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語遲?別開玩笑!關於孩子說話,這些情況家長要重視

2020-11-25 騰訊網

在我們日常的言語評估和治療中,

經常會遇到很多家長來諮詢: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了,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說話呢?

別人家的孩子說話都可以說句子講故事了,我的孩子怎麼說話像「火星文」一樣一點都聽不懂呢?

這裡需要告訴家長們:

小孩子說話晚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若兒童無以上明確原因而出現的語言發育明顯延遲現象,則稱為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語言障礙類型,因此在確定孩子是否語言發育落後及構音障礙等問題前做聽力檢查很重要!

語言發育遲緩的誤區

1、等孩子長大就好了。貴人語遲,君子訥言都是自我安慰的美麗藉口,說話早晚只是語言的發育的現象,雖然孩子語言發育都各不相同,但差異過大,還是要從身心健康方面考慮為好。

2、全部希望寄托在一項治療手段,希望一次性,短時間內徹底治癒。其實語言發育遲緩只是生長發育遲緩的一種表現,最終解決問題還要全方位考慮,聽從專家的建議,甚至某些孩子還要做好長期的序列治療準備。需要為人父母擺正心態,樹立信心。

3、很多人認為男孩比女孩說話晚,因此男孩發育遲緩是正常現象。其實男孩女孩有的只是一些生理差異,在語言發育差異方面,還沒有科學的論證依據。這些謠言只會讓孩子承受未來的痛苦。

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

那麼家長們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語言發育遲緩呢?可根據以下表格中孩子的月齡和對應的情況自行檢查一下。

月齡

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4個月不會模仿爸爸、媽媽發出的聲音6個月

不會笑或大聲叫

8-9個月

不會用聲音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還沒開始咿呀學語

10個月

對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

不懂怎麼讓爸爸、媽媽知道自己是高興還是煩躁

12個月

不會做揮手、搖頭之類的肢體語言;

不能發出一兩個聲母(比如p、b等);

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與爸爸、媽媽交流。

15個月

不明白「不行」和「再見」之類的詞,也不做反應;

會做的肢體語言(比如擺手、指東西等)還不到6種;

會說的詞不足1~3個

18個月

會說的詞少於6~10個;

不會用手指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天空飛過的小鳥或飛機

20個月

會說的聲母少於6個

21個月

不會回應簡單的指令;

不會假裝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給自己梳頭、給娃娃餵飯等)

24個月

不會把兩個詞組合一起使用;

不知道常見家庭用具的功能(比如牙刷、電話、筷子等);

不會模仿別人的動作或學別人說話;

不會按照要求指出身體部位

30個月

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

親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意思,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3歲

不會說短語;

聽不懂簡短的指令;

對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興趣;

和爸爸、媽媽分開時特別困難

3歲半

經常不能把話說完整(比如不會說「回家」,只會說「回」)

4歲

說話還經常結巴;

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

明顯語言發育遲緩現象

言語和語言發育明顯緩慢或停滯;

口水極多,過度流口水;

吮吸、咀嚼或吞咽不正常;

唇、舌和下頜運動不一致或不協調;

9個月仍未咿呀學語;

15個月還沒開始清晰的說出詞彙;

18個月還不會說固定的詞彙;

24個月還不會詞語組合;

25個月親近照顧的人還聽不懂其言語;

36個月陌生人仍聽不懂其言語。

對語言發育遲緩的防治

1、加強語言訓練

孩子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兒說話,訓練小兒模仿成人的語言發音,要鼓勵小兒敢說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2、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

比如,開始要孩子喊「媽媽」,如孩子不喊媽媽,媽媽應微笑點點頭,如再不喊媽媽仍用微笑點頭以示意,最後,孩子突然喊「媽媽」了,就應熱情地擁抱或親吻孩子。這樣,就會使孩子體驗到喊「媽媽」得到的疼愛,調動起說話的興趣和積極性。

3、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

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會使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眼界開闊了,見識廣了,自然就有說話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語言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相應地得到很好發展。

各位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小孩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測、評估和確診,以免耽誤孩子語言遲緩的黃金治療時期!

