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為什麼數位化轉型正在變成「吉祥物」?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蔣悅1

(「未來已來」是界面商學院策劃的高端系列訪談,專注人工智慧、區塊鏈、自動駕駛和基因技術等前沿領域的趨勢、衝擊和挑戰。)

數位化轉型正變成一句「正確的廢話」,每家企業都深知變革勢在必行,成功的踐行者卻寥寥無幾。

埃森哲曾指出,只有9%的企業在數字轉型工作上成效顯著。由於缺乏清晰、系統的轉型戰略,企業大多抱著跟風、試水的心理,它們既不知道數位化是否與其組織願景相適配,其關注點和評價指標也十分短視,比如,有60%的企業聚焦於數位化能否為其帶來不菲的財務回報。

儘管財務指標關係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但轉型無法一蹴而就,對短期回報的過度關注將使變革從一開始便走上歪路。為釐清數字轉型中的陷阱和偏誤,界面商學院採訪了歐洲著名商學院IMD商學院人工智慧、分析與營銷策略教授Amit Joshi。

Amit Joshi認為,很多企業錯誤地把商業技術變革當作數字變革,這使得技術變成了一個「吉祥物」,它被逐漸符號化,而未能發揮其真正價值。面對「轉型可能會失敗,但不轉型一定會死」的困境,企業或可參考「變革三步驟」,從中定位自身情況和變革程度。此外,企業也不必盲目進行全數位化轉型,尤其在黑天鵝事件頻發的當下,辨別什麼是穩定不變的,並為其做準備和計劃才是明智之舉。

--

以下為採訪實錄,經過整理和編輯:

技術應被視為工具而不是戰略

界面商學院: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談論數位化,人工智慧(AI)、物聯網、虛擬實境(VR)、雲計算等前沿技術被視作數位化轉型的利器,它們具體帶來了哪些改變?

Amit Joshi:以雲計算為例。2000年,如果我們想創辦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平均成本大約是500萬美元;而在2011年,成立一家公司的成本降到5000美元。這是因為在2000年,成立網際網路公司需要伺服器,需要所有的基礎設施,但如今,我只需要一張信用卡,向阿里雲支付幾百美元,就能擁有和其他大公司一樣的基礎設施服務。所以雲計算的確使傳統企業向數位化轉型變得更容易,你提到的其他技術也會起到相似的效果。另外我想強調一下,技術只是變革的驅動因素,它本身並不等同於數位化轉型。這就好像食譜中調料的改變,並不意味著食譜本身被顛覆了。AI和物聯網這些技術,它們只是加速了數位化轉型,卻不是數位化轉型本身。

界面商學院:但仍有很多公司把主要精力和投資放在了技術上,您認為這是推動數位化的好方法嗎?

Amit Joshi:技術應該被視為工具而不是戰略。我曾為許多公司提供服務,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它們最大的問題是太過在乎技術。很多企業覺得,哇,AI、VR、物聯網這些技術這麼火爆,我也一定要用它們做點什麼。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首先,企業應該忘掉AI、物聯網,忘掉這些所謂的前沿技術,先問問自己「我的公司究竟想解決什麼問題」。針對這個回答,企業需要收集什麼類型的數據,配置什麼樣的傳感器等等,這一切都釐清後,最後才落足到「我需要什麼技術」。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如果你使用AI技術僅僅是因為它很酷,那它不可能為你創造收益。錯誤的思考路徑使得很多組織投入頗多卻難以獲得回報。有調查發現,70%已部署AI技術的公司表示,它們沒能從中獲得回報。

數字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困難和漫長的過程,大多數組織都失敗了。我見過許多企業已經進行了5-6年的轉型,但由於一些突發事件,比如更替CEO,導致轉型被擱置,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因此前功盡棄。

界面商學院:正如您所說,許多公司利用數位技術來包裝自己,這是否意味著技術逐漸被符號化,而未能創造實際效用?技術在轉型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Amit Joshi:在某些情況下,是的。很多組織選擇AI或許是因為它很酷,又或是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募投。如何區分一家公司是不是人工智慧企業要看它的系統如何利用AI技術學習。我以前為初創企業工作時,曾要它們精準地描述其系統利用AI的學習過程,但有些企業會說,不不不,我們不是在學習,我們只是在使用它。這就不是人工智慧企業,這不過是一個內置了AI技術的僵硬模型。

