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普中國 ,作者張明智
科普中國
公眾科普,科學傳播
很多人在看病的時候
可能會聽到醫生說「看你臉色不太好」
沒想到診斷結果出來後
真的得了病
比如心臟不好的人
往往在他的五官、皮膚上會有所表現
研究結果
2020年8月份,國家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所在《歐洲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結合計算機深度學習,通過臉部照片來評估一個人患冠心病風險的研究。
研究中總結了6809例冠心病患者患病風險與12處頭、面部特徵的關係,結果發現,在擁有3個以上、4~6個、7~9個陽性頭面部特徵的人中,冠心病患病率分別為27.5%、40.3%、84%。
醫學上承認心血管病患者在眼、耳、口、鼻、頭頸、面部這六個方面會有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徵表現。
那麼
我們就可以通過了解這些特徵表現
評估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01
眼部
[ 具體分析 ]
老年人黑眼圈周圍常見一圈白色的環,這在醫學上被稱為「角膜老年環」,它是血液中膽固醇、磷脂、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堆積的結果。一般情況下,角膜老年環不會影響視力、造成痛癢,但是需要及時控制血脂。同時,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現角膜老年環。
兩個眼角之間的鼻梁部位是心臟在面部的反映區,也稱為「山根」。臨床上發現,70% 的心臟病患者會在山根處出現橫紋、紅斑。因此,出現這種現象的人,就要及時預防心律不齊、心絞痛等疾病。
眼瞼部位長出微高於皮膚的紅色或橙色斑塊(多見於內眼角),要注意自身的血脂濃度。這種斑塊是瞼黃瘤,也是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標誌。研究顯示,瞼黃瘤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如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48%,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69%等。
02
耳朵
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動力逐漸下降,這種缺血的結果會引起耳垂褶皺。
2014年,哥本哈根城市心臟研究院對近1.1萬名無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進行了35年的隨訪,結果發現,在耳垂褶皺的患者中,有60.4%出現了冠心病。
03
口
[ 具體分析 ]
嘴唇、舌頭和牙齒都可以反應心臟的狀況。風溼性心臟病或者二尖瓣狹窄的患者,其嘴唇往往發紫,舌頭上有一層白膜,並伴隨著胸悶氣短等現象。這一般是心臟貧血或缺血的表現,應提早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病的出現。
在臨床上,有一種異常牙疼現象,即牙齒總是無緣無故地出現劇烈疼痛,沒有固定位置,還可能伴隨手臂、後背的麻痺或疼痛。那麼,這可能是心臟病引起的,也叫「心源性牙疼」,應提早預防心梗。同時,多注意牙齒的顏色變化。當心臟缺血時,牙齦得不到良好的供血,牙齒就會缺乏營養呈灰暗色。
04
鼻子
鼻尖是心臟的代表,突然發紅很可能是血壓升高導致。
鼻尖發腫、發硬可能和心臟的關係更大。心臟內脂肪增多,造成心臟病變擴大,心臟功能逐漸下降,這種現象的外在表現就是鼻子發腫、變硬。
05
頭頸
[ 具體分析 ]
當頭皮毛囊得不到充足供血時,往往會產生脫髮現象。因此,在臨床的面診時,髮際線後移也是判斷心血管疾病增加的一個主要特徵。
一般情況下,男性頸圍小於38釐米,女性小於35釐米,超過這個範圍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標識之一。頸圍突然變大則可能是心臟缺血性病變所致。
06
面部
當臉色蒼白、發青發紫時,說明這可能與心臟功能性差相關,也是血液流通不暢的表現。
臨床上發現,心臟功能不全,如心衰或冠心病等,可能會造成臉部浮腫、肌肉鬆弛,眼瞼腫脹。
這些現象的出現
並不意味著一定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只是預示著患病風險的增加
但是擁有上述特徵越多就越應該
關注心臟的健康狀況
來源:科普中國 ID:Science_China 作者:張明智 (本文已獲授權)
原標題:《【科普熱點】警惕!眼、耳、口、鼻…這些部位預示隱藏的疾病,趕緊自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