的陰柔美。六二與九五相應,所以她的行為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窺視是要出於正道的偷看;如果看見美男子就想入非非,偷偷觀看就不吉祥了。利女貞,即這種行為要符合道德規範。
六二陰爻在內卦,柔弱黑暗,觀看九五的光輝時眼花繚亂,看不清楚,好像是從門縫中偷看一樣。六二不出家門庭院而欲想觀察九五君王的中正之道,這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有窺視的形象,這對於古代的女人來說是正常行為。古代婦女沒有工作,所知道的事情就是蠶織;女人無是非,所議論的事情就是酒食;這樣窺觀乃是女子的正道也。大丈夫志在四方,宇宙內的事情乃是吾份內的事情;大丈夫也像女子一樣、趴在門縫中偷偷窺觀,其形為也太醜陋了。
有個成語叫窺管蠡測,蠡音梨,是用貝殼做的瓢。就是說用蘆葦的杆子去觀察天,用瓢去測量大海的水,比喻見識太淺薄了,這就是井底之蛙。窺就是由門縫中偷看,從門縫中看人把人看扁了。"利女貞"這是一種歷史現象,古時的女子很少見過世面,除了歷史上那幾位女強人,又有幾個女子做過官?在那樣的社會條件下,女子坐在家裡觀察社會,觀察這個世界,當然是很局限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男人在外面跑,觀察的社會面比較廣,接觸的人也多,視野也廣闊,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大丈夫也像女人那樣的觀察,豈不是笑話?那就是女人一般見識了,就不光明磊落了。所以我們必須知道,這是一種歷史的偏見和男權意識,我們不能拿到現在來講解。但是把這個"女人"變成"有些人",有些人坐在家裡就可以談天說地,指責這個指責那個,這種人就如同古代那些"頭髮長見識短"不見世面的女人,因為他視野不廣,知識面不寬,而且實踐少,他看問題肯定是偏狹的。但是一個見多識廣,走南闖北的人,還說一種外行話,那麼人家就會笑話了。我們現在就應該這樣理解,不以性別論英雄。
六二地位還卑微,見識也不寬廣,不能觀看到九五陽剛中正的大道。大丈夫,眼睛應當觀看天地之廣遠,心裡應當觀測到萬裡之幽微,對內觀察自己的身心,對外觀察天下的形勢,豈能以為潛伏在暗處偷窺而認為是計謀?初六爻以小人來勉勵君子,六二爻以女子來激勵丈夫。
這爻說明觀察不可偏向於狹隘。
六三:觀我生,進退。
觀察自己的生存環境,以做好進退的選擇。
啟示:在謀大事前,要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評價,才決定做還是不做。
六三不中不正,所處的環境不是很好,所以六三需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生存環境,以做好進退的選擇。但六三與上九相應,暗示能靠祖上的餘萌生活,這是他的優勢,所以六三能夠謹慎的做好進退的選擇,便不會迷失正道。同時六三處於可進可退的位置,不必觀察高高在上的九五,應當觀察自己的生存途徑,以決定進退。六三應當選擇善道而固執堅守,不能趨炎附勢,失去了自己的原則。
進退是指生存進退,生指人生,六三陰居陽剛之位,它的處境不是那麼太好,所以要知道進退,就是說要回頭觀察一下自己。一個陰爻踏上一個很顯要的陽剛之位,就如一個柔弱的書生踏上剛位,不得不小心翼翼,踏上幾步還要往後退一步,這是猶豫不決之象。這是告誡自己,要想在這個位置生存,就要觀察自己,要知道進退。因為自己的性格與這個環境多少有點差異,在這種差異之中只要能夠知道進退,能適應環境,就未失道。道在本爻指進退,所以說人在某種環境下,不知道進退不行,不適應環境也不行。就是進能夠做到不趨炎附勢,退也不消極沮喪,要有這樣一個標準。這個進退必須要有分寸才是積極的,這樣就會有主見,就不會盲從。
