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99,閱讀約3分鐘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人們熟悉的有"太極"、"少林拳"等。民國時期也有一位武林高手,一生習武,傳聞能在15米內殺死對手。他就是李景林,或許世人更熟悉他的另一個身份——北洋軍閥,張作霖的部下之一。
1885年,李景林出生在現在的河北省的一個村莊,他的父親學了一些武術,李景林從他父親那裡學到了武術。3歲時,他被父親送到奉天軍少年學堂,宋才看中了這個聰明絕頂又有武功基礎的孩子,收他為徒,秘密傳授武當劍法。
1900年,李景林的學校被迫解散,他不得不離開軍校回到家鄉。回家後,聽說永年縣有一位太極高手,他立即趕到永年縣,拜在楊建侯門下,學習楊氏太極。楊氏太極很少教給外國人,李景林很幸運。3年後,李景林進入軍校,畢業後參軍,受到張作霖的賞識和重用,被任命為旅長,成為一名軍閥。
入伍後,李景林沒有放棄對武術的追求,無論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練習劍術。他不僅自己刻苦學習,還讓部下練武。在徵得宋大師的同意後,將神秘的武當劍法公諸於世,供世人學習。他還在軍中專門成立了一個武工隊,以備不時之需,這些人都是按照武功高低來排名的,武功越高,職位越高。通過用傳統武術訓練部隊,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和耐力。1926年,因參與某些事件,他被張作霖解除一切職務,他也退出了軍旅生活。
離開部隊的李景林開始致力於推廣和發展武術。1927年,他提出"全民尚武"的口號,認為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強國強民,從而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當他積極號召大家學習武術並向江匯報後,江同意了他的建議。"中央國術館"成立後,蔣邀請李景林擔任館長,李景林婉拒。
1929年,李景林的一些徒弟想學習武當劍術,這意味著他需要修建一座新的場館,後來成為山東國術館。李慶林收徒不受天賦限制,只要身體素質好、人品好、喜歡武術,就廣泛收徒,3年多時間收了500多名弟子。他注重推廣少林拳、楊氏太極、武當劍術等傳統武術。
他還舉辦了多場德勝比賽,推廣武術。舉辦活動,當然是少不了本錢,但他自己兩袖清風,沒有多餘的錢,於是他把目光放在了上海兩個"大流氓"身上。杜月笙和金蓉見面,告訴自己想舉辦這次活動,但沒有資金,希望他們每人捐五萬大洋。還拿出槍"威脅"他們兩個,兩個流氓趕緊說商量商量。但十萬大洋實在太多了,在勸說下,曹友山、杜月笙、黃金榮各拿出兩萬大洋,一共六萬大洋給李景林舉辦活動。
李景林為武術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能否真正在15米內殺死對手還有待考證。但他確實精通武術,劍術。可能是天妒英才,年僅47歲就病逝於濟南,一代武林高手就此隕落。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