相關焦點

  • 貴人語遲?別耽擱了孩子,還自以為驕傲
    我生氣不是因為顧女士維權,而是因為曾經我的一位親人也和顧女士一樣,把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送到幼兒園,最後差點把好好的一個孩子給整自閉了。全依賴那些誤區: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聰明,不是什麼大問題孩子長大就好...所以這一期的內容是關於「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科普視頻,放心,不涉及艱澀難懂的腦科學。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警惕孩子有神經系統疾病
    原標題: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警惕孩子有神經系統疾病   指導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口腔科陳亦陽主任   很多新媽媽以為,小寶寶的成長軌跡會如同量表一樣,一點偏差都會焦慮不已。身高體重這些顯而易見的指標偏差已經很讓人抓狂了,而如果語言發育延遲,做媽媽的心理負荷會有多重?
  • 孩子不說話、口齒不清、發音困難……這些訓練方法家長要掌握
    孩子不說話、貴人語遲;口齒不清、長大就好了;發音困難、再等等就能說了……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能有這種錯誤的想法兒。在早兒門診,醫生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說話,想盡各種辦法,想在家給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訓練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經常是孩子哇哇哭,大人氣呼呼,很苦惱。對此,順義婦兒醫院兒早康復中心李田醫生建議這部分兒童的家長給孩子看過醫生聽取建議後,來教您一些小辦法、小遊戲,可供家長日常在家給孩子訓練使用。  1.跑步訓練
  • 本該口齒流利的孩子,為啥現在說話不清楚?矯正能起作用嗎?
    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第一次說出「我要吃什麼」、第一次跟爸爸媽媽撒嬌。孩子的第一次總是有著太多太多值得回憶的東西,而這些,恰好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孩子第一次能夠清楚說話是什麼時候?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語言發展早一點,十一二個月就能喊清楚 「爸爸媽媽」了,但有的孩子則稍晚一點,可能得等到一歲之後。
  • 孩子三歲依然不會說話,稍有不滿就尖叫
    據奶奶說,孩子到2歲的時候才慢慢開始學會說話,但能說的詞彙僅限於常用的爸爸、媽媽、不要等,同時也聽不懂家長說的是啥。最要命的是孩子哭鬧異常嚴重,稍有不滿就發出尖叫,有時能連續幾十分鐘不停。 奶奶說原本以為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時喝雞湯太多,鬧得孩子也和小雞仔一樣愛叫,便沒有採取行動。
  •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可能抑鬱了!家長別不重視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喜歡的顏色也不一樣,但孩子兒童時期喜歡的顏色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可能抑鬱了!家長別不重視! 不過,喜歡紅色的孩子也有缺點,那就是脾氣特別火爆,一旦自己發脾氣就算是父母相勸都不管用,但是孩子這種性情的性格,在未來會交到很多的朋友,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耐心,讓他們做事情前要考慮清楚。
  • 還在相信貴人語遲的鬼話?自閉兒童連年增加,別錯過最佳幹預期
    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已經晚了。案例:前些日子,我採訪了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劉女士,提到孩子這位母親不自禁抹了抹眼角的淚,並和我講述了兒子糖糖的事情。糖糖小時候說話特別晚,1歲多的時候都不能利索叫媽媽,和同齡孩子相比糖糖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更差一些。起初,劉女士並沒有覺得不妥,都說貴人語遲,何況男孩發育本身就慢,說話晚一些倒也屬於正常現象。
  • 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其中,誰家孩子學說話快、誰家孩子學說話慢就成了寶媽們重點關心的話題,似乎學說話快的孩子就是聰明機靈,學得慢的就是比較笨。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相關性,孩子長大後聰明與否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學說話快慢」只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影響很小的一個。如果我們留心,那就不難發現,其實那些小時候學說話很快的孩子,長大後也未必有什麼過人之處。
  • 孩子出現這些情況要重視
    我四歲沒了父母,兒子四歲又要離開我?」胡先生說,他曾當著醫生的面老淚縱橫,「後來經縉雲老鄉介紹,來到市人民醫院,找到血液科副主任江錦紅醫生,她告訴我們,孩子還有希望,不要放棄!這就像連續幾天的陰天后,突然出現一絲陽光,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新的希望!」經過幾個療程的化療,目前,「小飛鳥」的病情還算穩定。但是談到昂貴的費用,胡先生陷入了沉默。
