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規模化豬場一般對豬群耳號都有規範的標記和記錄,但在實際生產管理中,豬群耳號標記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耳號的錯誤標記、重複標記、耳標缺失、耳標標記不統一等,導致豬場的數據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存在諸多困難。我們介紹一下目前在豬場使用的幾種耳號標記方法。
1、耳刺法
耳刺法是將刺青針裝入刺青器中給豬刺上紋身的一種方式。該方法是作為種豬個體識別的備用方法而使用,雖然能夠永久性的識別但在活體動物上一般不容易被看到,因此主要用於屠體的標記,以追蹤到這頭豬的來源豬場。
2、耳缺法
耳缺法是指仔豬出生後6-24小時內,根據公司的耳缺標記系統,使用剪耳鉗在仔豬耳朵上剪出相應缺口。該方法是比較長久的一種個體識別方法,不像耳牌容易掉,而且容易被識別,因此被國內大多數種豬場採用,但由於對豬只的應激比較大,在國外有些質量管理條例中禁止使用。同時只能用於識別有限數量的豬,如果豬的數量太多那麼很快數字就會重複。
3、耳牌法
耳牌法是使用耳牌鉗將帶有顏色、連串數字或是二維碼的耳牌打在豬只耳朵中央。該方法容易識別且對豬只的應激比較小,因此在種豬群管理和種豬群記錄系統中仍然起到關鍵作用,特別是在配種、返情檢查、妊娠檢查、疫苗免疫、治療、進產房、分娩和斷奶時豬的個體識別很重要,二維碼耳牌還能夠追溯豬只的源頭和防疫信息,但耳牌不可以作為永久識別方法,因為它很容易被拉掉或丟失,有時候耳牌會被豬咀嚼而無法用於個體識別。
4、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同時給種豬使用耳牌法和耳缺法雙層識別標記。該方法既容易識別動物標誌又能夠防止耳標的丟失,因此在很多種豬場採用這種雙層標誌的方法。
5、電子耳標法
電子耳標法是將豬只的基本信息寫入晶片中,將含有晶片信息的耳標固定在豬只耳朵上,需要時用手提閱讀器進行識別閱讀。該方法能夠自動識別豬只信息,包括動物耳號、品種、來源、生產性能、免疫狀況、健康狀況、畜主等信息,方便生產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
總之,豬只耳號標記是豬場數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豬群的系譜建設、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免疫情況、治療情況等,依據規模化程度水平的不同選擇適合豬場自身的耳號識別方案。您的豬場還有哪些不同的耳號標記方法,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