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2021-01-09 關山聽風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

1、富不住大屋

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

舊時,民眾認為,庭院可以是大院子,房子可以建大房子,廳堂越寬敞越好,包括廚房、飯廳和書房等,都可以很寬敞,唯獨臥室不能太大了。

現在,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古人的臥室都比較大,其實那是一種視覺上的錯覺。影視劇拍攝講究效果和角度,從空間上來看,舊時的房間確實寬敞。這就像現在我們用智慧型手機拍照一樣,可以把狹窄的空間,拍攝得比實際空間要寬敞得多。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我們還有一種體會,手機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高大個子的人拍得很矮,把矮小個子的人拍得很好。這就是鏡頭的效果,與現實有一定差距。

現在,我國一些古村落還保存了一部分舊時大戶的房屋,比如某某大院,或宅院,舊時的農村大戶宅院規模相對來說要小一些,有的人家還相當狹窄,而官宦人家和經商人家的宅院相對來說要大一些,氣派一些。但不論是哪種宅院,院子很大,廳堂寬敞,可臥室就比較小了。有的臥室看似比較大,其實分裡外間,裡間是臥室,比較小,外間是會客房或書房,比較寬敞。就是古代的王府、相府和皇宮也是如此,其臥室雖比民間臥室要寬敞一些,但不會太大。

為什麼舊時農村人們認為住大房子不好?這主要是舊時人們的忌諱。

一是房子太大,失去了主次之分。舊時,農村臥室的大小,一般不能超過廳堂,或者說堂屋,如果房間與廳堂一樣大時,必須要牆隔開,分成兩間房。房屋內的房間有主次之分,廳堂或堂屋是主,其他房間為次,其他房間必須小於廳堂或堂屋。房屋主人的房間在其他房間中又是主,其他家庭成員的房間次之,其他房間可以與家主的房間一樣大或者小一些,但不能大於家主的房間。這與舊時長幼尊卑有序有關。

二是住房與廳堂或堂屋一樣大,以為不祥。讓人聯想到辦喪事時,老人去世時放在廳堂或堂屋,是大房間,人們因而忌諱,認為臥室太大,睡在這種房間不吉利。

三是不利於人的身體健康。舊時,人們認為臥室太大,空間太大,陰氣比較重,人壓不住房間,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容易生病。因此,舊時人們覺得房間比較大時,一般在房間多放衣櫃和桌椅,儘量把房間填「滿」。再就是把床做成小房間形狀,六個面,只在床前開一面。其實,舊時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既然是個人的私密之地的臥室,就不宜太大。

四是節約土地的思想。由於舊時,農村長期受小農經濟的影響,從國家到民眾個體,農業是經濟支柱,而農業生產要靠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俗話說「地可產黃金,土可生萬物」,人要靠土地來養活,節約土地就意味著多產糧食。農村民眾認為,不居大屋也是節約土地。舊時的人們節約土地、居安思危思想,仍值今天我們的農業農村借鑑。古人說,「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又說,「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根」。

2、窮不行遠路

「窮不行遠路」,意思是說,家裡窮的人,不要出遠門。這種說法,也是典型小農經濟思維方式。

舊時,如果說家裡窮,不要到外去旅行,走親戚朋友,去觀光旅遊一下,這是有道理的。本來家裡就沒有錢,還要按有錢人家過日子,當然不行。那時,行遠路交通不便,騎馬、騎驢、坐馬車、轎子、舟船都要花錢。即便靠兩條腿步行,也得在路上吃飯住宿,也要花錢。

舊時出行,人在旅途,講究「窮家富路」,意思是說,說家裡雖然很窮,但是出門到遠方的路上,要多帶些錢財,主要是以防在路上的不測和遇到的種種難處。家裡很窮,出門走遠路,自然就不會有很多的錢財可帶。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走遠路手頭上沒有錢,更是時時遇到難處。這也說明當時農村人求安穩的一種心態。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舊時,農村民眾因生活所迫,早已突破了「窮不行遠路」的思想。特別是清朝末期,農村經濟凋敝,在家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貧窮使一些地方農村民眾不得不走「遠路」。

那時,為謀生而走「遠路」的有三大地域的特有名稱。山東河北農村民眾從家鄉出發,經過山海關出關前往東北謀生,史稱「闖關東」;明清時期到民國初,處於長城內的山西、陝西北部、河北等地的農民,或因謀生,或因經商,遠遠地走出長城的各個關口,史稱為「走西口」;明朝末年、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末和民國初期,我國兩廣及東南沿海的農民,去東南亞經商、打工、有的人遷徙到了東南亞各國,史稱「走南洋」,也稱下南洋。