我認為數位化轉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我稱之為「工具數位化」(Digitization),它指的是企業把本來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數位化。例如,之前的銷售人員要用紙筆填寫報告,但是現在,他們可以利用平板電腦輸入。在過去,客服人員打電話時要做筆記記錄反饋,而今天,有軟體可以自動記錄並轉化電話內容,甚至高亮出溝通要點。但是在我看來,這不是數位化轉型,這僅僅應用了數位技術而已。很多公司在開發了自己的app、設立了網站、使用了一個先進的技術後就以為自己實現了數位化轉型。不,你沒有,你只是把操作過程數位化了。儘管銷售人員轉為無紙化辦公,但企業的銷售和運營方式並沒有被改變,這不過是利用科技讓工作變得更便捷而已。

當企業實現了工具數位化,接下來還要考慮如何使職能數位化(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 Function)。對於銷售部門來說,工具數位化幫助他們利用AI、數據分析等技術把所有記錄在電腦的數據通盤整合分析,而得以發現一些趨勢、得出某種結論。重要的是,他們隨後可以根據這些洞見相應地調整其銷售流程或方式。比如,數據顯示,A在早晨有空閒時間,但下午4點以後,她就會變得很忙,如果想要談生意,最好在早上聯繫她。營銷人員可參考這些信息,選擇恰當的溝通時間,維持客戶關係。但這也僅是數位化了銷售部門,企業的財務、運營和人力資源部門仍在使用舊的工具,遵循舊的流程。這就到了第三個步驟——全組織的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如果企業能使所有職能部門都實現數位化的運營,那麼此時我們可以說它實現了全數位化轉型。

數字轉型的成功標誌是賺錢方式發生變化

界面商學院:您剛才提到很多公司都試圖向數位化轉型,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大約有多少公司轉型成功?

Amit Joshi:非常非常少。這裡我們忽略那些天生就擁有數字基因的公司,比如騰訊、谷歌和阿里巴巴,它們的運營和非數字公司、傳統企業相比完全不一樣。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有91%都是失敗的,只有9%成功了。但有一些公司做到了第二步,即職能數位化,耐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耐克利用了物聯網技術,把跑鞋和NIKE +應用程式相連,這不僅讓使用者和附近的跑步愛好者、運動俱樂部相連接,軟體還能獲取顧客的消費、運動等數據,這為品牌後續推送個性化的產品、設計、促銷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耐克完全改變了品牌了解和觸達顧客的方式,這是完全的數字轉型,但它目前只針對跑鞋這個類別的產品實現了數位化。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德國的B2B集團拜耳(Bayer),該公司在農業領域的數位化轉型非常成功。過去,農民根據過往的經驗來決定買什麼種子,使用什麼化肥和農藥,通過看天氣預報來採取措施保護農作物。但拜耳利用技術把這一過程數位化。通過在田地裡、拖拉機等設備上安裝傳感器,來獲取天氣、土壤等數據,匹配出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甚至分析出什麼時候最適合種植,以及不同農作物該使用多少化肥等,拜耳給農民提供合適的種植建議,提高其生產力。該公司藉助了數位化工具和數據分析,變革了其農業產業,使其從傳統的售賣農藥等產品的方式轉向為農民提供種植諮詢服務。

界面商學院:既然失敗屢見不鮮,為什麼企業仍然追逐數位化?它們轉型的理由是什麼?

Amit Joshi: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正面臨來自數字巨頭、初創企業的競爭衝擊。看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字節跳動,對於國外的傳統巨頭來說,這些年輕的中國企業在威脅著它們的地位。假設我經營著一家銀行,本來運營得非常輕鬆,我有穩定的顧客、存款……但螞蟻金服出現了,比起步行到1公裡外的分行,人們更願意打開手機,通過支付寶進行交易,於是我不得不改變現有的經營方式。再比如保險業,它是一個如此陳舊乏味的行業,但現在它被數位化了。媒體、零售、汽車製造等行業也都在被數位化改變。通用汽車每年生產1000萬輛汽車,特斯拉每年只生產35萬輛,站在通用的視角,30多萬輛汽車根本不叫生意,充其量是個愛好。但是為什麼特斯拉比通用汽車的估值更高?因為數位化,因為它的車配備了傳感器,能從中獲得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確切地洞察客戶的行為。而通用汽車、奔馳等傳統汽車製造商無法獲取這些信息,這就是區別。

界面商學院:您列舉的拜耳、耐克這兩個例子都是通過收集可觀的數據來實現數字變革的。您認為「數據」是實現數位化轉型最重要的推力嗎?

