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爾濱1月8日消息(記者馮志遠 通訊員王安政)去年以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堅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兩手同步抓,依託「自主研發」增添交管科技含量,優化警力配置發揮「腳板戰法」傳統優勢,將「省級文明窗口標兵」「省級精神文明單位」等一批榮譽獎項收入囊中,牡丹江市域交通管理質效顯著提升。 「自主研發+」 探索智能交管新模
「人工識別效率低、夜間受光線等因素影響導致車輛識別難度大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公安交管部門。我們專門成立了交通管理研發工作室,自主研發了車輛預警識別系統來解決這個老難題。」交警支隊支隊長張立波介紹到。
這套預警識別系統通過圖像和聲音同步提示執勤民警對車輛實施攔截。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外省來牡車輛的快速篩查、精準識別。它以綜合誤報率小於3%的優勢提升了車管水平和防控效率。
工作室的研發成果遠不止於此。他們還自主研發出交通信號無線聯網設備、行人語音過街安全提醒設備和交通違法自動曝光設備等。
新成果發揮新效果。現在,牡丹江市主城區的209處信號燈全部實現聯網聯控,交通效率提升了18%。在主要路口新增的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自動曝光設備,可以實時將違法行為投屏展示。50個行人語音過街安全提醒設備,不間斷提醒過往行人和非機動車遵規通行、文明出行。
遠端預警、精準防控。該支隊把卡口視頻信息範圍由「市內」向「域內」擴展,主動協調省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局,共享高速公路的鏡泊湖、奎山和霧凇嶺三處市際卡口,實現了對各個方向進入牡丹江市外來車輛的動態管控。
動態布警 精查嚴控守護街路安全
「打擊假牌套牌假證專項行動」「城區交通秩序整治百日攻堅戰」「治理酒駕醉駕毒駕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翻開交警支隊「大事記」,15個專項行動部署開展情況一一可見,這是今年以來實現「事故發生率下降、交通通行率提升」的堅強保障。
聯查聯控,共治共管。交警支隊與交通運管部門形成合力,聯合開展超限超載整治工作,最大限度把警力部署在易發生超載行為的路面上,提高交警見警率、盤查率和管事率,今年以來,已查處1312起超載違法行為,安全隱患被有效遏制。不僅如此,他們還聯合應急管理、市場監督、道路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深挖貨車超載源頭、查處非法改裝窩點、對危化品運輸企業「照單檢查」,持續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實現對危化品運輸車全城動態實施監管。
針對農村地區交通事故預防基礎薄弱問題,交警部門把「兩站兩員」作為整治重點抓緊抓實,延伸管控觸角,強化涉農車輛排查,通過「上道查+入戶訪+網上宣」等形式,壓低農村地區春播、秋收時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提高群眾交通安全意識。
隨著快遞、送餐服務量的激增,流動在大街小巷的「騎手族」成為一股新興的交通參與者。牡丹江市公安局交警部門會同市郵政快遞員協會和快餐配送企業,在省內率先對快遞、外賣車輛交通違法實行抄告制度,對全市625臺快遞三輪車實行了備案管理,對交通違法行為較多的平臺、企業不定期約談。
護企便民 亮好營商環境交警「名片」
疫情期間不見面、不聚集,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車駕管業務咋辦?牡丹江市公安局交警部門在開通「綠色通道」、設立應急窗口、特事特辦的基礎上,在全省首創利用「飛書」視頻會議系統,對駕駛證滿分駕駛人開展網上面對面教育。這些民生警務舉措讓廣大駕駛員得到了實惠。據統計,超過31萬筆車駕管業務和交通違法處理業務通過網上辦理。
交管業務社會化服務,讓群眾「上車牌不求人」從構想變成現實。交警部門在全市建成59家「警郵」「警企」「警保」「警醫」服務站,打出服務「組合拳」。現在,駕駛員體檢不用再排長隊,10家合作體檢機構任意選擇;設置在基層鄉鎮的「小型車管所」能辦理20多項車駕管業務,群眾不用再跑縣裡辦,省時省錢更省心;遍布城區和縣城的13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讓車主購車不出門就能選號掛牌。
路上發生剮蹭等交通肇事在所難免,堵車耗時成了車主的「煩心事」。為此,牡丹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探索道路交通事故網際網路在線快速處理新模式,與全市七家財產保險公司籤訂「警保聯動」協議,啟動10臺「警保聯動」車輛上路巡查,快速處理事故,及時受理理賠,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
車輛轉籍信息網上轉遞,實現區域內「全城通辦」、把駕駛證考試等15項交管業務下放至縣級車管所、在下轄縣(市)建成機動車號牌製作點,辦事群眾直接領取車牌...一項項創新服務舉措落地生根,讓企業得便利,讓群眾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