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姓氏,三筆就能寫完,但很多人卻不會讀!

2021-01-20 璇璣文史

姓氏是一個人最有特色的個人符號,幾乎每一個人的名字裡都有著取名人的特殊情感,所以名字對於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特別重要的。但是和名字相比,姓氏則相對固定。時至今日,一些曾經門庭顯赫的家族裡還完整地保存著族譜。從先輩開始算起,世世代代的子孫都使用著同一個姓,這無疑是最有力的延續。

姓氏也一直是民俗學的大學問,從古至今,很多人都想把常見的姓氏收集完整然後匯總。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家姓》就誕生了。可是中華大地上有那麼多人,天下的姓氏又怎會只有一百個呢?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彡」姓。

「彡」姓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筆畫極少但是卻又極為生僻。那麼這個字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一切都還要從複姓"彡且"說起,"彡且"也可以寫作"彡姐"。

早在漢朝時期就有很多生活在隴西地區的人們姓"彡且"。而且自從隴西郡設立之後,政府對於人口的流動把控也變得嚴密了起來。於是很多人也就不再大範圍地流動了,於是姓"彡且"的隴西人就一直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區,這也就是"彡且"這個姓氏不常見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彡"漸漸地取代了"彡且",這也許是語言在自然進化和選擇中的簡化結果,也有可能是某些人為的原因。雖然姓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彡"的基本內涵以及作為姓氏的用法並沒有改變。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根據很多學者專家的考證,早期的姓氏可能起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因為原始時期,漢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所以人們沒有辦法用漢字來表示自己的歸屬感。但是幾乎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圖騰,圖騰就是表明身份的媒介。

圖騰之後就是部落的名字,這些名字也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了姓氏。換句話說,只有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人們才有資格共用一個姓氏。所以後來它逐漸演變成人們血緣的象徵,姓氏是具有極大意義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傳承。

姓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演化的過程極為複雜多變。所以對於很多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而言,這都是一個宏大的議題。《百家姓》、《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書籍都是姓氏研究的累累碩果。

