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觀卦上九爻,教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智慧

2021-01-10 梅山易學

在社會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些退休的老同志,雖然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是仍然對工作單位所做的事情指手畫腳,給現在身處領導工作崗位的人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有時候甚至是非常反感,原因就在於這些退休的老同志並不能真正的放手,不知道什麼是「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反而美其名曰,叫做發揮餘熱。

網圖

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你願意發揮餘熱,但別人是否願意接受你的一番好意(餘熱)呢?

不管這些老同志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但我以為,也許這些老同志更應該做的,就是去學習一下《易經》觀卦上九爻的知識智慧,看看上九爻處於一個時運已過的境地時,是如何自處的,學到了上九爻的智慧,也許對自己的行為就會有所反省了。

那麼觀卦上九爻給我們的智慧啟示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網圖

《易經》觀卦上九爻: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卦上九爻是本卦的終極之爻,以陽居陰,失正,不當位,失中,雖然下應九三爻,但處於全卦之極,猶如一個即將夕陽西下的太陽,雖然有心發揮自己的餘熱,但實際上卻已經處於無可作為的尷尬境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雖然上九爻與九五爻一樣,具有陽剛之才德,但是「時也,運也」,畢竟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了,所以便只能「觀其生」了。

上九爻身處觀卦之極,與九五爻同受他人之觀仰,受人尊敬,但是,稍有不同的,是九五爻是一卦之尊,受天下之人所觀仰是應有之義,而上九爻呢,卻是一個已經退居二線的「高而無位,貴而無民」的人,雖然與九五爻同受下面四陰之觀仰,卻是有質的區別的!

網圖

為什麼呢?因為以上觀下,觀乎萬民是九五君爻的職責,如果上九爻抱有與九五爻同樣的想法,那麼他就是僭越了他的身份,做出了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天無二日,如果上九爻以人臣之份而去行君主之事,豈不是自找麻煩,所以雖然上九爻也是陽剛之爻,卻恪守自己的本分,不做任何出格之事,樂得做一個逍遙自在、靜享無事之福的人。

上九爻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任其事,則無觀示之責,雖有「觀生」之義,卻也只不過是虛有觀生之位而已,雖然無位,卻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利用自己的身分去觀察民眾的得失,君王的德行,在這個過程中,再反思自我德行的進益,「身處江湖之遠,則憂廟堂之君」,從而使自己雖處極地,卻仍然能「進退皆道,無有錯失」。

網圖

上九爻雖處時運已過之地,卻仍然能與九五爻心意相通,同心同德,可以同受萬民仰觀,是因為他深知處極必危,而深自惕懼的道理,故而雖受榮光,卻不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想自以為律,所以最終才能得到無咎的結果,如果上九爻放鬆了惕勵之心,恐怕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吧。

所以我們那些退休的老同志,與其指手畫腳的去指揮別人怎麼做,倒不如學學觀卦上九爻的智慧,做一個自由自在的甩手掌柜多好,既受人尊敬,又不用擔負自己不應該承擔的責任,功成名就,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就好了,何必還要去惹人嫌呢?

