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福重不說這麼自以為是的話,可能沒有人知道此人是北大的博士後,也沒有人關心過他曾經擔任過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的財經評論員。至於他出過多少篇學術論文,別人更不會去關心。但是有一點大家應該知道,他曾經被譽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有良心有水平的經濟學家,那麼既然是有良心有水平的經濟學家,為什麼會說出這麼沒有水平的話?
說中國的農民沒有貢獻,出大力流大汗就是懶惰和愚蠢。如果斷章取義的來看這句話,的確是讓廣大的農民朋友接受不了。中國有9億農民,住在農村務農的人數起碼也有8億。此話一出口,無疑讓包括我在內的8億農民,聽了以後感覺很不舒服,起碼這話讓人聽得很不入耳。如果廣大的農民朋友,都跟王福重一樣去發表學術論文,去當有水平的經濟學家,那麼中國的土地有誰來播種?
既然農民被稱之為懶惰和愚蠢的人,又怎麼去辛勤播種土地?沒有農民的付出,城裡人吃什麼?水果、蔬菜、糧食,哪一樣不是這些被稱之為懶惰和愚蠢的人的付出?人的分工不同而已,不能簡單的說搞學術論文的人就是聰明人,而農民就是愚蠢的人。或者說現在搞學術論文的人,原來他們未必不是農村人,未必沒有出過力流過汗。更進一步說,或許這些聰明人的父母,到現在也還在農村種地。
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出大力流大汗就說明我們並不懶惰,更不能說明我們農民就是愚蠢。不是有句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嗎?不說別的,就說自媒體吧,現在有很多的農民,不但在地裡種莊稼種果樹,而且還能夠把自己積累的經驗變成文字,通過自媒體來傳授給別人幫助別人。這些人在夏收秋收的時候,同樣也是出大力流大汗,但是誰又能說他們是懶惰和愚蠢的?我倒覺得這些新時代的農民能文能武。雖然生活在農村,要靠體力勞動來過生活,但是他們卻邊勞動邊寫作,我覺得他們聰明的很。
如果不是斷章取義的來看這句話,倒是讓我想起在農村流行的一句話是,掙錢的不出力,出力的不掙錢。這句話倒是跟王福重說的,出大力流大汗是愚蠢和懶惰有相同之處。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頭腦不靈活,只知道低頭賣苦力的人,一輩子也不會過上什麼太好的日子。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聽老人們說,在農村裡越是什麼活也不願意幹的那種二流子式的的人物,人家的日子反而過的富富裕裕,因為這樣的人雖然不願意出力流汗,但是他們頭腦靈活。而越是那些老實巴交,只知道幹活的老實人,日子卻總是過得緊緊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