而在這些數量繁多的姓氏中,生僻姓氏又是一個別有意思的研究分類。事實上,除了"彡"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姓氏。曾經有人盤點了生僻的姓氏,"別"、"虎"、"操"都赫然在列。不僅如此,有些姓氏還有多種讀音,在不同的地區居然有不同的讀法。重、區、仇……都是很有意思的多音姓氏。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簡單的姓氏之一,只有三筆,很多人卻不知道怎麼讀!
    文/趣談歷史點滴中國最簡單的姓氏之一,只有三筆,很多人卻不知道怎麼讀!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中,我們可以看到,筆畫最少的姓氏是「一」,這也是最簡單的姓氏。很多人小時候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一一」吧,因為這樣寫試卷的時候速度會快一點,而且被老師罰抄名字的時候,速度也會更快。不過你知道中國最複雜的姓氏是什麼嗎?有人會說,是漆雕,但實際上漆雕並不是最複雜的姓氏,據記載,最複雜的一個是: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其實這是蒙古族的姓氏。
  • 中國最簡單的姓氏之一只有三個筆畫,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讀!
    《百家姓》記載姓氏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是一部罕見的記載姓氏文化的典籍,全書採用四言體,對姓氏進行了排列。如今,中國的四大姓是張、王、趙、李,這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還有一些小姓自古以來就消失了,沒有傳到今天。有的雙姓簡化為單姓。
  • 最生僻的一個姓氏,僅短短三筆,很多人卻張口就讀錯,你能念對嗎
    無論現在還是過去,姓氏可以說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象徵之一,過去誕生了林林總總的姓氏,有著「百家姓」之說,實際上中國曆朝歷代以來,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也有146個。
  • 中國最簡單的幾個姓氏,只有三筆,卻很少有人能讀對,不信你試試
    文/中國最簡單的幾個姓氏,只有三筆,卻很少有人能讀對,不信你試試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大家都知道《百家姓》是專門記載我國各類姓氏的文獻,但《百家姓》中所記載的也只是我國眾多姓氏中的絕大部分,還有一部分因為太難念了所以沒有記錄在上面。那麼你所知道的呢些鮮為人知的姓氏都有哪些呢?
  • 我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雖然簡單但大多數人張口就讀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尷尬情況——電腦無法識別自己姓名中的生僻字,所以戶口本上的名字是用其他同音字代替的「新名字」,有的人甚至被迫改名。
  • 我國有一個姓氏,只有簡單的三筆,卻沒有幾個人能讀對
    從姓氏文化可以看出中華文化蘊藏著的豐富內涵,因為中國人崇拜祖先,而根據姓氏可以追根溯源,所以人們格外看重姓氏。中國的姓氏十分豐富,除了百家姓,還有很多沒有記錄、少見的姓氏,或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退出歷史舞臺的姓氏。
  • 我國最簡單的三個姓氏:一個一筆一個兩筆,第三個沒幾個人能讀對
    在當時社會中姓與氏有很大區別,這一點「上古八大姓」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姓,與母系、父系兩大氏族有明顯區別。 但是在戰國時期,由於宗法制度日去沒落,所以姓氏合二為一,就變成了現代人熟知的姓名了。 中國的簡單姓氏你知道哪些?
  • 現代最簡易的姓氏之一,筆畫僅三筆,大部分人見後卻總是讀錯
    說起中國最簡單的姓氏,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姓。一字字形確實很簡單,不容易讀錯,但另外還有個簡單的姓氏,只有三筆,大多數人見後卻總是讀錯,它就是「彡」。很多人看到這個字,通常只會覺得它是個偏旁部首,而非獨立的漢字,這其實是大大的誤解。
  • 中國筆畫最簡單的姓氏,僅僅只有兩筆,卻很少有人能第一時間讀對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統計數據,中國古代單是出現在文獻中的姓氏就有5662個,而如今更是有著6931個單姓以及9012個雙字姓,其他字數更多的姓氏也分別有上千個,字數最多的一個姓氏整整達到十七個字
  • 中國最像偏旁部首的一個姓氏,僅僅只有3筆,多數人眼熟卻不認識
    「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中國自上古時期起,便有姓氏一說,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從中可以看出,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姓氏已經發展成諸多分支,不再只局限於一個「祖姓」,只要不怕老祖宗怪罪,改換姓氏都可以。
  • 這個姓氏屬於炎帝後代,只有簡單的三筆,卻很少有人能讀出來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好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也就背到這裡為止了。一提起中國人的姓氏,都會想到《百家姓》,但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古時候孩子從小要讀《百家姓》,不光是為了認字吧?其實,把《百家姓》列入啟蒙必讀書,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國人對于姓氏的尊重,每一個姓氏都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是聯結現實和歷史的紐帶。
  • 我國有一姓氏,只有短短三筆,但很多人張口就讀錯,你能念對嗎?
    中國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3筆,大多數人張口就念錯,不信你試試《五柳先生傳》中提到: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陶先生生平就喜歡讀書,但不可能會逐字逐句的去過分解讀每一個字背後的意思。也就有了不求甚解這個詞兒,不求甚解後來也演變成了一種讀書的態度。
  • 這個姓氏只有三筆,多數人張口就會讀錯,後人無奈紛紛改名換姓
    我國歷史悠久,姓氏也是源遠流長,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中記載,我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單姓有6931個,雙字姓有9012個等,而這個姓氏只有三筆,多數人張口就會讀錯,後人無奈紛紛改名換姓。這便是彡姓,可讀作「shǎn」與「xiǎn」,據《姓源》記載彡(xiǎn)姓是姜姓的後裔,也就是炎帝的後人,《姓氏考略》記載「彡姓」為彡且氏所改,彡且又作「彡姐(xiǎn zǐ)」,是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西北甘肅地區羌族的一個氏族部落。
  • 罕見的姓氏,僅有三筆,認識這個字的人鳳毛麟角
    也就是說,有許多姓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亡。其中,有一個姓氏儘管只有寥寥三筆,但卻非常罕見。一、「彡」姓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姓氏的時候都會特別驚訝,因為「彡」這個字基本上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它就是一個字的偏旁部首。那麼一個字的偏旁部首還怎麼會單獨拿出來作為姓氏使用呢?其實,「彡」姓的來歷還真的挺源遠流長的。
  • 中國筆畫最多的姓氏,沒幾個人能讀對寫對,名片上要給姓氏注音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起源於伏羲時期,那個時候還是母系社會,只有姓,到了父系社會,氏就產生了,比如黃帝是姬姓軒轅氏,而炎帝是姜姓神農氏。後來由於人口越來越多,人們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或者自己的職業,就衍生了很多不同的姓氏。隨著歷史的發展,如今中國的姓氏文化枝繁葉茂。
  • 有幾個漢字很多人讀了一輩子,全都讀錯了
    有幾個漢字很多人讀了一輩子,全都讀錯了我國擁有非常悠長的歷史事件目前來說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就已經剩我國這一個了。也是現在全世界存在時間最長並且正在使用的一種文字,影響力也非常的遠在東南亞周邊地區基本上有很多國家的文字都有我國漢字的雛形。比如說日本與韓國,現在最為明顯的就是日本了日本文字現在來看還有我們認識的漢字,而韓國在百年之前也是使用的漢字除了讀法不一樣以外都一樣兩方官員不用翻譯官只用寫字就能夠正常溝通了。
  • 中國名字筆畫最多的村子第一個字沒人會讀,一個字足足有30筆。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在中國已經有六千多年歷史。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在到現在的簡體字,文字在人們使用中慢慢逐漸簡化。爨底下村曾被選為風景最美麗的鄉村,國家的A級景區。但這個村最出名的卻不是風景而是村名,爨底下村。很多來這裡的遊客在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一臉問號。後面的3個字大家都會讀,但第一個字大家都會很懵。
  • 日本最好聽的三個姓,這些姓氏的人,不好好起名簡直愧對列祖列宗
    其實日本人姓名的順序和中國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後,不過日本姓名字數常常比我們多,單一個姓氏就可能達到兩三個字甚至更多。看多了抗日劇,很多人印象中日本人的名字多是「佐藤」、「齋藤」、「小泉」什麼的,但實際上日本姓氏數量有十幾萬個,日本只有一億多人口,平均一個姓只有幾百人。
  • 中國姓氏宗祠通用對聯 我國的姓氏來源多種多樣
    其名聯是下中「司命灶君神位」,右聯為「有德能司火」(上聯),左聯為「無私可達天」(下聯)。一個家庭大事,如遷入新居,喜慶事,子女之名登金榜,年節等都必定祭祖,敬天公和敬灶君。結婚時,新郎除敬拜自家祖先外,更要到母親外家和祖母外家敬祖,祭祀後的牲禮,必定奉上一大臂,謂之「阿婆肉」。中國文化建基於人生修養,其基本則在家庭。
  • 中國筆畫最多姓氏「爨」 十堰一家6口30年未遇同姓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得知,在中國科學院姓氏研究專家袁義達研究員和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編纂的《中國姓氏大辭典》記載的23813個姓氏中,筆畫最少的姓為1筆,為一,筆畫最多的姓為30筆。  「可以說,爨姓是《中國姓氏大辭典》裡記載的筆畫最多的中國姓氏。」對此,連爨江峰自己都感嘆:「我的名字寫下來共46畫,筆畫數是一般人的兩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