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
在端州城區城西十字路,
有這樣一座奢華的民國老洋樓,
不僅歐式風格的建築獨樹一格,
還流傳著神秘的藏寶傳說
……
關於它的名字,
很多肇慶街坊都聽過
—— 牙鷹樓
那麼,它的建造者是誰?
真正的名字又是什麼?
史料記載一片空白,
肇慶的文史專家多方調查考究也無從知曉,
這讓這座古老的洋房愈發顯得神秘。
肇慶僅有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洋樓
高兩層半的牙鷹樓,
外觀保存基本完好。
因肇慶府城保護與復興項目實施所需,
目前直接通往牙鷹樓的巷口
已被封閉。
側面看牙鷹樓顯得十分開闊。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問起牙鷹樓,
上了年紀的街坊都聽過它的一些故事,
附近小區的老居民甚至曾在裡面住過。
端州區史志辦負責人郭劍泉
曾對該樓進行了詳細調查考究。
↓↓
他介紹,牙鷹樓奢華美觀,外牆水洗石米,砌築羅馬石柱,內鋪花紋圖案各異的歐洲彩色地磚,雙掩木框窗戶安裝彩色玻璃,簷蓬下雕捲雲裝飾。樓頂外還裝飾著水刷石大圓圈,圓圈兩邊附塑雙獅,頂上原來有一個展翅飛鷹的雕塑。就因這隻威猛的飛鷹,本地人把這幢樓房稱之為「牙鷹樓」。
▲圖源 拾紛端城
肇慶市博物館原館長馮詠浩曾陪同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古建築專家阮儀三
專程考察過牙鷹樓。
↓↓
他介紹,阮儀三考察後認為,牙鷹樓建於民國早期,是十六世紀歐洲哥德式風格建築,許多天主教堂都使用,但在肇慶地區的民國建築中較少見,是肇慶唯一一座這種風格的建築。「阮儀三認為,它的精美程度可媲美『綠瓦桁』,建築價值很高,因此市政府對牙鷹樓的保護非常重視。」
牙鷹樓的牆體上的雕刻。
2010年12月,
牙鷹樓被公布為
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幾任業主身份均較神秘
高富花園小區的幾位居民介紹,
有位老伯每過一段時間
就會進入牙鷹樓打理,
但他幾乎不和居民交談。
「業主也會過來看,有時半年多來一次,有時一兩個月來一次,我們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小區物管處一名保安介紹道。
肇慶市博物館副館長何肇璋
時常到牙鷹樓走訪,
他介紹
↓↓
「老伯自稱是業主的親戚,幫忙打理牙鷹樓,只有偶遇到老伯時才能進入樓內,他一直不肯留下聯繫方式、姓名,什麼時候會去打理也不固定。」至於業主的姓名,他表示也不清楚,只是樓內的裝飾等保存較好。記者多次前往牙鷹樓等候,卻未遇到老伯,也未得知現業主的信息。
牙鷹樓藏有寶物?
