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輩的銷售,到子輩的回收;從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到綠色發展高科創新,兩代民營企業家用各自深負時代烙印的理念和方式,引領著同一個企業向前蛻變。這是父與子的生命遞進,也是一家民營企業不可或缺的傳承與創新
35年前,在山西省陽泉市供銷系統一間日漸蕭條的路邊小店,20多歲的李景春拉來5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用四處籌借的3萬元錢,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銷售家用電器。
30餘年間,李景春將這個十幾平米的小店改制、壯大、發展成了山西最大的單店家電銷售公司。他所創辦的天元集團,把全國各地的大小電器賣到了陽泉各地,實現區域市場份額佔比70%以上。
而今天,他的兒子李鶴,正在做著一件完全相反的事情。這名80後年輕人掌舵的山西天元綠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元綠環),正在將父輩們銷售出的一件件如今已經落伍淘汰的廢舊電子電器,全部回收處理,實現循環再製造。
2016年,天元綠環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李鶴的願景是,在循環經濟產業鏈上培育更多的綠色環保產業,將公司打造成百億市值的主板上市企業,實現產業報國。
從父輩的銷售,到子輩的回收;從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到綠色發展高科創新,兩代民營企業家用各自深負時代烙印的理念和方式,引領著同一個企業向前和蛻變,這是父與子的生命遞進,也是一家民營企業不可或缺的傳承與創新。
一名「創二代」的逃離與回歸
像大多數「創二代」一樣,對於父親一生引以為傲的產業,李鶴並不十分感興趣。
李鶴早年留學澳大利亞攻讀西方管理學,2007年回國後,並沒有選擇進入父親的企業,而是應聘到康佳北京分公司做市場工作。
在他看來,天元集團如果只做賣場生意,發展潛力小,自己所學無用武之地。而且,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山西陽泉這樣一座自己從小長大的內陸城市,也缺乏更多的都市化魅力和新奇誘惑。
在此後的幾年中,他跳槽到上海中信證券、中國銀行山西分行等金融機構做客戶經理、市場拓展。這段經歷儘管距離他理想中的職業生涯相去甚遠,但是卻積累豐富的財務知識和優秀的金融素養。
2009年對於天元集團來說,是極為關鍵的一年。對於李鶴來說,這個比自己年齡都大兩歲的企業,也第一次讓他激動萬分地看到了無限可期的廣闊前景。他說:「我極其明晰地感覺到,這個發展定位能讓公司再次騰飛」。
當年12月,天元集團在中高層領導的會議上明確提出:只從事家電銷售並沒有完成我們的社會責任,解決廢舊家電對環境汙染的問題是我們應有的擔當和責任。天元要做「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可的企業」,要由傳統商貿企業向綠色再生資源產業轉型發展,走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010年,天元集團成立山西天元綠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開展廢舊電器無害化處理業務。2012年,天元綠環成為首批取得國家環保部批准的廢棄電子電器處理資質的企業。同年,天元報廢汽車回收處理公司成立,開展報廢汽車回收處理業務,區域汽車回收覆蓋率達到100%。
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李鶴辭掉了年薪不菲的金融白領職位,選擇主動回歸故土陽泉。
許多人認為,在國外大學和國內金融界「開過眼」的李鶴主動選擇回到天元集團,是他的父親苦口婆心幕後動員的結果,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李鶴說,從當時家電行業形勢看,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產品功能逐步向智能化、系統化迅速發展,行業也在一次次洗牌中磨礪和沉澱。而家電產品正在步入更新換代高峰期,隨著這些廢舊家電的淘汰,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回收處理技術和管理方面,歐美一些國家、地區遠遠走在了我們前面。從政策層面看,山西省作為資源開採型的能源大省,也適時將「開採型資源戰略」調整為「再生型資源戰略」。再生能源產業已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對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建設生態文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正是看中了天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市場前景,產業符合國家政策,有廣闊發展空間,這是我回歸的關鍵。」
一場潤物無聲的碰撞與互鑑
然而,李鶴的主動回歸併沒有讓父親李景春「格外開恩」,他分配給李鶴在企業中的第一份職業是賣場中的家電銷售員。李景春是要觀察這個在外面摸爬攻打多年的兒子到底有多大本領,他需要讓這個一肚子「新理論」「洋墨水」的年輕人與自己的「老企業」深度磨合,充分融洽。
「企業家給後代留錢沒有用,留德行才成。德善是天元發展至今的一個價值觀念,李鶴要是能把這種價值觀傳承下去,員工就能信賴你,跟隨你,企業就能穩步發展。」李景春說。