  •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寶寶都一歲了,不喜歡說話,要急死家長了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小麗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寶寶降生小麗滿心歡喜,每天都把孩子照料得很好,到了一歲左右,小麗發現了寶寶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不愛說話,平時讓他叫爸爸、媽媽他還都不會叫,更別說讓他叫其他的人,或是認一些物品的叫法,這讓小麗著急了,每天都在想辦法怎麼讓小寶寶發聲,想讓他跟正常小寶寶一樣。
  • 上幼兒園被拒,只因孩子不太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緣何如此嚴重?
    北方的妖風呼呼地吹,卻依然抵擋不住家長送孩子來上矯正課的步伐。就在周三時,一對父母急匆匆地跑到我們機構尋求幫助,言語間充滿了急迫之情。兩廂交談之下,我們這才明白家長為什麼這麼著急。孩子快四歲了,本來應該在去年九月份進幼兒園學習,但入園面試時卻非常不順利。
  • 孩子怕生只是性格內向?這其中的影響更嚴重,家長要重視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問也不敢舉手發言,即便是老師點名孩子也會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就連學校中組織的活動老師要求孩子去參加,可是孩子卻因為緊張和害怕頻頻缺席。也正是因為孩子的這些行為使老師非常的困擾,於是向唐女士反映了孩子的情況。面對唐女士的詢問,孩子只是說:「不敢上去了,害怕做錯事情,我怕丟人。」
  • 孩子出現「蛋殼心理」家長要重視,培養娃抗挫能力提高逆商很關鍵
    從他留下的紙條中,我們發現,主要有三點:老師的失望、同學的玩笑、家長的絕望。設想一下,可能就是孩子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所以會受到老師的提醒,以及同學不一樣的評價,在回家之後,可能家長也說了一些比較情緒化的話。其實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樣的情況於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的學生幾乎都受到過這樣的挫折,都經歷過相應的事件。
  •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受了委屈,家長要引起重視
    但若在已經熟悉了幼兒園的前提下,孩子突然有一段時間變得非常牴觸去幼兒園,每天出門前用各種理由去推脫,家長問他們具體的原因,孩子也會不願說,甚至為了拒絕去幼兒園,都撒謊說自己不舒服,假裝生病。如此大的反差和排斥,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了,是不是孩子這段時間在幼兒園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或遇見了欺負他的小朋友,父母應該首先去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去了解最近孩子在園內的表現和有無反常的事情。
  • 抓住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做好這些事,讓寶寶變得口齒伶俐
    抓住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做好這些事,讓寶寶變得口齒伶俐!對於新生兒來說,什麼都需要學習,走路、說話都是如此,有人說話早,有人說話晚,這都是很正常的。也有人說說話早的人聰明,也有人認為貴人語遲,不論怎樣,寶寶說話早晚,雖然跟寶寶的學習能力有關,但是生活的環境也是密切相關的。
  • 說話晚的孩子有福氣?娃遲遲不願張口,跟家長的4個習慣有關
    並不是說話越晚才有「福氣」,寶寶的語言能力需要一點點鍛鍊,掌握詞彙量並表達出來,才能與其他人溝通。 如果發現孩子不愛說話、說話晚等,家長要考慮是否平時有以下幾個習慣,並加以改正。 這種情況多見於一個人在家帶娃的家長,或者想琪寶姥姥一樣本身不喜歡說話。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家長做到這3點,寶寶口齒伶俐說話溜
    這種情況下,我想大部分家長應該都會很著急吧,畢竟按照正常的情況,2歲半的孩子應該已經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但嘚嘚卻還不會說話!結果孩子的爺爺不僅不著急,而且還鼓勵孩子用「手語」交流,還特別驕傲地說:「我們孫子可聰明了!會好多手語!」說實話,我是真的不能理解這樣的家長,一個正常的孩子,不想辦法教他說話反倒先教他用「手語」比劃,這耽誤的可不是幾句話的事!
  • 這四種孩子卻例外,家長們要重視了
    在三到六歲之間,孩子會越來越活潑好動和頑皮,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部分還沒有「美醜意識」,如果不注意衛生,就會讓人覺得他特別的邋遢。而在孩子7到15歲之後,慢慢地就會懂得「形象」和「愛美之心」了,懂得控制自己的飲食,懂得去鍛鍊,重視自己的身材管理,就會變得健康和青春活力。不過,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孩大十八變」的,有這樣幾種孩子卻難逃「變醜」結果。
  • 八字看什麼樣的人不會說話,容易因說錯話惹禍
    《論語》說,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其中的貴人語遲,被現在許多人解釋為,小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晚代表這個小孩將來能富貴。比如有的孩子兩三歲了話還說不清楚,這時旁人就會安慰孩子的父母,說貴人語遲等。
  • 孩子認生不敢和人說話,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落落大方」?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希望孩子能夠在人前落落大方、舉止得當,講文明懂禮貌。但很多孩子在見到生人時總是怕生並害羞的躲在一旁不敢說話。這可怎麼辦呢?要想讓孩子變得落落大方,家長又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前段時間,趙女士帶女兒小貝去大學同學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