風是用眼睛看不到的,但是看見物體動搖,才知道有風。所以要省視自己的志向是正義還是邪惡,其前行的路途是通暢還是堵塞,從而決定自己是進還是退;前進是通往剛強,後退是退往柔弱。六三的見識比初六和六二都強,所以能夠審視觀察自己所處的環境,以決定進退。度量自己的德性而選擇地位,測量一下自己的才能而看能當多大的官,隨著其前進的道路是否通暢而決定進退。如果出山能夠成就天下的大事,是其前途通暢順達,則可以前進。雖然出山但是不能成就天下的大事,是其前途否塞,則可以退避。其理想志向能否實現以及前進後退,都是自己決定取捨的,故曰觀我生進退。所以說觀察自己的才德,審察時機的可否,目的是決定自己進退及去處,雖然志向不能實現,但是也沒有耽誤自己、也沒有失去時機的憂患。
這爻說明觀察應有主見,不可盲從。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觀看國家典禮的光輝,利於做君王的賓客。
啟示:為了更好的體察民情,應禮賢下士。
①賓:指仕,古代有德行的人來到朝廷,天子以賓客的禮儀招待,所以說賓。②王:指九五君王。③觀國之光:是說觀察國家風俗的美惡,政治教化的興隆更替。
六四性格柔順得正並且親比九五君王,九五象徵陽剛中正、德高望重的君王,所以六四可以觀看到君王德行的光輝,並且容易仰觀國家的光耀盛世,接受美好的教化,成為君王的座上賓。君子看到一個國家的風俗民情,就可以觀察到君王的德行如何,就知道君王是否尊重賢士,所以君子決定是否去輔佐該國的君王。如果明君在上,懷抱才德的賢士都願意來到朝廷做事,來輔翼君王,康濟天下,這是君子的志向。觀卦利於在近處觀看而不利於在遠處觀看,六二中正又與九五正應,還說是偷窺,所以不利於在遠處觀察。六四柔順得正,靠近九五,有觀光的形象,故利於賓與王。
無論是國家還是一個單位,換了領導人,眾人首先要評價議論一番。除了評價這個人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還是評價他的德,如果他有聖德的話,那當然就有光了。為什麼要觀德呢?因為利用賓於王,賓指仕,古代指做官,過去科舉考試就是為了入仕,就是為了進入士大夫階層,只有入仕才能為國家做事。就如現在我們國家用人還是靠文憑,還是評職稱,如果沒有一個大學生的文憑,想進入一個單位或想在某個單位求一個好的職位,都是很難的。古時的仕就是一個標準,就相當於現在的學士學位,碩士、博士學位,這些都是用仕。這些仕願意為你效勞,那就看這位君王,或看這位領導的德性怎麼樣,不僅僅觀看他的才能,還要觀察他的德性;才德兼備者才是好領導,當然有人願意為他效勞,願意被他所用。仕雖然不錯,但仕也不是盲目的。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因為他當時不僅僅是觀看君王,還觀察時代。
王指九五君王,陽明陰暗,九五陽爻有光明的形象。君王則專屬九五陽剛一人,國則是統治朝廷百官而言也。賓於王是說古代有賢士,君王以賓禮相接待賢士,故而賢士願意來到朝廷工作,謂之賓。位正則為賓客,位不正則為敵人。是說國家有光耀可以觀察則為賓客,國家無光耀可以觀察則為敵人。六四陰柔居陰位,位得正,故而柔順而不跋扈。觀卦四陰爻二陽爻,陰爻旺盛逼迫陽爻,形勢很危險;六四爻為四陰爻的首領,進逼到九五君王的身邊,君王以賓禮接待之,是禮節隆重而不給權力,九五可謂是善於處理其觀的人。
那些觀看國家風俗民情的,都是關心國家大事並且有能耐的人,他們以國家的興衰為自己的榮辱,對於這樣的人,君王當然要用貴賓的禮節來對待他。因為他們能對君王的政績作出中肯的評價,並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為君王更是為人民作出正確的戰略性決策。其次是他們能對民眾生存的大環境作出正確的估量。最後他們懂得節操的真正含義,能在大難當頭挺胸而出。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這些賢士就是讓君王成為知己知彼的人,君王豈能不以禮待遇他們?更何況他們還踐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處事原則。
這爻說明應觀察民情,了解民間疾苦。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觀察自己的生存環境,君子不會有災難。
啟示:要體察民情,以此看自己行為的得與失。
①君子:有道德的稱呼,有德則無咎,無德則有咎,反面觀察則自然明白了;作為國家領導者,安可不凜凜哉!
