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兄弟哼唱調聲《囑姑九點半》傳承兩千多年的調聲文化

2021-01-10 洋浦網視

小白說

儋州調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一,是儋州和洋浦地區的文化瑰寶。儋州調聲之所以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永葆魅力,是因為它唱的是儋州和洋浦地區人的生活。

儋州古稱「儋耳」,西漢班固於《漢書·地理志》一書記載: 「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崖郡。」儋耳指的是三都南灘浦(今三都區舊州村)。其中三都1987年改為鎮,2013年10月三都鎮整建制劃歸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2016年3月撤鎮設區。這裡民風淳樸,這片沃土孕育了富有本土韻味的調聲。

三都調聲隊 曾偉 攝影

「儋州自古稱歌海,山歌催得百花開,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臺。」兩千多年來,在洋浦乃至整個儋州,調聲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千百年來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

陳泓和陳潤

在洋浦新英灣聯排房,今年3歲半的雙胞胎兄弟陳泓和陳潤就很喜歡調聲。

01

你們也喜歡調聲嗎?

弟弟陳潤:我和哥哥唱調聲,吃冰棒

奶奶告訴我們,每天下課回家,睡覺前,兄弟倆一定要唱一首調聲才肯睡覺。

02

我喜歡唱調聲,因為調聲很有意思的。

哥哥陳泓 :我弟弟拉著我的手,讓我和他一起唱調聲

《囑姑九點半》這首調聲,是兄弟倆的最愛,也是他們的成名曲。哥哥陳泓和弟弟陳潤經常互相勾住小手指,手拉著手,手一搖腳一擺,唱著舞著,節奏明快,歌聲飛揚,或春風扶柳,或柔和悅耳,或剛強有力,將音樂與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03

這是不能丟不能忘的。孫子都喜歡調聲。

我聽著調聲慢慢變老的,調聲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囑姑九點半》

向上滑動查看《囑姑九點半》歌詞

詞曲/同緣

編曲/陳文清

後期/薛尚任

男:聽阿見依阿說聲

囑哥九阿點半

囑到九阿點半

小呀小水紛紛大呀大路爛爛

怎得閒心邏呀麼邏花欄

怎得閒心邏呀麼邏花欄

哥阿邏來登儂阿邏來來

咱哥照念儂 先方兒囑姑勿去

守到好哥囑是慢來

囑阿慢來 囑阿是慢來

男:聽阿見依阿說聲

囑哥九阿點半

囑到九阿點半

小呀小水紛紛大呀大路爛爛

怎得閒心邏呀麼邏花欄

怎得閒心邏呀麼邏花欄

哥阿邏來登儂阿邏來來

咱哥照念儂 先方兒囑姑勿去

守到好哥囑是慢來

囑阿慢來 囑阿是慢來

兩個人陶醉在調聲中,一邊唱一邊笑,那個熱鬧勁兒,蘊含濃鬱的生活氣息。

陳佳妤是陳潤的二姐,她也喜歡調聲。

04

我調聲唱的最好了。

陳佳妤: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唱調聲。

平時放學以後,也是經常和弟弟一起唱調聲。她告訴我們,和弟弟陳潤唱調聲,弟弟總是不忘要勾起自己的小手指,跟著節拍,聲情並茂,兩個人是越唱越興奮。

她還偷偷告訴我們,陳潤唱的調聲比陳泓好一點,他經常會陶醉在自己的歌聲裡,他很自戀的。

▲新英灣幼兒園 三姐弟哼唱調聲《囑姑九點半》照片

談起調聲,奶奶告訴我們,調聲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這是不能丟不能忘的。好在陳泓和陳潤喜歡調聲,而且他們很有天賦,一學就會。

自古以來,調聲是廣大群眾抒發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悠悠調聲傳承千年。

奶奶告訴我們,調聲來源於鄉間,是勞作的男女創作的。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調聲記錄了人們日常勞作的內容。如「哥揮鋤頭引呵哩,引水來哩來……儂在田裡把呵哩把秧栽哩栽」等等都再現了人們辛勤勞耕作的美好場景。