Amit Joshi:我們可以利用「傳感器-數據-建模」這一路線圖來洞察傳統企業向數位化轉型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企業需要安裝傳感器(sensor),用以感知、收集數據。物聯網可以成為傳感器,手機、店鋪裡的閉路電視、筆記本電腦的cookies程序都可以成為這個傳感器。

安裝傳感器是第一步,它把顧客和企業連接了起來,幫助企業獲得相關的消費者數據,但收集而來的數據大多是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比起漂亮、整齊的數字,它們通常是社交媒體數據,以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比如Alexa、Siri收集到的數據便是語音數據。所以數據固然重要,但僅有數據遠遠不夠。企業還需要擁有構建模型(model)的能力,能夠將非結構化數據加以轉化,以方便後續分析和決策高效準確的進行。

界面商學院: 如果數位技術的應用不足以證明變革成功,那麼數位化轉型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Amit Joshi:如果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企業賺錢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那麼我認為它已經實現了數位化。例如,過去企業靠出售化肥、種子和幼苗賺錢,就算今天這些賺錢方式依然存在,但售賣實物產品不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它發展出了諮詢服務,通過給人們提供種植建議獲得回報,那麼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發生了改變的,我認為它可以被稱作成功的數位化轉型。

不是所有企業都得走數位化之路

界面商學院:您是否認為數位化是企業的必經之路?

Amit Joshi: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所有的組織都需要變革,部分組織需要向數位化轉型。但對於所有企業來說,至少應該實現「工具數位化」,因為這可以使它們的運營效率產生質的飛躍。接下來的兩個步驟比較棘手,但我想部分組織可以完成職能的數位化轉型。我不建議企業盲目嘗試全組織的數字變革。比如通用電氣(GE),這家擁有悠久歷史的百年企業、美國曾經最偉大的公司之一,今天幾乎是在苟延殘喘,我都不知道它是否能夠在未來5年內存活。GE曾試圖一步到位地改造自己,可惜在這當中犯了很多錯誤,沒能再現輝煌。所以我認為企業對於全組織的數位化轉型要非常謹慎。但所有企業都可以做到工具數位化,大多數組織可以實現職能數位化。

界面商學院:除了過度沉迷技術,數位化轉型還容易走進什麼誤區?

Amit Joshi: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數字轉型沒能獲得所有管理人員的支持與配合。比如公司的副總裁和首席營銷官對於數位化轉型非常支持,但是其他的高管、中層管理者卻興致寥寥。這就是失敗的起源。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要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是非常困難的,它不是打補丁,不是某一個員工或部門的任務。如果各級管理層沒有把觀念、思維和目標調整一致,轉型一定會失敗。

我認為企業首先要設定一個能被所有員工認同且能創造價值的願景。比如,我的企業想要進行數字變革,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是一個好的願景,它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願景將決定企業後續的轉型路線,即我們之前討論的「傳感器-數據-建模」路線圖。IBM沃森機器人的失敗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它承諾了太多無法兌現的東西,是項目的願景出現了問題。

界面商學院:此次疫情將對數位化轉型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對於傳統企業來說,這是否是一個好的時間點實施變革?