網圖

時運已過,就得承認現實,實在無聊了,看看《易經》也可以啊,還能學學古人的智慧,增益自己的德行呢,多好。

相關焦點

  • 極目遠眺上層樓還是功成名遂身自退——《易經》觀卦六三爻
    觀卦六三爻是陰爻,且不得位。就像一個人,本身自己能力就有限的很,環境又不利。所以,僅看六三爻,不論進退,想要動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實際情況中的六三爻,可能會稍微好一點兒。進退自如是不可能的,但一點兒活動的餘地,還是有的。因為,上九爻和它正應。上九爻之於六三爻,就是人在不得意時,遇到的所謂「貴人」。
  • 易經基礎篇:山水蒙,蒙卦之六五爻、上九爻詳解
    2、六五雖然是陽爻,但得中,高居五的尊位。上方有陽剛的上九相鄰,下方又與陽剛的九二相應,上下都有應援。處在待變,將變、適度的階段,一旦變成陽爻,上卦就成為巽,全卦就成為「風調雨順」,必然是大吉大利。六五雖然幼稚蒙昧,但天真無邪,虛心好學,能夠接受教導,得到啟蒙,因而吉祥。幼童接受啟蒙教育而吉祥,原因還在於他對蒙師恭順謙遜。3、六五,幼童受到啟蒙,吉祥。
  • 《易經》頤卦六四爻:承上啟下的智慧解讀
    ,彌綸天地之道」,這種無限的解讀智慧,也正是《易經》的魅力所在,比如說我們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頤卦六四爻中的智慧解讀,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因為它其中的承上啟下的智慧,有許多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自己可以分別一下,自定取捨。
  • 淺談一下易經的智慧(20:觀卦)
    觀卦上巽風下坤土,兩個陽爻在上面而四個陰爻在下面,九五居尊位是一家之主,被家裡的人所觀仰學習,四陰爻為家人,都順從家長。一家之主應當莊敬嚴肅,時時秉承誠信恭敬的信念,使家人觀察到並感化而學習,大家共同修養身心,使品德純潔清白,相互之間都講誠信,不敢存有欺詐行為。雖然家主柔順謙和,絕對不會苛責眾人,而家主的中正之德為大家樹立了榜樣,雖然不說話但有威信,不行動而受人尊敬。
  • 《易經》頤卦上九爻:達則兼濟天下,他可以做到!
    而到了上九爻這裡,已經處在全卦之至高無上之地,艮陽已極,再也沒有更高的了,所以其德行完備,足以為天下之依靠,從某一方面來說,頤卦中的四陰爻大部皆為上九爻所養,所以上九爻做為本卦之主,可以說是達則兼濟天下的典範,是君子之道德行完備的代表性人物。
  • 看世界的門道——《易經》觀卦
    事情就是這樣,你有你的觀點,他有他的觀點,永遠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觀卦爻辭最終做出這樣的解釋:童觀、女觀、觀我、觀國、觀我、觀人。童觀,說的是不太成熟的觀點;女觀,說的是一家之言,可能有偏頗;這兩個都不很恰當。那麼,該怎麼做呢?童觀也要,女觀也要,觀察環境、審時度勢(觀國),審視自己,這些都做到了、做好了,最後,再去觀別人。
  • 無所牽掛才能肥遁——《易經》遁卦上九爻
    《易經》遁卦上九爻爻辭。上九爻,在遁卦的最高處,是最後一爻,也叫宗廟爻。宗廟,有點類似於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的祖宗家法,是大規矩、死規矩,不能亂動。由此可以看出,聖人希望最後的遁,無所不利。上乾下艮天山遁第三十三。遁卦的上卦/外卦是乾卦,下卦/內卦是艮卦。艮卦的初爻和二爻都是陰爻,也就是說,上卦乾卦的初爻和二爻,在內卦都是有正應的。大多數情況下,某一爻有正應,是好事。但只是大多數情況,而不是全部。《易經》64卦,來回反覆,曲折變換之中,無時無刻不透露出這樣一個道理:在大致如此之後,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遁卦裡的正應。
  • 《易經》觀卦六四爻——良禽擇佳木而棲和職責所在無旁貸
    群經之首 六四爻爻變,風地觀就變成了上乾下坤天地否。否卦是易經第12卦,也是乾宮第四卦。名是「實」的附屬品,「實」在你那裡,我要虛名幹什麼呢?鳥巢築得再大,也不過就在一枝樹枝上;趴在河邊喝水的鼴鼠,哪怕再渴,頂多也就裝得下一肚子水。我要那麼大名聲幹什麼呢?要你的天下幹什麼呢?你請回吧。 許由看不上堯,不肯出山。在許由眼裡,堯的修為和涵養,算不上明主。 太公姜尚呢?崑崙山學道十四年。
  • 《易經》剝卦六五爻: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會把事情做絕
    ,因為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從來不會將事情做絕的,無論什麼事情,一旦將它做到絕對,那你失敗也就不遠了。剝卦六五爻: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六五爻以陰居陽,失位失正,但居中,又居於本卦之尊位,所以是下面四爻的統領之人,且和六三一樣居於陽位,有陽剛之質,又得以與本卦唯一的一個陽爻相比,所以其所擁有的智慧與才能不是一般人(下面四陰爻)可以比擬的。
  • 道清釋古之《易經證釋》未濟卦九四爻