十幾年來,天元集團堅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度引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在辦公樓、職工餐廳、員工辦公桌等每個角落,《弟子規》、《了凡四訓》內容四處可見。它推行七大板塊的文化建設,傳遞一種上下齊心的文化和價值觀,將持續不間斷的學習傳統文化作為根基,其他為輔助,塑造員工懂感恩、行孝道、明因果,做一個稱職的員工、稱職的兒女、稱職的父母的人生標準,用傳統文化精髓,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實現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和諧、真正做到員工幸福、企業幸福。幸福,在天元集團似乎很簡單:稱職,並能明晰感知這種稱職帶來的收穫。這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更注重人性內心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而非外部制度的約束和獎懲。
對於李鶴來說,多年西方現代管理學理念的薰陶,讓他在進入集團後,與父親的管理思路產生了很大分歧。進入管理層後,他引入所學的許多西方管理學知識,進行工資體系改革,自動化辦公架設,在當年讓企業效益取得了一定增長。但是完全制度化管理的一些弊端也隨之顯現,不斷發現漏洞,不停修補漏洞,讓管理者疲於奔命。
李鶴說:「今天看來,自己當初做的這些只是一些「小把戲」,真正深入接觸和學習了天元積累十幾年、已經完全成熟的企業文化後,讓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全新的認識。現代企業規章制度一定要有,但是傳統文化中的利他觀念,會對制度缺憾進行很好的補充和彌合。現在我們每天提前下班1小時組織員工進行學習,現代科學管理和中國傳統文化各佔50%。在天元,沒有了「董事長」,只有「大家長」,沒有上下級關係,只有親人關係,沒有員工,只有家人。」
這種改變,讓李鶴與他的父親從此鮮有衝突。而讓李景春對兒子刮目相看的則是另外幾件事情。
由於之前的金融從業經歷,李鶴進入天元後,推廣會計核算軟體,倡導企業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對人才投資的現代管理模式,令公司上下耳目一新。同時在公司內部推行「資金池」管理,使資金利用更加有效。
作為一名80後,李鶴和企業內的年輕員工交流更輕鬆自如,他在公司啟用了一批年輕人進入中層管理。在每一次例會中,這個年輕團隊知無不言,毫無避諱,充滿強烈責任感的發言,一次次震撼著李景春——這是一支有著更加廣博視野,熱情澎湃,銳意進取的團隊。
兩年之後,李鶴帶領他的團隊正式進入新成立的天元綠環,開起了這個傳統商貿企業的綠色轉型之路。
李鶴的幸福
未來的行業競爭一定是產業鏈的競爭,是文化、科技、金融、人才的全面競爭。李鶴認為,天元綠環要想勇立潮頭,必須充分發揮金融和人才的驅動作用,充分延伸廢舊電子電器回收無害化處理產業鏈,不斷引入技術革新,將汙染能耗降到最低值,讓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此前,李鶴在項目考察中目睹了手工作坊拆解廢舊家電的場景。手工作坊用1200年前的炭爐焚燒工藝處理廢舊家電,攫取其中價值較高的金屬,其中對大氣、河流、土壤造成了不可逆的汙染,致使被汙染土地100年不能恢復使用,居民健康也遭受了威脅。
為此,他從掌舵天元綠環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對於廢舊電子電器回收無害化處理產業鏈延伸進行了深度打造。經過幾年努力,當前,天元綠環已經構建起「家電銷售-雙向物流-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綠色深加工再利用-節能家電循環再製造-綠色再銷售(電商與出口貿易)」的閉環綠色環保循環產業鏈,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家電環保循環商業模式。
該模式依託天元自有的59個家電連鎖銷售網點作為回收網絡,並通過全國供銷社「新網工程」拓展回收渠道,在全國26個省建立了回收網絡,通過大力開發「銷售」與「回收」的協同優勢,創建了高效先進的雙向物流模式。當前,該產業鏈年無害化回收處理規模達到150萬臺以上,連續多年名列全國行業前十強,被列為山西省循環經濟試點企業。
與此同時,天元綠環還啟動「新能源汽車銷售-報廢汽車回收處理-資源再生利用」報廢汽車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鏈,回收處理報廢汽車,推廣新能源車輛在陽泉市的覆蓋,力圖為百姓帶去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的出行體驗。
李鶴說,作為一個高新環保企業,科技革新必須成為企業發展的先導。我們始終堅持以全球視野廣泛開放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發展環保循環產業。
短短幾年中,李鶴依託留學時積累的國際資源,十幾次飛赴歐洲等地,與歐洲公司籤訂技術合作協議,將全球領先的廢舊冰箱全自動處理技術和「廢舊線路板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設備」貴金屬提取技術,引入了天元綠色循環產業鏈,以實現行業內更高的環保標準和處理效率。同時,他還將新型高效太陽能供熱技術、防滲防水環保材料、電玻璃熱輻射供暖技術等高科技項目列入引進計劃。隨著這些全球前沿環保高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將為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核心驅動力。
