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逐年上升 重視度反而不夠 眼睛幹癢可能是患了乾眼症(健康直通車·第37站)
圖為患者在做乾眼檢查。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眼睛很累、很乾、很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避免病毒傳播,宅在家不出門,要在家辦公、上網課。因此,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學習、娛樂、工作的工具都變成了電腦、手機、電視。長時間近距離過度用眼,加重了眼睛「幹、癢、痛、紅」的症狀。
由於對乾眼的認知不足及重視不夠,不少患者因延誤治療致發展成重度乾眼,而重度乾眼由於乾燥導致眼睛反覆發生炎症,角膜遭到破壞,透明度逐漸降低,最終可能導致失明。乾眼成為繼近視眼之後又一國民眼健康問題。
「不起眼」的小毛病竟會致盲
乾眼症是由多類原因造成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是一種現代人的高發眼病。「乾眼常見的症狀是眼睛有異物感、乾澀感、疼痛感以及疲勞感,有時對風和空調比較敏感,有時會出現視力波動和模糊等。」中國醫師協會眼表與乾眼學組委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長李紹偉教授指出,有四類人群易得乾眼症:一是長期熬夜和長期過度用眼的人;二是長期化妝和戴隱形眼鏡的人;三是高齡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四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包括抗抑鬱藥、鎮痛藥等的人群。
隨著「讀屏」時代到來,我國乾眼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近日,「10.10乾眼關愛日」活動啟動並發布了《國人乾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報告首次探索我國國人乾眼症的發病原因、臨床特徵、地域之間的差異,同時為臨床乾眼的精準治療,制定規範化、精細化乾眼診療流程提供了科學依據。據《2013年乾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指出,乾眼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21%—30%,醫療機構門診就診的乾眼患者佔眼科總就診人數的30%以上。乾眼可謂無處不在,覆蓋全年齡段人群。
亞洲乾眼協會理事、中華眼科分會專家會員、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譽所長孫旭光教授介紹:「隨著網際網路、手機的廣泛運用,由視頻終端造成的乾眼,在中青年群體(甚至青少年兒童)中越來越多。伴隨空氣汙染造成的乾眼也成為常見現象。除了環境、生活方式因素外,乾眼致病原因還與全身性疾病、藥物及情緒等因素相關。」
伴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導致用眼習慣改變等原因,乾眼患者人數每年可能新增10%。「乾眼是一個慢性疾病,是逐漸積累的,乾眼輕則會引起不適感,即刺激、乾燥、疼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則會引起角膜的潰瘍,甚至穿孔,最後失明。所以乾眼一定要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孫旭光說。
乾眼不僅「缺水」更「缺油」
《國人乾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由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歷時兩年多完成,收集了瀋陽、北京、哈爾濱、武漢、重慶、成都、長沙和廣州等地4685例乾眼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數據,患者年齡從7—60歲及以上不等。
該報告顯示,不同乾眼類型中,蒸發過強型(缺油)佔比最高,達51.3%。所有與瞼板腺功能障礙相關者(包括蒸發過強與混合型乾眼)佔總數的92.8%。
「很多人以為乾眼就是『缺水』,所以只要『補水』就行,其實不然。」李紹偉說,由瞼板腺分泌的脂質,俗稱「油」,功能主要是「鎖水保溼」。因此,一旦分泌的管道阻塞,「油」分泌不出,鎖水的功能就會破壞。所以,使瞼板腺功能正常,是治療大部分乾眼的目的。
從地域分布來看,南北方兩組患者的乾眼類型比例有所不同,北方組混合型乾眼佔比最多,為49%,而南方組則以蒸發過強型乾眼佔比最多,為56.4%。同時,由於可能受空氣溼度較低,局部地區霧霾較重,冬季取暖等因素影響,北方地區乾眼患者的症狀及體徵相對更重。
從年齡與性別來看,60歲以上乾眼患者中,混合型乾眼佔比最高。這說明隨年齡增長,更易同時出現瞼板腺功能及水液分泌異常。女性患者較男性乾眼相關症狀及體徵更重,更易得乾眼。
「目前,國內外對於乾眼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國不同地區的乾眼差異非常明顯,必須要考慮到整個國家地域的特點。因此,使用國際上已有的研究對我國乾眼的診治缺乏針對性指導意義。」李紹偉表示,國內相關乾眼研究主要限於局部區域進行,研究資料較為匱乏,通過全國範圍內、多中心、深入地研究探討乾眼發病原因、分型特點及臨床特徵非常重要。
通過眨眼的動作預防乾眼
眨眼又叫瞬目,眨眼的時候可以將淚膜均勻地分布到眼表,溼潤眼睛;同時,人們通過眨眼的動作,還能促進瞼板腺分泌的脂質排出,保護眼淚不被蒸發,以提高淚膜的穩定性,從而預防乾眼。
正常人每分鐘眨眼是15—20次,當緊盯著屏幕工作、學習、打遊戲、看劇及開車時,眼睛會一眨不眨進入「專注」的狀態,不自覺地減少眨眼次數,每分鐘眨眼次數僅為5次,瞼板腺分泌的脂質就會減少。
此外,如果人們「不完全眨眼」,即每次眨眼,不能完全覆蓋整個角膜,致使眨眼質量下降時,脂質排出的力度不夠,也會減少脂質的分泌。
但是,如果情況嚴重,就不能只靠眨眼了。
李女士由於長時間面對電腦,頻繁加班,兩年前開始眼睛出現乾澀、不舒服的現象。起初她以為只是用眼過度,就自行購買眼藥水緩解。兩年來,她眼部不適的情況反覆出現。生活工作都受到影響的李女士,甚至一度以為自己患上了抑鬱症。
醫生診斷她患的是由瞼板腺功能障礙引發的脂質異常型乾眼,並已是中度,瞼板腺已丟失1/3。醫生為其制定了個性化的診療方案:瞼潤+光潤乾眼治療+家庭護理聯合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女士的症狀得到了大大地緩解,抑鬱焦慮情緒也得到很大改善。
專家表示,儘管乾眼呈現發病率高、人群廣的趨勢,但許多人不知道「乾眼」也是病,沒有就醫的意識。乾眼的治療不是隨意用點眼藥水就能好的,它需要區分是哪種類型以及程度,再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
什麼是瞼板腺?(連結)
瞼板腺是隱藏在上下眼瞼皮膚以下的腺體,與瞼緣垂直,呈條狀排列,其開口位於瞼緣靠近睫毛根部的位置。
瞼板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泌瞼脂,是淚膜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潤滑眼表、溼潤和鎖水的功能。平時,我們眨一下眼,瞼板腺就會分泌一些瞼脂。
如果長期佩戴隱形眼鏡、化眼妝、長時使用電子產品或吹空調,可能導致瞼脂分泌油脂發生異常,如分泌量減少、瞼脂變得渾濁甚至牙膏狀等。這時,眼睛會出現乾澀、脹痛等症狀,被稱為瞼板腺功能障礙引起的乾眼。( 喻京英 屈慧瑩 )
【編輯:陳海峰】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