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有效的聽課方法有哪些?手、口、眼、耳、腦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聽課應該叫學課更為貼切,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記憶思考、用手記,用嘴說出來。
1、眼觀、耳聽效果好
有些同學上課的時候不能調動五官一起學習,或者是偷懶只用耳朵聽不去抬頭看,經常在課堂上聽老師喊抬頭就是這個原因。
聽和看兩者並用,一定強於只聽不看的聽課效果。
這就和我們喜歡看電影大於只聽廣播的原因一樣,我們需要的是聲音和圖像雙重信息。
一邊聽一邊看,信息通過聲音傳遞比較抽象的內容的同時,又可以將不能抽象具象的內容直接通過圖像來強化認知,這樣達到聽之任之的效果,當眼耳結合起來學習的時候,可以相互促進,這樣不會輕易分散注意力。
我們聽到的一般是聽老師的講解、聽別的同學的思路、聽一些制式錄音、聽規範閱讀;我們看到的一般是老師的書寫規範、看老師的神情、儀態、看難懂的動畫、看示例圖片展示。
通過以上這麼多的內容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很多同學以為聽課只要聽就行了,往往我們聽到的和看到的結合起來才是知識的本質,也會讓自己形成雙重記憶。
2、邊聽邊思考
學習的過程是個枯燥的過程,但是如果能夠將學習的過程通過聽之後加以自身思考就會大有不同,只有加入了思考的聽,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如果只是單純的聽,而不用腦,那麼在老師講解新課的時候就只能空空如也的聽,就會變成老師嘴裡常說的腦子沒帶著。
一邊聽一邊思考,才能及時消化理解,如果當時左耳進右耳出了,就和沒聽沒什麼區別,如果聽的同時加上一層大腦的過濾,那麼經過這一次的轉換後就會接收、存儲變為所得了。
有一些同學為了取巧,老師講什麼就開始直接背,而不思考,這樣下去就和狼吞虎咽得吃東西很像,雖然好像吃飽了,但是什麼味道都記不得了,這樣就不是在品嘗美食,先對應得就不是在掌握知識。
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每天上課感覺特別認真的在聽,眼睛聚精會神,好像生怕錯過什麼一樣,但是每次老師問他回答問題都答不出,或者是只能原封不動的答出,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老師講的我麼是否懂了,我們都要在心理多想幾次為什麼,然後清楚了就是清楚了,如果不清楚一定要記下來科後去問清楚才行。如果是那種課上不會課下補的方法,前期知識淺內容少的時候可以,到後面往往就越拉越多了。
3、手口眼耳腦,一個都不能少
前面說的是兩兩結合聽課,如果能夠眼睛看、耳朵聽、嘴裡跟著讀、手裡的筆跟著寫,腦子同時思考這樣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如果能調動起這五項一起聽課,那麼你的感受是三維立體的,是一種全方位的學習體驗。
耳朵聽到:聽老師怎樣講,聽同學怎樣發言、怎樣提問,做到不漏聽、不聽錯;
眼睛看到:要看書本、看老師講解、看老師書寫、看優秀同學的狀態;
嘴要說到:用嘴說,包括複述、朗讀以及回答問題;
用手寫到:課堂筆記、畫出重點、寫出感想、勤做練習;
腦子思考到:多動腦、集中注意力、調動自己的思維。
多重並用對於學生來說其實是基本操作才對,這次拿出來再說的原因是,很多同學隨著進入初中後,因為某節課沒有聽懂慢慢的就偷懶了,這樣久而久之從5重學習,慢慢的變為4重、三重、兩重、沒重。
成績也是直線下降的,在想追回去難上加難,只有在一開始就給自己將聽課的方法掌握好,後面只要自己某個方面出問題了就及時自我調整,這樣慢慢的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也自然好起來。
學習是個辛苦的申請,但是同樣的學習也是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每當做出一道題、每當能作對一個閱讀理解,每當英語聽力能滿分的時候,一定是成就感爆棚的,那種感覺就像吃了糖一樣甜。
如果回憶小時候,大多數同學學習成績都好過,但是隨著長大,知識難度增加了,慢慢的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導致成績下降了,如果能夠及時找到方法,很快成績就又回來了。
希望各位同學都有好的學習習慣,加油
我是島島
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