也有記錄了自然美景的調聲,如「白馬湧泉流萬代,舊州西照照金波。顏塘漾月月呀麼月色靚。松林萬翠架天河,比價雲煙煙景好」將儋州八景如畫卷般用調聲的形式記錄下來。

還有一些調聲也記錄了童年時代孩子們的心聲:「簍簍哩,簍簍哩,屋底涼簷種荔枝,荔枝生得肉人吃,龍眼花開到幾時」。

奶奶說,以前的人生活很困難,特別是小時候,肚子餓了沒有飯吃就會唱調聲。可以說,在缺乏物質和娛樂的年代,調聲溫暖了孩子們的童年時光。

以前唱調聲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一般是在農閒的時候、過節,在山坡野地都可以進行。主要是以前的青年男女以歌抒情。農曆中秋唱調聲尤為盛行。

▲唐寶山: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聲的代表性傳承人

《儋州志》記載:「春則鞦韆會鄰峒男女,妝飾來遊,攜手並肩,歡歌互答。」」以前洋浦各村有供給本村青年男女居住的「女籠」、 「青年籠」(也叫男籠)等。每到中秋節這一天,青年男女會進行集體性「夜遊」,他們借調聲互通情誼,追求愛情。

可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單身的青年男女各站一排,肩並肩,手拉手,集體對歌,在舞蹈中對歌,男的或女的一人一句,我唱一句你應一句,巧妙對答,你來我往,在歌聲和舞蹈中,情感在流淌,心聲在碰撞,愛情也隨之而來。

調聲最初不叫調聲,它最初叫「欸(ê)聲」,儋州方言「ê dāng」。也有人稱它「奇聲」「抽調」,是一種採用儋州方言演唱並配以簡單肢體動作的地方民歌。「調聲」中的「聲」是聲音、歌唱之意。在儋州話中有應答的意思,所謂「你方唱罷我來答」。「欸(ê)」可以當做嘆詞,它是鄉野間的人們疲乏時發出的語氣詞,因為調聲是人們勞作休息時進行的一項娛樂活動。

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星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家關慧棠到儋州採風,期間聽「ê dāng」表演,感到驚奇,他覺得欸聲這個名字很拗口,不容易記,建議改稱為「調聲」。「調聲」一名由此誕生並一直沿用至今。

▲海南煉化調聲隊

調聲作為一種獨特地域風格的民間歌曲。一直以來,都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紹聖四年(1097 年),蘇軾被貶謫到儋州,此三年間,儋州「書聲琅琅,弦歌四起」。蘇軾經常聽到「夷聲徹夜不息」,後來他才知道這就是風行於世的民歌調聲。蘇軾也喜歡記錄調聲,相傳他在貶謫期間,經常學儋州人肩挑水,穿著木屐,帶著草帽,行歌田間。他遇赦北歸時,曾寫下:「黎歌蠻舞祝公歸」、「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 「弦歌四起」等詩句。蘇軾也對民歌調聲留念不忘。

兩千多年過去,調聲走出洋浦,走出儋州,走出海南,走向全國各地。 2006年5月20日,調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洋浦各社區、村莊,總能看到有調聲隊在唱調聲,女隊員扭動著婀娜腰肢,含情脈脈;男隊員揮動著剛健的臂膀,左顧右盼。他們唱著、舞著,調聲夾雜著歡呼聲,飄過洋浦灣畔,唱出新時代洋浦人對新生活的美好願景。