金融是李鶴非常熟悉並情有獨鐘的一個領域,在最初的幾年中,他曾經在這個領域做得順風順水。為此,上任伊始的他就給天元綠環制定出「商業+產業+科技+資本」的發展戰略。2016年12月,天元綠環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陽泉市首家在全國新三板市場上市的企業。
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取得一點讓自己喜悅的小成績,對於李鶴來說,這就是一種幸福。
讓環保循環產業取代採礦業
在天元綠環無公害、減量化廢舊家電處理車間內記者看到,去氟、粉碎、處理、分離……幾名戴著防護口罩、手套的工人在電冰箱回收處理生產線上熟練忙碌,從人工拆掉門、隔板、電子元件,到抽氟,再用液壓剪剪掉壓縮機、散熱片,隨後冰箱空殼進入生產線,由機器對箱體進行多級破碎,破碎後物料通過風選和磁選技術,識別出不同材質的材料分類存儲……
李鶴說,公司所從事的環保循環產業,對廢舊電子電器的無害化處理不僅可以減少廢棄汙染,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循環利用提供工業原料,減少礦石原料的開採和消耗,實現節能減排。
2012年,天元綠環與長三角生活家電製造龍頭企業合作,共同設立了天元金科電器公司,建設綠色節能家電再製造項目,利用再生廢棄塑料,年生產環保節能家電30萬臺,並開展關聯配套產業的建設,填補了山西省家電製造業的空白。在歷屆廣交會上以及「山西品牌絲路行」活動中,天元綠環再生家電銷往中東、歐洲、東南亞以及北美等國家地區,實現了山西省家電製造出口「零」的突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2014年,李鶴主持建設的「山西天元大型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園區」開工,該項目秉承綠色環保、生態理念,貫徹減量、循環、可回收的方針,僅僅用了15個月的時間,一期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項目和二期節能家電循環再製造項目就順利竣工投入運營。
這一項目山西省70個重點項目之一,園區涵蓋廢舊電器回收處理、報廢汽車回收處理、資源再生利用環保節能家電、電輻射玻璃、環保防滲漏材料、線路板深加工再製造等產業鏈,帶動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裝備製造等配套產業的共同發展,園區內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循環,零排放。
2016年,新園區內用再生原料生產的電扇、掛燙機、電暖器等綠色節能產品,出口土耳其、西班牙、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並取得2000萬美元外貿訂單。
另據測算,僅2016年一年,天元綠環通過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和循環利用提供的工業原料,就節約2.85萬噸煤炭、1.65萬噸礦石和37.7萬桶石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1萬噸。
「我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讓環保循環產業取代採礦業,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能源和資源。」李鶴說。
讓社會和員工充滿幸福
李鶴說,天元集團存在的意義只有兩種:為員工創造幸福,為社會創造幸福。廣義地講,幸福企業就是能夠為人類創造幸福的企業。狹義地講,幸福企業就是能夠滿足員工幸福感的企業。他常常複述自己父親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融資不如融人,融人不如融心。今天的中國企業缺的不是錢,缺的是浮躁心境下對物慾的克制,缺的是愛、德和善。
在這位老一代民營企業家看來,像家人一樣關愛員工,無償給他們受用終身的培訓和學習,讓他們在每一個崗位上成功,是善;發展環保事業,是「替天行道」,也是善。培養德和善的根,實現百年企業就不是夢想。
善不是一種學問,是一種行動,要把愛給最需要的人,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在天元集團,為員工謀福利是公司的要務。公司建立有困難職工檔案,一對一入戶走訪摸查,制定困難員工「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在內部成立「幫扶基金會」,對困難員工伸出援手,僅2016年就為困難員工送出了10萬餘元慰問金,並對考上大學的員工子女給予資助;針對孕期哺乳期的女員工,公司給予特殊保護,每個工作日都享受減少1小時工作時間的待遇。2016年,天元集團又陸續開辦了4家「天元德善齋免費素食餐廳」,為員工和顧客、以及企業附近村的孤寡老人和貧困兒童免費提供愛心午餐。每逢過年,公司都要給園區附近村的村民送對聯、給60歲以上老人送白面,為周邊群眾義務修家電等等。幾年來,天元集團積極參加開展各項社會公益活動,救助貧困學生、慰問武警部隊、資助危重病人累計達200多萬元。
李鶴說,如今的天元集團,不講銷售,但銷售在逆勢增長;不講業績,但業績在持續穩增;不謀名譽,但收穫了16個國家級榮譽和上百個省市級榮譽。天元的文化興企、品牌增值、綠色發展,是道德的積累,是傳統文化和感恩文化的積澱。
這樣的表述讓李景春滿懷幸福:自己一生的理想和抱負已經像血脈一樣,徹底融入了年輕一代的靈魂,裡面流淌著共同一份對於百年企業的夢想,一份對於愛、德、善的執著。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