    未濟這是未濟卦九四爻的爻辭。九四爻是外離卦的開始。而當中互既濟卦的坎卦之中位(坎卦是既濟卦的外卦)。有離明之德(這是由於處在外離卦內),是出坎陷之時(這是由於又處在人爻的上爻)。周易的卦分為上中下三個爻區,初爻和二爻為下區爻,稱為地爻;三爻和四爻為中區爻,稱為人爻;五爻和六爻為上區,稱為天爻。雖然不當位,卻勝於柔(位不當是指陽爻不當位,陽爻當為五爻,陰爻當位為二爻;甲履已,則甲勝,此處為剛履柔,所以講勝於柔)。有其致遠的功用(致遠是講陽爻剛行),得其就正之道(就正是將就五爻),又因為二爻與四爻的功用是相同的,所以講「貞吉,悔亡」。
  • 《易經》震卦上六爻的智慧解讀
    在《易經》震卦上六爻的智慧之中,古人告誡我們說:應該以鄰人之禍來警示自己,對禍患之來深懷戒懼之心,早作未雨之綢繆,只有先自備戒之人,最終才能獲得雖兇無咎的結果,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震卦上六爻:震索索,視矍矍,徵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 都知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怎麼用籌策易經佔卜?
    《易經》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群經之首,是華夏民族都有的智慧,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發掘,而不應該對自己祖國的文化懷疑,不自信;這是洋奴哲學。沒有誰生病了去找獸醫的道理;再傻的人,也不可能相信一個建築設計師給我們開的處方吧?一個不自信的民族、不承認自身文化價值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學習《易經》的心得,可以約為三點:第一,不學一定不會;第二,學了不一定會;第三,學會終身受用。
  • 陰極交陽,否中生泰,知機而作,轉禍為福,《易經》否卦九四爻解
    《易經》最大的智慧,就是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人和事隨時都在變化當中,只不過變化的或快或慢而已。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產生陰陽二氣的「道」,只有「道」是永恆的存在,除此之外由「道」而所衍生出來的萬物,都會有成住敗空的變化。
  • 《易經》:從駱賓王的行為來解讀萃卦六三爻的智慧
    有神童之譽的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一位文學造詣很深、也為人所熟知的才子,他的作品比如說《詠鵝》、《代李敬業討武曌檄》等,都是比較出名的,但是我們今天在這裡並不是想談論他的文學作品之水平高低,而是想藉由他的行為去解讀《易經》萃卦六三爻中的智慧,因為他們是那麼驚人的相似,我們可以由此而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智慧之所在
  • 一切有定數,而數的變化是無窮的,在易經之中是這樣講「數」的
    否卦的下一卦就是觀卦了。什麼叫「觀」卦?就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最後就各自散了。所以,觀卦下來就是剝卦,剝卦之後,就是坤卦。純陽變成了純陰。那就表示所有的資源都耗盡了,精神都萎縮了。這些都是數的表現。所以,我們一直說,只能夠順其自然,不能聽其自然。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否卦的卦象為坤下乾上,即天地相互分離,象徵著閉塞不通暢;泰卦的卦象為乾下坤上,即乾氣下降,坤氣上升,為陰陽二氣一升一降,天地互相交合之象,寓意吉祥。
  • 為什麼你升不了職?因為小人擋路!《易經》大有卦九三爻之解讀
    下面我們就從《易經》中去領略這種智慧吧。大有卦九三爻: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網圖本爻以陽居陽,當位得正,處下卦之上,所以叫「公」,陽剛居正,德行兼備,不以自身之利而損本卦大有之私,故而「亨」,位於九二爻陽剛之上,有與九五爻「同功而異位」之像
  • 《剝卦》之象辭「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破解
    故《剝卦·爻辭》:「上九,碩果不食」。(三)田廬之象《剝卦》上艮下坤。「坤為地」,換言曰「田」;「艮為門闕」,引申取象廬舍之象。又《剝卦》是消息卦,其上面消去的為三個陽爻,《剝卦》六五、上九以及上面剛消去的陽爻組成巽體,「巽為木」,這裡取象為廬頂茅草。由於這個巽體已不完整,說明廬頂茅草已殘破不全,無人修繕,這也說明冬天到了。
  • 理數|智慧之源的《易經》為什麼有人卻視其為迷信、糟粕
    《易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六經之首」,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古往今來,無數的偉人和哲學家都尊奉此書為第一經典。可以說《易經》是世界上至高無上的經典,最有價值的哲學。
  • 初窺易經不知其道,掌握方法快速了解
    易經之說源與周朝文王所創,以八卦相成六十四象,演萬物之道。雖經千年,仍為世人所好,其意深奧廣博,歷為百家推崇,謂之群經之首。然而初窺易經者,往往不知其法,讀之猶如天書,現以簡易方式行代入之法作一釋解,以便習者從中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