Amit Joshi:新冠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的發展。原本一家公司可能想要在未來3-5年內推進和實現數字轉型,但現在,它必須在3-5個月內完成,否則就要關門大吉。企業別無選擇,它們必須向數位化轉型。對於那些依賴於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來推銷、經營的公司,它們亟需轉向低接觸、高影響力的模式。在過去,有些品牌為了證明它的產品擁有高品質,會通過展廳和現場講解的方式來觸達消費者,令他們信服。但現在這些活動不能進行了,它們只得想辦法利用數位技術來展示產品,體現其高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不要做太多的改變。新冠疫情對於所有企業來說都是百年一遇的危機,它無法被預測,你不知道它將在什麼時候結束。這個時候,比起做全面而宏偉的藍圖規劃,企業更該問自己什麼是不變的。如果你的結論是,5年後,品牌和客戶對你的公司來說仍然很重要,那麼你就可以在品牌,在消費者洞察上投入更多。企業不能總是追逐潮流,辨別什麼是穩定不變的,並為其做準備和計劃才是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數位化轉型」執行長們需要更多參與數位化轉型的三個原因
    這些高度可擴展的技術平臺正在改變企業與客戶聯繫並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它們催化了一股數位化創新浪潮,既有Waze和bluepairt這樣的新數字「本土」初創企業,也有通用電氣(GE)和希爾頓(Hilton)這樣的傳統企業,利用它們來調整產品、渠道和商業模式。
  • 2020 IDC中國數位化轉型卓越獎花落五家「未來企業」,鋒芒畢露
    自10月12日首映以來,共有超過2000位參會者來自1000+家不同行業的「未來」組織參與了本次活動。  IDC自2019年提出「未來企業 」,直至現在的「數位化2.0」,都對各組織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在過去的五年裡,IDC一直在與各企業組織合作,制定戰略並實施數位化轉型。
  • 華為:數位化轉型方法論以及其背後「環割」哲學
    【IT168】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這已成為業內共識。但在現實中,很多數位化轉型計劃還是陷入重重困難,其原因大多在於企業內部對數位化轉型的認知還不夠透徹。  作為數位化轉型的一個最佳實驗場,華為的數位化轉型之道有哪些特別之處?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存在哪些誤區,有沒有獨特之處?
  • 十個關鍵詞,告訴你數位化轉型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我們認為,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當前,全球信息通信技術正進入技術架構大遷徙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正在經歷從基於傳統IT架構的信息化管理(數位化轉型1.0),邁向基於雲架構的智能化運營(數位化轉型2.0)。
  • 從五大能力到「1+5+N」,數位化轉型需要服務來閉環
    對於當前政企數位化轉型後如何更好地持續運維運營這一問題,華為中國政企服務有兩點共識:● 數位化轉型本身涉及到各種技術以及各種產品的組合,不是簡單的使用一個技術,而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打造解決方案只是第一步,持續的運維運營以及運維的轉型壓力都變得越來越緊迫、越來越重要。● 數位化轉型,其最終要通過業務、數據來說話,提供可感知、可度量的價值。
  • 企業該如何應對數位化轉型項目的挑戰?
    根據知名商業諮詢公司奧特米特集團(Altimeter Group)的調查,正在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公司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客戶參與度,更高的員工士氣以及更多的客戶收入。 有效數位化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考慮潛在的挑戰。
  • 「16213+」,長沙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密碼
    近三年來,長沙銀行投入IT建設的資金超過15億元,形成了「16213+」(即一組雲數據中心,六大中臺,雙網雙櫃,一個智能營銷平臺,三大生態,以及基於金融科技的若干創新應用)的數位化轉型的體系架構。通過綜合構建五種能力——基礎能力、中臺能力、渠道能力、銷售能力和生態能力,長沙銀行以全方面、多層次、一體化的數字銀行體系布局,夯實數位化轉型的基礎。
  • 步步高王填:數位化轉型路上,有三道坎必須要邁過
    每年都負1個多點,多的年份可能負2個多點,自從我們實施數位化轉型,結合智慧零售的應用以來,我們的來客數在今年的1到4月份,來客數已經通過6年的負增長,變成了正的。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王填認為,產品網際網路和線下零售,會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一個是數據驅動,二是需要深度掌控供應鏈,第三個是要做差異化服務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 數字辦公服務轉型:理光投影如何定義新未來?
    面對10月27日,理光全員方針大會上,理光中國董事長宮尾康士「數位化服務型公司轉型」的戰略部署,理光投影機部門內部人士正在熱烈討論這一問題!對於供應商而言,此前「品牌產品-渠道服務」的二元體系,也正在轉變成「解決方案-項目設計與集成」的新「格局」。    「時代在變,客戶的價值需求已經不同,我們必須跟上去、甚至超前一步!這需要我們去引導客戶的新應用、需要對渠道夥伴嶄新的賦能、需要對未來需求針對性的創新。」這是理光投影事業部門面對嶄新的「數字服務化」升級的戰略考慮。
  • 《意見》解讀:上海「全面城市數位化轉型」普陀區率先啟動
    IT時報記者 郝俊慧新年伊始,上海國際數字之都建設便已站上潮頭。《意見》起草者:從「率先」看「重塑」「由於疫情,我們的城市數位化轉型至少提前了10年甚至15年,數位化時代已全面到來。」研討會上,《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起草者之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陳斐斐(市數字轉型辦工作專班)談了當初制定意見時所基於的全局預判。
  • 從智能保險引擎看吉祥人壽數位化轉型
    截至目前,智能保險引擎已覆蓋客戶近50萬,客戶中有31%的客戶首選遠程籤名,84%的客戶使用遠程回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將近70%的客戶選擇遠程籤名來完成保險籤單,減少了銷售人員和客戶的面對面接觸,降低了被病毒傳染的風險,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客戶少跑腿,獲得營銷員和客戶好評。
