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個人最有特色的個人符號,幾乎每一個人的名字裡都有著取名人的特殊情感,所以名字對於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特別重要的。但是和名字相比,姓氏則相對固定。時至今日,一些曾經門庭顯赫的家族裡還完整地保存著族譜。從先輩開始算起,世世代代的子孫都使用著同一個姓,這無疑是最有力的延續。
姓氏也一直是民俗學的大學問,從古至今,很多人都想把常見的姓氏收集完整然後匯總。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家姓》就誕生了。可是中華大地上有那麼多人,天下的姓氏又怎會只有一百個呢?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彡」姓。
「彡」姓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筆畫極少但是卻又極為生僻。那麼這個字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一切都還要從複姓"彡且"說起,"彡且"也可以寫作"彡姐"。
早在漢朝時期就有很多生活在隴西地區的人們姓"彡且"。而且自從隴西郡設立之後,政府對於人口的流動把控也變得嚴密了起來。於是很多人也就不再大範圍地流動了,於是姓"彡且"的隴西人就一直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區,這也就是"彡且"這個姓氏不常見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彡"漸漸地取代了"彡且",這也許是語言在自然進化和選擇中的簡化結果,也有可能是某些人為的原因。雖然姓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彡"的基本內涵以及作為姓氏的用法並沒有改變。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根據很多學者專家的考證,早期的姓氏可能起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因為原始時期,漢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所以人們沒有辦法用漢字來表示自己的歸屬感。但是幾乎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圖騰,圖騰就是表明身份的媒介。
圖騰之後就是部落的名字,這些名字也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了姓氏。換句話說,只有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人們才有資格共用一個姓氏。所以後來它逐漸演變成人們血緣的象徵,姓氏是具有極大意義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傳承。
姓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演化的過程極為複雜多變。所以對於很多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而言,這都是一個宏大的議題。《百家姓》、《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書籍都是姓氏研究的累累碩果。
而在這些數量繁多的姓氏中,生僻姓氏又是一個別有意思的研究分類。事實上,除了"彡"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姓氏。曾經有人盤點了生僻的姓氏,"別"、"虎"、"操"都赫然在列。不僅如此,有些姓氏還有多種讀音,在不同的地區居然有不同的讀法。重、區、仇……都是很有意思的多音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