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安鬥門「牛郎織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2021-01-18 鳳凰網

西安長安鬥門「牛郎織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中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西安市長安區鬥門街辦的「牛郎織女傳說」項目,日前入選文化部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傳說,發源於長安區鬥門。牛郎織女本是銀河系的兩顆星辰,到西漢時逐漸演變為神話傳說。經過千百年流傳,形成了一個婦孺皆知、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從而躋身於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之列,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唐德宗貞元14年,長安鬥門群眾修「石婆廟」供奉織女,千百年來,香火不斷,吸引八方民眾前來祭祀,形成了規模盛大的廟會。

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三年,漢武帝為討伐西南諸國,在長安鬥門灃河東岸開鑿昆明池,訓練水軍,並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昆明池兩畔的牛郎、織女石像被長安鬥門群眾尊稱「石爺」、「石婆」。「石爺」即牛郎像高258釐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貼腹,身體呈跪狀,上身微微向左扭轉,大眼闊鼻,表情樸實憨厚;「石婆」織女像高228釐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轉,作攏袖罷織的姿勢,表情憂鬱,活現出被銀河阻隔、不得與牛郎團聚的相思之苦。

獎品:iPod nano 16G(3部),若干明星籤名CD海報等你拿!

參與方式: 點擊左側圖片,下載您喜歡的歌曲,即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獎品月月更新,趕快參與吧!

相關焦點

  • 牛郎織女傳說溯源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源於漢代的長安。漢武帝為徵討西南諸國,在今天西安市長安區鬥門街一帶,地處灃河東岸的天然庫盆,開鑿了用於訓練水軍的昆明池,《漢書·武帝紀》記載:﹝元狩三年春﹞「發謫吏穿昆明池」。元狩三年,即公元前120年,昆明池是在漢長安城開鑿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大人工湖泊,漢武帝把它比作天上的銀河。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已於近日公布,來自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民間文學——牛郎織女傳說入選該名單。牛郎織女傳說牛郎織女傳說在灃東新城鬥門當地廣泛流傳,影響輻射到關中、陝西及國內的多個地區和民族,在全球華人中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形成了影響廣泛的七夕節、乞巧節等中國傳統節令活動。牛郎織女傳說也流傳到了韓國、日本、越南以及東南亞地區。
  • 山西牛郎織女傳說等成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新華網太原4月5日電(記者葉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最近張榜公布,文化大省山西省又有民間文藝、傳統音樂等10大類40大項入選。  據了解,此次山西省的楊家將傳說、堯的傳說、牛郎織女傳說、萬榮笑話入選民間文學類;太原鑼鼓、恆山道樂等入選傳統音樂類;平定迓鼓、賽戲等入選傳統舞蹈類;上黨落子、運城眉戶等入選傳統戲劇類;襄垣鼓書、沁州三弦書等入選曲藝類;六合拳、撓羊賽、風火流星等入選傳統體育類;陽城焙面麵塑、定襄麵塑、新絳麵塑、平陽木版年畫、黎侯虎、上黨堆錦和高平刺繡等入選傳統美術類。
  • 「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傳說的民間傳承人解明泉接受記者採訪  如今,「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沂源縣也被中國民俗學會授予「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傳說之鄉」稱號。面對紛爭,沂源將進一步挖掘「牛郎織女傳說」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全國獨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牛郎織女傳說」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鄭州5月15日專電(記者李麗靜)繼「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牛郎織女傳說」也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河南省南陽市文化局介紹,「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傳說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 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原標題: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人民網太原12月16日電(張瓊)近日,經山西省政府批准,山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正式公布,第四批省級非遺項目共計50項、保護單位120個。加上前三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山西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已達403項、保護單位達723個。
  • 宿遷兩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級公示名單
    宿遷網訊(記者 王國康 通訊員 陳晨)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對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全國入選推薦項目共計337項。江蘇省共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16項,其中,宿遷市入選推薦項目2項,分別是宿城區申報的蘇北大鼓和洋河股份申報的洋河酒釀造技藝。
  • 中國非遺保護發展報告(2014)在京發布
    報告主編宋俊華介紹,我國非遺保護各項工作進入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全民保護、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穩健發展階段,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與認可。截至2013年底,文化部已命名41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示範基地。江西、海南、江蘇、河北等省相繼命名了43個省級非遺生產性示範基地。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截圖那麼,這些項目為什麼能列入國家級非遺?又有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非遺?
  • 成都名寺梵唄臘八入選非遺 看南京佛教哪些項目入選非遺?
    根據鳳凰佛教報導,在已經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與佛教文化有關的項目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門類,包括濟公傳說、觀音傳說、寶卷、津門法鼓、智化寺京音樂、五臺山佛樂、千山寺廟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魚山梵唄、金陵刻經印刷技藝項目。
  • 牛郎織女長什麼樣
    牛郎織女長什麼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17 星期五     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傳說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 衢州針灸師金瑛:針尖上跳舞的非遺傳承人
    金瑛,國家級非遺項目「楊繼洲針灸」省級傳承人、主任中醫師、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針灸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碩士生導師★ 工匠感言「至德精醫,立誠篤行,逢病盡力,術惠於民。」作為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針灸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市115人才第一層次培養成員,金瑛有驕人的成績:技術上,創辦特色門診及衢州首個針灸病區,先後開展填補衢州市空白的龍氏正骨、火針等技術;學術上,撰寫多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及著作,力促「楊繼洲針灸」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金瑛本人也成為非遺項目省級傳承人;教育上,致力中醫文化的傳承,他是浙江中醫藥大學和江西中醫學院的兼職教授,
  • 麗水街展示非遺項目:永嘉崑劇
    如今,永昆已連續參加七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匯演,其中《張協狀元》榮獲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展演劇目」、中國戲曲「學會獎」、「文華新劇目獎」、「魯迅文學藝術獎」、「曹禺劇作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等多項大獎;《金印記》榮獲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浙江省第十二屆戲劇節「優秀劇目大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另有多個劇目、多位演職員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展演活動,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原標題:非遺傳承路在何方? 本世紀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步開展,今年是國務院設立「文化遺產日」的第十個年頭。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137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各省公布了1104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 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山東沂源演繹「東方情人節」
    圖為牛郎織女傳說年畫。 郝學娟 攝中新網山東沂源8月16日電 (郝學娟)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相傳這段唯美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山東沂源沂河畔。8月16日,2萬餘名遊客來到沂源縣牛郎織女景區,共度第十一屆中國(沂源)七夕情侶節。
  • 還有「非遺」項目展示……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這些「非遺項目」~端硯製作技藝(國家級)在中國所產的十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唐朝末年被推崇為「四大名硯」之首。
  •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4日 14:58 來源:   新華網太原4月4日電(記者譚博文)記者4日從山西省文化廳獲悉,山西初步擬定將推薦包括運城牛郎織女傳說和山西老陳醋傳統釀造技藝等項目在內的
  • 七夕約會逼格提升指南——真實的牛郎織女星是什麼樣
    我們總結一下,甚至可以列出一個「七夕十大俗套話題」——  1、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2、中國情人節,要加強七夕的傳統文化傳承  3、相親  4、排隊領證+集體婚禮  5、單身狗獨自神傷  6、弄一些情侶做點小活動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1〕14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今天七夕 你所不知道的牛郎織女傳說
    生於天地之間,浩瀚的星空、蒼莽的大地帶給人類無盡遐想,自古至今產生了數不清的天、地、人的動人故事,牛郎織女傳說作為這類故事的代表,流傳在華夏大地、播布於漢字文化圈中,歷久彌新。遙看牽牛織女星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遙望星空展開想像的結果。「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