  • 新經濟下一個十年開啟 微盟:堅定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去中心化」呼聲之下,一場出離平臺、尋找私域的世紀大遷徙正在商家中悄悄上演。商家希望在淘寶等中心化平臺之外,尋找新的電商土壤,擁有完善商業生態的微信成為他們的新落腳點。相比之下,基於微信的移動電商可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流量生態,不會受到平臺的制約,可以完全自主掌握流量和數據。為什麼是微信?(1)用戶基礎。
  • 微軟Carina「入職記」:人工智慧助力各行業數位化轉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都會將「數位化轉型」作為未來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尤其是今年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企業的傳統業務模式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而一些數位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業務承壓能力和恢復速度要遠好於其他企業。
  • 多部委發力推動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來臨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宇燕介紹說,工信部將始終把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創新,引領帶動各領域數位化轉型。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近日表示,科技部正在研究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建立完善「頂層目標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的國家科技組織模式,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銀行已然成為數位化轉型的排頭兵,數位化改革的意識覺醒也終於從頭部企業延伸到了中小銀行。然而,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實現數位化轉型並非一蹴而就。根據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深圳)聯盟聯合金融壹帳通、金融科技50人論壇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如人才匱乏、組織體系滯後、數據治理能力薄弱等。
  • 數位化轉型 商業銀行必須要做出深刻的轉變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的構建我們構建了「北京大學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來刻畫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指數涵蓋228家銀行,包含全部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以及頭部的農商行及外資銀行。樣本銀行的總資產佔銀行業總資產97%以上,因此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該指數構建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數位化認知。
  •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理論篇》01—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者按:讓我們一起開啟《企業數位化轉型》之旅,希望大家對企業數位化轉型有新的思考和啟發,歡迎關注、轉發、留言和評論。數位化轉型是什麼?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數位化轉換(Digitization)、數位化升級(Digitalization)基礎上, 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開發數位化技術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位化商業模式。
  • 同氣連枝,合作共贏: 小冰受邀蒞臨微軟數位化轉型峰會
    (12月15日,北京) 今日,微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之一「韌性成長—2020微軟數位化轉型峰會」在上海西岸美術館召開,雲集一百五十餘位專家學者及國內外跨領域企業決策者,共商前沿技術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人工智慧小冰受峰會邀請,作為特別嘉賓蒞臨現場,運用人工智慧創造力詮釋數位化轉型的新浪潮。
  • 九卦| 銀行數位化轉型面臨哪四大問題?
    作者:九卦姐  編輯:楊文華  來源:九卦金融圈  九卦姐說:  本文根據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副行長楊兵兵在8月14日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中的發言稿整理。  8月14日,由清華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數字金融百人智庫共同主辦、百度智能雲和英特爾支持的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是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度閉門研討會,來自金融界、科技界、學術界的30位重量級嘉賓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進行了深度剖析與交流,現場腦力激蕩,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的行業洞察與前沿經驗,乾貨滿滿。
  • 九卦|江蘇銀行蔣建明: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思考
    作者:九卦姐編輯:楊文華來源:九卦金融圈九卦姐說:本文根據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蔣建明在8月14日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中的發言稿整理。8月14日,由清華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數字金融百人智庫共同主辦、百度智能雲和英特爾支持的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是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度閉門研討會,來自金融界、科技界、學術界的30位重量級嘉賓圍繞「銀行業數位化轉型」進行了深度剖析與交流,現場腦力激蕩,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的行業洞察與前沿經驗,乾貨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