還有地區之間,互相流動「走遠路」謀生的農民,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就更多,如南方諸省古道上的挑夫、腳夫,河裡的放排人、船夫等。還有災荒之年外出逃荒的農民,比如,河南歷代水旱蝗疫不斷,清末至民國時期,河南農民被迫無奈,沿隴海線逃到陝西躲避災難。民眾一副挑子,一頭是全部家當,一頭是孩子,被人譏為「河南擔」,而河南農民不畏譏諷,自編了讓人聽起來非常辛酸順口溜:「隴海線,三千八百站,站站都有河南擔。」現代,各地農村農民「去南方」,從農村走向城市,使很多人擺脫了貧困。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屋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住大房子不好嗎?農村這一俗語是說農村人在日常生活裡,富裕的人不喜歡住大屋,窮人怕走遠路出遠門的道理。哪麼。這句農村俗語說明了農民什麼問題?究竟有什麼道理呢?符合社會現實嗎?下面農村老人鄂東三農,憑藉對農村俗語的了解,談談自己的想法。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何意?富了以後不能住大房子了?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讀得我有些不太明白,有錢了住大房子難道不好嗎?你看看那些帝室貴胄,哪個不是住在闊氣的大宅子裡面?《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那叫一個氣派。這裡為什麼一定強調「富不住大屋」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確實是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當然了這樣的話,是很警示意義的。我們現在看這一句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了。畢竟在我們如今看來,富人住大屋,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很多商人,他們都是住在繁華地段的別墅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主流社會上最為富有的人。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中國人對房子有執念,現代人儘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卻也會拿出幾代人的全部積蓄,背上幾十年的債,去買一套房,似乎在一個城市,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才算在這個城市真正地站住了腳。在古代也是如此,一個人在外發了財,有了出息,大多會衣錦還鄉,連劉邦都不能免俗,何況普通人呢,你看現在回農村去,也有許多年輕人回家去翻修老宅,他可能一輩子回去睡不了幾個晚上,但這重要嗎,要的就是個面子,讓父母祖輩在父老鄉親面前有誇耀的資本。對古人來說,富不住大屋,是一種做人的警示,你修一棟大宅子,不論你自己的目的如何,在外人看來只有兩個字:有錢。
  •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最後的目的也不過是餘生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 深層看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些值得深思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那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一句農村俗語。在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這些話都是前人的經驗或者是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比如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比如說,在我們村裡有老人經常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當時還很不理解,為什麼要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了住個大房子,難道不好嗎?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所以,現在住大屋我們是不難理解的。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代表什麼?住大房子不大好嗎
    「富不住大房子,窮不走遠路」,是我國農村傳統農耕文化中比較典型的思維方式,強調居住安全、出行安全。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俗語是比較保守的,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看,表現的是老一輩農民安逸的心態。富家不住豪宅。富家不住大房子,就是說,富家即使家裡很有錢,也可以蓋很多房子,住大房間,但是家人睡的臥室不能太大。這所房子指的是房間,特別是臥室。過去,人們認為,庭院可以是大院子,房屋可以建造大房子,大殿越寬敞越好,包括廚房、飯廳、書房等,都可以很寬敞,只有臥室不能太大。如今,我們看影視劇,看到古人的臥室都比古人大,其實那是一種視覺錯覺。
  • 古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
    02除了一些歷史名人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外,在民間來會流傳出一些諺語,這些諺語的產生往往都是來自於生活經驗,像「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的前兩句想必大家都經常能聽到,但是真正的精妙之處卻不在前兩句,而是在後兩句。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告誡,字字在理
    咱們在看都市情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劇情,女主角愛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沒有車子,住的房子呢也不是很大,另一邊,他的情敵呢,則開著豪華的汽車,住著大且裝修氣派的別墅不過呢,那位情敵先生呢,過的往往是一人在家裡面喝悶酒的生活,男孩雖然窮,卻往往能在一張小桌子上樂呵地吃飯聊天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既有修身也有養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不錯的實用價值,在引導養生或生活方面都有著不錯經驗,不過還是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沒有道理可言。老不洩殘精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指那方面的事兒不可以過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滴可就抵得上十滴血的說法,當然這並不科學依據,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確實需要保養。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明,其中一部分作為俗語而存在,在我國農村地區廣為流傳。比如說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道出了人生
    說起俗語,我們不得不佩服老一輩人的智慧,他們把一生的智慧都通過俗語傳承了下來。雖然有一部分不科學,但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原則,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去懂得如何處事如何做人。而這裡就有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大家都知道它,但它的下半句才是重點,道出了人生。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
    不說吃得住得能有多好吧,只要溫馨、舒適,有自己的家人陪伴在身邊,就已經足夠了。現在的有錢人都喜歡買大房子,動輒就是好幾百平的獨棟別墅,到處投資地產。但其實自己買那麼多的房子,真正住人的地方也就那麼大,或許是有錢人的思維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吧。不過說來也對,大房子看起來是要氣派很多,別人一看到房子就知道你是個家底非常殷實的人。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智慧
    如今有錢人喜歡買大房子,往往是幾百平方獨棟別墅,到處投資房地產。事實上如果你買了這麼多房子,你就會住在這麼大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富人的想法和普通人的想法不同。不過,大房子似乎很有格調,這也是事實,人們一看到房子,就會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殷實家庭。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這個俗語在項羽的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現在你知道這個俗語的後面兩句是什麼呢。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為何不住大房子?看完終於懂了
    農耕文化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因為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以農耕為主的民族,農民種地,靠天吃飯,在日常生活中,老一輩農民兄弟將他們的生活經歷總結為通俗的俗語,但是你知道,歷史是前進的,人民是發展的,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一些俗語似乎有點不合時宜,比如這句「富不住大屋,窮不走遠路」。