郭劍泉此前走訪時,得知有街坊傳聞原屋主是國民黨的將軍,臨近解放時逃離肇慶,只帶走了金子和珠寶,把不能帶走的現大洋(銀圓)一籮筐、一籮筐地倒進樓內的水井裡,因此也留下了「牙鷹樓藏寶」的傳說,但如今,兩口井均已被填平,難覓蹤影。1944年9月日軍侵佔肇慶城區時,牙鷹樓被日均憲兵隊霸佔駐紮。
娛家巷的老人焦漢新
對牙鷹樓的一些歷史比較理解。
↓↓
他介紹,日軍撤走後,牙鷹樓被一位姓蘇的華僑用19兩黃金買下,轟動城區。這位華僑老家在高要白土,當時在紐西蘭開辦百貨公司。買下牙鷹樓後,只有他的兒子及親戚、傭人居住。1948年,蘇家的人移居香港,牙鷹樓空置。
▲資料圖:焦漢新老人講述當年牙鷹樓的情況。郭劍泉 攝
20世紀50年代,
牙鷹樓被用作高要縣委宿舍。
20世紀80年代,政府落實華僑房屋政策,
蘇家後人返回肇慶辦理歸還手續。
1992年,
牙鷹樓被現在的業主吳先生買下。
這位低調的吳先生,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自己花了近百萬元才買下牙鷹樓,辦理過戶手續時見到了蘇家後人。對方自稱牙鷹樓是其祖父在1928年所建,1932年才完工。蘇家祖籍高要白土,曾是國民黨軍隊中管理財務的將軍。針對這一說法,本地文史專家進行多番調查,卻仍無法證實。
肇慶學院退休教授陳大同
多年來也持續關注牙鷹樓的歷史,
經過多方走訪打聽,
他認為牙鷹樓原業主應是當時的高要富商夏從周,
老家在蛟塘鎮天鴉村。
天鴉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夏偉林是夏從周的本家親戚。他介紹,夏從周的確有座洋樓在城區,但是在睦民路,也曾作為高要政府部門的宿舍使用,他曾多次前往幫忙打理。
他看到記者展示的牙鷹樓照片,
表示並非夏從周的樓房。
「他在村裡、端州城區的洋樓,都會在高處有個名牌,起名『詠蘭』,他的孫子在國外建的樓房,現在也起名『詠蘭』。」記者在天鴉村看到夏從周建於民國十六年即1927年的「詠蘭」樓,三層多高,青磚結構,內部十分豪華,但總體不如牙鷹樓氣派。
「牙鷹樓」「崖鷹樓」定名仍有爭議
這座奢華洋樓並無樓牌,
也無人知其是否有名字,
得名「牙鷹樓」,
因樓頂原有一隻振翅翱翔的銅質老鷹,
這一裝飾在城區樓房中極為罕見,
老街坊稱之為「崖鷹樓」。
銅鷹在「文革」時期已被破壞消失,
「崖鷹樓」的名字卻流傳了下來。
屋頂的裝飾精美,翱翔的老鷹已消失。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在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識牌上,
街坊口中的「崖鷹樓」最終定名為「牙鷹樓」。
有多位本地文史學者卻表示,
定名「牙鷹樓」不恰當,
應為「崖鷹樓」。
肇慶名城與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文史學者謝健江早年也曾與文史學者吳才等人交流過這一問題。「經過我們的考究,應該是白話中的崖鷹,當時也統一了意見。」但不知何故,最終定名卻是「牙鷹」。「將『牙鷹』刻碑入史,顯得不夠嚴謹。」
馮詠浩也特意說起定名問題,認為應是「崖鷹樓」。他介紹,歷史文物的定名應該結合當地的語言習慣。「肇慶人一直都是說『崖鷹抓雞崽』,白話中的老鷹,也叫『崖鷹』,是翱翔於懸崖峭壁上的老鷹,非常有氣勢。」而「牙鷹」既不符合本地語言習慣,也沒了氣勢。「在今後對這座洋樓的保護、調查研究時,建議考慮定名『崖鷹樓』」。
肇慶這座古老洋樓
神秘的故事讓人嘖嘖稱奇,
也為TA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牙鷹樓背後的重重謎團
有待後人證實和解開,
TA如何煥發新生也值得我們積極探索....
下期預告:
康樂中三眼井:建於清代,井欄由兩塊花崗巖石板拼成正方形,上鑿三個圓形井口成品字形,井口比一般井口小,形制較為特別。井臺西面護牆上有一石龕,內有石碑,陰刻「井泉龍神」。
如果您了解它的歷史或一些故事,歡迎留言講述,讓我們一起講好肇慶故事。報料電話13929865022,郵箱:xrshms@163.com。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實習生 賴泳銘
原標題:《肇慶這座神秘的民國老洋樓,傳聞有地下藏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