*作者簡介:鄧曉龍,筆名白詩羽,自稱「90後白大叔」,一枚溫如植物的男生。

編輯:鄧曉龍 攝影:曾偉、符潤昌、鄧曉龍

審核:陳豔妹 鄭巍 總策劃:武迪

相關焦點

  • 抗疫神曲《囑姑九點半》敬以此曲獻給『2020生物醫學國際論壇...
    瀏淑君為代表的支援武漢抗疫英雄內蒙古團隊抗疫神曲《囑姑九點半》製作 / 陳光平04:49來自前海論壇抗疫神曲:囑姑九點半聽見鳳說聲囑姑九點半小水紛紛大路爛怎得閒心邏鳳的花欄項久一人在一處咱姑照合風先處兒囑姑不去等到好哥囑慢來聽見鳳說聲
  • 真實男變女一定要調聲嗎?
    之前有小夥伴問我:自己在尋找變聲軟體的時候,遇到了一大堆專業的名詞,什麼調音、變聲、變音、修聲,這些都是什麼意思,之間都有什麼差別呢?其實,這裡面的調音、修聲其實是一個意思,變音與變聲是一個意思,而變聲可以看作是調音的一部分,調聲包括變聲。
  • 卞茜:峨眉山兩千多年孕育出「六秀」文化
    會上,峨眉山市副市長卞茜女士致歡迎詞並向藝術大師和媒體介紹了峨眉山市旅遊文化及旅遊商品發展思路。卞茜介紹說,峨眉古系蜀國地,因地處峨眉山東麓而得名,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歷史悠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峨眉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交相輝映,儒、釋、道文化在此碰撞、融合與演變,孕育和積澱出以山、佛、道、武、茶、俗「六秀」為核心的峨眉山文化。
  • ...是時候來恭城九板村打卡了,找尋瑤族婆王文化在這裡傳承五百多年
    是時候來恭城九板村打卡了,找尋瑤族婆王文化在這裡傳承五百多年  來源:桂林日報2020-12-22 第四版整版但九板村的婆王信仰卻延續至今,並擴大到龍虎、慄木、平安等多個鄉鎮,人口覆蓋近五萬之眾,每3年一屆的婆王節成了恭城的一大節慶盛典,也是恭城瑤族文化傳承的一大載體。
  • 文化傳承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因為什麼?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有燦爛的文化,優秀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中國出現了不少文人雅士。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長廊裡,琴棋書畫與人的關係更為密切。這四種看似平常的藝術雖各有千秋,但它們都能夠映射出中華文化深遠奧妙的光彩。
  • 當年娶了雙胞胎女孩的雙胞胎兄弟,一起結婚擺酒,婚後生活如何?
    人的基因就是這麼強大,在茫茫人海中,兩人雖然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甚至都沒有見過一面,但是卻有長相幾乎一模一樣的人,再一個比較常見的就是雙胞胎了,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並不罕見,當然了,雖然雙胞胎很常見,但是懷上雙胞胎的機率還是很小的,雖然雙胞胎很招人喜歡,但是在平時也經常會鬧出一些笑話,最常見的就是互相認錯發生一些尷尬的事情
  • 澳門混血雙胞胎樂隊Soler:以音樂傳播澳門文化
    來自中國澳門的Soler樂隊(夏氏兄弟)是華語樂壇的一個特殊存在——混血雙胞胎,男聲雙主唱,這是他們最顯著的標籤。哥哥夏利奧(Julio)和弟弟夏天龍(Dino)不僅精通多種語言,還都有著出色的唱功和創作才能。他們出道至今已有15年,在華語樂壇摸爬滾打,歷經高低起伏,成為了澳門文化藝術領域的傑出代表。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傳承兩千餘年,你知道是哪幾座嗎
    從古代開始,那些山中就居住的僧人,他們讓寺廟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成為了我國的佛教名山,中國一共有四大佛教名山,傳承了兩千餘年,你知道是那幾座嗎?五臺山有一些信仰佛教的人會自稱自己是五臺山的和尚轉世,也因此五臺山的和尚十分出名。五臺山位於山西五臺縣,海拔約為3000米,它是由五座山峰環保而形成,也因此被叫做五臺山。
  • 早產雙胞胎兄弟出生三周三次病危 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
    早產雙胞胎兄弟出生三周三次病危   一家人舉債近10萬元陷入困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  「所有為人父母的朋友們都能理解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時的驚喜與感動,都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給孩子,都期待孩子們能健健康康地成長……我的孩子們出生到現在就一直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到現在我都沒得抱過他們一下
