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到知乎有朋友問到這個問題,於是稍作解答。
先說結論: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就已經在用金木水火土來稱呼五大行星,但是從文獻上看,數量確實不佔多數,更多的使用辰星歲星之類的名字。
但是辰星歲星之類的名字裡面,應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謄寫時候由金木水火土刻意改成的正規名稱。
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是人們很早就發現了的,我們現在看一些古書中可以發現,古代稱五顆行星並不如現在稱謂金木水火土,而是分別為:金星-太白、木星-歲星、水星-辰星、火星-熒惑、土星-鎮星。
我們現在看史書之中,大部分都是嚴格使用這套稱呼。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中國古代「唯一正確」地稱呼方式。
其實未必。
《大東》裡面還曾提到「啟明」、「長庚」之類的金星別名。如果看《開元佔經》,還會發現,各個行星也還都有多個別名!
比如
在《淮南子·天文訓》裡面也記錄了:
何謂五星?《史記·天官書》中羅列了一堆行星的星佔迷信內容,其文為:
木星與土合,為內亂。飢,主勿用戰,敗;可見當時其實就有木星、金星等稱呼。
但是從後世史書來看,這樣的稱呼不是很正規。不過據一些學者考證,很有可能即便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官員,在進行天文觀測的時候自己寫記錄也是用的金木水火土的稱呼,謄寫到正史之中再改為太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等。
就好比我們自己做課堂筆記時候經常會寫一些不太正式的簡稱。古代天文官員,也是會偷懶的。
為何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在今時今日檢索所有古代天文記錄,不可避免的會發現很多記錯的內容。而錯誤之中,有些可能真的是觀測錯誤——看錯了,有些則是輾轉傳抄過程中的錯誤——抄錯了。
在所有抄錯了的問題中,頗有一些是字形錯誤,比如有人寫【已亥】寫的太潦草了,抄寫的時候就可能會抄作【乙亥】。
但是專家們在梳理古代天象記錄時候發現了一類出乎常理的錯誤:有些記錄裡面,弄混了木星-水星-火星。
按歲星-辰星-熒惑三個名字,從字形是絕對不會錯了。但是如果寫成水火木,那潦草一些就確實很像了。
比如:
《宋書·天文二》記載:
(永寧二年)十二月,熒惑襲太白於營室。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永寧二年十二月,火星和金星都在營室的位置,二者非常近。營室即是二十八宿的室宿。但是我們通過虛擬天文館軟體模擬就會發現,實際上永寧二年年底和金星非常近的是木星。
大概因為書寫潦草的【火】和【木】二字相似,故而弄混。
類似的錯誤還有《後漢書》中
(永元)十三年【《古今注》曰:正月辛未水乘輿鬼,十二月癸巳犯軒轅大星】永元十三年正月的辛未日,水星在輿鬼附近。輿鬼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鬼宿,也就是西方的巨蟹座。然而實際上模擬天象可知,在公元101年3月11日,火星犯鬼宿三。這段直接寫的「水」並沒有替換為辰星,其出錯大抵也是因為水火二字字形相近。
此句天象錯誤和前面大體相似,直書「水」並未替換為辰星,不過是當為木星在鬼宿。誤做水星。水、木字形相近。
後面兩個條記錄都是直接寫水星的,並沒有替換為什麼辰星、歲星之類的名字,其錯誤原因也可以很容易發現。而永寧二年的錯誤,因為謄寫時候把原始記錄的火星替換為了熒惑,反而不易發現錯誤原因。但是以後來兩個的道理推測,當是字形錯誤。
所以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就已經在用金木水火土來稱呼五大行星,但是數量確實不佔多數,更多的使用辰星歲星之類的名字。但是辰星歲星之類的名字裡面,應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謄寫時候刻意改成的正規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