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的言語評估和治療中,
經常會遇到很多家長來諮詢: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了,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說話呢?
別人家的孩子說話都可以說句子講故事了,我的孩子怎麼說話像「火星文」一樣一點都聽不懂呢?
這裡需要告訴家長們:
小孩子說話晚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若兒童無以上明確原因而出現的語言發育明顯延遲現象,則稱為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語言障礙類型,因此在確定孩子是否語言發育落後及構音障礙等問題前做聽力檢查很重要!
語言發育遲緩的誤區
1、等孩子長大就好了。貴人語遲,君子訥言都是自我安慰的美麗藉口,說話早晚只是語言的發育的現象,雖然孩子語言發育都各不相同,但差異過大,還是要從身心健康方面考慮為好。
2、全部希望寄托在一項治療手段,希望一次性,短時間內徹底治癒。其實語言發育遲緩只是生長發育遲緩的一種表現,最終解決問題還要全方位考慮,聽從專家的建議,甚至某些孩子還要做好長期的序列治療準備。需要為人父母擺正心態,樹立信心。
3、很多人認為男孩比女孩說話晚,因此男孩發育遲緩是正常現象。其實男孩女孩有的只是一些生理差異,在語言發育差異方面,還沒有科學的論證依據。這些謠言只會讓孩子承受未來的痛苦。
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
那麼家長們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語言發育遲緩呢?可根據以下表格中孩子的月齡和對應的情況自行檢查一下。
月齡
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4個月不會模仿爸爸、媽媽發出的聲音6個月
不會笑或大聲叫
8-9個月
不會用聲音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還沒開始咿呀學語
10個月
對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
不懂怎麼讓爸爸、媽媽知道自己是高興還是煩躁
12個月
不會做揮手、搖頭之類的肢體語言;
不能發出一兩個聲母(比如p、b等);
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與爸爸、媽媽交流。
15個月
不明白「不行」和「再見」之類的詞,也不做反應;
會做的肢體語言(比如擺手、指東西等)還不到6種;
會說的詞不足1~3個
18個月
會說的詞少於6~10個;
不會用手指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天空飛過的小鳥或飛機
20個月
會說的聲母少於6個
21個月
不會回應簡單的指令;
不會假裝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給自己梳頭、給娃娃餵飯等)
24個月
不會把兩個詞組合一起使用;
不知道常見家庭用具的功能(比如牙刷、電話、筷子等);
不會模仿別人的動作或學別人說話;
不會按照要求指出身體部位
30個月
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
親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意思,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3歲
不會說短語;
聽不懂簡短的指令;
對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興趣;
和爸爸、媽媽分開時特別困難
3歲半
經常不能把話說完整(比如不會說「回家」,只會說「回」)
4歲
說話還經常結巴;
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
明顯語言發育遲緩現象
言語和語言發育明顯緩慢或停滯;
口水極多,過度流口水;
吮吸、咀嚼或吞咽不正常;
唇、舌和下頜運動不一致或不協調;
9個月仍未咿呀學語;
15個月還沒開始清晰的說出詞彙;
18個月還不會說固定的詞彙;
24個月還不會詞語組合;
25個月親近照顧的人還聽不懂其言語;
36個月陌生人仍聽不懂其言語。
對語言發育遲緩的防治
1、加強語言訓練
孩子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兒說話,訓練小兒模仿成人的語言發音,要鼓勵小兒敢說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2、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
比如,開始要孩子喊「媽媽」,如孩子不喊媽媽,媽媽應微笑點點頭,如再不喊媽媽仍用微笑點頭以示意,最後,孩子突然喊「媽媽」了,就應熱情地擁抱或親吻孩子。這樣,就會使孩子體驗到喊「媽媽」得到的疼愛,調動起說話的興趣和積極性。
3、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
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會使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眼界開闊了,見識廣了,自然就有說話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語言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相應地得到很好發展。
各位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小孩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測、評估和確診,以免耽誤孩子語言遲緩的黃金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