  • 娶了雙胞胎女孩的雙胞胎兄弟,一起結婚擺酒,婚後過得怎麼樣
    看到一對雙胞胎,人們常常會分不清楚,因而平時的生活中也會鬧出很多笑話,因為太過相似了,爸媽總是會不小心就認錯了。有雙胞胎孩子的家庭總是會讓人非常的羨慕,不得不感嘆基因太強大,當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同一天出生,之後同時長大,同時上學、工作、結婚,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這樣的孩子始終是爸媽眼裡的驕傲。
  • 讓文化傳承的薪火越燒越旺-光明日報-光明網
    陽春白雪不應曲高和寡     中國傳統文化常因其歷史久遠而自帶「高冷」氣息。實際上,無論是各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民俗文化,還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詩詞,都曾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傳統文化的傳承,應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回歸大眾。     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的《中國成語大會》《漢字英雄》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近幾年為傳統文化的傳播發揮了新作用。這些電視節目大多以文化競技為主要內容,通過設置賽制、選擇有趣的節目風格,吸引觀眾參與互動。
  • 兄弟多了才熱鬧,盤點動漫中的雙胞胎
    兄弟多了才熱鬧,盤點動漫中的雙胞胎自己待在家裡固然自在,但在一個人玩掌機找不到人聯機的時候,在無人傾訴煩惱,找不到人一起胡鬧的時候,是否想過如果有個同歲的兄弟姐妹就好了呢?擁有一個與自己長得很像,個性相同或不同的兄弟姐妹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 《嫁個好老公》——儋州調聲
    Weixin ID gh_1f761a5c52b4 About Feature 喜歡儋州山歌、儋州調聲
  • 【秦聲嘹亮】擇一事 終一生
    1987年,這一塵封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樣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精美絕倫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琉璃器……三秦大地,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這裡,有驚豔世界的考古發現,更有感動世人的考古工作者。
  • 道教九字真言到底是什麼,神秘的文字到底有著怎麼樣的文化傳承
    這個九字真言,經常在日本的漫畫中,或者小說中被人常提起,但是世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緣由,甚至其中的奧秘是什麼,不得而知!而我今天給大家解密,其中的奧秘知識到底說的是什麼。九字真言,還有一個名字叫「六甲秘咒。」何為六甲?六甲:指的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在天幹地支裡面屬於開頭第一位。
  • 夢見雙胞胎兄弟倆都喜歡我預示著什麼 女人夢見雙胞胎兄弟是什麼意思
    夢見雙胞胎兄弟倆都喜歡我預示著什麼 女人夢見雙胞胎兄弟是什麼意思夢見雙胞胎,反映做夢人互相對立的個性。夢見雙胞胎,反映做夢人互相對立的個性以及矛盾的心理;夢見雙胞胎在打架,表示內心中有強烈對立的自我。
  • 讓文化傳承的薪火越燒越旺:由傳統詩詞引發的關注說開去
    讓文化傳承的薪火越燒越旺:由傳統詩詞引發的關注說開去 2017年03月17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殷燕召 白慧玲 字號 內容摘要:季欣潔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學生,今年春節期間,她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國詩詞大會
  • 32歲雙胞胎兄弟一同出生又一起自殺,二人曾在電視劇中擔任主角
    英國一對雙胞胎兄弟因分別被確診癌症和心理疾病,且多年無法恢復健康,最終選擇一起自殺。據太陽報9月9日報導,這對雙胞胎來自英國肯特郡,32歲,哥哥名叫比利,弟弟名叫喬伊。去年12月28日,這對雙胞胎死亡的第二天,他們的叔叔菲尼莫爾在家附近的樹林中發現了二人的屍體,隨後向當地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