身為九五之尊的君王也要隨時觀察自己的生存環境,即體察民情風俗,要了解民眾的想法和民眾的生活狀態,就能夠明白自己的生存環境是好還是壞。不過他觀察這些不是為了進退,而是為了治理。因為民眾富裕了,歡樂了,自然就會擁護君王,這樣君王的生存環境就好。如果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君王的生存環境就差,因為民眾都快要造反了,君王的日子怎麼會好過呢?九五君王以盛德為天下人所觀仰,應該經常自我反省並且豐富完善自己,觀察民情並且進而知道自己的作為是否正當,從而檢討反省,這是有益無害的。
九五陽爻在至尊的中位,下面有四個陰爻仰視,象徵九五是有德行的君王;初六、六二、六三離九五比較遠,比擬是草莽的小民,六四離九五近,比擬為進仕的民眾。觀察九五君王是因為君王教化民眾比較好,使天下人都有君子之風,所以無咎。拿君子來說,應當經常反省觀察自己的日常作為,堅守中正,當然就不會有災禍;君子如果不作榜樣,如何指望別人成為榜樣,只有君子做出表率,才能教化別人的不足,故而觀人不如觀我。民心的向背,都和君王有關係,觀察君王的作為就是觀察民情風俗。四海之內,都是由君王的教化而形成的,治理世道的興隆與替代,以及風俗的美德,都是由君王的推及而得來的,故而要觀察君王的德行。
國君的我生實際上就是民生,民風淳樸,百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那麼國君的人生就好。通過民生來反觀反省反思,來自我觀照,所以說君子無咎。而不是自認為是國君了、是領導了,民眾都要聽我的。這樣只觀察自己,不去從民生中觀察,不從民眾的利益上觀察,只看太平盛世的表面現象,只看自己的政績,而好的領袖、領導,不是看這些。好領導是深入基層去觀察民生,觀看民眾的生存狀況與生活情況,觀察這些實際性的東西。"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話能夠為民眾所擁護,能夠成為經典名言,正是"觀民"的體現。君子並非是某個人,某種職務的人,而是統指那種以民生為我生的君王、領導。只有以觀民生為觀我生的鏡子,才不至於有咎害。
這爻說明應當觀察自己的作為,檢討反省。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觀察其他人的生存環境,君子不會有災難。
啟示:君子應時刻瞻仰別人的德行和行為,並按照美好的德行和作為做事,這樣才能避免禍患。而且觀察對方,不在於一時一事,而在於其一貫的言行。
上九具有剛明的才德,居九五君王之上,處一卦之終。上九相當於太上皇的位置,雖然屬於虛職的高官位置而沒有實權,但是上九的一舉一動,仍然為眾人所仰觀,所以上九必須要有君子之德。上九志氣不凡,能夠觀察他人的生存環境,能夠了解民間風土人情以及民間的疾苦。上九以這種觀察他人的方式來考慮自己的處境,所以上九才不會有什麼災難,因為上九能夠引以為戒。這說明上九處卦極必然有危險,雖然沒有位置,但是沒有忘記恐懼;上九雖然志氣不凡,但是知道其謹慎並且畏懼也。
上九雖然也處在觀示的卦位上,但是觀察民眾乃是君王的事情。九五君王有天下國家的責任,所以九五觀察下面的各陰爻,而各陰爻也仰觀九五。也就是說,只有九五陽爻可以觀示下面的陰爻,他爻不可以觀示下面的陰爻。上九沒有位置,也不擔負責任,因而沒有觀示的責任;只是因為處在上位,陰陽相生,理論上應當有觀察的責任。假如上九也觀示民眾,則人臣的權力與人君的權力一樣大小了,豈有這樣的道理?所以上九空有觀察民眾生存的位置而己。故不曰觀我生而曰觀其生,是迴避九五陽爻也,故曰君子無咎。
觀卦闡釋了人們觀察事物的方法與原則,觀為凝視,並不是漠然地看,而是仔細地加以觀察,以徹底看出其真意。所以我們要首先分析事物的本質,防止片面和幼稚;要有主見,善於體察細緻而果斷決策。
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不僅需要行動,還需要觀察反思,我們要領悟生活工作中的深層含義。但此時必須要靜下心來思考,通過觀察旁邊的事物到自我觀察,來檢查自己行為的得失,權衡利弊,再經過慎密思考,才能辨明是非,以確定自己的進退之策。在工作中,正人先正己;同時我們要高瞻遠矚,見識深遠,才能有深遠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